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溪鎮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轄鎮

黃龍溪鎮是十大水鄉古鎮之一,有著1700餘年的歷史,位於成都平原南部,是成都市雙流縣轄下的一個古鎮,歷來就是重要的軍事重鎮,距成都市區40公里,位於雙流縣東南部邊緣,距雙流縣城35公里,距華陽28公里,還位於成都樂山黃金旅遊線上,南距樂山90km。是以旅遊業為龍頭,農業為基礎的旅遊型城鎮,是成都市郊區新的旅遊熱點,是以旅遊業為主,商貿服務業為輔的旅遊型山水小城鎮。始終堅持以旅遊為龍頭,農業為基礎,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正確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黃龍溪正在成為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交通便捷,設施配套,布局合理,功能齊備,環境優美,是有濃郁特色的旅遊型山水小城鎮,同樣也是全國重點鎮。2017年11月,黃龍溪古鎮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閑基地”。

黃龍溪鎮轄7個行政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50.4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黃龍溪鎮常住人口為29345人。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黃龍溪鎮為國家衛生鄉鎮。2021年,入選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鎮”名單。

歷史沿革


黃龍溪建鎮已2100多年,歷史底蘊深厚,古名“赤水”。又名永興場。原址在府河東岸的回水境內,明末清初毀於一場大火,故又名"火燒場",後有賀、喬、唐三姓人家遷到現址建場,逐步發展成今天的規模。
《華陽國志》載錄了此地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一大自然奇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黃龍見(現)武陽赤水九日”。漢朝時黃龍溪屬武陽管,武陽所轄範圍大概在今天的新津、彭山沿牧馬山一帶。
赤水河,就是今天與府河交會的鹿溪河。每遇洪水季節,由於鹿溪河的上游源自龍泉山,流下來的多為山澗溪水,水中裹挾著大量泥沙,水色赤黃;而來自府河的錦江水,源於岷江,清澈透明。當兩條江水在今黃龍溪會合時,清、濁二水,涇渭分明。山水借著俯衝之勢竄入府河,呈暗流涌動之景象,遠看似是一條巨龍潛江泅渡,當地百姓形象地把它描繪為“黃龍渡清江”。久而久之,在代代神話傳說的作用下,人們自然而然地便把這引來“黃龍”現身的寶地,稱之為黃龍溪。
又據《仁壽縣誌》載:“赤水與錦匯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謂之:“黃龍渡清江,真龍內中藏”,《隸讀》著錄《黃龍甘露碑》記云:“黃龍見武陽事,築一鼎,象龍形、沉水中......故名曰:“黃龍溪”。建安24年(公元216年),漢時武陽兼新津彭山之地,東縣(華縣)東南接壤,仁壽也像龍牙,黃龍所春之地,著屬武陽,公屬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黃龍溪”。
秦漢時代,黃龍溪鎮屬於犍為郡武陽縣(今彭山區)。
宋代,黃龍溪鎮屬於眉州彭山縣。元代,彭山縣則被撤銷,合併到了眉州直轄。
明初,眉州降為眉縣,今黃龍溪鎮附近地方便歸併由仁壽縣管轄。《雙流縣地名錄》第184頁載,今黃龍溪鎮回水村,在明代隸屬於仁壽縣的順河鄉。
清初,仁壽縣屬於資州直隸州;仁壽縣對於偏在三縣交界的這一大片地方,設立了3個鄉,“編為東林、順和、安下上鄉”。今天黃龍溪鎮及其周邊地區同屬於東北順和鄉。
清末,黃龍溪復從仁壽縣劃歸成都府華陽縣管轄。
民國《華陽縣誌》載:“黃龍所見地,昔屬武陽,今屬治境,故溪以是名矣。”
黃龍溪鎮
黃龍溪鎮
1965年3月,撤銷華陽縣建置,併入雙流縣。4月8日,四川省人民委員會發出撤、並縣的通知。7月1日,華陽縣正式併入雙流縣,其所轄的1個縣8個縣個縣個縣個縣個縣個縣個縣個公社(含黃佛)、3個鎮併入雙流縣。
1976年,仁壽縣籍田區回水鄉划入雙流。
1992年10月,黃佛鄉、回水鄉合併為黃龍溪鎮;
2016年3月,黃龍溪鎮增掛街道辦事處牌子。
2016年3月,成都高新區啟動建設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其中,黃龍溪鎮占約9.2平方公里。

