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培肅

中國計算機之母

夏培肅(1923.7.28—2014.8.27),女,四川省江津市人。電子計算機專家,中國計算機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計算機之母”。

1945年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系; 195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學位; 1991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夏培肅在20世紀50年代設計試製成功中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從60年代開始在高速計算機的研究和設計方面做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果,解決了數字信號在大型高速計算機中傳輸的關鍵問題。她負責設計研製的高速陣列處理機使石油勘探中的常規地震資料處理速度提高10倍以上。她還提出了最大時間差流水線設計原則,根據這個原則設計的向量處理機的運算速度比當時國內向量處理機的快4倍負責設計研製成功多台不同類型的并行計算機。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年輕時的夏培肅院士(科學報圖片)
年輕時的夏培肅院士(科學報圖片)
1923年(民國十二年)7月28日,夏培肅出生於重慶市,原籍四川江津。她上了4年半小學后,因病輟學。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夏培肅以同等學歷考上重慶南開中學(當時稱南渝中學)高中部。1939年,轉學到國立第九中學。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夏培肅考入中央大學電機系;1945年至1947年,為交通大學電信研究所研究生,在交通大學時,她師從張鍾俊院士研究電路的張量分析。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夏培肅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電機系學習。在愛丁堡大學期間,她研究非線性理論及其應用,提出了一種解非線性常微分方程的圖解法,並利用非線性理論研究電子線路的變參數振蕩。1950年,獲博士學位后留校做博士后。
1951年,夏培肅回國,任清華大學電機系電訊網路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在清華大學期間,她試製成功一個電解質溶液計算盤,這是一種模擬計算裝置,可用來求電訊網路的穩態解和瞬態解,還可用來求高次代數方程式的根。
1952年,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提出要在中國研製電子計算機,夏培肅積極響應,並開始了電子計算機的研究。從此她的命運就和中國的計算機事業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1953年初,在華羅庚的領導下,數學研究所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計算機科研小組。這個小組只有三個人,他們是閔乃大、夏培肅、王傳英。他們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開始計算機的研究。當時,國內沒有一本敘述電子計算機原理的書,當他們從英文期刊中找到有參考價值的文章時,由於當時還沒有複印機,只能靠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地抄錄。數學研究所沒有實驗室,他們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他們3人經過半年的調研和初步的實驗,提出了研製中國第一台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的設想和技術路線。
1953年,夏培肅所在的計算機小組提出研製中國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設想。根據這個設想,這台計算機與美國在1951年完成的EDVAC計算機的規模相當,但其存儲器準備採用示波管存儲器,而不用EDVAC計算機所用的水銀延遲線存儲器。
1954 年,夏培肅轉到近代物理研究所的計算機小組繼續開展研製這台計算機的工作。吳幾康負責示波管存儲器的研製,夏培肅負責運算器和控制器的設計。
1956年,根據規劃,中國向當時的蘇聯購買計算機圖紙和資料來仿製計算機。因此,夏培肅他們原來的計算機研製工作暫停。直到1958年,她才得以繼續原來的工作。她對原來的設計方案進行了修改,最大的改動就是將示波管存儲器改為當時先進的磁芯存儲器。該機被命名為107計算機。夏培肅完成了該機的總體功能設計、邏輯設計、工程設計、部分電路設計以及調試方案設計,並參與電路測試和部件、整機調試。
1960年,夏培肅設計試製成功中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的電子計算機——107計算機。
從20世紀60年代初期開始,夏培肅一直研究如何提高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探索實現高性能計算機的技術,並負責研製成功多台高性能計算機。
20世紀60年代中期,夏培肅有效地解決了大型計算機中的高速信號傳輸時出現的波形畸變問題。她對此問題進行了詳盡的理論分析和大量實驗,提出全機特性阻抗匹配的概念、導線不分支原則、分散式地網等思想。此項研究成果為國內多個研製大型高速計算機的單位所採用或參考。她也據此為自己後來負責設計研製的多台高性能計算機制定了具體的工程設計規範,取得了很好的信號傳輸效果。
1968年,夏培肅提出最大時間差流水線原理(美國學者於1969年發表了同樣的原理),可以大大提高流水線計算機的時鐘頻率,或使用較慢的電路實現過去只有高速電路才能實現的高速計算機。
20世紀70年代末期,夏培肅主持研製高速陣列處理機150-AP並得以成功。她提出總體功能設計、邏輯設計和工程設計一體化的設計思想,使運算速度顯著提高。該機的最高運算速度為每秒1400萬次,高於美國當時對中國禁運的同類產品的運算速度。
20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夏培肅研究分散式計算機和并行計算機,先後負責GF-10功能分散式陣列處理機系列和BJ 并行計算機系列的研製。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夏培肅多次以書面的形式向領導部門建議中國應開展高性能處理器晶元的設計,建議國家大力支持通用CPU晶元及其產業的發展,否則,中國在高性能計算技術領域將永遠受制於人。
1981年,夏培肅受邀赴美國第8屆國際計算機體系結構會議作特邀報告。
1985年,夏培肅受邀赴美國CDC公司總部商討合作事宜。
20世紀90年代中期,夏培肅提出基於反圖拓撲的可伸縮的高速互連網路,已在國內外申請3項專利。
1978年和1986年,夏培肅先後創辦《計算機學報》和英文學報《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並擔任第一任主編。這兩份學術刊物已分別成為EI、SCI的索引刊物。
1983年6月,夏培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85年,夏培肅作為中國科學院對英國皇家學會的交換教授,去英國多所大學講學,被赫里奧—瓦特大學聘為訪問教授。為了表彰她對計算技術的貢獻,該校在隆重紀念蒸汽機發明者瓦特命名100周年時,授予她名譽科學博士學位。
1991年,夏培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2000年前後,年事已高的夏培肅沒有再去牽頭申請新的科研項目,逐步淡出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第一線科研工作。
2014年8月27日11時10分,夏培肅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人物成就


