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語言
空間語言
空間語言是藉助空間的傳播符號,即利用空間距離表達信息的一種方法。空間語言一般包括區域距離、空間位置和領域劃分。在和別人交往時,由於關係的親疏程度不同,我們和對方保持的距離是不同的。關係密切的人,彼此的距離較近,關係疏遠的人,雙方保持的距離也相對較遠。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空間範圍圈,這個空間範圍圈就是他感到必須與他人保持的間隔距離。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一個人對空間需求的慾望是有限的。當一個人的個人空間大於他所需要的空間時,他就會感到孤獨和寂寞;當一個人的空間小於他所需要的空間時,或當他的空間範圍受到侵犯時,他就會感到煩躁不安。人際交往中,雙方之間距離發生的動態變化,就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種語言。因為空間語言表示出人際交往的關係變化,傳達出某種信息。從空間語言影響人際關係這方面說,兩素不相識的人在荒郊野外相遇和他們在大城市擁擠的公共汽車裡機遇,其結果會截然不同。兩個人在野外相遇,相互致意后,幾分鐘里就會談得火熱,甚至交上朋友;而兩人在擁擠的車上相遇,即使他們坐在或站在一起,也大都是“表情空白“,緘默不語,互不理睬。因此,有人在室內發生爭吵,別人往往會將雙方或其中一方叫到室外,或漫步到花園、樹林里助他息怒散心。對熱戀的情侶和相約一起遊玩的朋友來說,郊外、公園、海灘、山野往往是可去的好地方,因為置身在很大的空間里,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正由於這個原因,城市擁擠、住房的密集,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相互關係有很不利的影響。當人滿為患,個人空間總是被侵佔時,人們就會時常感到煩躁不安,所以在擁擠的車上和極度密集的棚戶區,經常會發生爭吵對罵,甚至大打出手的不良現象。
另一方面,人際關係的親疏也影響雙方距離的遠近,或者說距離的不同會表示出關係的不同。如一位老師對三個學生的態度不同,其距離也就不同。對受表揚的學業生距離最近,對表現一般的學生距離中等,對受批評的學業生離得較遠。再如總經理與來訪者之間的空間變化,可以表明他們各自的地位和之間的關係不同。來訪者進門后,不再往前走,僅站在門口問候、試探,或說明來意。這表明此人地位較低,或與總經理的關係疏遠。來訪者進門后,如果朝總經理走幾步,中途停下來說話。這個距離表明他地位中等,與總經理大體可以平起平坐,或關係較近。假如來訪者進門后,徑直走到辦公桌前,正對著總經理說話,那麼這就表明他的地位較高,或與總經理關係密切。總之,來訪者深入總經理的領土的遠近,深入速度的快慢,也就是說,他向總經理的個人空間如何發起挑戰,這就表明了他的地位高低以及他與總經理的關係怎麼樣。
總之,空間的變化可以傳達出各種信息,尤其和人際關係的遠近與特點密切相關,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和利用空間語言,使其與自己的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相配合,相協調。這不僅是交際禮儀的需要,也是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應的需要。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空間範圍圈內,這個空間範圍圈就是他感到必須與他人保持的間隔距離。我們也稱這種伴隨個人的空間範圍圈為“個人空間”。
1963年美國人類學家霍爾在《近體行為的符號體系》一文中提出了“近體學”的概念,認為在人們溝通時互動雙方的空間由近及遠可以分為四個區域:
1.親密區域
親密區域(0~46厘米),又稱為親密空間。其語義為“親切、熱烈、親密”,在這個距離內可以感受到對方的體熱和氣味,溝通更多依賴觸摸覺。在通常情況下,只允許父母、夫妻、情侶或孩子進入這一範圍。其中0~15厘米為近位親密距離,常用於戀人和夫妻之間,表達親密無間的感情色彩;16~46厘米為遠位親密距離,是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間的交往距離。
2.個人距離
個人距離(46~120厘米),又稱為身體區域,其語義為“親切、友好”。這種距離是朋友之間溝通的適當距離,如雞尾酒會、友誼聚會或派對中的人際距離。其中46~75厘米為近位個人區域,在這一區域人們可以保持正常視覺溝通,又可以相互握手。陌生人進入這個距離會構成對別人的侵犯;76~120厘米為遠位個人區域,熟人和陌生人都可以進去這一區域。
3.社交區域
社交區域(120~360)厘米,其語義為“嚴肅、莊重”。這種距離的溝通不帶有任何個人情感色彩,用於正式的社交場合,如同陌生人交往、官員會談、貿易談判等。在這個距離內溝通需要提高談話的音量,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觸。如政府官員向下屬傳達指示、單位領導接待來訪者等,都往往處於這一距離範圍內,適合於社交活動和辦公環境中處理業務等;210~360厘米為遠位社交區域,適合於比較正式、莊重、嚴肅的社交活動,如談判、會見客人、工作招聘時的面談等。
4.公共區域
公共區域(360厘米以上),又稱為大眾界域,其語義為“自由、開放”。這是人們在較大的公共場所保持的距離,是一切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的空間距離,常出現於大型報告會、演講會、迎接旅客、小型活動等場合。
(1)詞條鏈接應能幫助讀者理解詞條主題的內涵與外延,可供讀者深入了解相關信息,反之則干擾讀者。
(2)開放分類和相關詞條應有助於梳理詞條的導航性分類,便於讀者搜索和獲取更多的相關內容。
(3)詞條圖片應能緊密配合詞條,具有闡釋主題的功能,並具有較高的圖像質量。
(4)參考資料為詞條正文內容所引用和參考信息的直接來源,應使用角標功能給出對應關係,以供核實查證。
(5)擴展閱讀為與詞條主題相關的其它信息源,能為讀者提供有效的延展性閱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