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竹
禾本科簕竹屬植物
坭竹(學名:Bambusa gibba McClure)是禾本科,簕竹屬灌木或喬木狀竹類植物,竿壁節處稍隆起,無毛;竿中上部各節則為數枝簇生,主枝較粗長。籜鞘早落,籜耳顯著不相等,籜舌拱形,邊緣細齒裂而被細弱短流蘇狀毛;籜片直立,狹三角形,葉鞘被微毛或近無毛;葉耳卵形、卵狀長圓形或近鐮形,葉舌極矮,截形,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假小穗以數枚簇生花枝各節,線形,小穗含小花;外稃卵狀長圓形,內稃與其外稃近等長或稍短,花柱柱頭羽毛狀。
種中文名:坭竹【ní zhú】
坭竹
種拉丁名:Bambusa gibba McClure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簕竹屬
屬拉丁名:Bambusa
籜鞘黃綠色轉褐黃色,初時貼生稀疏深褐色易脫落之刺激毛,早落;先端為不對稱圓形,一側聳起成三角形;籜耳極不相同,大者卵形,比圓形的小者大2倍。遂毛淡色,和5-7mm;籜舌高1-2mm;籜葉直立長三角形,易脫落,基部一側常延伸,背面無毛,腹面有細刺毛。葉片披針形,和15-20㎝,寬2-3.5㎝,兩面近無毛或被稀疏絨毛。可種植作圍籬;竹材宜作棚架、農具,傢具,變可破篾用於土法榨油。
坭竹 | 坭竹 |
主幹高6—9米,徑粗5—8厘米,尾梢近直立,下部略呈“之”字形曲折;節間長30-40厘米,近基部略為腫脹,幼時被白蠟粉,竿壁厚3—5毫米,下部各節間初時疏生灰白色或棕色貼生刺毛,以後毛漸伸展而脫落;節處稍隆起,無毛;分枝常自竿基第一、二節就開始。每節常為3枝簇生,其上的小枝有時短縮為細弱的軟刺,竿中上部各節則為數枝簇生,主枝較粗長。
籜鞘早落,堅硬而質脆,背面無毛,干時縱肋隆起,腹面略有光澤,先端向外側一邊傾斜而呈斜截形,內側邊緣的頂端高聳起1枚三角形尖角;籜耳顯著不相等,有時頗微弱,邊緣具細弱的波曲狀繼毛,大耳卵狀披針形或狹長圓形,寬5—6毫米,小耳卵形或橢圓形,寬2—3毫米;籜舌拱形,高2—3毫米,邊緣細齒裂而被細弱短流蘇狀毛;籜片直立,易脫落,狹三角形,基部並不收窄,其兩側邊緣直下而向基部近垂直,其基底寬度約為籜鞘先端寬的2/3。葉鞘被微毛或近無毛;葉耳卵形、卵狀長圓形或近鐮形,邊緣具細長波曲狀繼毛,有時無葉耳;葉舌極矮,截形,邊緣微齒裂或近全緣,被、毛或無毛;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8.5-14.5厘米,寬8-13毫米,上表 面無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漸尖具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或楔形。
假小穗以數枚 簇生花枝各節,線形,長2—3厘米;先出葉寬卵形,長約1.5毫米,先端鈍圓,兩脊的上部被纖毛;具芽苞片4,圓卵形至卵形,長1.5—3.5毫米,先端鈍圓但具短尖頭;小穗含小花4—8朵;小穗軸節間扁,被微毛,長約2.5毫米,頂端膨大並在其邊緣被短細纖毛;穎1片,卵狀橢圓形,長6—6.5毫米,具15脈,先端急尖而具短尖頭;外稃卵狀長圓形,長約11毫米,具17脈,先端急尖亦具短尖頭;內稃與其外稃近等長或稍短,具2脊,脊上無毛,脊間與脊外的兩側均各具3脈,先端鈍而頂端具一簇白色柔毛;鱗被3,近等長,長約1.5毫米,邊緣近頂端被長纖毛,基部增厚,前方2片寬橢圓形,後方1:片卵形;花藥先端鈍;子房卵形,長0.5毫米,頂端被毛,基部具長柄,花柱長0.5 毫米,柱頭3分,羽毛狀。
本種在農村常種植以作圍籬;竿常用作棚架、農具或漁具的材料,亦可破篾以作土法榨油的油餅篾箍。
坭竹 | 坭竹 |
坭竹 |
產福建、廣東和廣西,香港亦有。生於低丘陵地或村落附近。模式標本采自廣西欽 州。
Bambusa gibba McClure in Lingnan Univ. Sci. Bull. No. 9: 10. 1940; 海南植物志4: 354頁. 1977; 香港竹譜35頁. 1985; 廣西竹種及其栽培29頁. 圖16, 1987.——B. tulda auct. non Roxb.: Merr. et Chun in Sunyatsenia 2: 207.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