蔭家堂

中國清代建築

蔭家堂老屋,位於湖南省邵東市楊橋鎮清水村,建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距今186年。

老屋背靠屋后鳳凰山,面對開闊的田隴,屋前有蒸水河流經,距衡寶公路500米。

由清代富商申承逑兄弟修建,坐北朝南,縱深四進,橫列為十一排,面寬125.4米,進深67.86米,佔地面積8500餘平方米,主體建築為磚瓦結構,屋牆全部用青磚砌成,有正屋108間,雜屋四十間,天井44個,圓木柱156根,是一座體量龐大,布局嚴謹,的湘西南民居建築,現存木雕、石刻、彩繪等建築裝飾十分豐富。文化大革命和大鍊鋼時期遭到嚴重破環。

價值意義


大屋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環境幽雅,背靠屋后鳳凰山,面對開闊的田隴,屋前湘江支流蒸水河緩緩流淌。
步入大屋,先要經過屋前約2000平方米的曬坪和一條寬4米的石板路。大屋主體建築二層磚木結構,縱四進,橫連11排。院落佔地總面積9191平方米,共有正屋108間,雜屋40間,天井44個。院內正堂前設戲樓,後置神台,神台上方懸掛巨匾,上書“蔭家堂”三個燙金大字。
記者驚嘆其不可多得的藝術價值和古建築研究價值。風雨長廊,青磚青瓦,青條石築就的天井院落,廊柱牽連,縱橫交錯,整體布局巧妙,變化萬千。各種精妙的雕飾,渾然一體,巧妙精緻中一展建築之美。其建築結構及風格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是典型古代江南民居建築。
大屋木雕中的龍、鳳、花、草、鳥、蟲,大門石坎、石墩、石柱基及天井四周石條均以龍、鳳、牛、羊、馬等浮雕裝飾,彼此呼應,其工藝精雕細琢、精美絕倫,栩栩如生。前後格扇門、窗的格芯式樣多不相同,其它藝術構件與藝術處理也很有地方特色:如風格獨特的封火山牆與前後檐牆組合成高低錯落的屋面,正如史書所述:“檐牙刺天,棟角連雲,盤盤曲曲,震眩耳目”。
蔭家堂
蔭家堂
入正堂屋,仰望天空。一個奇迹凸顯在飛揚的目光中。飛檐翹角的封火牆上,兩側竟然均可見一個圓形座鐘。窗檐上羅馬式建築出現的弧形裝飾圖樣,色彩至今鮮艷。英式座鐘,凝固的時間,鑲嵌在天藍色之中。190年了,“滴答”至今。
這一切,其裝飾工藝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其整體布局、結構、採光、通風、排水系統等,具有建築研究價值。
縣文物局長尹順美向記者介紹,堂屋地面鋪以30公分見方的青磚,盡頭置花板神台,支撐屋樑的木柱以石雕為基礎,這曾讓北京來的文物專家激動不已,連呼“寶貝”。因是四進式,院內有四條風雨長廊貫穿,每條兩三百米長,平添了“百年深宅”“庭院深深”的氣氛。相傳日本人1944年進犯邵陽,到處燒殺擄掠,卻不敢進蔭家堂這座迷宮一樣的古宅,他們害怕有游擊隊埋伏於此。
蔭家堂規模宏大,年代久遠,自然殘損無可避免,部分房屋現已岌岌可危。為此,省文物局及邵東縣多次撥專款,對屋頂瓦面、門窗、隔斷花格進行了檢修;切實加強對蔭家堂及周圍環境的保護管理,嚴禁在院內搭建臨時建築,已搭建的臨時建築一律拆除。同時,文物專家呼籲社會各界和有識之士,共同為這一古建築瑰寶的保護獻計獻策。

