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薔薇聖斗事件
酒鬼薔薇聖斗事件
酒鬼薔薇聖斗事件(神戶兒童連續殺害事件)是1997年發生在日本兵庫縣神戶市須磨區的連續殺人事件。在此事件中共有2人死亡,3人重傷,被殺害者皆為小學生,犯人的行為血腥殘忍,進行包括分屍、破壞屍體、寄送挑戰信等兇殘犯行。而最後逮捕的兇手竟是一名僅14歲的少年,這更是衝擊了整個日本社會。這起事件也對部分人造成不良影響,有些人認為犯下罪行的少年長相俊美,因此成立了匿名的大型留言板,甚至出現兇手的愛好者。也因為這起事件,日本進行與少年犯罪事件相關的法令修正,並且在媒體上加強對預防少年犯罪的宣導。
“酒鬼薔薇聖斗”是一位日本神戶市14歲學生,犯行后所用的自稱,該名少年在1997年3月至5月間,殺害一名11歲男童和一名10歲女童。這起事件因日本傳媒報道錯誤,所以又被稱作“鬼薔薇”。由於日本司法程序嚴禁明確揭露少年犯的身份,少年的真實姓名沒有被傳媒公開。在日本的法律文件上,他被稱作“少年A”。
整起事件是由三個事件構成。但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被認為是第三事件。由於第三事件類似“劇場型殺人”的特殊犯罪手法,以及媒體的大幅報道,因此引起全日本民眾的關注。
1997年2月10日,下午4點半左右,在日本神戶市的街道上,兩名國小女童被少年A從後用槌子攻擊,其中一人重傷。女童在當時目擊犯人穿著西裝外套,手持學生用的書包。知道了這件事情的父親,向少年A當時就讀的國中要求提供學生的照片,以讓女兒指認犯人。但學校卻透過警察拒絕了這項要求,於是該父親向警察提出被害報告后,再度要求指認學生的照片,結果還是無法獲得答應。
3月16日,中午12點25分,神戶市的少年A向國小女童(山下彩花)詢問廁所的位置,在女童帶領他到學校的廁所時,少年A對女童說“把臉轉過來吧,我要謝謝你”,隨即用鐵鎚攻擊女童之後逃逸。之後女童被送往醫院,在3月27日因為腦挫傷而死亡。此外,中午12點35分左右,少年A在逃離案發現場約200米外,被另一名同校的國小女童看見,少年A竟使用小刀(刀刃長13厘米)刺向目擊女童的腹部,讓女童負傷2個星期才痊癒。
1997年5月24日,下午約1點半過後,同住在神戶市的少年B(土師淳)在前往祖父家途中,與認識的少年A偶然相遇。當時少年A正尋找犯案目標,少年A認為比自己年少的少年B(11歲)較容易殺害,因此少年A以“有藍色的烏龜”為由將少年B誘拐至附近的高台上,用繩子將少年B勒死,並將少年B的遺體隱藏在該處后離開。
1997年5月25日,少年A再到案發現場將少年B的頭部割下,並放入事先準備的膠袋帶走隱藏。在少年A後來的精神鑒定報告指出,當時少年A曾向遺體射精及在遺體的面部割開傷口以飲其血。
1997年5月26日,中午過後,少年A將少年B的頭部帶回家中清洗。同日,警方對行蹤不明的少年B展開搜索,但沒有結果。當天晚上曾有警察查問過剛遺棄兇器的少年A。
1997年5月27日,凌晨1點至2點左右,少年A將少年B的頭部帶到神戶市內的中學校門口后返回住所。直至上午6點40分,少年B的頭部被學校的管理員發現。頭部上還有兩張紙片,內容為少年A犯行的聲明文章。同日下午3點警方於該校500米外的山邊發現少年B的遺體。
少年A在其中自稱“酒鬼薔薇聖斗”,並且語氣充滿挑釁的意味,字條上還用英文寫了“SHOOLL KILL”。
據少年A被捕后供稱,該文字是少年A將“スクールキラー”直接以拼音的方式串出,在後來寄送到神戶新聞社的信件中已把“キラー”拼成“KILLER”,但少年A當時並沒有注意到“スクール”的正確拼法為“SCHOOL”。
1997年6月4日,神戶新聞社收到由“酒鬼薔薇聖斗”寄出的“犯行聲明文”。內容為兇手的犯案自白。
在案件偵查的過程中,警方曾一度懷疑兇手為20至40歲的男子。但偵查其間少年A亦曾多次被查問,部分調查員在閱讀過有關少年A的報告書後對少年A起疑,加上少年A亦是3月時的兇案的嫌疑犯,警方開始對少年A作秘密調查,當中包括向少年A的學校索取少年A的筆跡,加上2月受襲擊的女童認出少年A,警方因此斷定少年A與本案有關。
1997年6月28日,晚上7點5分,年僅14歲的少年A因被懷疑殺害少年B及侵害他人身體而被逮捕,並發現部分兇器。在他被捕后,少年A亦很快的承認他在3月16日殺害了替他指引廁所方向的國小女童,並且曾襲擊了三名女童。此事在日本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
