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婦(拼音:fù)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古字形由女和帚構成,表示女子拿著掃帚打掃衛生。承擔家務勞動是古代女性的主要工作。“婦”的本義是已婚女子,特指妻子,又泛指女性。

文字源流


會意字。“婦”,繁體作“?”。從“婦”字的甲骨文(圖1-4)和金文(圖5-8)的字形中可以看出它是由“女”和“帚”兩個字組合而成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左邊是一把笤帚,右邊是一個女人,意思是一個女人拿著掃帚在掃地。部分字形左邊部件為婦女的樣子,右邊部件為婦女手中所持的掃帚樣子。“婦女”的本義應該是指從事勞作的女性。古代婦女婚後的主要任務是服侍丈夫和操持家務,而甲骨文的“婦”正好體現了古代婦女的這種身份。《說文解字》里說:“婦,服也。從女持帚,灑掃也。”“服”就是服侍;《釋名·釋親屬》:“婦,服也,服家事也。”古籍中以“服”訓“婦”,足見中國古代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也顯示了夫尊婦卑的地位差異。
婦
金文的形體基於甲骨文,“女”的形象由跪姿變為站姿。小篆(圖14)基於甲骨文、金文形體,對文字進行了文飾和拆解,左邊部件為“女”,右上部件為手形,右下部件為帚形。隸書的“婦”字,將小篆形體進行了橫、撇、折的改造。漢字簡化時將“?”字“彐”以下的部分省去,寫作“婦”。
婦的常用意義是指女人、婦女,這是由本義而來的一個泛指概念,與“女”相同,例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所記載的:“女德無極,婦怨無終。”其中的“女"和“婦”同時出現,泛指婦女、女性。但在古漢語中,古人心中對有關女性的稱謂切分和使用很細,這也正好體現出了古代的宗法體制。“婦”在古漢語中還用來特指已婚女性,出嫁的女子稱為“婦”,她的丈夫家中的長輩稱她作“婦”,好比“媳婦”“兒媳”。作為這個意義的“婦”一般與“夫”是相對的概念,例如《陌上桑》中的:“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這裡的“婦”就是妻子的意思,和“丈夫”相對。而在現代漢語中,“婦”是夫家長輩對自己兒子的配偶的稱呼,這也是兩者的重要區別。
現代漢語在使用“婦”這個概念的時候,通常是指已婚的女性,例如“婦女”“孕婦”“婦人”等等,而年齡偏小的年輕女性一般多用“女”“女孩”等。

詳細釋義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名詞已婚的女子。woman
《詩經‧衛風·氓》:“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河間一婦,性佚盪。”
夫人;少婦;家庭主婦
女性的通稱。woman
漢·桓寬《鹽鐵論‧救匱》:“而葛繹、彭侯之等,隳壞其緒,紕亂其紀,毀其客館議堂以為馬廄婦舍。”
唐·杜甫《兵車行》:“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婦女;婦聯;婦孺
妻子。wife
《詩經‧豳風·東山》:“鸛鳴於垤,婦嘆於室。”
《陌上桑》:“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夫婦;新婦;夫唱婦隨
兒媳婦媳。daughter-in-law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年》:“禮無所逆,婦,養姑者也。虧姑以成婦,逆莫大焉。”婦姑
女子稱弟之妻。
《爾雅·釋親》:“女子謂弟之妻為婦。”
《儀禮·喪服》:“謂弟之妻婦者,是嫂亦可謂之母乎?”
形容詞柔美嫻雅的樣子。delicate《荀子·樂論》:“其服組,其容婦。”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二下】【女字部】房九切(fù)
服也。從女,持帚灑掃也。
說文解字注
服也。亦以疊韻為訓。婦主服事人者也。《大戴禮·本命》曰:“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教而長其義理者也,故謂之婦人。婦人,伏於人也,是故無專制之義,有三從之道。”《曲禮》曰:“士之妃曰婦人。”析言之也。
從女,持帚灑埽也。說會意。房九切,古部分在一部分。服古音同。
康熙字典
【丑集下】【女字部】婦;康熙筆畫:11;部外筆畫:8
古文:𢽰
《唐韻》房九切。《集韻》《韻會》扶缶切。《正韻》房缶切。並音阜。《說文》:服也。《爾雅·釋親》:子之妻為婦。又女子已嫁曰婦。婦之言服也,服事於夫也。《禮·昏義》:婦人先嫁,三月敎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又《郊特牲》: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又冢婦、長婦、介婦,眾婦也。見《內則》。
又嬪婦,化治絲枲。見《周禮·天官》。
又世婦,後宮官,所謂二十七世婦也。
又屬婦,婦之窮獨,當聯屬者。《書·梓材》:至於屬婦。
又嫠婦,寡婦也。蘇軾赤壁賦》:泣孤舟之嫠婦。
又好貌。《荀子·樂論篇》:其容婦。
又物類之隂者亦曰婦。《埤雅》:鵓鳩隂則屛逐其婦,晴則呼之。
又《韻府》:蟋蟀一名吟蛩,濟南呼為嬾婦。
又江中有魚名白旂,其脂可然,用之照歌舞則明,照紡績則昏,世謂嬾婦所化。
又鷦鷯名巧婦,赤斑蜘蛛名絡絲婦。並見《本草綱目》。
又梵言婆利耶,華言婦。
又《正韻》防父切。音附。陳琳《飲馬長城窟》: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
又葉芳尾切。音斐。《楚辭·天問》:水濱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惡之,𡟒有莘之婦。
通作負。別作媍。
婦

字形書法


【規範】“女”3畫,㇛(撇點)一筆寫成,橫筆右端不出頭。
【寫法】“女”“彐”寬窄相當,頂部“女”高,底部“習”略高。“女”,橫筆從橫中線起筆。“彐”,㇕(橫折)從豎中線起筆,橫段與“女”的橫筆大致持平,豎段略向左下斜行;下面兩橫都從豎中線起筆,上橫在橫中線下側。
婦隸書
婦隸書
婦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i̯ŭɡ
王力系統bǐwə
董同龢系統juə̆ɡ
周法高系統bjwəɣ
李方桂系統bjəgx
西漢
東漢
jou
jou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尤侯幽jou
北魏後期北齊尤侯幽jou
齊梁陳北周隋尤侯幽jou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i̯ə̯u
擬音/王力系統bǐəu
擬音/董同龢系統ju
擬音/周法高系統biəu
擬音/李方桂系統bjə̆u
擬音/陳新雄系統bvʰǐou
韻書集成
韻書字頭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上聲四十四有開口呼三等全濁房久切bʰju
集韻上聲四十四有開口呼三等全濁扶缶切bviəu
禮部韻略上聲房缶切
增韻上聲房缶切
去聲符遇切
中原音韻去聲魚模合口呼全清fu
中州音韻去聲魚模葉夫去聲
洪武正韻上聲十九有全濁房缶切viou
去聲五暮全濁防父切vu
分韻撮要陽上第十二孤古故

方言集匯


◎贛語:fuu5新婦
◎粵語:f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