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山鎮

湖南省漣源市下轄鎮

斗笠山鎮位於湖南省漣源市的東大門,東與婁星區石井鄉接壤,南與水洞底鎮,西與楓坪鎮,北與石馬山鎮、渡頭塘鄉毗鄰,下轄斗笠山、甘溪兩個管理區,40個行政村,444個村民小組,3個居委會,有學校23所,其中中學3所。境內交通四通八達,寧漣公路貫穿全鎮,斗水公路和婁漣高等級公路西面延伸。全鎮總面積約73.9平方千米(2017年),共有耕地面積32253.9畝,其中水田19282畝,旱土12971.9畝。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斗笠山鎮常住人口為36492人。

行政區劃


斗笠山鎮所轄40個行政村:
序號名稱
1七一
2紫馬鋪
3香花台
4方塘坪4個社區;香花
5托里村
6金鈴
7天井
8大治
9碧林
10惠民
11石壩
12紹元
13明鏡
14方八
15祖保
16興家
17言忠
18石塘
19東界
20增家塘
21坑田
22盛家沖
23洞里
24雲盤
25槐元
26台上
27黃港
28豐瑞
29甘溪
30沙坪
31柏樹
32自耕
33熊家
34大樣
35禾管
36甘泉
37高塔
38馬白
39花萼
40建設
41白峰
42杉元
43塘溪

人口數據


2021年6月,根據漣源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斗笠山鎮常住人口為36492人。

經濟


工業

斗笠山鎮
斗笠山鎮
堅持“工業興鎮”戰略,充分發揮煤炭資源優勢,不斷做優做強煤炭支柱產業。全鎮現有各類工業企業110多個,其中煤炭生產企業23家,年產煤80萬噸,產值達4.6億,年創稅利4000多萬元。合理有效開採資源的同時,狠抓煤炭精細加工增值,大力扶持湘中焦化、順達洗煤、安立煤業、大華洗煤等煤炭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和發展壯大。同時,大力發展地面企業,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全鎮現有年稅收超過100萬元的企業11家,超過300萬元的4家。

農業

斗笠山鎮
斗笠山鎮
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工支農”方針,2006年共投入300多萬元用於“三農”工作。從而使農業基礎進一步得到夯實,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保證農民增產增收。一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整修了山塘、渠道、河壩等水利設施,為農業發展增強了後勁。二是連續3年每年投入30萬元用於養豬業的發展,著力培育養殖大戶和發展養殖基地。目前,已建立柏樹、托里、塘溪等6個基地,發展了210個養豬專業大戶,每年出欄生豬約30000頭,為打造湘中養豬強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大力發展種植業,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建設經果林基地,建成了天井村烏梅、石壩村葡萄、托里村柑桔等基地。同時因地制宜,通過對優質良種進行補貼和對規模種植戶進行獎勵,大力發展玉米種植,2006年玉米種植髮展到10000畝,畝產玉米達300公斤。四是著重農民的知識培訓,採取“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培訓專業技術,提高農民的農業科普知識和種養技術,為農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社會


招商引資

香花商業街
香花商業街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確立了“招商啟動、引資促動、項目拉動、產業聯動”的工作思路,把招商引資作為又快又好發展的突破口,立足新起點、快節奏、高質量,著力引進大項目、貿易加工型項目、高附值項目,促進了工業由資源型向加工型轉變,地下企業向地面企業轉變,拓展了產業發展空間。引資400萬元在天井、馬白新建的2個新型環保建材廠,已建成投產,年產值可達600萬元。匯源焦化城鎮煤氣化工程項目引資4.2億,年產焦煤60萬噸,年產值將達10億,現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當中。由台商投資16億元,年產水泥300萬噸的國產實業水泥項目已正式簽約落戶,前期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
香花商業街位於我市資源重鎮斗笠山鎮城南新區香花村,與老鎮中心相鄰,與改道的X024線(五江匯源焦化至國產水泥廠)公路交匯。項目總用地面積24018㎡,總建築面積35958㎡。項目建設以服務於民、惠之於民為宗旨,在婁底市、漣源市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興建的,是集城鄉連鎖物流、農資農機服務、生活超市等為一體的現代化鄉鎮商業街。項目建築風格獨特,融江南民居風格與現代建築元素於一體,將實用性與觀賞性、商業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是斗笠山乃至湘中地區最亮麗的“鄉村裡的都市”風景線,也是讓消費者流連忘返、投資者掘金掘銀、經商者發家致富的希望之城。
香花商業街是婁底市唯一參加全國100家小城鎮投資博覽會的重點項目,是秉承“利國、利民、利企業”的“三利原則”而傾力打造的重點項目。香花商業街總投資在1億元以上,以物流中心為主體,是改善鄉村經濟生活的城市綜合體。項目由省建築設計院進行了可行性分析論證,由婁底市發改委批准立項。項目立足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著力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精品工程和湘中地區推進城鎮一體化的樣板工程、改善斗笠山居民生活環境的標誌性工程和全方位服務於民、惠之於民的民心工程。

社會事業

在工農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全鎮統籌兼顧,協調一致,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搭建了社會和諧的大平台。一是城鎮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緊扣“擴容提質,凈化亮化”的要求,投資300萬元用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對主街道進行降坡硬化,改造與綠化了人行道,安裝好了路燈、下水道,新建了一個垃圾填埋場;投資1800多萬元建成了佔地11200平方米,集工業品、生產資料、日用品和農產品批發於一體的綜合大市場;投資800餘萬元新建了日產5000噸的自來水供應系統;鎮機關辦公樓擴建工程也進入了施工建設階段。二是通村公路質量大為提升。鎮財政通過以獎代投的方式,每公里補助5萬元,計劃3年內將全鎮村級公路完成水泥路面硬化,現已投資1000多萬元完成了80%以上,解決了部分群眾長期來因交通閉塞、行路艱難、生產生活起居條件差的“老大難”問題,縮短了老百姓與外界的距離,為群眾架起了致富金橋。三是有線電視全面開通,農村電網全面改造。四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強。五是農村社會綜合保險事業得到重視和加強。全鎮參保人數36171人,參保率達92.7%,共為農民解決醫療保險經費150多萬元,有效地解決了部分農民因病致困、因病返貧問題,農民醫療得到了有效保障。六是文教衛事業協調發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得到完善,投資100萬元的計劃生育服務所和鎮文化樓已經批准立項,即將開工建設。投資320萬元,共5000多平方米的鎮中心校等教學設施已開工。衛生院服務質量有了提高,服務態度明顯改變。七是其它各項社會事業齊頭並進。武裝、國土、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

機構設置

機構名稱電話機構名稱電話
斗笠山管理區4661201綜治辦4661201
甘溪管理區4680779派出所4666110
黨政辦4661201勞動站4661203
計育辦4680779企業辦4661201
財政所4661145經管站4661109
國土所4662758農技站4661201
民政所4661070林業站4661201
合管站4663345水利站4661258
政務中心4661201農機站4661201
中心學校4661256建設站4661201
衛生院4661120安監站4662528
電力站4662768廣電站4661201
統征辦4661629文化站4661201
司法所4661201獸醫站46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