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犢街道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轄街道

鳴犢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地處長安區東北部。東鄰炮里街道和魏寨街道,南靠引鎮街道和藍田縣史家寨鎮,西連大兆街道,北接灞橋區紅旗街道,總面積43.5平方千米。

2008年5月5日,西安市長安區政府批複同意撤銷原鳴犢鎮,設立鳴犢街道。2008年5月16日,鳴犢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鳴犢街辦,位於西安市東南白鹿、少陵、八里三塬之間,湯峪、庫峪兩河沿岸,擁有“三塬兩河”,即鳳棲塬、白鹿塬、八里塬,滻河、庫峪河。東臨炮里街道,西、北鄰大兆街道,南鄰引鎮街道。鳴犢街道區位優勢明顯,離繞城高速僅5公里,西北方向分別是西安市兩大開發區曲江新區和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境內交通四通八達,韋鳴路、長(樂坡)鳴(犢)路(在建)、西康鐵路穿境而過。常住人口數為31471人(2020年)。

截至2020年6月,鳴犢街道下轄18個村(居),其中:1個社區、17個行政村。2011年,鳴犢街道總人口38958人,農業總產值達到2.6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2900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2億元,各類存款餘額3.8億元。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相傳西漢武帝到此地遊獵,忽然聽見有牛犢嗚叫之聲,並發現了一處甘甜可口的泉水,最後獵獲甚豐,后此地遂稱鳴犢。 
建置沿革
北宋、元、明記為鳴犢鎮。
清設鳴犢倉。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曾設鳴犢區、鎮、鄉、聯保等。
1949年,設鳴犢區鳴犢鎮。
1951年,為鳴犢鄉。
1958年,成立鳴犢公社。
1966年,改名東風公社。
1972年,恢復原名。
1984年,改設鄉。
2001年1月,將馬興鄉併入鳴犢鎮。
2008年5月,撤鎮設立鳴犢街道。

地理環境


鳴犢街道
鳴犢街道
隨著國家開發力度的逐漸加大,鳴犢依託比鄰市區及山清水秀的區位優勢極力打造了人文殯葬產業集群和旅遊觀光產業集群,並已逐漸形成了一定規模。西安城市的東南角已不再孤僻一方。
位置境域
鳴犢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東北部。東鄰炮里街道和魏寨街道,南靠引鎮街道和藍田縣史家寨鎮,西連大兆街道,北接灞橋區紅旗街道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千米,總面積43.5平方千米。距區人民政府15千米。 
地形地貌
鳴犢街道地處滻河兩岸。東依白鹿塬,八里塬居中,西靠少陵塬。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氣候特徵
鳴犢街道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氣候比較溫和。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鳴犢鎮轄鳴犢中學家委會和24個行政村。
行政村侯坪嘴頭一嘴頭二嘴頭三塔山段村曉村黎明橋頭張雷灣吊鐘溝孫家場鳴犢鳴犢街東高東高堡留公一留公二留公三查家坡新莊高寨仁村仁義堡
1996年,馬興鄉轄將軍廟、張家坡、任家坡、許家坡、杜家坡、楊溝、二聖宮、郭村、馬連灘、強家坡、趙家頂、獅一、獅二、獅三、王樂15個行政村。
2002年,區劃調整后,鳴犢鎮轄鳴犢鎮、候坪、咀頭一村、咀頭二村、咀頭三村、塔山、段村、曉村、黎明、橋頭、張雷、吊鐘溝、孫場、鳴犢、東高、東高堡、留公一村、留公二村、查坡、鳴犢新莊、高寨、仁村、仁義堡、留公三、馬蓮灘、將軍廟、張家坡、任家坡、杜家坡、楊家溝、二聖宮、郭村、強家坡、趙家頂、師一、師二、師三、王樂、許家坡39個行政村。
鳴犢街道
鳴犢街道
截至2011年末,鳴犢街道轄鳴犢南街1個居民社區,鳴犢鎮、鳴犢、咀頭一、咀頭二、咀頭三、侯坪、塔山、段村、橋頭、黎明、曉陽、仁義堡、仁村、高寨、新莊、查家坡、張雷灣、吊鐘溝、孫家場、東高堡、留公一、留公二、留公三、東高、馬連灘、將軍廟、張家坡、任家坡、許家坡、杜家坡、楊溝、二聖宮、郭村、強家坡、趙家頂、師村一、師村二、師村三、王樂39個行政村;下設189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鳴犢街道下轄18個村(居),其中: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辦事處駐鳴犢正街7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116017001111南街社區
610116017201220候坪村
610116017208220黎明村
610116017214112東高村
610116017225220將軍廟村
610116017231220郭村
610116017239220新師村
610116017240220師村
610116017241220向陽村
610116017242220四坡村
610116017243220新風村
610116017244220燎原村
610116017245220嘴頭村
610116017246220塔段曉村
610116017247220鳴犢新村
610116017248220留公村
610116017249220查新村
610116017250220高寨新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鳴犢街道轄區總人口3895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70人,城鎮化率2.7%。另有流動人口180人。總人口中,男性19974人,佔51.3%;女性18984人,佔48.7%;14歲以下5123人,佔13.2%;15—64歲30241人,佔77.6%;65歲以上3594人,佔9.2%。2011年,鳴犢街道人口出生率8.6‰,人口死亡率6.55‰,人口自然增長率2.0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95.5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鳴犢街道常住人口數為31471人。

