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絳縣

山西省運城市轄縣

新絳縣,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全縣總面積597.18平方千米,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新絳縣轄9個鎮,另轄兩個鄉級單位,縣政府駐龍興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絳縣常住人口為282230人。

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年)改東雍州為絳州,徙聞喜縣龍頭城(今禮元鎮龍頭堡)。2001年,運城撤地建市,新絳縣屬運城市所轄。新絳縣大西客運專線東部邊緣過境。京昆高速、陵侯高速、侯平高速相會境內,侯西鐵路、108國道橫穿東西,232省道縱橫南北。新絳縣有龍興寺、稷益廟、絳州城隍廟等風景名勝。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8年,新絳縣地區生產總值98123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7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214萬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461701萬元,增長12.8%;第三產業增加值337319萬元,增長10.9%。2020年,新絳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2.9億元,年均增速8.8%。財政總收入12.7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6億元,年均增速2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1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421元、14172元,年均增速6.5%、8.5%。

歷史沿革


新絳縣
新絳縣
西周時期,武王封文王第十七子為郇侯轄今新絳地,后改郇為荀,為侯國。春秋時期,荀國為晉所滅,此地屬晉。前668年,晉獻公遷都故絳(今新絳縣北襄汾縣晉城)。前585年,晉景公遷都新田(今新絳縣橫橋鄉一帶)史稱新絳。今縣城南3千米,曾建有虒祁宮,為晉國王室宮苑。今為東升庄。縣西北澤掌鎮有晉絳霄樓(靈公台)。史稱“晉靈公不君,以彈丸擊人。即此”。
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后,地屬魏,稱汾城,隸屬河東郡。
秦仍屬河東郡。北部為臨汾縣,西部為長修縣。臨汾舊城在今縣城北25千米處(襄汾縣晉城村)。長修故城在今縣城西北15千米處(新絳縣泉掌鎮)。
漢高祖時,封御史杜恬為長修侯,長修為侯國。東漢改為長修鎮。
三國時屬魏,置臨汾縣,隸平陽郡。
西晉時,臨汾縣屬平陽郡。
南北朝時,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年)於柏壁鎮置東雍州。分臨汾縣為太平縣和南太平縣。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正平郡,領聞喜、曲沃二縣。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年)改東雍州為絳州,徙聞喜縣龍頭城(今禮元鎮龍頭堡)。武帝時復移於柏壁。建德六年(577年)再徙稷山縣玉壁。
隋開皇三年(583年)州治從玉壁遷至今縣城處。廢正平郡,改為絳郡。領正平(今新絳)、龍門、太平、曲沃、翼城、稷山、絳、垣曲等八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絳州總管府。轄絳、潞、蓋、建、澤、沁、韓、晉、呂、澮、秦、蒲、虞、芮、邵等十五州。絳州領正平、太平、曲沃、聞喜、稷山等5縣。武德三年(620年)罷總管府稱雄郡。領正平、翼城、曲沃、聞喜、垣曲、太平、絳等7縣。貞觀中,絳州屬河東道。領治仍舊。
五代襲唐制。
宋為雄州,置絳郡防禦。轄正平、曲沃、翼城、太平、稷山、絳、垣曲等7縣。
金置絳陽軍節度使。興定二年(1218年)升為晉安府,總管河東南路兵馬。興定三年(1219年)又置河東南路轉運司,領正平、翼城、曲沃、聞喜、垣曲、太平、絳、平水等8縣。
元初為中州,置絳州行元帥府,轄河、解二州各縣。后罷元帥府,仍為絳州,隸平陽路,領正平、翼城、曲沃、聞喜、垣曲、太平、絳等7縣。
明為絳州,屬山西布政司,隸平陽府,領稷山、垣曲、絳等三縣。
清初屬領仍舊。雍正二年(1724年)改為直隸絳州,領稷山、河津、聞喜、垣曲、絳等5縣。
民國元年(1912年)5月,廢州改縣,取咸與維新之義,又兼與鄰近的絳縣相區別,始改稱新絳縣,屬河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隸省府。民國年二十六(1937年)新絳縣屬山西省第九專員公署。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民國縣政府移駐鄉寧縣下川村,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遷回。日偽縣政府仍駐舊城。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5月,新絳縣抗日民主政府公開(屬晉冀豫邊區太岳三專署),駐文侯村。同年8月,改稱新絳縣民主政府,仍駐文侯村,兼轄聞喜北垣28村。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4月,新絳縣城解放,成立新絳縣人民政府。本年秋以汾河為界,南為絳南縣,屬太岳三專署,駐文侯村,仍轄聞喜北垣一帶。北為新絳縣,屬晉綏呂梁十專署。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絳南縣併入新絳縣,同屬晉綏呂梁十專署。專署與縣治均駐今縣城。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成立晉南行政公署,駐新絳,下設3個分區。新絳分區轄新絳、稷山、河津、曲沃、鄉寧、吉縣、汾城等7縣。同年6月晉南專署成立(駐今臨汾市),新絳屬晉南專署。
1949年底,運城專署成立,新絳屬運城專署。
1958年11月,新絳併入侯馬市,屬晉南專署。1961年11月,從侯馬市分出,恢復新絳縣建置,仍屬晉南專署。
1970年,晉南分屬為臨汾、運城兩個地區,新絳縣屬運城地區。
1979年,運城地區改稱運城行政專員公署,新絳仍屬所轄縣之一。
2001年,運城撤地建市,新絳縣屬運城市所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絳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東臨侯馬市,西接稷山縣,南連聞喜縣,東北與襄汾縣接壤,西北與鄉寧縣相鄰,介於東經111°1′~111°20′,北緯35°27′~35°48′之間,全縣總面積597.18平方千米。