建設背景


蔭家堂大屋的第一任主人叫申承述。建造蔭家堂,是他父親申源齋的遺願。
史料稱,1823年,申承述兄弟在離祖居三里地的“燕窩形”土地上,建造了該屋,前後歷經六年,了卻了父親的心愿。
“蔭家堂”匾額
“蔭家堂”匾額
蔭家堂的大門前,蒸水河流過。1938年衡寶公路修建之前,蒸水是連接寶慶與衡陽的主要水路。大屋當初建造之時,申承述看中的就是面前這條小河。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的佘湖山,隔著廣袤的田壟遙遙將大院守護,形成難得的好風水。
憑著便捷的水路運輸,申家傳統的糧食販運生意旺盛百幾十年。申記糧船一艘艘順蒸水東流至湘江,入洞庭,北上湖北等地。
相傳乾隆年間,寶慶大旱,蒸水幾乎斷流。本鄉一糧商購得數十船大米,陳於宜春橋餘慶堂址前的蒸水口,準備運往湖北。一連數月,晴空萬里,烈日當頭,眼見蒸水日漸枯竭,可天公無絲毫降雨跡象。糧商心急如焚,被同道中人申承述的祖父藍田公看在眼裡。
久旱讓糧商幾次想放棄這次販運,可數十船的大米除了申家誰能承受呢?藍田公當然明白糧商的心思,但他沒有點破,不願落下個乘人之危的不義之名。
眼見天氣毫無變化,坐立不安的糧商最終決定脫手,將數十船大米賤價典賣於藍田公。
就在藍田公與糧商簽訂合同買下全部大米后沒幾天,天氣驟變,降下喜雨,藍田公連夜領人將擱淺的米船運往湖北,而湖北因飢荒恰好需要大量的大米。
一宗意外的生意,家業大振。
儘管蒸水的河運歷史早已結束,但它始終默默地伴護著申家的繁衍生息。1876年“丙子大水”水浸大門四尺五寸,1949年蒸水泛濫水浸大門約七尺,房屋完好無損。
山牆上泥塑英式座鐘
山牆上泥塑英式座鐘
蔭家堂建成后,為申承述五兄弟居住。現住有申姓村民70多戶,近300人。而申承述五兄弟已繁衍子孫900餘,除蔭家堂部分住戶外,其他散居本縣附近鄉鎮,更有到懷化、婁底、桂林、台灣等地為官、經商的。
“大清道光三年癸未七月十四日巳時,申承述起屋壹座,記此。述批。”
“大清道光三年癸未七月十四日巳時,申承述兄弟修新屋壹座,一座,四進六橫,願後人悠久無疆。述記。”
在蔭家堂南向正面牆體上,村民引記者尋到了兩塊刻有字跡的青磚。這是建造者申承述巧妙地向後人傳遞著信息,清晰的字痕、深刻的筆畫,令人驚喜之餘肅然起敬。
蔭家堂主體竣工后,主人又在右邊百餘步建商店數間,左邊百餘步建書房。先後為大水所毀或被拆除。
尤值一提的是,飛檐翹角上二個英式座鐘,意寓著其間商業的對外開放與交流。190年前,走南闖北的申氏兄弟,描繪著西方物飾,對西方文明情有獨鍾。東西文化,如此協調地呈現。邵商鼻祖的開闊視野,為層出不窮的邵商注入鮮活的基因。由東而西的邵水支流桐江河,突破由東而西的慣例,暗示邵商“逆流而上”,敢為人先!
蔭家堂主修者申承述兄弟,年輕時家境並不富有,只能勉強維持生計。窮則思變,自從介入米業,憑著誠信與精明,只幾年,便穩穩地做了湘中南第一米商。記者驚嘆,蔭家堂老屋註定已成邵商的精神圖騰,屋主無形中打上民營經濟開山鼻祖的烙印,“標本”意義顯而易見。
蔭家堂從古至今沒出過十分顯赫的政治人物。從申承述祖孫到今天行走祖國各地的申家後人,跟進在浩大的“邵商”、“湘商”隊伍中,他們憑著“敢為人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創造著財富,續寫著邵東民營經濟的歷史。
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核定並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邵東縣楊橋鎮清代古建築蔭家堂位居其中,填補了邵東縣國保單位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