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練兵台

曹操練兵台

曹操練兵台位於襄城縣范湖鄉台王村西與榆林鄉西南交界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台地原有內外二城,內城在原台地邊沿,佔地29.4畝,外城在高台周圍約100米處,佔地50餘畝。二城門均在南端,內外城各有城牆、垛口,城牆南北皆有一箭樓,今無存。

簡介


曹操練兵台遺址位於襄城縣范湖鄉台王村西與榆林鄉西南交界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台地原有內外二城,內城在原台地邊沿,佔地29.4畝,外城在高台周圍約100米處,佔地50餘畝。二城門均在南端,內外城各有城牆、垛口,城牆南北皆有一箭樓,今無存。

歷史資料


曹操練兵台
曹操練兵台
曹操練兵台
曹操練兵台
由於歷代和近年動土,台地已被削去五分之三,西半部已被夷為平地。現存台地東西長53米、南北51米、高8.5米。三國時期,此地為許都西南重鎮。地勢平坦,沃野無際,農人豐衣足食,且距京師(許都)不遠,是屯田練兵理想之地。曹操曾於此操練兵馬,演習攻城掠地之法,又屯田開荒,種糧置草,為統一北方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曹操練兵台東北處城上村,有論城(魏武帝行宮)遺址,為曹操聚賢論事之所。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欲雄霸中原,統一天下,招賢納士,廣羅人才,郭嘉此時投奔曹操。在這裡曹操同郭嘉縱論天下大事,共商一統霸業。當年論城雄偉壯觀,城門巍峨,箭樓高聳,城垣宛如盤龍。今存城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400米、高1米,現為民房覆蓋,四周為平地。

文物


曹操練兵台
曹操練兵台
曹操練兵台
曹操練兵台
曹操練兵台
曹操練兵台
遺址西南有運糧河,為曹操輸送糧草的水上通道。這裡土質淺層發黃、深層發黑,河道兩岸土黃如銅,河底土黑如鐵,故名“鐵底銅幫”運糧河。為了屯墾的便利,曹操廣開河渠,大興水利。開挖河流,運糧河於此時開挖而成。當年,運糧河上建一長30多米、寬15米、高5米的八墩九孔大石橋,橋下可通行船隻,兩側立石柱為欄,兩端各刻雌雄青蛙,稱“金肚石蛙橋"。傳說,曹沖在這裡曾用船稱大象。經對該遺址試發掘,商、周、秦、漢時期遺物均有發現。出土器物有獸牙、蚌刀、石斧、夾沙、紅陶片、—商代粗繩紋陶片、手制豎繩紋陶片、陶鬲陶豆、陶罐、鐵劍、彩繪陶壺、陶鼎、銅帶鉤等。發掘表明,練兵台為晚期龍山文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