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電影文學的結果 展開
- 長影集團主辦期刊
- 電影學科分支
電影文學
電影學科分支
區別於詩歌、小說、戲劇文學的新的文學樣式,主要指電影劇本,還包括影片中的解說詞、歌詞等。電影劇本可以是劇作家根據生活直接創作,也可以根據其他文藝作品改編。改編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種再創造。
主要指電影劇本,還包括影片中的解說詞、歌詞等,是有別於抒情文學、敘事文學、戲劇文學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
影片的劇作者,稱為影片的編劇。專門從事電影劇本創作的作家,稱為電影劇作家。電影編劇的任務是創作可供拍攝的電影劇本。他可以直接根據生活素材創作,也可以根據其他文藝作品改編。改編無論在內容或形式都是一種創作。
電影劇本攝製成影片的過程,是一種再創作。電影劇本所提供的思想內容、藝術形像及風格樣式,是影片攝製組各部門在經常是由導演提出的解釋與構思下進行再創作的共同基礎。
電影劇本用文字塑造藝術形像,反映社會生活,表現編劇對生活的感受、認識和態度,是一種文學作品,可以供讀者閱讀和欣賞。電影劇本的完成,意味著影片的劇作階段告一段落,然而就影片的全部創作過程來說,電影劇本還不是最後完成的電影藝術,還需要通過影片攝製工作來創造作為綜合藝術的銀幕形像。因為電影劇本主要是為拍攝影片而創作的,所以它必然要受到電影特性的制約,必須符合電影作為一種綜合藝術的規律。對於電影劇本來說,它既屬於文學的範疇,又受到電影特性的制約和支配,因而它是文學特性和電影特性的辯證統一的產物。電影劇本如果不適宜拍攝成影片,如果脫離了電影藝術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就失去了自己獨特的美學價值,也就不能成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電影的特性決定著電影文學的特性,只有遵循電影的特性,才能創作出真正符合要求的電影劇本。電影編劇雖然用文字來描寫,但他卻是按照電影的方式來思考的。在劇本的構思寫作階段,就要對生活素材和生活感受作出最先的電影式的處理。
電影藝術有著豐富的表現手段。電影通過銀幕的聲畫形像直接訴諸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因而銀幕形像具有可見可聞的生動性、具體性和直接性,即“直觀性”。電影劇本以文字作為自己的手段和物質材料,它塑造的文學形像是非“直觀性”的,只能通過文字中介,讓讀者達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藝術效果。因此電影劇本所創造的文學形像,還須通過讀者的理解和想象才能實現。但是,電影劇本所創造的文學形像,又不同於其他樣式的文學作品所創造的文學形像,它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電影劇本的一切內容,必須能夠通過影片的攝製,在銀幕上以電影的各種藝術和技術手段體現出來。電影劇本的電影特性,首先表現在它能夠顯現出鮮明的動作性和畫面感。讀者在閱讀電影劇本的過程中,幾乎可以看見和聯想到未來影片中一幅幅運動著的視覺畫面,而這些畫面又和語言、音樂及音響效果用各種方法進行著配合。其次,還表現在它能讓讀者清楚地感覺到未來影片在鏡頭組接的電影蒙太奇中所顯示出來的邏輯關係和豐富的潛台詞。電影劇本中這種足以體現電影特性的動作性、畫面感及蒙太奇效果,使它產生了有別於其他樣式的文學作品的電影化特徵,給予它的讀者一種為電影劇本所特有的審美享受。與此同時,電影劇本所創造的文學形像,也就成為未來影片的銀幕形像的根據和胚胎。
作為影片基礎的電影劇本,必須具備文學價值。電影劇本的文學價值,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內容、人物形像和藝術形式上所具有的審美價值。電影文學的中心任務是塑造人物形像。電影劇本的思想內容主要是通過人物形像來體現的,一切藝術手段都是為塑造人物形像,決定電影劇本文學價值高低的主要依據,是劇中人物形像的真實性、生動性、獨特性和典型性,是形像與思想的統一,即鮮明的藝術形像與深刻的思想內容的和諧統一。
影片的文學價值由電影劇本所提供。電影導演在拍攝影片時,充分發揮電影藝術的各種表現手段來體現、豐富和提高電影劇本所提供的這種文學價值。一部影片總的藝術價值,除了它的文學價值外,還有它在電影導演藝術、表演藝術、造型藝術及音樂藝術等方面的審美價值。
