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逍遙騎士的結果 展開

逍遙騎士

美國1969年丹尼斯·霍珀執導電影

《逍遙騎士》是丹尼斯·霍珀執導,彼得·方達、丹尼斯·霍珀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69年6月26日在美國上映。

該徠片講述故事講述了兩個年輕人完成毒品交易后,身穿皮衣開著哈雷摩托橫穿美國大陸的故事。

劇情簡介


逍遙騎士
逍遙騎士
比利和懷特在做了一次可卡因的交易后,騎摩托車趕赴新奧爾良參加四旬齋前的狂歡節。他們由於留著長發,騎著塗有稀奇古怪圖案的摩托車,因此不論走到哪裡,哪裡就出現圍觀者懷疑和敵視的目光,甚至旅館也不讓他們留宿。他們只好風餐露宿,過著“浪人”的生活。他們在新墨西哥參加了流浪漢的聚會,在得克薩斯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警察送進了監獄,幸得一位好心的人權運動的律師漢森把他們保釋,並一道趕往新奧爾良。然而在一個夜晚,他們遭到當地歹徒的襲擊,漢森被打死。當他們悻悻踏上去佛羅里達的公路,不料卻被一個卡車司機莫名其妙地開槍打死。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彼得·方達懷特
丹尼斯·霍珀比利
傑克·尼科爾森漢森
菲爾·斯派特Connection
Antonio MendozaJesus
Mac MashourianBodyguard
Warren FinnertyRancher
Tita ColoradoRancher's Wife
Luke AskewStranger on Highway
Luana AndersLisa
Sabrina ScharfSarah
小羅伯特·沃克Jack
Sandy WyethJoanne
Robert BallMime #1
Carmen PhillipsMime #2
Ellie Wood WalkerMime #3
Michael PatakiMime #4
George Fowler Jr.Guard
Keith GreenSheriff
Hayward RobilardCat Man
Arnold Hess Jr.Deputy
Buddy Causey Jr.Customer #1
Duffy LafontCustomer #2
Blase M. DawsonCustomer #3
Paul Guedry Jr.Customer #4
Suzie RamagosGirl #1
Elida Ann HebertGirl #2
Rose LeBlancGirl #3
Mary Kaye HebertGirl #4
Cynthia GrezaffiGirl #5
Colette PurperaGirl #6
Toni BasilMary
凱倫·布萊克Karen
Lea MarmerMadame
Cathé CozziDancing Girl
Thea SalernoHooker #1
Anne McClainHooker #2
Beatriz MonteilHooker #3
Marcia BowmanHooker #4
David C. BillodeauMan in Pickup Truck
Johnny DavidMan in Pickup Truck

