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脈

洪脈

洪脈為中醫學名詞,脈象之一。指來盛去衰的脈搏。常見於邪熱亢盛之證。

簡介


● 英文名稱:Surging Puls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切診
● 常見病證:陽明氣分熱盛證

古籍摘選


● 洪脈極大,狀如洪水,來盛去衰,滔滔滿指。(《脈訣匯辨》)

名詞解釋


● 脈來極大,如波濤洶湧,來盛去衰的脈象。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洪脈是脈體闊大、脈位表淺的脈象,波濤洶湧,來盛去衰。

脈診原理

● 人體的血脈貫通全身,外達肌表,內連臟腑,氣血運行,周流不休,醫者通過手指感覺脈搏跳動的形象,從而了解各臟腑的協調作用、心臟的搏動、心氣的盛衰、脈管的通利、氣血的盈虧等綜合信息。

脈象表現

● 脈體寬大,充實有力,來盛去衰,狀若波濤洶湧。洪脈的脈象特徵,主要表現在脈體寬大,搏動部位淺表,指下有力。由於脈管內的血流量增加,且充實有力,來時具有浮、大、強的特點,即所謂“來盛”;脈去如落下之波濤,較來時勢緩力弱,即所謂“去衰”。

主病

● 陽明氣分熱盛證:脈洪大,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身大熱,不惡寒,反惡熱,汗大出,大渴引飲,心煩躁擾,面赤,氣粗,苔黃燥等。

病因病機

● 洪脈多見於外感熱病的中期,即陽明氣分熱盛證。此時邪熱亢盛,充斥內外,且正氣不衰而奮起抗邪,邪正劇烈交爭,氣盛血涌,脈管擴大,故脈大而充實有力。
● 若久病氣虛,或虛勞,失血,久泄等病證見洪脈,則多屬邪盛正衰的危候。

生理性洪脈

● 夏季陽氣亢盛,膚表開泄,氣血向外,故脈象稍現洪大,為夏令之平脈。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4] 朱文峰。中醫診斷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