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窯五彩

用釉上彩和釉下彩拼逗而成的瓷器

成窯五彩是用釉下彩青花先畫出花紋的基本部分,留一少部分用釉上彩補充。即整個花紋是用釉上彩和釉下彩拼逗而成的。

歷史文獻記載


成窯五彩
成窯五彩
據,鬥彩始於明宣德,但實物罕見。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五彩"或 "青花間裝五色"。傳世成化鬥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后,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種,最後人彩爐低溫燒成。按照專家陳萬里先生的意見,成化鬥彩又可以分為點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幾種。成化鬥彩除個別的大碗外,多數造型小巧別緻,有盅式杯、雞缸杯、小把杯等。還有一種繪有海馬團花蓋罐,底有一"青花"字。

產量


清朝鬥彩瓷器的要大於明朝成化時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窯也有不少精品堪與成化鬥彩媲美,而且出現了較大的器型。總的來看,清朝盛世的鬥彩瓷器大多數繪畫精工,改變了成彩 "葉無反側"、"四季單衣" 的弱點,圖案性更強,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飄逸的風采。康、雍、乾官窯都有一些仿成化鬥彩產品,特別是雍正時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燒出成化鬥彩,但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數寄託成化款。對這些器物要從胎、釉、彩繪等兒個方面仔細辨別。另外雍正時期還燒成了粉彩鬥彩,使鬥彩瓷器更加華貴。乾隆以後,鬥彩仍在生產,圖案內容多為花草,且多團花,延續了清朝盛世時期的風格,但筆法日漸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