地質

地層
新絳縣
新絳縣
新絳縣位於山西台地的南部,出露地層具有中朝陸台的特徵,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等幾種類型。
太古界地層為境內最古老變質岩系,出露於縣境北部呂梁山區沐浴溝一帶及南部楊家院北溝等地。出露厚度200~1000米。岩性為花崗片麻岩及角閃斜長片麻岩。花崗片麻岩礦物成分為肉紅色鉀長石、石英、黑雲母等。角閃斜長片麻岩,礦物成分以黑綠色角閃石和淺灰色斜長石為主,局部有磷礦石。因被第四紀黃土覆蓋未見底。
元古界震旦系,以角度不整合覆於前震旦系片麻岩之上,分佈於呂梁山區,厚度14米,岩性為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
古生界寒武系以平行不整合覆於元古界震旦系地層之上,分佈於呂梁山區,厚度470米,為海相頁岩、灰岩。奧陶系以平行不整合覆於寒武系地層之上,出露在九原山和呂梁山區。厚度為430米左右,為海相沉積白雲岩和灰岩。石炭系中統本溪組為山西式鐵礦及鐵質砂岩、鋁土頁岩、黑灰色頁岩及灰白色砂岩,以平行不整合覆於奧陶系灰岩之上。出露於縣境呂梁山區與鄉寧縣交界處,厚度約20米。
新生界第三繫上新統地層,以角度不整合覆於太古界花崗片麻岩之上。下部為礫岩、砂岩,厚度為80米。上部為紫紅色三趾馬紅土,含鈣質結核,厚度22米,出露於楊家院北溝、文侯東溝一帶。
第四系地層在境內沉積巨厚,因位置和沉積環境不同,岩性和厚度各異。下更新統地層在新絳縣境內沒有出露,均為後期地層所覆蓋。據鑽孔揭露,沉積厚度和岩性變化較大,一般在50~188米。中更新統地層在峨眉嶺、三級階地沖溝壁及階地陡坎處均有出露,呈條帶狀分佈,以平行不整合覆於下更新統地層之上,上部被上更新統地層覆蓋,在洪積扇地區岩性為卵礫石、粘土、粘土加礫石互層。成因類型為洪、坡積。在汾河三級階地區岩性為亞沙土、亞粘土、沙互層,成因類型為洪、沖積。在峨眉嶺岩性為紅、黃色亞粘土,含鈣質結核夾數層古土壤,為洪、沖積。厚度一般為46~191米。上更新統地層分佈廣泛,暴露於地表,厚度20~46米。在呂梁山前洪積扇區岩性為卵石、卵石粘土層。在汾河三級階地區,岩性為黃色亞粘土、亞沙土,在峨眉嶺地區。岩性為黃色亞沙土。全新統地層分佈於呂梁山前洪積扇區,汾澮河一、二級階地區及大沖溝的底部,以平行不整合覆於上更新統地層之上,在洪積扇區岩性為洪、坡積卵礫石、碎石、粘土加卵石層,厚度14~25米。在各大沖溝為洪沖積卵石亞沙土、亞粘土互層。在汾澮河一、二級階地區為沖積洪積沙、沙礫石、亞沙土互層,厚度30米左右。
構造
新絳縣縣境北部有呂梁山單斜和九原山地壘構造,南部有稷王山背斜,中部有汾河地塹。境內斷裂構造較多,多系高角度走向正斷層,為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運動的產物。主要有呂梁山前正斷層和紫金山—稷王山(峨眉嶺)前正斷層。還有九原山東、西、南、北正斷層。呂梁山前正斷層在新絳縣走向為北東東向。紫金山—稷王山前正斷層東起紫金山北麓,沿峨眉嶺北緣,經新絳、稷山直至河津,走向為北東70°左右,上述南北兩大斷裂,形成了東西向汾河地塹。汾河東西向橫貫中部,從而構成汾河兩岸南北對稱的階地地形。

地形地貌

新絳縣縣境北部為呂梁山區,南部為峨眉嶺丘陵區,中部為汾河高低階地構成的沖、湖積平原區。總的地形是南北兩側高,中間低,東部高,西部低。全縣一般海拔為400~600米,最高處為縣西北的姑射山峰,海拔1438.4米。最低處為萬安鄉的趙村渡,海拔為381.9米。根據地質構造、地貌特點,岩性及成因類型,全境可分為四大地貌單元。
低山區
呂梁山基岩中低山區分佈於縣境北部的武家坡、馬首山、胡桑庄、老凹溝一帶。面積45平方千米,出露岩性由南到北依次為太古界花崗片麻岩,元古界石英砂岩,寒武系、奧陶系灰炭,石炭系砂頁岩。海拔600~1438.3米,山勢陡峻,“V”型溝谷縱橫,裂隙溶洞特別發育,出露較多的小泉水。
丘陵區
峨眉嶺黃土丘陵區分佈於南部劉峪嶺、卧龍庄一帶,面積50平方千米。地層由第四紀中更新統洪、沖積黃、紅色亞粘土、亞沙土及上更新統風積黃色亞粘土組成。岡巒起伏,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南北“U”形谷特別發育,地形呈梁狀,黃土喀斯特、黃土柱、滑坡到處可見。峨眉嶺在境內為東西走向,東接侯馬市境內紫金山,西連稷山縣境內稷王山,一般海拔600~700米,最高海拔768.3米。
九原山丘陵區分佈於古堆、清風庄一帶,面積約17平方千米,岩性為寒武系、奧陶系白雲質灰岩。九原山以有9個峰頭而得名,寬1~3千米,長5千米。主峰螞蚱嶺海拔591.9米,被覆厚層黃土,土質中含有一定料姜石,頂部3~5米下埋有10~15米厚的石灰岩層。山西部古堆旁有泉水流出,為新絳縣最大泉流。
平原區
呂梁山前傾斜平原區分佈於西南董、南范村、喬溝頭一帶,面積50平方千米,海拔480~650米,地形由北向南傾斜,東西方向呈波浪起伏,表面為第四系全新統洪坡積卵礫石、亞粘土覆蓋,沖溝由扇頂到扇邊緣呈放射狀分佈,溝底布滿卵石。
呂梁山前洪沖積平原區分佈於泉掌、北張、澤掌一帶。面積70平方千米,海拔450~480米,地形由北向南下斜,地表為第四系洪積黃紅色亞粘土覆蓋。
階地區
新絳縣
新絳縣
汾澮階地廣泛分佈於汾澮河南北。一級階地區分佈於樊村、南關、木贊一帶。面積約90平方千米,海拔高程385~400米。高出汾河3~10米。地勢開闊平坦,汾河貫穿其中。二級地區分佈於南劉、龍香、南梁、趙村、符村、韓家莊、中村北一帶。汾北二級階地海拔高程390~410米,高出汾河8~18米,階面平坦,成帶狀殘存。汾南二級階地海拔高程390~420米,高出汾河8~28米,階面由南向北下斜。三級階地區分佈於汾北的永豐庄、周庄、樂利庄一帶及汾南的萬安、陽王、支北庄、譚家莊子一帶,汾北三級階地面積138平方千米,海拔高程400~450米,高出汾河18~48米。汾南三級階地(即南塬)約130平方千米,海拔高程400~550米,高出汾河18~168米,階面西半部地勢開闊平坦,由南向北下斜。東半部南北向沖溝深而長,一直發育到峨嵋嶺。