科研成果

夏培肅
夏培肅
夏培肅一生強調自主創新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堅持做中國自己的計算機。1958年,她負責設計研製通用 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這是中國第一台自行研製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用事實和行動證明了當時中國人有能力、有志氣設計和研製自己的計算機。她提出使計算機大幅度提高運算速度的最大時間差流水線原理,大大縮短了流水線計算機的時鐘周期。她負責研製成功高速陣列處理機150-AP,150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是100萬次/秒,而150-AP的運算速度達到了1400萬次/秒,用低成本實現運算速度高於美國當時對中國禁運的同類產品的運算速度,在國際上受到了巨大關注,為中國石油勘探作出了重大貢獻。她主持功能分散式計算機系統,領導團隊研製成功了GF10系列計算機,使該方向後來成為計算所一段時間內的研究重點。

人才培養

從20世紀60年代起,夏培肅開始培養研究生,她根據研究生的能力和興趣,引導他們從事科研工作。她不但對研究生在業務方面嚴格要求,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則,要求研究生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她一共培養了60多名研究生,其中有兩名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三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1983年,夏培肅的學生林琦博士設計試製成功了GF-10/13 計算機,該機的時鐘周期為10ns,其運算速度為當時按常規設計的計算機的5倍。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夏培肅的得意門生李國傑院士、唐志敏研究員、胡偉武研究員等已挑起設計研製通用CPU晶元的重擔,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並逐步向國際先進水平逼近。其中,李國傑院士領導的曙光系列高性能計算機的研製為打破國外壟斷、促進中國高端計算機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胡偉武領導的龍芯團隊曾經研製出中國第一枚高性能CPU晶元,“龍芯”晶元系列為提升中國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保護國家的信息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刊物創辦

除了科研和培養人才外,夏培肅還創辦了在中國計算機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計算機學報》和對國外發行的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她還和許孔時等合作,主持編寫《英漢計算機辭典》等。

論文著作

夏培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40餘篇,代表性論著如下:
1 P.S.Hsia.A Graphical Analysis for Non-linear Systems.Proc.IEE,1952,99(April,Pt2):125-134
2 夏培肅,韓承德。隧道二極體觸發振蕩電路。電子計算機動態,1963,9:1-10
3 夏培肅,賈耀國。電子管觸發器的分析和設計。電子計算機動態,1963,12:1-13
4 Xia P,Fang X,Wang Y,et al. An Array Processor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Proc 8th Ann Intern Symp Computer Architecture,USA,1981:349-353
5 夏培肅,方信我,王玉祥等.150數列處理機。計算機學報,1983,6(3):161-167
6 夏培肅主編。英漢計算機辭典。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84
7 Xia P, Fang X, Wang Y, et al. Design of Array Processors. J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7, 2 (3): 163-173
8 Lin Q, Xia P.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Very Fast Experimental Pipelining Computer. J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8, 3 (1): 1-6
9 Xia P, Lin Q, et al. The Architecture of BJ Parallel Computer Series, Proc Internl Conf on Computational Physics, Beijing, 1988: 349-358
10 Xia P, Lin Q, et al. A Very Fast Array Processor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a Parallel Computer BJ. Proc IFIP 11th World Computer Congress, USA, 1989:77-78
11 夏培肅,王玉祥等。高速高精度信號處理系統集成技術論文集·高速算術邏輯部件晶元的研製.1990:38-46
12 夏培肅,祝明發,魏斌等.BJ-01并行計算機體系結構和硬體設計。計算機學報,1992,15(12):721-729
13 Tang Z,Xia P.A Maximum Time Difference Pipelined Arithmetic Unit Based on CMOS Gate Array.J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5,10(2):97-103
14 夏培肅,韓承德,唐志敏。香港—北京國際計算機會議論文集·大規模并行處理系統的反圖拓撲網際網路路。北京,1997:8-12
15 夏培肅,胡偉武。高性能計算技術展望。中國科學院院刊,1998,13 (5):336-339
16 周知予,夏培肅,唐志敏。新型互連網路NIN研究。計算機學報,2000,23(8):785-792
17 夏培肅。量子計算。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1,38(10):1153-1171

獲獎記錄


科技獎項
1982年,”150數組處理機的研製“項目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1992年,“用於混沌研究的并行計算機”項目或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綜合獎項
1983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8年,《英漢計算機辭典》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二等獎
2000年,《計算機科學技術百科全書》獲第12屆中國圖書獎
2003年,獲計算所研究生導師傑出貢獻獎
2011年,獲首屆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終身成就獎

社會任職


《計算機學報》、《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編;《計算機科學技術百科全書》副主編;第五屆、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人物評價


夏培肅院士工作認真踏實,平易近人,為人低調,淡泊名利。她為人的主導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作為中國計算機事業奠基人之一,她身上所體現的積極倡導和推動計算機事業,逆境勵志,自強不息,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嚴謹治學、創新求實的思想,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的品質,為晚輩樹立了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楷模,是晚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作為中國計算機事業奠基人之一,夏培肅曾主持研製中國第一台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她這一生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品質,創新求實、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嚴謹治學、甘為人梯的思想,為後人樹立了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典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宣傳辦主任祁威)
夏老師給我們印象至深的還有“恬淡自如、優雅生活”。她一生都以學術為重,對學術以外的東西,如行政職務、地位等,都看得很輕。她也這樣要求我。她很願意提攜後進,給年輕人更大的舞台,但仍希望年輕人多花時間在學術上,尤其不要為行政事務分心。(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唐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