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攸縣第一中學

湖南省攸縣第一中學

湖南省攸縣第一中學(Hunan YouXian No.1 Middle School,簡稱攸縣一中)是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也是攸縣縣域內唯一一所省示範性中學。

攸縣一中前身為清朝震陽書院,創辦於1813年,位於攸縣城東郊,后更名為“東山書院”;1902年,東山書院改為公立“南雲學堂”,始辦現代新學;清宣統元年(1909)南雲學堂改為“南雲高等小學堂”;1912年改為“攸縣縣立高等小學”;1914年又改名為“縣立第一高等小學”;1938年,縣府創辦“青年補習學校”;1939年,攸縣青年補習學校改為“縣立初級中學”; 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縣中,1951年4月,縣中改稱“攸縣第一初級中學”,1958年開辦高中並正式更名為“攸縣第一中學”。

據2014年12月學校網站顯示,攸縣一中佔地面積近四百畝,建築面積達10萬平方米;在校學生3300餘人,在崗教職員工297人,專任教師243人。

歷史沿革


1813年,在現址興辦學校,名為“震陽樓”,后更名“東山書院”,舊址在學校今圖書館位置。
1902年,東山書院改為公立“南雲學堂”,始辦現代新學。
1909年,南雲學堂改為南雲高等小學堂。
1912年,改為攸縣縣立高等小學。
1914年,又改名為攸縣縣立第一高等小學。
1938年,縣政府創辦攸縣青年補習學校。
1939年,攸縣青年補習學校改為攸縣縣立初級中學。
1949年,攸縣人民政府接管縣立初級中學。
1951年,攸縣縣立初級中學改稱攸縣第一初級中學。
1958年,開辦高中並正式更名為攸縣第一中學。
1999年,晉陞為湖南省重點中學。
2004年,評為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9年,通過湖南省示範性中學評估。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據2014年12月學校網站顯示及相關網站顯示,攸縣一中有:教學區,含教學樓五棟;教學輔導區,含科教實驗樓一棟,圖書館一棟,生物實驗基地1200平米;運動區,四百米田徑場一個,綜合體育館一座,籃球、排球、乒乓球等專項場地八處;生活區,含食堂一棟,學生公寓三所;辦公區,有辦公樓兩棟;另教工宿舍兩棟。
此外,教室還建起了多媒體平台,所有教室都裝備了多媒體設備,所有教師都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已建成校園網,接入網際網路並建有獨立網站。

辦學規模

據2014年12月學校網站顯示及相關網站顯示,攸縣一中有65個教學班,高三21個班,高二24個班,高一20個班,各年級均有兩個創新班,在校學生3300餘人。總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4923萬元。

師資力量

據2014年12月學校網站顯示及相關網站顯示,攸縣一中在崗教職員工297人,專任教師243人,其中高級教師114人,歷屆市學科帶頭人20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優秀教師3人,省優秀班主任3人,市優秀班主任12人。為優化教師隊伍,截至2014年12月學校共引進了30名碩士研究生。
截至2014年12月,校長王池元被評為株洲市“十佳校長” ,劉玉謀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劉開華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劉鐵漢、黃文嬌被評為株洲市“百優教師”,劉芙蓉、譚永兵被評為株洲市“百優教學能手”,劉鐵漢、陳艷被評為株洲市“百優班主任”。
全國優秀教師:劉玉謀
湖南省優秀教師:劉開華、劉鐵漢、蔡紅輝
湖南省優秀班主任:劉偉、陳鋼環、陳艷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攸縣一中二本升學率從2008年的38%上升到2014年的85.3%。
2010年高考二本一次性上線500人,其中一人參加少年班考試,以643分的高分獲得湖南省同類考生第一名,並被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錄取。
2011年高考,872人參考,二本一次性上線611人,其中一本錄取了196人(含藝體類),600分以上考生69人(理科58人,文科11人),理科高分段學生是株洲市最多的學校。
2012年高考一次性二本上線達到了651人,二本升學率達74.23%,一本上線達272人(不含藝體類),其中一人以高分考取北京大學理科實驗班飛行員班。
2013年高考一次性二本以上上線739人,上線率71.5%,其中5人考取飛行員。
2014年高考,二本以上一次性上線915人,上線率85.3%,一本上線427人,600分以上57人,在株洲市理科前30名考生中佔6人,所佔比例居全市各中學第一,其中一人以671分考取北京大學。
2015年高考,本科二批以上一次性上線971人,上線率84.8%;本科一批一次性上線473人,上線率41.3%;600分以上73人,在株洲市理科前30名中佔8人,列全市第一;獲攸縣文理科前三名;創新實驗班平均631.6分。
學科競賽
時間學生姓名競賽名稱獲獎情況
2015年單佳輝2015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全國三等獎
2015年黃永鴻2015年湖南省高二物理競賽省一等獎
2015年尹傲雄2015年全國高中生物聯賽省一等獎
2015年劉琳2015年全國高中生物聯賽省一等獎
2014年李寧晟2014年高中生物競賽全國二等獎
2014年丁寬2014年全國高中物理競賽全國二等獎
2014年王子妍2014年全國高中物理競賽全國三等獎
2014年張正衡2014年全國高中物理競賽全國三等獎

