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應璜
褚應璜
褚應璜,電機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3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1942年赴美國。先後入西屋電器公司工程師學校、愛利士夏默爾電機公司工程學校學習。1948年回國。曾任資源委員會中央電工器材公司電機廠工程師。建國后,歷任第一機械工業部電器工業管理局總工程師,電器科學研究院一院院長,機械工業部技術司副司長、部總工程師,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褚應璜 (1908—1985),嘉興人。中國電機製造專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父褚叔盤,清末京師譯學館畢業。
褚應璜
1936年9月,任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中央電工器材公司電機廠工程師,旋任電機組組長,首次研製成功我國交流非同步電動機系列產品和電動機控制設備。
1942年赴美國留學,在西屋電器公司工程師學校實習電機、水輪機製造及工廠管理,先後兩次獲該校畢業證書。
1944年入美國愛利士夏默爾電機公司工程師學校學習。
1945~1948年任資源委員會中央電工器材廠駐美國西屋公司的技術代表,精心安排了數十名我國電工技術及管理人員在美國培訓實習,后都成為新中國的電器工業建設骨幹。
1949年初,褚應璜拒絕國民黨政府的高薪聘用,經中共上海地方組織的幫助,由香港到北平,參加革命工作。上海解放后,任上海軍管會重工業處生產組副組長。
1950年4月,任華東工業部電器工業管理局總工程師、副局長。
1953年任第一機械工業部電器工業管理局總工程師。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技術科學部委員)。
1956年任電機製造部電器科學研究一院院長,技術司副司長。
1958年任一機部技術司副司長。
多年中,應璜組織技術人員參加建設東北電器工業基地;主持統一全國電工技術標準;主持設計哈爾濱電機廠第一期工程;組織我國中小型電機系列、配電變壓器系列、低壓電器系列的研製和統一設計;參與籌建電器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主持1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電工部分的編寫。
60年代,負責組織電工通用產品的第二代統一設計,開始在我國推行國際電工標準,指導研製1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為我國生產大型水電機組奠定了基礎。還組織研究和鑒定了為機械工業生產九大設備配套的主要直流電機及自動化控制設備。
1980年退下領導崗位任第一機械工業部科學技術司顧問后,仍負責國際電工標準的技術諮詢和推廣工作,主持制訂了我國電壓、電流與頻率等級標準,參加了小型非同步電動機、低壓電器更新換代的研究討論,推動大型發電機的最新冷卻方式的研究,為我國電器工業接近和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貢獻。直至晚年,還為地方工業發揮餘熱,主動為無錫發電設備廠擔任義務顧問,指導該廠研製成具有國際水平的2千瓦、5千瓦無刷單相同步發電機和多種規格的同類產品,出口到美國、澳大利亞等13個國家和地區。主要著作有《電器工業十年回顧與展望》、《電工技術》、《國際電工委員會的概況及其標準在我國推行中存在的問題》等。發起並組織編寫《機電能量轉換》及《中小型水輪機》。
徠主持設計了哈爾濱電機廠第一期工程,組織研製了800千瓦、3000千瓦、100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負責鑒定了我國第一台汽輪發電機(6000千瓦)負責籌建了電器科學研究院組織編寫了《十二年科技發展規劃》的電工部分指導研製了1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為我國自己生產大型水電機組奠定了基礎負責國際電工標準的技術諮詢與推廣工作,主持制定了中國電壓、電流與頻率等級標準組織我國中小型電動機及低壓電器新系列的統一設計,為我國電器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褚應璜先後當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代表,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褚應璜故居在嘉興城內天官牌樓附近(今中山路市政府附近)。
1985年4月21日逝世於北京。
上海交通大學
畢業后,曾考取上海電力公司,由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院鍾兆琳教授的挽留,他毅然放棄了優厚待遇的上海電力公司的工作,甘願在母校當一名助教。兩年後鍾教授把他介紹給上海華成電器廠,參加該廠籌建工作,並負責設計製造交流非同步電動機及其控制設備。
1942年7月資源委員會派他赴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工程師學院進修。先後在該公司電動機廠、發電機廠、工具廠、衝壓廠、絕緣材料廠、鑄造廠實習。他學習了產品標準、產品設計、工藝技術、工廠管理和車間管理。他體會到最好選派在國內已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到國外實習,他們可以利用熟悉的業務技術和一定的社會經驗,通過交朋友的方式,接觸國外工程技術人員,從而可以學到難以獲得的設計公式和經驗數據;在車間里接觸熱情的工段長、工人,也可以獲得工藝技術的內部資料,並學習到關鍵操作方法。