水文

汾河
汾河屬過境河流。自縣境東北南梁村入境,流經店頭、柳泉、城關、橫橋、古交、萬安等6鄉(鎮)39村,至縣西周流村出境。境內長22.5千米,河床寬200米左右。多年平均流量48.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達15.4億立方米。1958年洪峰流量2450立方米/秒,洪峰高程405.66米。20世紀70年代后,由於受上游水利工程式控制制和乾旱影響,每年春末夏初枯水期常出現斷流,1983年斷流3次達50天,為歷史罕見。汾河冰凍期一般始於12月上旬,次年2月解凍,冰厚約0.2米。
澮河
澮河屬過境河流。於縣境南中村北入境,西北流至縣城西三林鎮東匯入汾河。境內長11.5千米。河床寬20~40米,年徑流量0.83億立方米,積水面積0.345平方千米,最大流量1710立方米/秒,最高洪峰為396.9米(1958年),1959年上游澮河水庫落成后,常年斷流,現僅起汛期泄洪作用。
鼓水(泉水)
鼓水又名鼓堆泉,為新絳縣最大的涌水泉,發源於九原山下。據舊志記載,因“泉北突有二山,高圓如鼓,則泉以形似而名”,泉群由龍王泉、琵琶泉等29個泉組成,流經27村,長22千米。20世紀50年代實測流量為1.2立方米/秒,70年代因上游鑽深井取水,流量下降為0.715立方米/秒,年清水總量為2255萬立方米。
紅葉泉
紅葉泉位於峨眉嶺最南端叢嶺中,地處橫橋鄉史家莊紅葉溝,紅葉溝屬西康溝系,為西康溝的支溝,舊名溢水河。由史家莊村南通向支北庄村東,北經史家崖,過堡里、曲村之間,到柏壁村南匯入西康溝。紅葉溝地處峨眉深峪,樹木雜生,每至深秋,金風颯颯,紅葉滿坡,故名紅葉溝,泉起紅葉溝,故名紅葉泉。
抗旱泉
抗旱泉源於泉掌村東南約一千米處,娘娘廟前。廟前原有湧泉,新絳縣誌(1929年版)載:“泉掌鎮東有溝,溝左一泉名大渠,溝右一泉名小渠”,1958年,政府發動群眾深挖掘泉,泉流大增,因當時正值抗旱階段,故命名為抗旱泉。現抗旱泉源即大渠所在,可灌田485畝,流量一般為30公升/秒。
一口泉
一口泉泉自澤掌鎮黃土坡屬呂梁山小峪石層中滲出。泉位在黃土坡進峪后約行五華里的清濂洞近,泉勢孱弱,但水質良好,可直接供作清涼飲料。據傳文中子讀書於清濂洞時,即飲此水。一口泉之所以命名,因泉涌勢弱,喝一口流一口,故名一口泉。
水龍泉
水龍泉位於北張鎮沐浴溝村北,馬首山南麓。據傳晉文公逃亡途中,曾於此沐浴。村北山峁建有水龍廟,泉及於峁后流出,泉名水龍,供村人飲用,余水灌田。
南山泉
南山泉源於原柳泉鄉(現併入橫橋鄉)中村南峨眉嶺叢溝,泉勢甚小,有泉頭二穴。柳泉古稱山水之鄉,被譽為“泉水潺潺,柳蔭行行”。泉指南山泉,柳在澮河岸。
東溝泉
東溝泉位於橫橋鄉文侯村正東崖下,因屬東溝,故名東溝泉。東溝泉為一滿水井,村人飲水洗用均取自此泉。
此外,新絳縣南嶺、北山一帶尚有30多處小泉。

植被

土石山植被區
土石山植被區分佈於北部呂梁山基岩中低山區武家坡、馬首山、胡桑庄、老凹溝一帶。面積45平方千米,海拔600—1438.3米。南坡植被稀疏,覆蓋度10%左右,以草灌為主,蒿類、白草、狗尾草較多。山間谷地與北坡植被茂密,覆蓋度一般在80%以上,除以上草類外還有胡枝子、黃刺梅、柴胡等各種中藥材。人工林以側柏、油松、刺槐、山桃、山杏為主。
黃土丘陵植被區
黃土丘陵植被區峨嵋嶺黃土丘陵分佈於南部,植被覆蓋較差,天然植被以草類為主,夾雜少量酸棗、荊條、黃刺梅灌叢;草類中羊鬍子草、狗尾草較多;人工林有刺槐、山桃、山杏、花椒、元寶楓、柿子幼林。
九原山丘陵區
九原山丘陵區被覆厚層黃土,大部分開墾為農田,天然植被已很少,以草類和少量柿樹為主。
平原植被區
平原植被區分佈於縣北中部各鄉鎮平川區域,本區農業耕作利用率較高,多為耕地。天然植被稀少,大多散生於田間、地埂、路邊,主要有拉拉蔓、狗尾草、臭蒿、曼陀羅、蘆葦等。人工經濟林有蘋果、桃、棗、葡萄、梨、杏、核桃等。路旁、水旁、村旁、宅旁有楊、柳、榆、槐、椿、桐、女貞、紫藤、雪松、檜柏和冬青、月季、牡丹、菊花、美人焦、雞冠花等觀賞性樹木花草。
沼澤植被區
沼澤植被區分佈於汾河、澮河河漫灘,植被有蘆葦、荻草、水生茛、鹽蒿、鹽蓬等。

