噸位
規範丈量和核定船體容積的單位
噸位,是一種規範丈量和核定船體容積的單位,民用船舶的內部容積以噸位計算。港口費、系纜費、碼頭停泊費等以凈噸位作為計算依據。按照噸位丈量規範已測定總噸位和凈噸位的船舶會收到主管部門對其所頒發的噸位丈量證書。
噸()船舶量。,采莫姆( )船舶建造規模載貨量。:船舶封閉容積除船舶噸( ),量船舶建造規模;船舶封閉容積扣除載貨除船舶凈噸( ),量船舶載貨。該具科,逐漸采。各采均修改補充,約,極冗繁。減化改噸丈量,適各型船舶展,際組織制《際船舶噸丈量約》( )。該約效。
排量噸指船排噸,船舶量噸。
排量排量、排量、際排量。排量稱載排量,船舶載限載量;排量稱空船排量,船舶船必養品,船舶限載量;際排量,船舶航載確排量。
載重噸為船舶的重量單位,分為總載重量和凈載重量。
總載重量又稱積載能力,是指船舶根據載重線標記規定所能裝載的最大限度重量,即船舶滿載排水量與空船排水量之差。它包括所載貨物重量以及船舶航行期間需要儲備的各種物資的重量。
凈載重量又稱載貨重噸,是指船舶所能裝貨物的最大限度重量,即從船舶的總載重量中減去船舶航行期間所儲備的各種物資的重量之差。船舶載重噸用以表示船舶的載運能力,作為期租船租金的計算單位,也可以作為新船造價、舊船售價的計算單位,造船進度、運價協定、貨運量分配等也以它為單位。
註冊噸位為船舶的容積單位,是各海運國家為船舶註冊規定的一種以噸為計算和丈量的單位。以100立方英尺或者2.83立方米為一註冊噸。註冊噸分註冊總噸和註冊凈噸兩種。
註冊總噸又稱總噸,是指船上甲板以下的艙位與甲板之上有固定覆蓋物的艙面建築和甲板層的總容積,以100立方英尺或2.83立方米去除所得的商數。
註冊凈噸,又稱凈噸,是從總噸中減去不能直接用作裝載客貨部分容積后的餘數,也就是船舶可以用以裝載客貨的容積摺合成的噸數。
1、對依據公約規定核定了凈噸位和總噸位的船舶應簽發“國際噸位證書”(1969)。該證書由主管機關或由其正式授權的任何豢犬或組織簽發,還可委託另一締約國政府簽發。在任何情況下,主管機關對其簽發和授權簽發的證書負全部責任。對於懸掛非締約國國旗的船舶,不簽發該證書。
2、際噸位證書長期有效;但:
(1)當船舶布置、容積乘客定額總數、載重線等發生變動,致使凈噸位和總噸位必須增加時,證書失效,並由主管機關註銷;
(2)船舶改懸另一國家的國旗時,該證書失效;
(3)當船舶改懸另一締約國國旗時,原證書可繼續有效3個月,或有效至主管機關發給另一國際噸位證書代替原證書為止,二者以較早者為準。
3、噸位丈量以米為單位,量計所得總噸位和凈噸位的數值僅採用整數。在“國際噸位證書”(1969)中的總噸位和凈噸位只填寫數字,數字后沒有單位“噸”。
1、總噸位(Gross tonnage)。船體在上甲板下(或者船艙所謂圍蔽空間)的實際載貨容積,按每100立方英尺(約2.83立方米)計算,tonnage本身不是涉及重量的術語。總噸位是計算港口費、系纜費、碼頭停泊費等的依據。
2、總註冊噸位(Gross register tonnage)。船舶按照其登記證書所能載貨的容積。
3、凈噸位(Net tonnage)。總噸位減去為船員居住區(crew’s quarter)、船艙、燃料艙、機艙、駕駛台、物料房和壓艙等所保留空間的立方英尺數額。它是計算引航費、海關噸稅等的依據。
4、載重噸位(Deadweight cargo capacity,DCC)。一般指一艘船舶可以運送20個CWT噸位的數量。在程租租約中,船舶的載重噸位,一般會扣除燃料、淡水以及“船舶常數(constant)”(例如船上廚房供應品(galley supplies)、漆料、潤滑油、油、鍋爐冷卻水等等)後來確定船舶實際載運貨物容量。
5、凈載重噸(Deadweight tonnage)。船舶實際運載貨物的容量,如果船舶裝滿貨物,船體陷入水中會使水淹到船體的吃水標(Plimsoll marks)。它等於船舶滿載時的排水量噸位減去在空船時的排水量噸位的噸數。
6、排水量噸位(Displacement tonnage)。常用于軍艦中的術語,用于衡量船舶在裝載滿船員、燃料、貨物及設備、武器后船舶排出水的重量。
7、註冊噸位(Register tonnage)。在船舶登記證書上輸入的總噸位及/或凈噸位。1註冊噸位為100立方英尺(cu. ft.)。
8、船東責任限制噸位(Tonnage for purpose of shipowners’ limitation of liability)。根據加拿大船舶法(the Canada Shipping Act, R.S.C. 1985 c. S-9)第581(1)節,是指總噸位加上機房(engine room space)。參見1995年英國商船法(the Merchant Shipping Act 1995), U.K. 1995 c. 21, sect. 185 and Schedule 7, Part II, para. 5(2)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