褚應璜於1944年在美國加入美國焊接工程師學會,學到不少焊接技術知識,有利於以後在工作中發揮作用。1945年在美國實習後期,資源委員會派他代表電工器材公司同西屋電氣公司一名主要人員進行技術援助協議的談判,首先談妥了協議的主要原則,並於1945年5月正式簽定協議書,從而獲得400萬美元的美國貸款。這為他日1945年至1948年5月任資源委員會駐西屋電氣公司技術代表的工作創造了條件。1948年8月回國,回國后擔任湖南湘潭電機廠設計委員會委員。於1949年初參加大連大學教師招聘團轉香港回到北平,1949年6月受組織派遺參加南下工作組。建國后,參加中央南下工作組工作,歷任上海軍管會重工業處生產組副組長;華東工業部電器工業處副處長;東北工業部電器工業管理局副局長、總工程師;第一機械工業部電器工業管理局總工程師;電器科學研究院院長;科學技術司副司長;科學技術司顧問等職。他是第一屆中國政協代表;第一、二、三屆中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中國政協委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和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
褚應璜是中國一位受尊敬的愛國的高級知識分子,學識與科學技術造詣很深,畢生為機電工業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30年代,他在上海華成電器廠工作,為了發展生產電機,同洋貨競爭,他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工作,集思廣益,與技術人員、工人共同研究解決技術難題,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終於在中國首次研製成功交流非同步電動機系列產品及其控制設備,從而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封鎖,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為祖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40年代,他在美國任駐廠代表期間,專門和西屋電氣公司對外製造技術部就中國技術援外打交道,既堅持原則,又注意搞好關係,按協議為中國培訓了一整套電機電器製造工程技術人員、車間技術人員共80餘人,這批人員在實習過程中通過各種方法,收集了產品設計圖紙,製造工藝技術資料,技術標準文件、科研報告和企業管理以及許多有關工廠設計方面的大量資料。正如褚應璜經常說,他一生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自己職務之便在美國精心培養了一批技術人員,獲得了大量的電機電器技術資料,為新中國發展電機電器製造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一批技術人員,解放后成為新中國電工事業的骨幹力量,不少人成為企業的總工程師和專家,並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力量,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褚應璜組織了10餘位曾在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實習過的技術人員對上海國營和私營電機電器工廠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和參觀訪問,寫出了調查報告,以備解放後接管時的依據。
1949年3月,褚應璜在我黨地下組織的幫助下,前往北平,向周恩來副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彙報了在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培訓的一批工程技術人員的情況。隨後,他向中央提出了關於調集西屋公司實習人員集中東北和建設電器工業基地的建議。中國解放后,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批准了這個建議,由褚應璜幫助動員分散在上海、湘潭等地的大部分西屋公司實習人員,於1950年初由他帶隊前往瀋陽東北工業部電器工業局,參加經濟建設。
1951年初組織上派他參加赴蘇、德商務代表團訂購一批重點建設項目所需的重型精密設備。回國后,他主持設計東北電工四廠(即哈爾濱電機廠)第一期工程。
抗美援朝開始,東北電工局技術處遷往哈爾濱,他參加了哈爾濱地區的電工企業的新廠設計,勘察廠址和利用原有設備條件,恢復生產等工作。接著東北電工局又派他到蘇聯選購一批重型機床加工設備及專用設備。到東德為哈爾濱絕緣材料廠採購專用設備、和為瀋陽變壓器廠採購主要專用設備及全套高壓設備。
建國初期,中國掀起了全面學習蘇聯先進經驗,推行蘇聯技術標準的運動。褚應璜積極響應號召,在推動東北電工技術人員學習蘇聯技術標準中做了大量工作。例如,組織將中、小型電機、變壓器、高低壓電器、電工儀錶按蘇聯型式、性能進行統一設計,引導了中國電工產品達到全面仿蘇的要求,成功地實現了機電產品的配套。與此同時,中國電力工業正在蘇聯電力設計專家指導下迅速建設,大量選用了自製仿蘇電力設備,提高了設備自給率的水平。
