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井河水庫

鹽井河水庫

重慶市璧山區河邊鎮鹽井村境內,壩址位於璧南河左支流鹽井河下游,距璧山城區10公里。鹽井河水庫為小(一)水利工程,總庫容848萬立方米,是璧山城區生活生產供水的主要水源。

擴建


擴建后的鹽井河水庫為Ⅲ等中型水庫,主壩為漿砌條石重力壩,最大壩高34.0m。正常蓄水位307.50m,相應庫容為698.0萬立方米;設計洪水位為312.73m,校核洪水位為313.68m,總庫容1145.0萬立方米;防洪高水位為312.72m,汛限水位307.2m,防洪庫容381.0萬立方米;死水位為295.0m。死庫容為115.0萬立方米。新增供水管道8.6km。該水庫擴建后,主壩體將加高5米,總庫容增加到1145萬立方米,預計2012年底竣工。並可使璧山城區防洪能力由現有20年一遇提高至30年一遇,向縣城的日供水量由現有的1.5萬噸提高至2萬噸,並可灌溉農田5000畝,解決農村近7800人、5700頭牲畜的飲水問題。

擴建移民安置規劃

原則同意鹽井河水庫擴建工程移民安置規劃。工程建設征地總面積354畝(耕地134畝,園地177畝),其中水庫淹沒及影響區征地339畝,樞紐工程佔地15畝。搬遷人口141人(其中農業人口103人,非農人口38人),拆遷房屋5519平方米。

資金來源

工程估算總投資為13909萬元(其中水庫淹沒補償投資3512萬元)。建設資金來源為:爭取中央補助6954萬元,市、璧山區及項目法人籌措6955萬元。

圖片


鹽井河水庫
鹽井河水庫
鹽井河水庫
鹽井河水庫

庫區文物


受重慶市文物局委託,市考古所於2011年8月對該工程建設淹沒區進行了文物調查勘探工作,共發現13處文物點,其中宋代遺址1處、宋代墓群1處、明清時期墓群10處、古橋樑1處。發現的宋代遺址保存較好,文化堆積較厚,特別是在其對岸還發現了灣灘宋墓群,二者共同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宋代遺存群體,這為研究當時的城鎮功能、社會狀況以及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線索。明代遺存所包含的墓葬結構多樣,是認識明代墓葬形制特點的重要材料。大量清墓的發現有助於加深我們對清代喪葬習俗、家族體系、社會狀況、雕刻工藝等的認識,尤其是清代碗槨墓的發現對認識這一葬俗的分佈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