歷史記載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建鎮已2100多年,歷史底蘊深厚,古名“赤水”。又名永興場。原址在府河東岸的回水境內,明末清初毀於一場大火,故又名"火燒場",後有賀、喬、唐三姓人家遷到現址建場,逐步發展成今天的規模。
《華陽國志》載錄了此地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一大自然奇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黃龍見(現)武陽赤水九日”。漢朝時黃龍溪屬武陽管,武陽所轄範圍大概在今天的新津、彭山沿牧馬山一帶。
赤水河,就是今天與府河交會的鹿溪河。每遇洪水季節,由於鹿溪河的上游源自龍泉山,流下來的多為山澗溪水,水中裹挾著大量泥沙,水色赤黃;而來自府河的錦江水,源於岷江,清澈透明。當兩條江水在今黃龍溪會合時,清、濁二水,涇渭分明。山水借著俯衝之勢竄入府河,呈暗流涌動之景象,遠看似是一條巨龍潛江泅渡,當地百姓形象地把它描繪為“黃龍渡清江”。久而久之,在代代神話傳說的作用下,人們自然而然地便把這引來“黃龍”現身的寶地,稱之為黃龍溪。
又據《仁壽縣誌》載:“赤水與錦匯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謂之:“黃龍渡清江,真龍內中藏”,《隸讀》著錄《黃龍甘露碑》記云:“黃龍見武陽事,築一鼎,象龍形、沉水中......故名曰:“黃龍溪”。建安24年(公元216年),漢時武陽兼新津彭山之地,東縣(華縣)東南接壤,仁壽也像龍牙,黃龍所春之地,著屬武陽,公屬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黃龍溪”。

行政區劃


黃龍溪鎮轄5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黃龍溪人民政府駐黃龍大道四段2799號。 
(一)居民委員會(5)
黃龍社區、古佛社區、白馬社區、嘉禾社區、大河社區
(二)村民委員會(2)
響水村、川江村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28日,成都市雙流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黃龍溪鎮常住人口為29345人。

地理環境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西南部邊緣。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名"赤水",據《仁壽縣誌》載:"赤水與錦江匯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謂之黃龍溪清江,真龍內中藏",《隸讀》著錄《黃龍甘露碑》記雲"黃龍見武陽事,鑄一鼎,象龍形,沉水中┉故名曰黃龍溪"。建安24年(公元219),漢時武陽兼新津彭山之地,東縣(華縣)東南接壤,仁壽也象牙,黃龍所屬之地,昔屬武陽,今屬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黃龍溪”。
黃龍溪古鎮位於成都市雙流區西南部邊緣,東經103°58’,北緯30°17’,距成都市區42公里,距雙流城區東升街道34公里,距天府新區華陽街道28公里,是以旅遊業為龍頭,農業為基礎的旅遊型城鎮,是成都市郊區新的旅遊熱點,是以旅遊業為主,商貿服務業為輔的旅遊型山水小城鎮。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火龍之鄉、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國家級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四川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四川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成都市旅遊重點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成都市14個優先發展重點鎮之一,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屬四川省歷史文化古鎮及省級旅遊風景區。古鎮不僅風光秀麗、環境優美,還是馳名中外的天然影視攝影基地。古鎮主要特色是:古街、古樹、古廟、古水陸碼頭、古建築和古樸的民風民俗。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火龍)之鄉、國家級環境優美小城鎮。素有“影視城”、“中國好萊塢”之稱。
2017年11月,黃龍溪古鎮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閑基地”。

旅遊


黃龍溪的古文化旅遊景點多如璀璨的珍珠,從景區上可以分為三個以水相連的古景區域,分別核心景區、擴散景區和延伸景區。
正是古味十足,古色古香才吸引眾多影視界朋友,成為古裝影視片外影拍攝理想之地,先後有《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海燈法師》、《秦淮世家》等100餘部影視片在此拍攝。

