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滲混凝土

指抗滲等級大於P6級的混凝土

抗滲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是指抗滲等級等於或大於P6級的混凝土。抗滲混凝土按抗滲壓力不同分為P4、P6、P8、P10、P12和大於P12共6個等級。抗滲混凝土通過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改善孔隙結構,從而減少滲透通道,提高抗滲性

常用的辦法是摻用引氣型外加劑,使混凝土內部產生不連通的氣泡,截斷毛細管通道,改變孔隙結構,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此外,減小水灰比,選用適當品種及強度等級的水泥,保證施工質量,特別是注意振搗密實、養護充分等,都對提高抗滲性能有重要作用。

簡介


防水混凝土是以調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摻外加劑或使用新品種水泥等方法提高自身的密實性、憎水性和抗滲性,使其滿足抗滲壓力大於0.4MPa的不透水性混凝土。
混凝土的抗滲性用抗滲等級(P)或滲透係數來表示。我國標準採用抗滲等級。抗滲等級是以28d齡期的標準試件,按標準試驗方法進行試驗時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壓力來確定。GB 50164《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根據混凝土試件在抗滲試驗時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壓力,混凝土的抗滲等級劃分為P4、P6、P8、P10、P12和大於P12等六個等級。相應表示混凝土抗滲試驗時一組6個試件中4個試件未出現滲水時不同的最大水壓力。試配要求的抗滲水壓值應比設計提高0.2 MPa。試配時應採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作抗滲試驗:抗滲等級 最大水灰比 C20~C30 C30以上 P6 0.60 0.55 P8~P12 0.55 0.50 >P12 0.50 0.45
其抗滲試驗結果應符合下式要求:
Pt≥P/10+0.2式中P——設計要求的抗滲等級。補充:S是老規範, P是新規範表示方法。

原料要求


1、水泥:
1)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不低於32.5Mpa;
2)採用低水化熱水泥,水泥的7天水化熱指標不高於275kJ/kg,不得使用帶有R字樣的早強水泥;
3)水泥的鹼含量須滿足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總鹼量不大於2.25kg。
2、粉煤灰:粉煤灰的級別不低於II級,不得使用高鈣粉煤灰。
3、粗骨料:宜採用5~31.5mm級配均勻的機碎石,含泥量不得大於1%。
4、細骨料:為減小混凝土的後期收縮,宜採用中粗砂,細度模數2.5~3.0。砂的含泥量不得大於3%。
5、外加劑
1)外加劑應採用低鹼、低水化熱的外加劑。摻量不大於水泥質量的5%。
2)具有早強性能。
3)採用高效減水劑。

分類


一般可分為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劑防水混凝土和膨脹水泥防水混凝土三大類。
可以看出防水和抗滲有著很大的相似處,只是由於設計要求的建築物抗滲性的不同或建築物不可以使用其它附加防水材料而使用不同的砼。對抗滲有明確要求就用抗滲砼。使用防水砼主要是因為如果使用其它防水材料(卷材或塗料)不能滿足結構的其它要求。如果在公路上使用其它防水材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用防水砼。

特點


抗滲混凝土和防水卷材或其它防水材料的差別:用防水混凝土與採用卷材防水等相比較,防水混凝土具有以下特點:
①兼有防水和承重兩種功能,能節約材料,加快施工速度。
②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
③在結構物造型複雜的情況下,施工簡便、防水性能可靠,適用性強。
④滲漏水時易於檢查,便於修補。
⑤耐久性好。
⑥可改善勞動條件。