氣候

新絳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3.8℃;年平均降水量為496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649.3毫米;年平均氣溫為27℃;年積溫4838.6℃;無霜期為194天。1949年以來,降水最多為946.9毫米(1958年),降水量最少為305.8毫米(1997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1.5℃(1990年7月15日),極端最低氣溫為﹣21.3℃(1990年2月1日)。
春季
新絳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回暖迅速,氣溫多變,雨水不多,風大。白晝加長,太陽輻射強度增大。平均氣溫在10—21℃之間,是冬、夏季環流相互轉變、替代的過渡時期。月平均最高與最低氣溫的差值居四季之首位。本季土壤干松,塵粒易被大風捲起,大風出現時,多有揚沙、浮塵等天氣,偶有沙塵暴襲來。春季降水少,氣溫上升快,風多春旱,諺云:“春雨貴如油”。
夏季
氣溫高,降水充足,雨熱共生。濕度大,蒸發快,風速小,人的體溫難以散發,容易產生悶熱的感覺。平均氣溫高於20℃,極端最高氣溫有時在40℃以上,極端地面最高溫度有時可達70.9℃。熱帶海洋氣團水汽含量豐富,被抬升后易凝結,形成降水,夏季是降水量和降水日數最多的季節。
秋季
北方冷氣團不時爆發南下,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勢力逐漸減弱,加之日照縮短,強度減退,溫度由暖向寒轉變,風速微弱,多出現秋高氣爽的天氣。秋溫低於春溫,平均氣溫在9℃~21℃之間。秋季降水量高於春季,其中9月下旬最為集中,到10月上旬降水量逐漸減少,個別年份會出現連陰雨天氣。一般情況下下一場秋雨氣溫就會相對下降幾度,諺云:“一場秋雨一場寒”。
冬季
寒冷乾燥,雨雪稀少,晴天居多,當出現迴流天氣時,才容易形成降雪。由於氣溫低,降雪不易融化,地面積雪一般為6~18天。太陽輻射量是一年最少期,為484.4小時。正午太陽高度角為30°54′,大於新絳縣以北地區。12月下旬到翌年1月下旬為最冷時期,極端最低氣溫多出現在清晨。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新絳縣
新絳縣
鐵:新絳縣北部呂梁山區以華靈廟為軸心,東西長3千米,南北寬2千米,有東、西、北3個鐵礦帶。儲量約46.5萬噸,品位50%左右。柳泉鄉中村南、東柳泉一帶,也有鐵礦,儲量約7萬噸。
天然高嶺土:產於三泉鎮九原山一帶,較為豐富,已開採利用。
石灰石:產於北張鄉西庄、三泉鎮古堆村、柳泉鄉中村南、東西柳泉等地。儲量約200萬立方米。
石膏:產於澤掌鎮吳嶺庄、澗西、喬溝頭等地。儲量約30萬噸。
鉀長石:產於北張鄉北董坡與柳泉鄉柳泉溝。
重晶石:石英砂產於北張鄉北董坡一帶。

植物資源

喬木類
新絳縣已查明喬木類27科,92種。松科5種:油松、雪松、白皮松、華山松、青杄;柏科6種:側柏、圓柏、龍柏、翠柏、塔檜、刺柏;杉科1種:水杉;銀杏科1種:銀杏;楊柳科18種:毛白楊、歐美107楊、歐美108楊、窄冠白楊、中林46楊、96楊、新疆楊、箭桿楊、加拿大楊、銀白楊、小葉楊、沙蘭楊、太青楊、P15A楊;旱柳、垂楊柳、金絲柳、黃金柳;胡桃科1種:核桃;榆科2種:白榆、龍榆;桑科4種:桑樹、構樹、無花果、龍桑;木蘭科3種:白玉蘭、廣玉蘭、紫玉蘭;杜仲科1種:杜仲;懸鈴木科1種:法桐;薔薇科16種:蘋果、山楂、白梨、河南海棠、山荊子、杜梨、沙梨、杏、李、桃、山桃、山杏、櫻花、紅葉李、油桃、扁桃;豆科10種:國槐、刺槐、合歡、龍爪槐、香花槐、朝鮮槐、黃金槐、皂角、野皂角、紫荊;苦木科1種:臭椿;楝科2種:楝樹、香椿;漆樹科1種:火炬樹;衛矛科1種:桃葉衛矛;槭樹科3種:元寶楓、五角楓、三角楓;無患子科1種:欒樹;鼠李科2種:棗、龍棗;梧桐科1種:梧桐;柿樹科2種:柿樹、君遷子;木犀科2種:小葉白蠟樹、小葉女貞;山茱萸科1種:黑椋子;玄參科3種:蘭考泡桐、毛泡桐、楸葉泡桐;紫葳科1種:楸樹;喬本科2種:早竹、毛竹;灌木類已查明23科,41種;鼠李科1種:酸棗;馬鞭草科1種:荊條;薔薇科7種:黃刺梅、月季、玫瑰、榆葉梅、毛櫻桃、懸鉤子、鐵梗海棠;豆科4種:紫藤、紫穗槐、胡枝子、檸條;臘梅科1種:臘梅;石榴科2種:石榴、白石榴;葡萄科4種:葡萄、山葡萄、提子、爬山虎;茄科1種:枸杞;芸香科1種:花椒;毛茛科一種:牡丹;蘿摩科1種:杠柳;木犀科5種:連翹、陽春、小葉女貞、金葉女貞、紫丁香;檉柳科1種:檉柳;錦葵科1種:木槿;忍冬科1種:金銀花;小檗科2種:紫葉小檗、綠葉小檗;胡頹子科1種:沙棘;漆樹科1種:黃蘆;黃楊科2種:黃楊、雀舌黃楊;衛矛科1種:大葉黃楊;瑞香科1種:芫花;千屈菜科1種:紫薇;楊柳科1種:綿柳。
草本類
新絳縣野生草本植物已查明的有:黃花苜蓿、狗尾草、野西瓜苗、蘆葦、甘草、白草、馬唐、打碗花、狼尾草、羊鬍子草、稗草、錦葵、鵝觀草、沙蓬、艾草、青蒿、茵陳、灰條、地膚、薺菜、豬毛菜、豬殃殃、沙參、苦參、蒼朮、丹參、蛇床子、紫花地丁、仙鶴草、馬齒莧、米口袋、王不留行、白頭翁、葶藶、翻白草、蒺藜、地綿、遠志、甘遂、防風、菟絲子、牽牛、齒緣草、雀麥、何首烏、曼陀羅、地黃、陰行草、車前子、黃芩、野菊花、蒲公英、蒼耳子、牛筋草、白茅、薤白、百合、透骨草、半夏、金銀花、拉拉藤、瓦松、水生茛、萱草、美人蕉、芍藥、早熟禾、黑麥草、白三葉、紅三葉、蘆荻、蘆草、沙嵩、飛簾、白羊草、苔草、黃花草、黃背草、貓爪爪、山刺薊、夏至草、節節草、茜草、鬼針草、野小蒜、肉蓯蓉、滿天星、黑葡萄、苦苣、甜苣、野薄荷、三楞草、臭蒿、阿爾太紫菀、藺草、山丹丹等。
藥材類
新絳縣藥材資源豐富,可利用的有200多種。主要有:遠志、知母、丹參、蒼朮、連翹、柴胡、地骨皮、茜草、葶藶子、茵陳、透骨草、天冬、敗醬草、五倍子、菟絲子、扁蓄、蘆根、五味子等。引種的有地黃、川芎、白朮、附子、白芍、牡丹、半夏、元參、枸杞、白芷、桔梗、菊花、紅花、薏米、荊芥、牛夕、黨參、黃芪、板蘭根、金銀花、山芋肉、天麻、當歸、元胡、木香、白扁豆、蘇子、破故紙、木瓜、百合等。