景點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
古街坊
1700多年的歷史變遷,古鎮至今保留完整,現有明清時代街坊七條,街面全由石板鋪成,兩旁廊柱排列有序,街面平均寬度3.44m。
古寺廟
古鎮內有三座完好寺廟,古龍寺、鎮江寺、潮音寺,都位於黃龍溪正街形成一街三寺廟,街中有廟、廟中有街的景觀,鎮外還有2座大寺廟,建築宏偉,吸引眾多遊人。
古建民居
現有明清民居76套,一樓一底,傍水而築,臨江“吊腳樓”體現了古蜀民居“干欄”文化特色。
古樹
鎮內現有樹齡300年以上的古榕樹6株,盤根錯節的樹根和濃蔭蔽日的樹蓋,增添了古鎮的濃郁的古貌古趣,古鎮在鹿溪河畔鎮龍溝內還有一株外形酷似一條龍的千年古樹烏臼樹,外觀非常奇特,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
古崖墓
場鎮周圍多次發掘漢代岩墓,其中有石棺、、銅璽等大批文物,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古佛洞
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築依山傍水,隔河遙望,頗為壯觀。
古佛堰
金華庵下府河上攔河築堰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設施,黃龍溪萬畝良田至今由此灌溉,恰似一座小型“都江堰”。
古戰場
歷史上常為兵家必爭之地,至今還有蜀王、諸葛亮、張獻忠、楊展在此大戰的傳說。
古風民俗
至今黃龍溪鎮還保留許多民風民俗,如打更、放生會、龍舟會、燒火龍、觀音會、川劇座唱等習俗。
三縣衙門
歷史上黃龍溪屬“金三角”地帶,民事、經濟糾紛、匪患困擾三縣(華陽、彭山、仁壽),遂設三縣衙門(今聯合辦事機構)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
陳家水碾
陳家水碾起於清朝嘉慶年,以一溪之水碾一村穀物,擔穀物用時少頃。閘起而作,閘謝而落,水流稀薄而力不可估也。從鹿溪河口沿錦江上游二公里是陳家小島,小島現存川西保留的一座不沖古磨水碾-“陳家水碾”,碾橋之畔有筒車8輛,灌田800餘畝。陳家水碾是上起成都、下至樂山最有名的水碾,其興旺史截至於20世紀70年代。現今,陳家水碾已經形成一個水碾島,是“黃龍五島”之一,當車行近水碾島時,遠聞吱吱啞啞的古碾聲起了人們幾多農耕文化的甜蜜回憶;島上遮天蔽日的樹林,柔和了炎炎烈日,使人忘記了城市的喧囂。
鹿溪曉月
夜晚的黃龍溪,給人一種靜謐的感覺,這樣的安靜遠離了大都市,遠離了平日里的那些紛紛擾擾,於是整個心就在黃龍溪安靜了下來。月亮在古鎮的上方升起,勾勒出整個古鎮的輪廓。俯瞰夜晚的古鎮,恍如隔世。

基本信息

景點級別:AAAA
門票價格:免費
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火車站:成都南站、成都天府站
著名景點:黃龍溪大佛寺、古蜀門樓、鹿溪曉月、陳家水碾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建議遊玩時長:一天
地址:四川省雙流區黃龍溪鎮
最佳旅遊時節:四季皆宜,青石板鋪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樓閣房舍,鏤刻精美的欄桿窗欞,隨時都能給你以古樸寧靜的感受。
住宿指南
黃龍溪住宿條件比較完善,旅店、家庭客棧很多,大小客棧120餘家,客棧最集中的地方位於下河街,僅僅下河街一條小街就有客棧二三十家,大都靠河邊,環境都不錯。如果想住在古鎮里,體驗一下生活在千年古鎮的感覺,建議住鎮內的家庭客棧,鄉游網上可以預定,價格還較為實惠。
節慶活動
黃龍溪古鎮旅遊資源豐富,娛樂項目繁多。古鎮泛舟是不可錯過的體驗之一,在黃龍溪的龍溪茶莊來上一杯清茶,悠閑小度半日,也是一種不錯的享樂。
火龍節
黃龍溪燒火龍起源於南宋。活動內容包括:燒火龍、彩龍表演、南獅表演、漂河燈、燃放孔明燈、燃放煙花爆竹、舉辦焰火晚會、舉辦迎春同樂晚會、放露天電影、聽川劇座唱等。先民們根據“龍現武陽赤水”和民間流傳的關於主宰光明與黑暗的“燭龍”與主管風雨的“應龍”神話及“龍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龍”這個圖騰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火龍燈舞”。經過不斷改造、豐富,黃龍溪的“火龍燈舞”逐步得到了完善,成為全國著名的“火龍之鄉”。
時間: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
地點: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國際龍獅文化藝術節
每年古鎮黃龍溪將上演7天“大堂會”。除了來古鎮賞黃龍古樂、潮流街舞、技巧雜技、川劇變臉、流行樂團、功夫茶藝等“大堂會”,還能在這裡觀彩燈、舞南獅、滾鐵環、捏泥人……當然,最值得期待的當屬“燒火龍”了。此外,主辦方還會細心地為前來參加的遊客準備了上千份的賀年禮包。
時間:大年初一至初七
地點:黃龍溪古鎮