提高方法


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能的方法滲性能
1、選取合適的混凝土原材料和水灰比。使用有加固,防滲效果的混凝土的添加劑,例如甲酸鈣,聚丙烯網狀纖維,防滲纖維等。1.工程用聚丙烯纖維:廣泛應用於水利樞紐,水電站,河道,熟睡渠道的面板壩,導流洞等混凝土中。聚丙烯纖維的網狀結構會在攪拌中得到破壞,形成單纖維,這些單纖維錯綜交雜,提高了混凝土的防滲漏性 2.甲酸鈣的使用。縮短混凝土初凝時間,並且增強混凝土的穩固性。
①水泥:根據現有研究資料,在抗滲混凝土中應優先使用硅酸鹽水泥礦渣水泥必須採取相應措施后才可使用在抗滲混凝土工程中,這是由於礦渣水泥的泌水性較大,其泌水時在混凝土中形成通道,這對混凝土的抗滲性及強度都很不利。
②粗骨料:在混凝土中,粗骨料顆粒的下面容易形成空隙,顆粒愈大則形成的空隙愈大,對抗滲不利。
砂率:混凝土中砂率不宜過大或過小。過大,這會使骨料的總表面積及空隙率增大;過小,降低混凝土的流動性,造成施工振搗不密實,影響抗滲性。
④水灰比:根據現有研究資料,水灰比過大時,混凝土中的毛細孔愈多,當然滲水性就愈大。通常情況下,當水灰比小於0.6時,毛細孔多屬於封閉的;當水灰比大於0.6時,則連續性的毛細孔顯著增加,滲透性也變大。有試驗資料證明當水灰比從0.6增加到0.63時,滲透性幾乎將增大了一倍。因此,抗滲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宜過大,一般應控制在0.6以下。
2、採取合理的施工方法
2.1減少澆築施工間隔
在混凝土澆築作業的安排上,應保證混凝土從攪拌機卸出經過運輸澆築到下層混凝土壓茬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規範的規定。中間的間隔時間應按以下標準控制:當氣溫低於25℃,不應超過3小時;氣溫高於25℃時,不應超過2.5小時。大面積底板或頂板應分組澆築,池壁應分層連續澆築。
2.2採取合理的振搗方式
振搗密實才能保證混凝土的抗滲性,按規範規定進行機械振搗,一般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但預留孔、預埋管、預埋件及止水帶等處的結構形狀不直順,尺寸也較小,一方面振搗不方便,一方面振搗時混凝土中的空氣不容易完全排出,因此這些部位在施工時,應在機械振搗的基礎上,再輔以人工插搗,這樣有助於空氣的排出,有利於振搗密實。
2.3加強混凝土養護
濕養護有利於水泥的充分水化,以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切斷毛細孔的連續性。因此,混凝土澆築完畢后,應根據現場氣溫條件及時覆蓋和洒水,實踐證明,混凝土養護14天,可以大大提高其抗滲性能。
3、做好季節性的施工措施
3.1應盡量避免進行冬季及熱天施工
冬季施工時由於需要對混凝土原材料進行加熱,而熱天(指氣溫高於30℃)施工由於氣溫和混凝土材料溫度都比較高,這都會使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及凝結溫度提高。混凝土剛凝結時是無應力的,此後溫度升降,混凝土漲縮,在約束條件下就要產生溫差應力,其應力值超過抗拉強度時,混凝土就產生裂縫,以至嚴重滲水或漏水,因此在可能的條件下盡量避開冬季及熱天施工。
3.2不得以進行冬季、熱天施工時,應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由於工程投產的需要,或整體工程混凝土作業平衡的需要,抗滲混凝土完全避開冬季或熱天施工常常是不可能的。不可能避開時,應盡量降低入模溫度,也就是降低凝結溫度,降低溫差,降低溫差應力。
混凝土熱天施工時,應根據氣溫的情況,採取降低材料溫度,摻用緩凝劑及增加養護澆水次數等措施。這些都是為了降低混凝土凝結溫度,降低溫差應力,並提高養護效果。
冬季施工時,池壁模板應在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周圍氣溫溫差較小時拆除,溫差不宜超過15℃,拆模后必須立即覆蓋保溫。拆模時混凝土的溫度,比凝結溫度已經降低許多,已存在溫差。要求在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周圍氣溫溫差較小時拆除,以防在拆模過程中產生冷縮裂縫。這時的混凝土強度還沒有達到設計規定的強度等級,所以拆模后還必須立即覆蓋保溫。
4、採取必要的技術組織措施
4.1建立明確的崗位責任制
例如:攪拌混凝土小組負責配料準確,攪拌均勻,冬季施工時保證混凝土的攪拌溫度;混凝土運輸發生離析時,明確負責再攪拌的人員;混凝土澆築人員分塊負責混凝土的密實,不出現滲水現象;養護人員保證混凝土養護期經常濕潤,不出現干縮裂縫。責任應與獎懲結合。施工技術人員應負責向工人貫徹施工技術規範、規程和技術組織措施,讓操作者懂得一些施工技術理論,某種操作的實際意義,樹立質量意識,明確責任,自覺認真操作,確保工程質量。
4.2建立完整的質量檢查系統
從混凝土選料、配比、澆築、養護以至滿水試驗、竣工,每一施工環節都要有質量檢驗工作,成為一個完整的質量檢驗系統。這些試驗工作在施工規範中也都有規定,重要的是必須很好組織專職檢驗人員去完成。施工人員常說,質量好的工程是干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操作人員與質檢人員對確保工程質量,目標是一致的。質檢人員協助操作人員認真執行規範和規程,認真執行為施工制訂的技術組織措施,質量才更有保證,使抗滲混凝土達到設計的抗滲要求。只有這樣,我們從技術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入手,把握每個工序的質量,才能最終保證抗滲混凝土的抗滲性能。
5、混凝土抗滲試驗方法
試件製備:每組試件為六個,如用人工插搗成型時,分兩層裝入混凝土拌合物,每層插搗25次,在標準條件下養護,如結合工程需要,則在澆築地點製作,每單位工程製件不少於兩組,其中至少一組應在標準條件下養護,其餘試件與構件相同條件下養護,試塊養護期不少於28d,不超過90d。試件成型后24h拆模,用鋼絲刷刷凈兩端面水泥漿膜,標準養護齡期為28d。
試驗步驟:試件到期后取出,擦乾表面,用鋼絲刷刷凈兩端面,待表面乾燥后,在試件側面滾塗一層溶化的密封材料(黃油滑石粉)裝入抗滲儀上進行試驗。如在試驗中,水從試件周邊滲出,說明密封不好,要重新密封。試驗時,水壓從0.2Mpa開始,每隔8h增加水壓0.1Mpa,並隨時注意觀察試件端面情況,一直加至6個試件中3個試件表面發現滲水,記下此時的水壓力,即可停止試驗。註:當加壓至設計抗滲標號,經過8h后第三個試件仍不滲水,表明混凝土以滿足設計要求,也可停止試驗。
試驗結果計算:混凝土的抗滲標號以每組6個試件中4個未發生滲水現象的最大壓力表示。抗滲標號按下列計算:
S=10H-1
式中 S——混凝土抗滲標號: H——第三個試件頂面開始有滲水時的水壓力(Mpa)註:混凝土抗滲標號分級為:S2、S4、S6、S8S10、S12、若壓力加至1.2Mpa,經過8h,第三個試件仍未滲水,則停止試驗,試件的抗滲標號以S1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