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點麻蜥
密點麻蜥
徠密點麻蜥(學名:Eremias multiocellata)為蜥蜴科麻蜥屬的爬行動物。主要棲息於荒漠草原和荒漠、也可隨沙帶伸入到乾草原局部地區、黃土高原和東北三江平原、生活在沙漠、草原、山地灌叢或岩石縫間以及偶見於沼澤草甸的蘆葦小土丘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蒙古。
![(圖)密點麻蜥](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8/me8bb2573b8c30009f8147b798a2d1e44.jpg)
(圖)密點麻蜥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爬行綱 Reptilia
目:有鱗目 Squamata
亞目:蜥蜴亞目 Lacertilia
徠科:蜥蜴科 Lacertidae
屬:麻蜥屬 Eremias
種:密點麻蜥 E. multiocellata
![(圖)密點麻蜥](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6/mb6d42c9996241eca339432491826cbe3.jpg)
(圖)密點麻蜥
拉丁文名:Eremias multiocellata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蜥蜴科
中文屬名:麻蜥屬
中文俗名:蛇虎子、蠍虎子、麻蛇子、四腳蛇
英文名:Multiocellated racerunner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Günther,1872
![(圖)密點麻蜥](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6/m86ff6fd77b0f61cbe6342b2e887db389.jpg)
(圖)密點麻蜥
密點麻蜥身體較粗壯,背面有鮮藍色短紋,兩腋各有一列黑色邊緣的綠色圓斑,尤為鮮艷醒目。本種在新疆有兩種類型(亞種),一亞種尾長,分佈於天山南麓,另一亞種尾較短,頰部膨大分佈於天山北部。棲息於荒漠草原,以昆蟲為主要食物,它是已知惟一實行卵生的麻蜥。
密點麻蜥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下的高原、丘陵和盆地的乾草原上及藹、半芒漠邊緣的稀疏灌叢地帶。晴天一般於9時左右外出活動,經10:30-11:30時及午後4:00時左右最為活躍。它們的洞道直徑2厘米左右,長25-50厘米,多傾斜入地。覓食各種小形昆蟲及其幼蟲。每年一般於4月上旬出蟄,中旬以後雄蜥腹面或多或少呈現黃色,5-6月中旬為交尾部,7月上旬至8月初為產仔期,7月中下旬可見到大批幼蜥,經解剖證實。省外廣泛分佈於北方各省區。
密點麻蜥分佈於蒙古、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以及中國大陸的遼寧、內蒙古、新疆(木壘、奇台、哈密、羅布泊、托克遜、阿瓦提、阿克蘇、洛甫、葉城、喀什、英吉莎、新疆、陝西、寧夏、甘肅、青海等地。
密點麻蜥已經收入《“三有”保護動物名錄》,需要加強保護。
【葯 名】:密點麻蜥
【拼 音】:MIDIANMAXI
【來 源】:為蜥蜴科動物密點麻的乾燥全體。
【功 效】:活血祛瘀、消癭散結、鎮靜。
【主 治】:骨折、淋巴結核、氣管炎、羊癇風。
【性味歸經】:辛、咸,溫。肝、肺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一2隻。
【藥用部位】:的乾燥全體。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內蒙、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夏、秋季捕捉。捉后捏死,以鐵絲從頭部串起,烘乾或曬乾。
【拉丁名】:密點麻Eremias multiocellata (Guenther).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生藥材鑒定】:乾燥全體長約10厘米左右,頭部呈三角形,四肢向後彎曲,背部灰褐色,可見數行縱走的斑點。腹部呈灰白色,有的個體後肢內側呈肉粉色。鱗面光滑,橫行排列。尾細長,容易斷落。氣腥。
密點麻蜥指名亞種(學名:Eremias multiocellata multiocellata),Guenther於1872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佈於由遼寧、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往西進新疆等地。
密點麻蜥莎車亞種(學名:Eremias multiocellata yakandensis),Blanford於1875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佈於蘭州盆地、青海、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EasternTurkes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