注意事項

黃龍溪古鎮夏季多雨,外出活動一定要帶雨具(特別是夏季,多暴雨),背著很重的背包撐一把傘在林中或山地行走會很不方便,因此雨衣便成為黃龍溪古鎮旅遊雨具的首選。

旅遊資源

黃龍溪鎮東臨府河,北靠牧馬山,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鎮上的居民就生活在這幽靜古樸的環境中。最早系統地將黃龍溪鎮推出亮相的,當數中國貿易總公司。1990年,該公司在向全國贈閱的一期出版物中,以《古鎮黃龍溪一瞥》為題,詳細介紹了古鎮的歷史,諸葛亮兵屯牧馬山,以及古鎮中醫後繼有人等情況。並用大量的古廟、古樹、古街巷、古浮橋及古老木器、篾器照片,展示了黃龍溪“古鎮風光好,古鎮民風淳”的景象。同年,《中國民航》、《西南航空》等雜誌開始不惜版面介紹黃龍溪古鎮風情。在’92中國友好觀光年”中,省旅遊局和西南民航管理局聯合將黃龍溪古鎮推為8條精選旅遊線路之一。黃龍溪古鎮現存的民居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主街道由石板鋪就,兩旁是飛檐翹角桿欄式吊腳樓。黃龍溪,到處瀰漫著氤氳的青霧,幽深的街道,彎彎曲曲,兩旁是木結構的兩層樓房,一家挨一家,樓下臨街的大都是店鋪,騎樓式的建築,門前飄著一面藍底白字的小旗,什麼“魚香子”、“呂回頭”、“唐酥店”等。二樓的房子,靠近內街的用作住宅,靠近河邊的用來做生意。走過一條街,又見一道巷,腳下光溜溜的青石路,烏黑髮亮的門板,古色古香的招牌,透著濃濃古意。
黃龍溪的古文化旅遊景點多如璀璨的珍珠,從景區上可以分為三個以水相連的古景區域,分別核心景區、擴散景區和延伸景區。
黃龍溪的核心景區是以古鎮為中心的5平方公里的地區,它以古街、古樹、古廟、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碼頭、古戰場、古崖墓和古衙門的“十古”著稱。古鎮上還擁有的“一街三寺廟”,“三縣一衙門”,“千年古樹伴古鎮”等都嘆為全國奇觀,古鎮鎮江寺對面是錦江與鹿溪河的交匯口,錦江水清、鹿溪水褐,可見“黃龍渡清江,真龍內中藏”的景觀,泛舟水上,空靈飄逸,吟詩品茗,如夢如歌。從鹿溪河口泛舟而上三公里,即到了黃龍溪的擴散景區,該景區有著名的“大佛寺”和“觀音寺”,兩寺坐落在兩山之上,遙遙相望。北岸邊即為“大佛寺”大佛寺原建於明代,鑿刻在象冊陡峭的崖壁上,高二丈余,史稱為“蜀中第二”的小樂山大佛。觀音寺,坐落觀音山上,普渡人間。從鹿溪河口沿錦江上游二公里是陳家小島,是“黃龍五島”之一,小島現存川西僅有一座不沖古磨水碾-“陳家水碾”,當車行近水碾島時,遠聞吱吱啞啞的古碾聲,引起了人們幾多農耕文化的甜蜜回憶......
正是古味十足,古色古香才吸引眾多影視界朋友,成為古裝影視片外影拍攝理想之地,先後有《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海燈法師》、《秦淮世家》等100餘部影視片在此拍攝。

文化


宣傳歌曲

兩江刻畫青石沿
秘密寫在山水間
舟楫從來戀寧靜
古樹不為指蒼天
人生難得是有緣
倩影漸遠人淪陷
往事歷歷浮眼前
牧馬山下揮淚別
燈火熠熠映紅顏
離合悲歡總難全
將身水鄉五月天
吟唱一闋動心弦
人約赤水執手看
歲月潑墨凝畫卷
古鎮千年一瞬間