經濟


綜述
財稅收支
2011年,鳴犢街道財政總收入15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8元,比上年增長8.6%。
人民生活
2011年,鳴犢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9260元。 
第一產業
2011年,鳴犢街道耕地面積4萬畝,人均1畝,林地面積0.3萬畝。2011年,鳴犢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2.6億元,比上年增長27%,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1.5%。 
種植業
鳴犢街道
鳴犢街道
鳴犢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鳴犢街道糧食生產27411噸,人均689千克。其中小麥15360噸,玉米12051噸。鳴犢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2011年,鳴犢街道蔬菜種植面積3600畝,產量18598噸。 
林業
截至2011年末,鳴犢街道累計造林0.3萬畝,經濟林1153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87.5萬株。
2011年,鳴犢街道水果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1152噸。 
畜牧業
鳴犢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鳴犢街道生豬飼養量0.5萬頭,年末存欄1.9萬頭;家禽飼養量14.6萬羽,上市家禽7.2萬羽。2011年,鳴犢街道生產肉類2114噸;畜牧業總產值0.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8%。 
生產條件
截至2011年末,鳴犢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140台(輛)。 
第二產業
鳴犢街道初步形成了以紙製品、農藥、制磚、食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鳴犢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2900萬元,比上年增長9.7%,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2011年,鳴犢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0.5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6億元,比上年增長13.5%。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截至2011年末,鳴犢街道商業網點198個,產值7935萬元。2011年,鳴犢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2億元,比上年增長1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12%。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鳴犢街道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線路單程總長度140千米,投遞點280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80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24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2萬件,征訂報紙3.2萬份、期刊900冊,業務收入158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0萬門,固定電話用戶5700戶,比上年增加13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1%,比上年提高7%;光纜線路總長達100千米,主幹電纜達100對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10萬個,其中已佔用埠總數0.1萬個,寬頻接入用戶0.1萬戶,比上年增加1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80萬元。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鳴犢街道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3.8億元。

交通


鳴犢街道已形成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西康鐵路過境。2011年,鳴犢街道縣鄉(鎮)級公路29條,總長度23.5千米。 
運輸
2011年,鳴犢街道運輸企業貨運汽車140輛;客運汽車20輛,貨運量25萬噸,客運量130萬人次。 

社會


教育事業
鳴犢街道
鳴犢街道
截至2011年末,鳴犢街道幼兒園(所)3所,在園幼兒800人,專任教師48人;小學7所,在校生399人,專任教師14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237人,專任教師5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學升初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126人。2011年,鳴犢街道教育經費達910萬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鳴犢街道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60平方米,藏書3000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2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7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鳴犢街道64%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 
衛生事業
鳴犢街道
鳴犢街道
截至2011年末,鳴犢街道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1個,其中衛生院4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病床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03張,固定資產總值1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6人,其中執業醫師12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1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04人、執業(助理)醫師0.01人、註冊護士0.01人。2011年,鳴犢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萬人次,住院手術30台次,出院病人932人次。2011年,鳴犢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9萬人,參合率98.3%。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鳴犢街道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70人,其中參保職工60人,參保離退休人員20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70人,比上年末增加20人,參加生育保險60人。2011年,鳴犢街道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141人,參保率98.6%。 
社會福利
2011年,鳴犢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2戶,人數86人,支出25.7萬元,月人均249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49戶,人數1796人,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22.2%,月人均111元,比上年增長46.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2人,支出4.7萬元,比上年增長22.2%;農村醫療救助2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97人次,共支出10.5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臨時救濟83人次,支出5.3萬元,比上年增長1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