在工廠設計方面,褚應璜從設計哈爾濱電機廠這一具體任務出發在地質調查、廠房結構到總圖布置、工藝設計等方面親自過問,並向蘇聯專家請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還組織翻譯了蘇聯工廠設計參考資料,對設計標準化起了積極作用。
1952年底,一機部在北京召開了中國機械工業會議,褚應璜在會上介紹了東北電器工業學習蘇聯先進技術、推行蘇聯技術標準和工廠設計的經驗。同時,他在東北電工局主持研製了中國第一套800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1952年安裝在四川下硐水電站。接著又主持30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的研製。1954年主持鑒定上海電機廠試製的中國第一台6000千瓦汽輪發電機。1955年主持鑒定哈爾濱電機廠50000千瓦汽輪發電機。同年,他指導研製用於官廳水庫的100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並負責鑒定。這些機組的研製為以後中國研製更大容量的水、火電機組奠定了技術基礎。
1953年配合蘇聯專家,確定北京電器科學研究院的設計方案、院址,並負責該院的籌建工作,成立了微電機、電工合金、絕緣材料以及電站自動化等研究室。
1955年褚應璜積極向電力部、機械部領導推薦並提出採用頻率為50赫茲的單相制供電系統與電力機車選型等具體建議,供作1956年鐵道部編製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參考。對後來迅速實現寶成鐵路秦嶺段電氣化及建立中國電力機車生產基地起了推動作用。
1956年褚應璜參加國家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制定工作並主持編寫其中電器工業部分。1957年參加中國科學院赴蘇聯科技考察團,調查了解蘇聯電工技術的發展水平和長遠規模規劃,並提出詳細報告,供修訂國家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參考。
60年代,他負責組織電工通用產品的第二代統一設計,開始在中國推行國際電工標準,指導研製1000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為中國自己生產大型水電機組,奠定了技術基礎。他組織研製和鑒定了為機械工業生產“九大設備”配套的主要直流電機及其自動化控制設備。
80年代,他主要負責國際電工標準的技術諮詢與推廣工作,主持制訂了中國電壓、電流與頻率等級標準。參加了小型非同步電動機、低壓電器更新換代的研究討論。
水輪發電機
褚應璜還積極鼓勵與支持中年科技人員的成長。其中突出的有當時瀋陽機電學院副教授唐任遠和機械工業部自動化研究所工程師張開遜。他們分別在稀土永磁電機的研製和測溫元件的研究方面作出了具有當時國際水平的優異成績。褚應璜晚年患病,但他仍不停地工作,利用認識的人在工廠和科研單位之間搭橋,以促進科研成果在生產上應用,並為中國電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貢獻力量。例如:1980年初,當他得知僅有三百多名職工的無錫發電機廠,想把生產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便主動為該廠當義務顧問,促成該廠與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結合,共同研製出具有先進水平的無刷發電機。他還建議無刷發電機採用柴油機拖動,該機通過連續滿載運轉了2000多小時的試驗。他對廈門電機廠也曾給予有力的支持和幫助。他對北京重型電機廠生產2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也關懷備至,給予工廠以精神上的鼓勵。對德陽東方電機廠生產2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基本上能一次起動成功,表示稱讚,並囑咐定要堅持抓好質量,搞好為用戶服務工作。當他聽到該廠饒芳權總工程師告訴他,該廠將在1985年做出第一台東方型3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時,他對饒說,如果我身體還能支持,一定爭取到東方電機廠看看東方型汽輪發電機。
褚應璜的愛國思想支配他一生,年輕時表現在提倡國貨實業救國。在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工作期間,美國西屋公司曾以高薪聘用他,而他婉言拒絕毅然回國報效祖國。他淡泊名利,大學畢業后,放棄上海電力公司優厚待遇,而去當了薪金菲薄的大學助教。
褚應璜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因自己是非黨幹部,而身居要職,但他總是依靠黨組織。他一生對黨無限忠誠,相信中國共產黨,一直跟黨走,甚至在病危之時,還始終不忘黨對他的教育和關懷。60年代初,他就提出了入黨要求,在病重住院期間,又一次鄭重地向黨提出了入黨要求。他認為在舊社會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救中國,在新社會也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建設繁榮強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