後期設計

龍溪古鎮緊扣“天府第一名鎮”的定位,按照“五一小變樣,十一大變樣”的目標,自2011年2月起,景區從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傳承,精細化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啟動了黃龍溪古鎮提升工程,在鞏固和提升“天府第一名鎮”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除了在現有景緻上的完善提升外,黃龍溪古鎮改造工程二期涵蓋了5大類34個項目,針對形態建設,文態建設、業態建設、生態建設和管理服務的提升工程均已全面啟動。
黃龍溪古鎮改造工程二期主要以“清明上河圖”為規劃藍本,修建了“上河衢田園水村”、“七星伴月古院落群”等各類仿古型建築,總佔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上河衢田園水村”為黃龍溪二期景區的核心區域,其河域面積約3萬平方米,所有建築均臨水而建,以川西民居風格為基調,極具明清風情。
黃龍溪“上河衢田園水村”——設計理念
根據對黃龍溪原有建築風格,遠景設計院確立了將黃龍溪所有建築體設計為傳統的川西院落式民居風格,不是單純的明清式樣,而是簡潔大方、古樸自然,外觀雖無華麗,卻有古典淳樸之美。運用大小不一的四合院、三合院、多進院、牌坊、照壁、闕樓、露台、耍壩等建築構成錯落有致的街坊里巷,再現出“百年老成都”的風情與繁華。所有建築及公共區域用材和工藝粗中有細、自然協調,具有高雅精緻之美,橫平豎直的人工堆砌痕迹。在景觀小品設計中,本案結合黃龍溪千年傳承的龍文化、三國文化、商貿文化、古蜀文化、民俗文化等於建築景觀中巧妙布局,相得益彰。如:民俗燈籠、撐弓吊瓜、石鼓地雕、八陣樹林、竹海長廊、民俗畫舫等。同時本案配套系列廊房、露台、門坊、閣樓、封火牆、過街樓、湧泉井、舂米車以及具有黃龍溪文化特色的各式島嶼、

影視印象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
正是古味十足,古色古香才吸引眾多影視界朋友,成為古裝影視片外影拍攝理想之地,先後有《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海燈法師》、《秦淮世家》等100餘部影視片在此拍攝。黃龍溪的種茶歷史悠久,黃龍溪歷史上即為茶葉之鄉和茶馬古道,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茶文化底蘊深厚。“武陽買茶”之說說明了黃龍溪是川西最早的茶葉市場之一。黃辣丁等魚也是主要的特產,“芙蓉豆花”,“焦皮肘子”等是黃龍溪美食特產。黃龍溪不但有豐富的古文化、水文化、佛教文化、茶文化、生態農耕文化,還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影視文化和飲食文化。

名字由來

黃龍溪古名"赤水",據《仁壽縣誌》載:"赤水與錦江匯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謂之黃龍溪清江,真龍內中藏",《隸讀》著錄《黃龍甘露碑》記雲"黃龍見武陽事,鑄一鼎,象龍形,沉水中┉故名曰黃龍溪"。建安24年(公元216),漢時武陽兼新津彭山之地,東縣(華縣)東南接壤,仁壽也象牙,黃龍所屬之地,昔屬武陽,今屬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黃龍溪"。文化特色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的古文化旅遊景點多如璀璨的珍珠,從景區上可以分為三個以水相連的古景區域,分別核心景區、擴散景區和延伸景區。
黃龍溪的核心景區是以古鎮為中心的5平方公里的地區,她以古街、古樹、古廟、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碼頭、古戰場、古崖墓和古衙門的“十古”著稱。古鎮上還擁有的“一街三寺廟”,“三縣一衙門”,“千年古樹伴古鎮”等都嘆為全國奇觀,古鎮鎮江寺對面是錦江與鹿溪河的交匯口,錦江水清、鹿溪水褐,可見“黃龍渡清江,真龍內中藏”的景觀,泛舟水上,空靈飄逸,吟詩品茗,如夢如歌。
從鹿溪河口泛舟而上三公里,即到了黃龍溪的擴散景區,該景區有著名的“大佛寺”和“觀音寺”,兩寺坐落在兩山之上,遙遙相望。北岸邊即為“大佛寺”大佛寺原建於明代,鑿刻在象冊陡峭的崖壁上,高二丈余,史稱為“蜀中第二”的小樂山大佛。觀音寺,坐落觀音山上,普渡人間。從鹿溪河口沿錦江上游二公里是陳家小島,是“黃龍五島”之一,小島現存川西唯一一座不沖古磨水碾-“陳家水碾”,當車行近水碾島時,遠聞吱吱啞啞的古碾聲,引起了人們幾多農耕文化的甜蜜憶。