職員表

製作人彼得·方達、威廉姆·海伍德
監製伯特·施奈德
導演丹尼斯·霍珀
副導演(助理)Len Marsal
編劇丹尼斯·霍珀、特里·索澤恩、彼得·方達
攝影László Kovács、Baird Bryant
剪輯唐·坎伯恩
美術設計Jeremy Kay
發行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逍遙騎士[美國1969年丹尼斯·霍珀執導電影]
逍遙騎士[美國1969年丹尼斯·霍珀執導電影]
懷特
演員 彼得·方達
他用一次毒品交易的錢騎著機車和比利一起上路,他們的目的地,是新奧爾良的狂歡節。在路上,他們經過了離群索居的波西米亞人群落,短暫逗留的數天里目睹了他們自由放浪但也貧窮困苦的生活。到達目的地的兩人並沒有感到喜悅,有的只是無盡的空虛,沮喪的兩人打道回府。
逍遙騎士[美國1969年丹尼斯·霍珀執導電影]
逍遙騎士[美國1969年丹尼斯·霍珀執導電影]
比利
演員 丹尼斯·霍珀
他和懷特在做了一次可卡因的交易后,乘摩托車趕赴新奧爾良參加四旬齋前的狂歡節。由於他們留著長發,騎著塗有稀奇古怪圖案的摩托車,因此不論走到哪裡,哪裡就出現懷疑和敵視的目光,甚至旅館也不讓他們留宿。一趟旅程下來,改變了他們許多想法。
逍遙騎士[美國1969年丹尼斯·霍珀執導電影]
逍遙騎士[美國1969年丹尼斯·霍珀執導電影]
漢森
演員 傑克·尼科爾森
德克薩斯州的一名好心的人權運動的律師,幫助比利和懷特逃離了牢獄之災,他們慫恿漢森同他們一起上路。抵擋不住內心的騷動,漢森同意了。三人來到一個保守的小鎮,在那裡受盡了居民的白眼。不受歡迎的三人只得露宿荒野,夜裡,當地的居民喬裝襲擊了他們,漢森被打死。
(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花絮
• 利普·托恩原定是喬治·漢森的扮演者。
• 該片定製了四輛警用摩托車。一輛在拍攝過程中被毀,其餘三輛車在電影拍攝完成前被盜了。
• 在路易斯安娜咖啡店裡,嘲笑男孩們的鄉下人和電影末尾搭乘便車的兩個人,都是製作者雇傭的當地居民。在咖啡店場景中,製作者本來想在當地劇院里找些演員試鏡。後來丹尼斯·霍珀看到了考賽和拉馮特,觀察這兩個人相互說著俏皮話,當即改變想法決定就用他們了。
• 在製作期間,丹尼斯·霍珀需要面對很多棘手的問題。他自己當時正處於毒癮偏執狂狀態,向每個人大吼大叫。有工作人員偷偷把他對他們破口大罵的話偷偷地錄下來,然後寄給洛杉磯的製片公司,解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工作人員退出。
• 彼得·方達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騎摩托車高手,但丹尼斯·霍珀的車技就沒有這麼好了,因此片中他的摩托車樣式要相對保守。
• 在鏡頭前,彼得·方達、丹尼斯·霍珀和傑克·尼克爾森的確是在吸食大麻。
• 最後的篝火戲的拍攝與原定劇本相去甚遠。是在兩輛摩托車都被偷走以後拍攝完成的。
• 一些鏡頭是用16毫米而不是35毫米的膠片拍攝的。這些就成了一年之後開始後期製作的膠片樣本。
• 徠該片主角所穿的美國上尉夾克衫,由彼得·方達設計,洛杉磯的“two little old ladies”生產。影片殺青后在一個慈善活動上被賣掉了。
• 斯蒂芬·斯蒂爾斯應丹尼斯·霍珀的請求創作了歌曲《尋找自由的價值》,用於電影的最後一幕,霍珀卻沒有用上它。
• 電影開拍前的一個星期,彼得·方達天天穿著那件美國上尉夾克,騎著摩托在洛杉磯到處轉悠,就是想把衣服弄得破破爛爛,還有習慣用激進另類的方式去騎車。夾克衫後背美國國旗的圖案和油箱上面的美國旗幟,好幾次招來警察想把他從上面拖下來。
• 丹尼斯·霍珀有最初的剪輯版本,時間長度大約為三個小時。在和製作方其他一些主要成員觀看了這部電影之後,他們就把電影剪成了如今發行的這個版本的時間長度。
• 該片是第一部在電影中大量使用已經發行的音樂作品,而不是專門為影片創作的音樂。
穿幫
• 在懷亞特得到農夫的許可,在穀倉內修理摩托車的時候,有個牛仔正在給馬釘馬掌,他的左手放在馬背上。在不同鏡頭之間,他的雙手放的位置都不一樣。
• 懷亞特和比利到新奧爾良去參加那裡的瑪迪格拉絲慶祝活動(Mardi Gras celebrations),這一活動是在二月中旬舉行的,電影中他們開車經過的地方都還處於冬季,但是路上遇到的大部分演員卻是穿著夏裝。
• 晚餐時,喬治·漢森戴著足球頭盔,走了進去。當他開始坐下的時候,從鏡子里看到他正擦著他的雙眼。在接下來一個鏡頭中,他只是坐在那裡,頭盔已經放在了桌子上。
• 警察局外面,主要演員和喬治在一起這段場景中,比利拿起一瓶酒喝著,這時可以在他的太陽鏡里看到麥克風反射的影子。

獲獎記錄


時間活動獎項接收結果
1970年第4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傑克·尼科爾森提名
最佳原創劇本彼得·方達、丹尼斯·霍珀、特里·索澤恩提名
1969年第2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丹尼斯·霍珀獲獎
金棕櫚獎丹尼斯·霍珀提名
1970年第27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男配角傑克·尼科爾森提名
1970年第23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男配角傑克·尼科爾森提名
(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逍遙騎士
逍遙騎士
該片的誕生純屬偶然,是彼得·方達和丹尼斯·霍珀電話閑聊時突然來臨的創作靈感,兩人短暫交流后一拍即合,《逍遙騎士》由此誕生。
霍珀和方達並沒有為電影寫好完整的劇本,大部分是順其自然拍攝下去的。他們沒有請專業攝製組,而是在城鎮里雇了一些公眾所謂的嬉皮士,持攝影機的都是朋友或者路人。大部分時候,這些人都喝得酩酊大醉。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備註
法國1969年5月8日Cannes Film Festival
瑞典1969年6月26日
美國1969年7月14日New York City, New York
芬蘭1969年7月25日
希臘1969年9月Thessalonik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義大利1969年10月9日
聯邦德國1969年12月19日
日本1970年1月31日
澳大利亞1970年2月14日
香港1972年1月6日
匈牙利1972年1月6日
西班牙1974年11月28日
(參考資料)
主創機構
製作公司發行公司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RCA/Columbia Pictures Home Video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Pando Company Inc.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LK-TEL
Raybert ProductionsFalcon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逍遙騎士
逍遙騎士
該片堪稱是公路片的標桿之作,片中對主題的表達方式很容易引起觀 影者的共鳴,情節引人入勝,尤其是它的自戀和宿命論,對嬉皮士運動的反思很深刻。(《芝加哥讀者報》評)
彼得·方達的表演就像給該片披上一件精美的禮服,與貝爾特·施耐德的背景音樂交相輝映,編製出《逍遙騎士》這部作品,讓觀影者融入這趟充滿詩意的美國西南部之旅。(《Variety》評)
該片是一部充滿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劇的存在主義式公路電影。不僅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垮掉運動的經典符號之一,更是開創新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分水嶺。(時光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