動物資源

獸類
豹,20世紀50年代偶有發現,曾在席村附近打死金錢豹一隻,后再未發現。狼、野豬,20世紀50年代前常有出沒,現已少見。其它還有狐狸、獾、兔、野貓、黃鼠狼、松鼠、野羊(俗名跑羔子)、地老鼠、老鼠、蝙蝠等。
禽類
麻雀、雕、雁、燕、鴿、貓頭鷹、喜鵲、烏鴉、黃嘴鴉、布穀鳥、啄木鳥、鵪鶉、翡翠、畫眉、黃鶯、野雞、斑鳩、鷺鷥等。
蛇蟲類
青蛙、蟾蜍、蛇、壁虎、螞蚱、蜻蜓、螳螂、蟬、蟋蟀、蝴蝶、土蜂,螞蟻、蠍子、土鱉(俗名簸箕蟲)、蜈蚣、蝸牛、蛄螻、牛虻、蚯蚓、蜘蛛、玉米螟、螢火蟲、叩頭蟲、天牛(俗名龍圪蚤)、金龜子、赤眼蜂、金小蜂、絨繭蜂、姬蜂、瓢蟲、步甲、地甲、虎甲、食蚜蠅、寄蠅、草蛉、小花蝽、食蚜蟎、小黑蛛、圓蛛、豹蛛、牛犢蜂、食心蟲、濕濕蟲、屎殼郎、地老虎、天蛾等。
水生類
鯉魚、鯽魚、草魚、鰱魚、青魚、鯿魚、黃鱔、鱉、蚌、蝦、蟹、鱅魚、魴魚、羅非魚、鯰魚、泥鰍、赤眼鱒、棒花魚、螞蟥、螺、青蛙、水蛭、蜉蝣等。

地熱資源

北池地熱區,位於陽王鎮的北池、董村一帶,面積約20平方千米,熱儲層埋深130~180米,水位埋深80~130米,水溫30~82℃,單井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
西馬地熱區,位於萬安鄉西馬村一帶,熱儲層埋深40~300米,水位埋深10~20米,水溫26~45℃,分佈面積約60平方千米,單井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
城關地熱區,分佈於城關鎮西關、段家莊、橋東一帶,面積120平方千米,熱儲層埋深700~800米,水溫40~45℃,單井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水壓噴水可高出地表5~50米。
古堆地熱區,分佈於九原山一帶,井口溫度23~24℃。

行政區劃


至2014年,新絳縣轄8個鎮、1個鄉、1個區,分別是:龍興鎮、三泉鎮、澤掌鎮、北張鎮、古交鎮、萬安鎮、陽王鎮、泉掌鎮、橫橋鄉、商貿經濟開發區。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新絳縣常住人口為347891人,比2017年末增加1029人。男女性別比101.88(以女性為100)。全年出生人口2681人,出生率為7.72‰;死亡人口1652人,死亡率為4.76‰;自然增長率為2.96‰。城鎮化率達到45.75%,比2017年提高1.05個百分點。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絳縣常住人口為282230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新絳縣地區生產總值98123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214萬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461701萬元,增長12.8%;第三產業增加值337319萬元,增長10.9%。第三產業中,房地產業17453萬元,增長5.7%;金融業49781萬元,增長12.0%;批發和零售業40413萬元,增長2.7%;住宿和餐飲業14871萬元,增長8.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63728萬元,增長4.9%。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8.6%、47.0%、34.4%,與上年同期相比,一產下降3.3個百分點,二產上升4.8個百分點,三產下降1.5個百分點。
2018年,新絳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8247元,比上年增長9.5%,按2018年平均匯率(1美元=6.6174元人民幣)計算為4269美元。
2018年,新絳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1.8%。其中,食品煙酒價格指數上漲1.3%,非食品價格指數上漲2.0%。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2.0%。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13.0%。
2018年,新絳縣房地產開發投資50330萬元,比上年下降17.7%。其中,住宅投資34627萬元,同比下降25.6%;商業營業用房投資7715萬元,同比下降21.9%;其他投資完成7988萬元,同比增長71.6%。
2019年全年全縣生產總值1154482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3083萬元,增長1.9%;第二產業增加值563035萬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398364萬元,增長7.6%。第三產業中,房地產業22208萬元,增長3.3%;金融業54703萬元,增長6.4%;批發和零售業49918萬元,增長4.3%;住宿和餐飲業11434萬元,增長5.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66184萬元,增長4.2%。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7%、48.8%、34.5%,與上年同期相比,一產下降0.3個百分點,二產上升0.9個百分點,三產下降0.5個百分點。
●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新絳縣固定資產投資252203萬元(新口徑,下同),比上年增長2.7%,其中,房地產開發完成50330萬元,下降17.7%。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0174萬元,同比下降73.3%;第二產業投資164778萬元,同比增長56.9%;第三產業投資77251萬元,同比下降24.6%。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投資25253萬元,同比下降19.7%;非國有投資226950萬元,同比增長6.0%,其中,民間投資226950萬元,同比增長6.0%。
● 財政
2018年,新絳縣財政總收入完成138823萬元,同比增長93.2%。其中,國稅局完成103318萬元,同比增長117.1%;地稅局完成28049萬元,同比增長65.1%;財政局完成7456萬元,同比增長2.3%。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8404萬元,同比增長55.9%。其中,國稅局完成26692萬元,同比增長104.9%;地稅局完成14256萬元,同比增長32.7%;財政局完成7456萬元,同比增長2.3%。
2018年,新絳縣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69828萬元,比上年增長25.0%。財政八項支出126193萬元,佔到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4.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7565萬元,同比增長41.4%;公共安全支出8901萬元,同比增長3.5%;教育支出34473萬元,同比增長5.1%;科學技術支出916萬元,同比增長7.6%;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4240萬元,同比增長19.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5106萬元,同比增長18.8%;節能環保支出5158萬元,同比增長24.3%;城鄉社區支出9834萬元,同比增長426.4%。
2020年,新絳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2.9億元,年均增速8.8%。財政總收入12.7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6億元,年均增速2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1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421元、14172元,年均增速6.5%、8.5%。