歷史典故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
一根面又叫“長壽麵”“長久面”是宋元明清時期黃龍溪古鎮的著名傳統小吃!黃龍溪地處平原,鹿溪河與錦江交匯穿鎮而過,地肥水美,盛產小麥,每到逢年過節辦喜事時,黃龍溪人就會用麥心粉做一根面,幾乎家家都會做一根面!古時沒有機器,一般都是用手工製作!
周公館油燙鴨相傳深受抗日戰爭時期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陸軍一級上將劉湘(1888—1938)及其舅子周師長周曉嵐(1885-1945)喜愛。周公館內庖廚周德心從小喜愛烹飪,根據祖上流傳的中醫藥膳配方,獨自熬制了一鍋滷水,並以土麻鴨入鍋出味。一晚周師長為陪好姐夫劉湘及姐姐周玉書,特意到廚房裡叮囑,剛到院子就聞到一種從未有過的香味,探香而入廚房。見到庖廚周德心正在油鍋裡面炸鴨子,周曉嵐急問,“狗娃子,你在弄啥子好吃的”,周德心說,“二叔,這是我剛熬制的滷水煮出來的鴨子,還沒來得及嘗”。周師長罵道,“龜兒子,有好吃的都是你們先嘗了”。哈哈大笑中,周師長撕下剛出油鍋的鴨腿就啃了起來,“這味道安逸慘了,老子今晚就用這鴨鴨兒請我的姐夫和姐姐”。當晚劉湘及其夫人周玉書、周曉嵐吃喝的嘴殼子流油,雲兒飄飄。劉湘和周玉書出公館前還特意帶走了兩隻油燙鴨,醉醺醺地哼道,“周公館油燙鴨巴適得板!”周公館油燙鴨由此深受劉湘及周曉嵐府邸喜愛,並逐漸流傳到府邸周邊的小吃坊,久而久之成為一道必不可少的宴客名菜.

特色美食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特色美食主要有焦皮肘子、珍珠豆花、野菜炒蛋、素炒野灰灰菜、紅燒黃辣丁等來這裡不得不嘗。最為享受的是雇一條小船,將各種美味叫上船來,一邊品嘗一邊欣賞兩岸風光。還有許多特色小吃,比如:丁丁糖、仔魚仔蝦、麻辣豆豉等
芝麻糕起源於仁壽,馬氏裕泰乾芝麻糕是芝麻糕行業唯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黃龍溪的一種民間小糕點。據仁壽縣誌記載,距今有120餘年,古時曾作為地方名點進獻宮廷,而今也是黃龍溪現存唯一的小有名氣並批量生產的特色產品,有豐富深遠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口感香甜,細膩綿軟、老少皆宜,作為黃龍溪名牌產品曾榮獲過多次獎項。
黃辣丁是黃龍溪最知名的小吃之一,黃辣丁是取自錦江、鹿溪河中的野生河鮮,肉質細膩,無腥味。有兩種吃法,一是以黃龍溪當地產的山椒、紅辣椒提味,佐以香菜,湯色紅亮、麻辣鮮香。二是用豬油、水、鹽煮,不用太多作料,保持原汁原味,一直煮到白湯為止,起鍋時加入蔥花,湯美魚鮮,口味清淡。
黃龍溪的特色菜,亦稱焦皮肘子,色澤紅亮,口味甜鮮,米巴而不爛、肥而不膩,是孝敬老人、養育幼兒、女士美容的佳品。
黃龍溪美食中的石磨豆花又稱珍珠豆花,因其色澤白潤、口感細膩而出名。具有益氣、補虛等多方面的功能。
貓貓魚是用該地江河野生的一種永遠長不大的小魚、小蝦(俗名麻杆子、蝦咪)油穌而成,麻、辣、香、穌、脆,是佐酒的好料。
黃龍溪有好多好吃的特色小吃,比如一根面、芝麻糕、丁丁糖、珍珠豆花、牛皮糖、臭豆腐、肥腸粉、黃辣丁、月牙街周公館油燙鴨、焦皮肘子、土豆豉等等遍街都是。芝麻糕是黃龍溪的一種民間小糕點。據縣誌記載,古時曾作為地方名點進獻宮廷,而今也是黃龍溪現存僅有的小有名氣並批量生產的特色產品,有豐富深遠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口感香甜,細膩綿軟、老少皆宜,作為黃龍溪名牌產品曾榮獲過多次獎項。
黃辣丁是黃龍溪最知名的小吃之一,黃辣丁是取自錦江、鹿溪河中的野生河鮮,肉質細膩,無腥味。有兩種吃法,一是以黃龍溪當地產的山椒、紅辣椒提味,佐以香菜,湯色紅亮、麻辣鮮香。二是用豬油、水、鹽煮,不用太多作料,保持原汁原味,一直煮到白湯為止,起鍋時加入蔥花,湯美魚鮮,口味清淡。
黃龍溪的特色菜,亦稱焦皮肘子,色澤紅亮,口味甜鮮,粑而不爛、肥而不膩,是孝敬老人、養育幼兒、女士美容的佳品。
黃龍溪美食中的石磨豆花又稱珍珠豆花,因其色澤白潤、口感細膩而出名。具有益氣、補虛等多方面的功能。貓貓魚是用該地江河野生的一種永遠長不大的小魚、小蝦(俗名麻杆子、蝦咪)油穌而成,麻、辣、香、穌、脆,是佐酒的好料。
一根面又稱長壽麵,長久面等。是宋、元、明、清時期四川成都黃龍溪古鎮著名的特色傳統名小吃,黃龍溪地處平原,鹿溪河與錦江交匯穿鎮而過,地肥水美,盛產小麥,每到逢年過節辦喜事時,黃龍溪人就會用麥心粉製作一根面,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一根面,古時候沒有機器,一般都是手工製作。