電影劇本和電影導演之間存在著彼此相互依賴的關係。電影劇本如果得不到優秀的導演處理,它的文學價值就不能在影片中充分顯現出來。電影導演如果沒有優秀的電影劇本作為自己再創作的基礎,也難以用電影藝術的手段拍攝出一部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影片。就劇本和影片的關係而言,至少有兩種可能:通常的情況是,劇本的文學價值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顯現,或者說影片較原劇本有所提高;也有另一種情況,影片不如原劇本,劇本的文學價值遭到削弱。
電影劇作的產生和發展,是電影藝術走向成熟的需要。也是電影藝術日趨成熟的必然結果。電影劇作的發展又促進了電影藝術的繁榮和進步。
在電影藝術發展的早期,既沒有完整的電影劇本,也沒有專門的電影編劇,電影導演按照自己的創作意圖拍攝一些故事情節十分簡單的無聲短片。電影藝術在和文學、戲劇不斷結合的過程中逐步走向成熟,作家和劇作家紛紛參加到電影創作中來,成為電影劇作家,從而出現了電影編劇與導演的創作分工及他們各自工作的相對獨立性。開始,電影編劇只是為影片攝製提供一個創作意念、故事梗概、拍攝大綱,然後由電影導演在拍攝過程中進一步豐富、補充、加工和具體化。後來,出現了比較詳盡的電影腳本,這是電影劇作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然而,電影腳本的創作,只是為拍攝影片服務,它只是存在於影片創作過程的“內部”,還不是一個具有自身藝術價值的獨立作品。在電影腳本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電影劇本,才成為一個具有自己的藝術價值的完整的作品,並成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電影劇本的出現和繁榮,是電影文學成熟的標誌,也是電影藝術成熟的重要標誌。有聲電影的出現,是促使電影劇本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動力。不是文學從外部把電影劇本強加於電影藝術,而是電影藝術的歷史發展本身促使了這種新文學樣式的產生,在此過程中,文學起了幫助它改善和成長的作用。電影文學的成熟和電影藝術的成熟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互相滲透,互相推動,並肩前進,共同繁榮。
在中國,洪深是第一個主張寫並寫出了電影劇本的人。1922年,他受聘於中國影片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創作了歷史題材的電影劇本《申屠氏》。后該公司夭折,沒有拍成影片。1925年,《申屠氏》在《東方雜誌》第22卷第1號到第3號上發表,是中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影劇本。
中國早期的電影創作很落後,長期受半封建半殖民地影響,遊離於“五四”新文學運動以外。中國共產黨較早地認識到了電影藝術的群眾性和戰鬥性,1932年黨的地下組織在瞿秋白的直接領導下成立了由夏衍負責的黨的電影小組,電影小組極其重視電影劇本的創作,寫出了第一批反帝反封建的電影劇本,如夏衍的《狂流》,田漢的《三個摩登女性》、陽翰笙的《中國海的怒潮》等。黨的電影工作者不但自己勤奮勞作,同時也幫助修改或影響其他的電影劇本創作,這些革命的和進步的電影劇本給電影創作帶來了新的思想、新的題材和新的形式,從而促使左翼電影創作高潮的出現,初步形成了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傳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伊始,建立了領導和組織電影劇本創作的專門機構:北京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和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以後,各故事片廠都設立了由專業電影編劇和電影編輯組成的電影文學部門,組織和團結專業電影編劇、作家以及廣大業餘作者為製片廠創作可供拍攝的電影劇本,電影文學在電影創作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重視。與此同時,電影劇本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推向了社會,在專門性的電影刊物和一般文學刊物上發表的或印成單行本的越來越多,為廣大讀者所接受和喜愛。基於電影劇本具有自己的文學價值和獨特的美學價值、在中國已經成為深受歡迎的文學讀物和得到公認的文學樣式這一基本事實,電影劇本已經被電影文學劇本這個更加明確、更加完整的概念所逐步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