第一產業

2012年新絳縣大力推進“一村一品”,220個村確立了自己的主導產業,其中62個村被確定為了”一村一品”專業村。發展設施蔬菜1萬畝,生物技術推廣面積不斷擴大,蔬菜年產銷量達到14.2億公斤,農民人均蔬菜收入達到4614元。專業村從事主導產業生產經營的農戶達到48%以上,主導產業生產經營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比重達到51%以上,從業人員達到15萬人。轄區2012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3485萬元,其中農業產值201427萬元,林業產值2877萬元,牧業產值63028萬元,漁業產值154萬元。
2018年,新絳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38796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2%。其中,農業產值268746萬元,同比下降2.1%;林業產值2980萬元,同比增長3.4%;牧業產值95374萬元,同比增長20.4%;漁業產值161萬元,同比下降0.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0700萬元,同比增長1.9%。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完成195368萬元,同比增長3.1%。
2018年,新絳縣農作物種植面積:糧食播種面積47712.2公頃,同比下降0.9%。其中,夏糧24805.9公頃,同比下降0.2%;秋糧22906.3公頃(玉米22539.0公頃,同比下降0.8%)同比下降1.7%;全年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9538.1公頃,同比增長0.7%。
2018年,新絳縣農產品產量:糧食總產量248607噸,比上年減少11936噸,減產4.6%。其中,小麥127197噸,增產1.4%;秋糧121410噸(玉米120687噸,減產1.7%)減產2.0%;蔬菜及食用菌產量547347噸,增產3.1%。
2018年,新絳縣畜禽存出欄:生豬2018年末存欄235361頭,同比增長11.9%;全年累計出欄239568頭,同比增長39.6%;其中能繁母豬25160頭,同比增長12.0%。牛2018年末存欄8597頭,同比下降5.2%;全年累計出欄4292頭,同比下降0.9%。羊2018年存欄49728隻,同比下降8.1%;全年累計出欄33082隻,同比增長8.3%。家禽2018年存欄398.19萬隻,同比下降3.1%;其中蛋雞2018年存欄369.79萬隻,同比下降2.6%。全年累計出欄326.74萬隻,同比下降10.1%。
2018年,新絳縣畜禽產品產量:豬牛羊禽肉產量23311.2噸,同比增長24.9%;其中豬肉產量17967.6噸,同比增長39.6%;牛肉產量600.9噸,下降0.9%;羊肉產量495.1噸,同比增長8.4%;禽肉產量4247.6噸,同比下降10.1%。牛奶產量2018年7790噸,同比增長0.3%。雞蛋產量2018年59900噸,同比增長14.2%。
截至2018年末,新絳縣全縣森林面積9387.04公頃,森林覆蓋率15.73%。2018年完成造林176.86公頃,其中,荒山荒地造林94.0公頃,退耕造林43.53公頃。

第二產業

新絳縣
新絳縣
新絳縣實施“1411”工程,圍繞產業結構調整,緊抓投資上大項目;圍繞產業升級,緊抓循環經濟發展。在工業強縣方面,立足建材、煤化工、輕紡、數控機床四大產業,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步伐;在具體發展方面,一是實施了園區化發展模式,二是以規模化、高科技化為重點提升傳統產業,三是“以化促化”,即,以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企業信息化促進新型工業化。圍繞這三個環節,新絳縣先後建成了以提升傳統產業為重點的輕紡工業園區和以發展新型煤焦產業為重點的煤化產業循環經濟示範園區。2012年轄區規模以上企業31家,工業銷售產值1235292萬元,資產總計907599萬元,主營業務收入1194525萬元,利稅總額172387萬元,利潤總額144990萬元。
2018年,新絳縣全部工業增加值439802萬元,比上年增長13.4%,在第二產業中所佔比重為95.3%,比上年增加1.1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戶,完成工業增加值421264萬元,比上年增長12.0%。
2018年,新絳縣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中,醫藥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3.2%,非金屬礦物製品類增加值增長3.7%,黑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鋼材和鐵)增加值增長22.1%,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加值增長0.2%,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加值增長3.8%,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11.5%,金屬製品業增加值增長1.8%,紡織業增加值下降83.6%,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加值下降48.0%,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加值下降13.6%,專業設備製造業增加值下降15.6%。
2018年,新絳縣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053879萬元,比上年增長35.1%;實現利稅421437萬元,比上年增長100.0%;實現利潤341234萬元,比上年增長120.6%;虧損額688萬元,下降77.1%。
2018年,新絳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5個。其中,有工作量的5個,實現總產值17578萬元,同比增長14.1%,其中,建築工程產值14725萬元,同比增長20.9%;安裝工程產值2853萬元,同比增長101.0%;無其他產值。
2018年,新絳縣規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總量322.5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29.1%;原煤消費量226.5萬噸(其中無煙煤為7.6萬噸,摺合標準煤6.8萬噸;煉焦煙煤為189.4萬噸,摺合標準煤155.3萬噸;一般煙煤為29.5萬噸,摺合標準煤21.1萬噸),同比增長73.0%;焦炭消費量為160.0萬噸,摺合標準煤為155.4萬噸,同比增長27.9%;電力消費量為22.36億千瓦時,摺合標準煤為27.5萬噸,同比增長32.1%。