民俗

黃龍溪的種茶歷史悠久,黃龍溪歷史上即為茶葉之鄉和茶馬古道,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茶文化底蘊深厚。“武陽買茶”之說說明了黃龍溪是川西最早的茶葉市場之一。黃辣丁等魚也是主要的特產,“芙蓉豆花”,“焦皮肘子”等是黃龍溪美食特產。
黃龍溪不但有豐富的古文化、水文化、佛教文化、茶文化、生態農耕文化,還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影視文化和飲食文化。
黃龍溪真乃“廣都樊鄉”的人間仙境!黃龍溪以它亘古的情懷和悠遠的歷史吸引著天下遊人的到來!

歷史文化

黃龍溪鎮歷來就是成都南面的軍事重鎮。傳說蜀漢時,諸葛亮南征,曾派重兵把守於此。黃龍溪原名永興場,原址在府東岸的立新村境內,毀於一場大火,故又名"火燒場",后遷至府河兩岸建場。21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漢代古墓群留下了前輩的足跡;蜀漢政權在此萌芽催生;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馬;唐宋時期日漸繁榮,黃金水道成了南方絲綢之路的集散地;明清時代的木板民舍、青石小徑流傳著歷史的故事;老街南、北、中錯落的古龍寺、鎮江寺、潮音寺形成街中有廟、廟中有街的奇特景觀;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的全木結構古戲台保存完好;六株千年古榕樹掩映著古鎮魅影;古老的唐家大院演繹著客家文化的風雲;三縣衙門訴說著民國時期的歷史;陳家水碾令遊人發散思古之幽情;古樸的民風民俗增添了小鎮無窮的魅力;兵家必爭、商賈雲集從而孕育了豐富的碼頭文化;獨具特色的川西田園古鎮風貌成為西南第一的天然影視基地。古鎮名揚中外,遊客慕名而至;憑弔古物,品玩老街、尋覓人文、寄情山水……
古鎮內,路面青石鋪就,木柱青瓦的吊檐民居大多建於明末清初,沒有官府和大宅,老式民居的一磚一瓦間無不流露出質樸氣息。民居的門前屋頂細部尤為精彩,木雕、磚雕、繪畫等工藝技術嫻熟,造型生動。院落之間廊廡穿插,廳堂軒昂,體現傳統古建築的鮮明特點。做生意的人家,廳堂內掛滿了橫幅字畫,用玻璃鏡框鑲嵌起來,精緻而雋秀,與周圍的古建築渾然一體。1983年,當黃龍溪古鎮還藏在深閨無人識的時候,峨嵋電影製片廠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就選這裡做外景地,後來,《海燈法師》、《芙蓉鎮》、《家春秋》等多部影視劇也在此拍攝。因為這裡原汁原味的古鎮風情,是那些人造影視城根本無法比擬的。古鎮不大,很有“水城”的味道,一水划鎮而過,兩岸都是用青石鋪成的石板路,有些地方還存有昔日的棚廊。水面有數座鐵弔橋連接,河畔有一株古榕,盤根錯節,據說有近千年的歷史,是古鎮的標誌,遊人每到此,總要在此留影。黃龍溪的魚也是一絕,老人們說:“七上八下九歸沱”,說的是每年從小寒、大寒節氣到次年七月,下游的魚兒成群結隊溯江而上到此產卵,所以黃龍溪魚產甚豐。當地最地道的吃魚方法是在船上,來一鍋“河水煮活魚”,看似粗鄙的吃法卻能讓人盡享野味之鮮美。古鎮里明清木柱青瓦的吊檐民居比比皆是,沒有官府和大宅,老式民居的一磚一瓦間無不流露出質樸氣息。小鎮中有一條街道因過於老化,推倒后按照過去的風格仿建,但一眼望過去,卻怎麼也脫不了仿的氣息。經過1700多年的歷史變遷,古鎮依舊保存完整。現存的古街坊有7條,街內兩旁多為明清時期建築,屬全木穿斗結構,嚴謹的廊坊式古代建築樣式融入其中,街面由紅砂石板鋪成。現存的76套民居亦多為兩層高的明清風格建築,青瓦粉牆,欄桿窗欞鏤刻精美,傍水而建。臨江飛檐翹角的木質吊腳樓是古蜀民居“桿欄”文化的體現。古鎮內尚有三座完整的寺廟——古龍寺、鎮江寺、潮音寺,皆坐落在正街上,形成黃龍溪古鎮一街三寺廟,且街中有廟,廟中有街的獨特格局,再加上鎮外的兩座宏偉的古寺廟,更給黃龍溪增添了古意。
