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1條詞條名為五一村的結果 展開

五一村

貴州畢節市大方縣鼎新鄉五一村

徠五一村位於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西部、鼎新鄉政府東部。全村現有耕地1660畝,下轄13個村民組,總戶數681戶,總人口3038人。村東部地勢較高,西部以平緩山地為主,總面積7.5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五一村下轄垮山,燕子岩,大土,包包上,刺沖,常寨,果庄等十三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五一村位於大方縣西部、鼎新鄉政府東部,距縣城41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東面是馬場鎮白泥村,西面和南面是新場村,北面是大井村。

地形

五一村東部地勢較高,西部以平緩山地為主,海拔1450-1600米之間,平均海拔1530米。屬烏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環境。

氣候特徵

五一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3.7-15.1℃,年降雨量1090毫米,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夏季溫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冬長夏短,春秋相連,雨熱同季。全年日照時數1540小時,無霜期191天。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屬長江南支徠流六仲河河岸山地,水資源匱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人畜飲水困難。

土地資源

全村有耕地1660畝,其中大於25度500畝,林地250畝,荒地500畝;可利用荒地500畝,人均耕地0.54畝,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產率較低。農作物以玉米、馬鈴薯、小麥等為主。

人口民族


全村總戶數681戶,總人口3038人,少數民族人口1268人(以苗族、白族、彝族為主),佔全村人口的8.8%;婦女 1468人,佔總人口的47.5%;總勞動力1263人,其中,文盲120人,半文盲300人,小學文化程度660人,初中文化程度21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6人,其中:富餘勞力203人,已輸出勞力180人(男146人、女134人)。

經濟來源


糧食總產量501噸,人均佔有糧152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189.2萬元,農村經濟純收入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4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6元以下709人,佔全村人口的43.44%。目前沒有屬於村集體、民辦的企業。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734畝;糧食播種面積1734畝;大牲畜存欄數484頭;豬存欄數1150頭;豬出欄數530頭;羊存欄數327隻;家禽存欄數3215隻,家禽出欄數1362隻;各類肉產量53噸。

基礎設施


五一村有五一到大井村通村公路6.7公里,屬晴通下雨阻的鄉村土路,村組間建有便道5公里。全村有1個村民組的4戶未通電。飲水困難戶296戶(全村有部分未解決自來水),飲水困難牲畜100頭(只)。
建有小學1所,現有教師7人,學齡兒童340人,其中女童160人。

地方特產


五一村主要經濟產業為烤煙、辣椒、刺梨種植業,尤以出產刺梨和辣椒聞名。

刺梨

五一村從2011年起,在村支兩委的帶動下,全村種植貴龍5號刺梨500餘畝,至2014年畝產已達2000斤,產值上百萬元。在2015年和2017年度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中,該村再次調整了125.8萬元助推刺梨產業發展,項目區覆蓋全村2300畝土地。通過構建“村集體+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專業合作社負責提供苗木、栽植技術及銷售,農戶以土地入股,承擔管護和勞務輸出,最終按照10%的比例分紅,村集體佔10%的股份收入,用於建設村集體事業的發展。目前,項目區共涉及農戶426戶,其中貧困戶124戶,畝產值可達3000多元,以平均每戶5畝計算,家庭收入可達1.5萬元左右,有效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辣椒

自2018年“春風行動”以來,五一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因地制宜,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積極組織群眾種植800畝辣椒,給椒農帶來400餘萬元的收入,辣椒產業成了老百姓脫貧致富的好門路,為全村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