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結果 展開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進入血流后,廣泛散布到肺或各器官而引起的結核病。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多見於兒童或老人等免疫力較低的人。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是由於感染結核桿菌導致。臨床主要表現為盜汗、消瘦、全身不適。血行播散型肺結核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嚴重可引起腦膜炎等。經積極治療可改善癥狀。

就診科室


● 感染科

病因


● 有肺結核的基礎疾病。
● 抵抗力低下。
● 結核桿菌隨著血液傳播到身體各個部位。

癥狀


●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臨床主要表現為盜汗、消瘦、全身不適。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

● 多數起病急驟,常有明顯的結核中毒癥狀。
● 臨床常為高熱呈稽留熱或弛張熱型伴盜汗、乏力等嚴重中毒癥狀,多有咳嗽,偶可痰中帶血。
● 部分有氣短、胸痛、皮疹及胃腸道癥狀如腹脹、腹瀉等。

亞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

● 起病緩慢,臨床表現與病情輕重及病變進展差異較大,也可無明顯自覺癥狀。
● 臨床常有長期低熱或階段性低熱、輕度結核中毒癥狀。
● 部分有咳嗽、胸痛,偶可痰中帶血。

檢查


● 確診血行播散型肺結核需要進行X線胸片、痰結核桿菌塗片檢查等。

X線胸片檢查

● 發現大小、密度、分佈均勻的粟粒狀結節,部分有斑片狀、條索狀陰影。

痰結核桿菌塗片檢查

● 反覆查痰塗片及結核分枝桿菌培養
● ● 反覆查痰塗片及結核分枝桿菌培養,找到結核分枝桿菌是確診的依據。
● ●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早期痰結核分枝桿菌檢查陽性率不高,當病變相互融合,有溶解形成空洞時陽性率較高。
● ● 亞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痰結核分枝桿菌檢查陽性率比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高。
● ● 伴有HIV感染的血行播散性結核,多為無反應性結核,病理檢查有時很難顯示典型的結核性肉芽腫,但在乾酪壞死灶中易發現結核分枝桿菌,此時血培養也可結核分枝桿菌陽性。
● 經纖維支氣管鏡下肺活檢
● ● 痰菌陰性者可行纖維支氣管鏡下刷片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查抗酸桿菌及結核分枝桿菌培養,可提高陽性率。
● ● 經纖維支氣管鏡下肺活檢或經胸壁肺活檢,病理組織檢查發現結核病變或找到結核分枝桿菌對確診很有幫助。
● 淺表淋巴結活檢、骨髓和肝穿刺活檢:可成為診斷的重要依據。

診斷


● 醫生根據臨床表現、X線片、痰結核桿菌塗片檢查等結果診斷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 患者有明顯結核桿菌中毒表現,發燒、盜汗、虛弱等癥狀。
● X線片發現有典型的粟粒狀結節、痰塗片結核桿菌陽性確診。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傷寒進行鑒別診斷。
● 如果出現高熱、虛弱、乏力等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可以通過臨床表現及X線片、痰塗片來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

全身治療

● 急性和亞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是重癥結核病,應給予合理的營養(選用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注意休息。

抗結核化學治療

● 應用原則:對確診的初治病例和病情複發、惡化的復治病例均應及時予以正確、合理的抗結核治療。
● 治療原則:早期、規律、全程、聯合、適量,以期達到殺滅結核分枝桿菌和病灶治癒的目的。
● 急性和亞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強化期2~3個月,採用異煙肼(H)、利福平(R)、吡嗪醯胺(Z)及鏈黴素(S)或乙胺丁醇(E);鞏固期4~9個月,採用異煙肼(H)、利福平(R)或加用乙胺丁醇(E)。
● 若合併結核性腦膜炎或重要臟器的肺外結核、糖尿病、免疫功能嚴重損害的患者,應適當延長化療總療程。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 用於中毒癥狀嚴重有呼吸困難,重症急性和亞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患者,在應用有效抗結核藥物的同時可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 常用潑尼松,清晨頓服或分次服用,3~4周后逐漸減量,療程8~10周。
● 激素可減輕中毒癥狀,降低變態反應,減輕炎症,促進滲出病變吸收,但不能縮短結核病療程,應注意激素的不良反應。

危害


● 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腦膜炎等疾病,預后不佳。

預后


●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經過治療后可治癒。

預防


● 增強抵抗力,及時抗肺結核治療。

參考文獻


● [1] 李蘭娟,王宇明。感染病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2] 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