警方認為少年B被殺害的方式和字條,讓人想起1960年代舊金山的“黃道殺手”。
6月4日,神戶新聞社收到一封關於本案件的信。信中提及“酒鬼薔薇聖斗”承認殺害及將少年B斬首和致其他人遭受傷害,並威脅將會有更多兇案。第二封為沒有寄件人地址的信,郵戳日期為6月3日。咖啡色的信封內有三頁共1,400字的信件,同樣用紅色墨水寫成。信上包含了六個字“酒鬼薔薇聖斗”,分別代表“酒精”(酒)、“死神”(鬼)、“玫瑰”(薔薇)、“聖徒”(聖)、“搏鬥”(斗)。這也是在少年B頭部上發現的紙條上的字眼。
信件的開頭是“現在,就是遊戲的開始。”,信中亦提及“當我殺人或導致他人身體遭傷害時,我覺得自己從持續的憎恨中獲得自由。我能夠從中得到和平。減輕我的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加其他人的痛苦。……我把我的生命當作賭注押在這遊戲上。如果我被逮捕,我會被處以絞刑,所以警方會憤怒和堅持的追捕我。”信中還斥責日本的教育制度,他寫到“強迫性的教育造就了我,一個隱形的人”。
在剛開始引起的一陣社會恐慌中,日本媒體曾將兇手的名稱“酒鬼薔薇聖斗”誤報為“鬼薔薇”。這個錯誤激怒了兇手,他於信中的終段提及:“從現在開始,如果你們再念錯我的名字,或讓我憤怒,我將會在一個星期內殺掉三顆野菜(兇手此處的含意為他不把那些周圍的人當作人來看待。)……如果你們認為我只會殺害兒童,那真是一個大錯特錯的想法。”
從“酒鬼薔薇聖斗”的個人資料中可看出,這似乎是一起典型的隱蔽青年(引きこもり)併發癥狀。葛瑪·恩庫瑪在分析中指出:
關於“酒鬼薔薇聖斗事件”,最糟糕的一件事情就是,這可能不會是最後一次發生的類似事件。無論是該名少年的家人、或是整個日本,都忽略了一些顯而易見的跡象。日本的兒童在六歲時就要面臨一個極為困難嚴苛的考試。孩子的表現大大影響了他們的整個人生和未來,這是會決定孩子能否進入良好的私立小學,或是進入受人鄙棄的公立學校。家長對於國家的系統和制度沒有信心,“酒鬼薔薇聖斗”的母親也不例外。即使社工已警告她的兒子的精神狀況不穩定,但她還是繼續強迫她的長子在學校要有突出的表現。他在當時已經把虐待和殺害小動物當作“嗜好”。很快的,當他進入學校之後,便開始對女生進行身體上的攻擊。
與宮崎勤事件的相似性
“酒鬼薔薇聖斗”除了是典型的隱蔽青年之外,分析家和心理學家發現他與犯下“連續女童誘拐殺人事件”的“宮崎勤”有許多的相似處。如同1989年的“宮崎勤事件”一樣,“酒鬼薔薇聖斗”很早就走上暴力的道路。在他就讀小學的時候,便開始攜帶鋒利的武器。他在日記中記述:“當我像是拿著手槍一樣,拿著求生刀和紡織用剪刀時,我的憤怒就會減輕”。在12歲的時候,他開始對小動物進行非常殘忍的虐待。例如:在街上將青蛙排成一列後用自行車把它們輾死、切斷貓的四肢、將鴿子斬首等。
在1997年3月16日的攻擊兇案發生之後,他在日記上寫:“我今天做了一個嚇人的實驗,來證明人類有多麼脆弱……當女孩轉向我時,我便揮動了手中的鐵鎚。我想我敲打她了好幾下,不過我記不太清楚,因為我實在是太興奮了”。在1997年3月23日,他再加寫上:“今天早上,我媽說:‘可憐的女孩子。這個女孩好像快要死掉了。’但是我沒有會被捕的跡象……因此我要感謝神明……請繼續保護我。”
此外,在搜索“酒鬼薔薇聖斗”的房間之後,發現了上千本的色情漫畫、色情影片,因此日本的政治家龜井靜香希望能禁止這些令人不快的內容,他並表示“這些完全沒有文學或教育性的電影,僅是為了呈現殘酷的暴力鏡頭而拍攝製作……成年人應該為此負責”,這次的事件讓成年人有重新思考關於這類影片的某些政策,以及他們是否僅因這些影片能夠賺錢就允許它們的存在。
酒鬼薔薇聖斗事件
2001年11月27日,被判斷治療相當順利,因此將少年轉移至“東北中等少年院”。
2002年7月,神戶家庭裁判所判定,雖然治療相當順利,但是還有接受更細密的教育之必要,因此將繼續收容。
2004年3月10日,已經成年的加害男性從少年院退院,踏上重回社會的道路。日本法務省向受害者的家人傳達少年A假釋退院的消息。
2015年,原少年A以該名義出版書籍《絕歌 神戸連続児童殺傷事件》,引起廣泛關注。
2000年,日本國會因為這次的事件,將犯罪刑責的最低適用年齡從16歲降至14歲。不過,在2004年6月1日,御手洗憐美被11歲的“少女A”殺害(日本佐世保小學生小六女生殺人事件)后,又再度引起是否需要再降低最低刑責年齡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