第三產業

絳州澄泥硯
絳州澄泥硯
在文化產業開發方面,新絳縣突出地方資源特色,把絳州鼓樂打造成世界級文化品牌;編排蒲劇精品劇目,搶佔市場份額;以古城內為依託,打造絳州一日游線路;利用油桃產業基地舉辦桃花節,開闢油桃自由採摘區;積極發展“農家樂”。2011年轄區22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億元,增長17%,全縣運輸企業發展到20餘家,營運車輛2900輛左右,從業人員6400餘人,運輸行業納稅3400萬元,同比增長21.5%。
● 國內貿易
2018年,新絳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83377萬元,同比增長8.0%。從地域上看: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88322萬元,增長1.0%;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95055萬元,增長20.3%。從規模上看:限額以上零售總額完成113097萬元,增長3.6%;限額以下零售總額完成370280萬元,增長22.4%。從行業上看:批發業零售額完成205135萬元,增長21.6%;零售業零售額完成190397萬元,下降7.1%;住宿業和餐飲業零售額完成87845萬元,增長18.4%。
● 郵電
2018年,新絳縣郵政業務總量2264.73萬元,增長22.9%。快遞業務量24.97萬件;全年訂銷報紙355.6萬份,增長0.2%,訂銷雜誌6.88萬份,增長3.6%;收寄國內函件5.3萬件,下降70.7%;收寄國內普通包件2167件,減少25.0%。
2018年,新絳縣電信業務收入13425萬元,增長1.7%。年末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269725戶,增長4.5%,其中,固定電話13808戶,減少11.4%;行動電話255917戶,增長5.5%,電話普及率達到77.6部/百人。其中,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普及率分別達到4.0部/百人和73.6部/百人。全縣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達75826戶,增長15.9%;移動網際網路用戶163740戶,下降2.5%。
● 金融
截至2018年末,新絳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79532萬元,比年初增加134414萬元,增長12.9%。其中,活期儲蓄存款298096萬元,比年初增長15.6%;定期儲蓄存款764745萬元,比年初增長8.8%。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43379萬元,比年初增加39011萬元,增長12.8%。其中,住戶貸款274985萬元,比年初增長8.6%;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68394萬元,比年初增長33.7%。
● 保險
2018年,新絳縣人保財險、人壽險兩大公司保費收入15024.69萬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人保財險保費收入4796.35萬元,增長10.4%;人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0228.34萬元,增長8.2%。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8208.67萬元,增長4.8%,其中,人保財險賠款2553.36萬元,人壽險賠付及支出5655.31萬元。

文化


新絳唐代以來是重要的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又是民族戲曲和民間藝術之鄉,地上地下文物豐富,隋唐古城格局俱護完好,1994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轄區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縣城存有石建築和明清民居33處,古彩塑20餘尊。主要歷史遺存有:四大名帖之一“絳帖”,以“懸塑”出名的唐代“福勝寺”,以古代農業為題材的明代《秸益廟壁畫》,創建於元明的“絳州三樓”,金代天德三年鑄造的萬斤巨鍾,館藏文物“戰國玉壁”、“金代鈔版”等。
絳州鼓樂為世界三大鼓種之一,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中心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名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西絳州鼓樂藝術團編排的《鼓韻龍騰》曾登上2012龍年春晚的舞台。
新絳古城舊稱“卧牛城”,依其臨川籠丘的地形特點,建築格局不同於一般州縣城的“方城十字、對稱中軸”,其街、樓、塔、園,據高就低,隨地勢制宜,三關五坊、兩門62巷皆依其自然。
202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新絳縣文物保護技術中心聯合對新絳縣侯庄村西北的一批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有唐代墓和明清墓,3座唐墓保存較完整,整體平面形狀呈刀形,均為土洞墓,由墓道、封門、墓室組成,出土一批距今千餘年的唐代文物,為研究盛唐時期的平民葬俗提供了研究資料。
新絳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總序號分序號公布批次類別文物名稱年代備註
3817古墓葬馮古庄墓地西周
144897古建築絳州文廟明至清
145907古建築北池稷王廟明至清
146916古建築白台寺金至清
147927古建築泉掌關帝廟
148934古建築絳州大堂合併
5古建築絳州三樓
149945古建築福勝寺元、明
150956古建築喬溝頭玉皇廟元至清
151965古建築稷益廟
152976古建築龍香關帝廟元至民國
153986古建築新絳龍興寺元至清
154996古建築三官廟

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絳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絳州鼓樂、新絳麵塑、澄泥硯製作技藝、絳州剔犀技藝、點舌丸製作技藝。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雲雕製作技藝、絳州皮影戲、新絳戲曲剪紙、絳州木版年畫、絳墨製作技藝、絳筆製作技藝、新絳刻瓷工藝。
文物保護單位
新絳縣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分別是絳州大堂、福勝寺、稷益廟、白台寺、喬溝頭玉皇廟、龍香關帝廟、新絳龍興寺、三官廟、馮古庄墓地、泉掌關帝廟、絳州文廟、北池稷王廟。
新絳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分別是光村遺址、西尉遺址、絳守居園池、馬庄遺址、文廟、壽聖寺大殿、凈梵寺大殿。

地方特產

絳州木版年畫
絳州木版年畫發端於宋金,興盛於明清,最早見於北宋《佛說北斗七星經》之雕版插圖,至明中葉,雕版畫在內容上擴展到百姓生活領域,絳州亦成為年畫的主要生產基地。清道光、咸豐時達到鼎盛期,其時絳州城有“三大家、七小家年畫作坊”之說。
絳州澄泥硯
絳州澄泥硯和端硯、歙硯、洮硯齊名,並稱中國四大名硯。它的製作工藝可追溯到漢,興於唐而盛於宋,歷代奉為貢品。清乾隆帝曾御筆賦詩,並編入《四庫全書·西清硯譜》。澄泥硯具有發墨快、質細、性堅而不燥、潤筆不損毫等特點,歷代為貢品。
雲雕漆器
雲雕始於元代,相傳出自浙江嘉興府名漆匠張成、楊茂之手,後來失傳。1915年,薛仙基等三人各自開辦油漆鋪,生產簡單的雲雕漆器製品。上世紀50年代以後,一民族工藝得到很大發展。
絳州刻瓷
絳州刻瓷是運用特製的刀具在燒制好的瓷面上進行雕刻的技藝,人們將其比作“瓷器上的刺繡”。刻瓷藝術集書法、繪畫、篆刻等諸多藝術為一體,採用鑿、刻、研、刮、擦等技法,使無光的畫面與有光的釉面,相互映襯。2009年,絳州刻瓷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三泉蘿蔔
新絳縣三泉蘿蔔
新絳縣三泉蘿蔔
蘿蔔是我們常食的一種蔬菜,有胡蘿蔔,紅蘿蔔,白蘿蔔等,不同的品種,不同的味道,還有不同的營養。這裡我要介紹的是這新絳縣的三泉蘿蔔,個大,呈長條形,一般都是用來涼拌或者燉湯食用,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生吃也是非常不錯的,脆甜可口,細膩多汁,還可以用來製成腌菜了,香脆,開胃。
泉掌豆腐
豆腐同樣也是我們生活中常食的一種豆製品。這裡我要介紹的是這泉掌豆腐,它採用了當地最優質的黃豆,通過精湛的手藝製作而成,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再加上這裡天然的泉水,其豆腐細膩滑爽,味道鮮美,色澤潔白,好看又好吃,煎,炒,煮都非常美味。而且豆製品本身就營養豐富,很適合長期食用,增強免疫力,補充蛋白質等效果都非常不錯。
南社柿子
新絳縣南社柿子
新絳縣南社柿子
柿子是我們常食的一種水果,在很多地方都有柿子的種植,不過種植環境不同,所以味道也有所不同。那這裡我要介紹的是這南社的柿子,個大,顏色純正,果型好看,皮薄,肉厚,多汁,口感鮮甜,香脆,在市場上深受消費者的青睞。而且它還有觀賞價值呢,每到結果時期,黃澄澄的一片柿子林,特別好看,就像小燈籠一樣,特別好看。
蓮菜
這裡所說的蓮菜其實指的就是這蓮藕製作的菜。這裡水域豐富,土壤肥沃,還有充足的陽光,最適合種植蓮藕了。這新絳縣的蓮藕是皮薄,肉厚,顏色純正,個大。口感脆嫩,細膩,炒食,燉食都很好吃,而且它還營養豐富,健脾養胃,潤腸道,抗癌防癌等,是非常好的一款保健食品。