古鎮最有特色的莫過於茶館,路兩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開的竹台、竹椅、竹凳,還有花花綠綠的太陽傘,成為古鎮上一道誘人的風景。喝茶對於古鎮上的人來說,那是與吃飯並列的頭等大事,馬虎不得。他們用本地產的茉莉花,沖在蓋碗里,一些茶館有時也有上好的竹葉青、峨眉雪蕊這樣的好川茶。一碗茶十五塊錢,便可以坐一天,尤其是老人們,大清早上館子遛鳥兼喝茶,花錢不多,卻是一種悠閑、雅緻的享受。每年正月初二晚上至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的“燒火龍”是黃龍溪最馳名、最傳統的文化體育活動,以其嫻熟的技藝和獨特的煙花配方,享譽海內外。此習俗源於南宋,已有800餘年的歷史。先民根據“龍見武陽赤水”和“龍生九子”等故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火龍燈舞”。火龍已經成為黃龍溪一年一度新春的“保留節目”。
黃龍溪鎮轄7個行政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50.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丘區鄉鎮,是以旅遊業為龍頭,農業為基礎的旅遊型城鎮。旅遊服務設施從無到有,現有高中檔賓館、飯店10多家,大小餐館100多家,購物點70多處,旅遊船隻多艘,黃龍溪已成為成都市郊區新的旅遊熱點

交通


成都至黃龍溪42公里。新南門汽車站每日有到華陽的班車數班,可從華陽乘到黃龍溪的班車。各旅行社都有汽車到黃龍溪。從成都至華陽再到黃龍古鎮,全程為雙車道水泥公路,路況很好,車票約為3元。
雙流客運站到黃龍溪
1.公交
在雙流客運中心乘坐808到黃龍溪客運站下車,步行510米到黃龍溪古鎮。
2.駕車
途經牧華路,雙黃路,全程約48分鐘。
成都繞城高速(劍南大道大道出口下)——劍南大道—黃龍溪古鎮。
華陽客運站到黃龍溪
在華陽客運中心乘坐公交車541路黃龍溪客運站下車,步行510米到黃龍溪古鎮。或者乘坐546路公交車到黃龍溪廊橋下車。步行200米到達黃龍溪古鎮。
新南門、茶店子汽車站到黃龍溪
新南門、茶店子汽車站和東站客運站每日都有到黃龍溪的班車數班,可從新南門和茶店子客運站乘到黃龍溪的班車,票價15元;也可以從東站客運站乘坐班車到黃龍溪,票價14元。車程大概一小時。而且各旅行社都有汽車到達龍溪。
黃龍溪鎮
黃龍溪鎮

獲得榮譽


2017年11月,黃龍溪古鎮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閑基地”。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黃龍溪鎮為國家衛生鄉鎮。
2020年12月28日,被授予“第五屆四川省文明村鎮”稱號。
2021年,入選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