教師成績

攸縣一中劉貴榮老師於2015年株洲市青年物理教師教學大賽(決賽)中獲得市青年物理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
攸縣一中劉桂雲老師於2015年喜獲株洲市第五屆“教壇新秀”及株洲市“五一勞動獎章”榮譽。
攸縣一中丁愛國老師於2014年下學期獲得校內“東山杯”教學競賽特等獎;2015年在全國“一師一優課”評選活動中榮獲“省優課”大獎。
攸縣一中張敏敏老師積極參與課題實驗,認真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先後為“利用教育影像優化課堂教學研究”(獲省二等獎)、“運用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認真設計課堂教學,提高學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獲省三等獎)、“設計、開發和利用音像技術軟體,優化教育資源改革手段,提高教育效率”(獲省優秀課題)課題組成員。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獲省市級獎勵,發表在《湖南教育》、《教育質量與評估》等刊物上。
攸縣一中劉芙蓉老師多年獲高中數學奧賽優秀指導教師一等獎;撰有論文《走出低潮,才能走向精彩》 在“新形勢下的教育管理理念與實踐論壇”大賽作品評選中獲一等獎,並發表在素質教育雜誌上;《“超好”的高中數學見面課》在中學數學月刊上發表。
攸縣一中易文英老師於2004年合編了《高三歷史複習導讀》一書;撰寫的《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等多篇論文獲株洲市一等獎;製作的電子課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獲省級三等獎。
攸縣一中彭玉容老師於2006年其執教的《植物的激素調節》榮獲縣一等獎;2008年榮獲攸縣一中17界東山杯教學競賽“最佳教學法設問獎”; 2010年本人執教的《育種專題》榮獲市二等獎;2011年榮獲株洲市第一屆中學生物教師專業素養競賽中實驗競賽第一名;2011年榮獲湖南省實驗創新大賽叄等獎;2012年榮獲攸縣一中21界東山杯教學競賽壹等獎。
攸縣一中王忠平老師教研教研成果豐碩,《父母外出學生的心理現狀與對策》、《淺談農村高一新生自主學習心理現狀與策略》 在《教師》刊物發表;《農村高中學生的心理現狀與對策》發表在《小作家交流》雜誌上;在《全民健心網》發表多篇心理文章;論文獲得省一等獎6篇,省二等獎1篇,株洲市一等獎2篇,縣一等獎多篇。
攸縣一中劉玉謀老師承擔了《中學協同教學和共同發展》課題研究,並獲市一等獎,參與了《農村中學快樂德育課題》研究;撰寫了多篇論文,其中《淺談中學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獲省一等獎,《關於力學綜合題思維難點突破探討》獲市一等獎,《高三物理教學中模擬教學法》獲市一等獎。在科創方面,他主持製作的《自動擺渡船》獲第25屆科技大賽一等獎。
攸縣一中丁亞南老師多次輔導學生在化學競賽中獲得省級一、二、三等獎,並榮獲“優秀輔導員”獎。

所獲榮譽

截至2014年12月,攸縣一中先後獲株洲市“十佳美麗學校”、 “株洲市普通高中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學校”、市“快樂德育”示範校、“課程改革樣板校”、“德育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或特色牌子,連續6年獲“株洲市高中教育質量先進單位”、“株洲市學業水平考試先進單位”。
2015年10月28日,攸縣一中榮獲市教育局授予的“2015年高中教育質量建設先進單位”、“2015年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先進單位”兩大殊榮。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的外環採用古長城意象,寓意學校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三個同心圓,寓意著“學生、教師、學校”的和諧發展。校名採用知名校友周玉書中將題詞“湖南省攸縣第一中學”手跡。“1939”系學校成為縣立中學的起始年。梅花為地域元素。寓意一:攸縣古稱梅城,梅花為縣花。寓意二:梅花不畏嚴寒、獨步早春的品質,與學校“意識健康,意志堅韌,品行優良”的育人目標融為一體。
環內是一個火炬造型。火焰由“攸”字拼音首字母“Y”變形而成,造型又像一隻展翅飛翔的和平鴿。寓意一中學子將從這裡展翅,飛向更廣闊天空,且有益於社會。火炬底座和手柄由“一中”二字變形而成。寓意一中是基石,用自己堅實有力的手托起學子未來的希望。
居於環內正中央的傳統火炬造型,寓意就是 指“務本、務實、尚勤、尚新”的一中精神薪火相傳。

校訓

勵志 崇德 博學 篤行

校歌

攸縣一中校歌
攸縣一中校歌
歌名:《立志華夏做棟樑》
靈峰蒼蒼,攸水泱泱,看我學府,人才茁壯
承先賢之志,取俊傑之長,承先賢之志,取俊傑之長
理想道德,文化紀律,四有教導永牢記
團結勤奮,文明求實,八字校風大發揚
①同學們,莫彷徨,勇攀登,迎難上
踏著嶄新時代的激越鼓點,投身報效祖國的火熱戰場
②同學們,立大志,興華夏,做棟樑
用我們的雙手捧出新的世紀,用我們智慧創造新的輝煌

校園環境


學校整合了校園文化資源,修繕了德光亭、養浩亭、極目亭、東山湖、七好亭等傳統文化景點,增建了碑林、礪志廊、競秀山、浮雕、校史陳列館等一批文化景觀,綠化面積達80%以上。

現任領導


校長:王池元
黨總支書記:劉永源
副校長:王廷、陳衛旭、江亦成、周建東

知名校友


蔡儀(1906~1992)男,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
唐有章(1906---2000年)男,曾任農業機械部顧問。
陳旭榜(1932年10月---)男,漢族,少將軍銜;原寧夏軍區政治部主任。
周玉書(1933年08月---)男,漢族,中將軍銜;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劉遠節(1938年03月---)男,漢族,少將軍銜;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原中共廣東省委常委。
譚冬生(1940年10月---)男,漢族,中將軍銜;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第十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
王志剛(1963年06月---)男,漢族,大學學歷。現任中共張家界市委副書記、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