交通


截至2018年末,新絳縣境內鐵路營運里程18.3千米。公路通車里程828.2千米(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18.8千米,國道、省道72.9千米,縣道、鄉道、村道及專用道736.5千米。公路客運量32萬人,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1952萬人千米;公路貨運量395萬噸,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75050萬噸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新絳縣各類學校在校學生52603人,其中,小學在校學生18872人,初中在校學生12829人,高中在校生7771人,中職在校生2675人,特教在校生126人,幼兒在園人數10859人。年末全縣各類學校專任教師4739人。2018年全縣高考達二本線2776人,達線率63.2%。

科學技術

截至2018年末,新絳縣專利申請量94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8項;專利授權量31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4項。全年列入國家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項。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新絳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8萬冊),體育場1個,體育館1個,博物館1個(館藏文物1072套)。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9處。積極開展文化下鄉系列活動,紀念"六五"環境日文藝巡演10場,完成送戲下鄉111場,公益電影2640場,“幸福新絳歡樂行”8場,農民豐收節,"我有拿手戲"群眾文藝大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動,不斷豐富城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素質。全縣擁有廣播電視台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人口覆蓋率為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新絳縣共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22個。其中,縣級醫院18個,專業衛生公共機構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14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9個,鄉鎮衛生院14個,村衛生室262個,門診部1個,診所、衛生室、醫務室128個。各類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98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20人,註冊護士549人,藥師(士)65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871張。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新絳縣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10個,床位594張;農村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9個。2018年全縣共有733人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發放城市低保資金579.92萬元;共有4421人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發放農村低保資金1847.21萬元;共有286人納入特困供養人員;全年救助困難群眾1157人次,發放救助資金219.5萬元。
2018年,新絳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同比增長9.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24元,增長7.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2元,增長9.2%。截至2018年末,新絳縣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988623萬元,比上年增長7.9%。人均儲蓄存款為28460元,比上年增長7.4%。
截至2018年末,新絳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40925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79815人,其中,城鎮居民9410人,農村居民170405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7631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83963人,其中,城鎮居民16476人,農村居民267487人。失業保險參保20187人,工傷保險參保36537人,生育保險參保20745人。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人民群眾幸福指數逐年提升。

旅遊


古城南臨汾河,北沿丘陵,據高就低隨地勢制勝。“絳州三樓”、“絳州大堂”、哥特式“天主教堂”、唐代“寶塔”從西至東,雄居高垣之上,成為古絳州的重要標誌。創建於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的“絳守居園池”,是目前全國唯一的時間最早的官家園林;創自於唐代的“絳州大堂”,曾是大唐名將張士貴的《帥府堂》;龍興寺內的“唐代寶塔”,塔頂曾多次持續數日騰煙,為千年未解之謎。
絳州州衙
絳州大堂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絳州大堂、絳州二堂、絳州三樓、絳守居園池組成,位於新絳縣城的新絳中學園內,是絳州州府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唐代,為歷代州府理事之所,唐太宗李世民曾命張士貴在此設帳募軍,故又名“帥正堂”。“薛仁貴從軍”等故事即源於此。
新絳文廟
新絳文廟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城內四府街,佔地面積10670平方米,創建年代待考。現存建築中軸線依次為照壁、泮池、欞星門、大成殿、西廂房數間等。其明倫堂、尊經閣、樹齡數百年的柏樹等在解放前和“文革”中遭到毀滅性破壞。
白台寺
白台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城西北20公里的光馬村西南。寺院建在雨水沖刷的溝壑的中間台地上,寺院創建年代不詳,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重修。金世宗完顏雍、章宗完顏璟大定、明昌年間(公元1161——1190年)亦有重修。元、明、清皆有補修。現存主要建築有法藏閣、東西耳殿、釋迦殿、后大殿及西廂房等。
福勝寺
福勝寺
福勝寺
福勝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澤掌鎮光村北。該寺為唐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敕建,金大定三年賜名“福勝院”,宋、元兩代曾予補葺,明弘治十六年又加以重修。中軸線有山門、天王殿、彌陀殿、后大殿等四進院落,鐘鼓二樓雄峙兩側,並襯以廂房、配殿,排列井然有序。天王殿、娘娘殿等建築尚存,但彩塑已全毀,清代建有義學小牌樓一座。
稷益廟
稷益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西南部的陽王鎮。現存舞台、正殿為明代建築。舞台五間,正殿五間,殿內東南西三面滿布壁畫,面積130平方米,壁畫保存基本完好,東西兩壁以台階式布局,寬8.23米,最高處達6.18米。
龍興寺
龍興寺
龍興寺
龍興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城龍興路北端高阜之上。始建於唐,原名碧落觀,唐高宗咸亨元年改稱龍興寺。宋時,太祖趙匡胤寓居於此,改寺為宮,后僧人占居,恢復龍興寺之名。
新絳天主教堂
新絳天主教堂為運城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城正平街中段北部,佔地面積1560平方米。1937年原絳州教區荷蘭籍傳教士孔昭明監牧出資,於1943年落成。正面歐洲哥特式建築,兩邊高約43米的鐘樓對峙,中間三角屏風,教堂內無支柱,代之為高22米跨度25米的九道巨型拱券,與上海、廣州、青島教堂並稱中國四大哥特式教堂。

獲得榮譽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2月,入選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6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6月21日,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