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雙溪口鄉的結果 展開
- 湖南桃源縣雙溪口鎮轄鄉
- 浙江省縉雲縣下轄鄉
- 浙江江山市下轄鄉
雙溪口鄉
浙江省縉雲縣下轄鄉
雙溪口鄉位於浙江省縉雲縣東部,41個自然村,117個村民小組,5638人(2017年)。
雙溪口鄉位於縉雲縣東部,距縣城21公里。東臨仙居縣,南連大源鎮,西、西南接溶江鄉,北鄰三溪鄉,面積35平方公里。全鄉轄21個行政村:雙溪口、金鉤、西洋、東里、岩前、周扎、蟬山、南源、姓潘、金嶺腳、西山頭、騎馬坳、上周、平坑口、塘孔、平坑、越王山、松樹崗、里魚孔、石上坑、余山,41個自然村,117個村民小組,5638人(2017年)。雙溪口鄉為革命老區鄉,21個行政村中有15個村為革命老區村,佔71.43%。
雙溪口鄉
地形以丘陵、低山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雙溪口一帶為丘間小盆地,海拔為250—500米之間。河流由東、南、北三面山澗於雙溪口匯合,西流溶江鄉。農田以山塘水庫灌溉為主。東北部水源短缺,大部分農田因為“靠天田”,易受乾旱。年平均氣溫17℃,無霜期216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505毫米。西南部林地少,水土流失較嚴重。東北部山地資源豐富,宜以林牧為主。主要地類佔總面積比例耕地9.8%,林地65.6%,水域1.5%。水田土壤以黃泥土、紫沙田、狹谷泥沙田為主,礦產有鈾礦點。
雙溪口鄉
雙溪口鄉是一個“工農並舉,以農為主”的二類鄉鎮。農業經濟主要做好“五個一千工程”,即發展1000畝提子基地、1000萬袋食用菌基地、1000畝高山雲霧茶基地、1000畝水果基地、1000畝台灣甜玉米基地。目前,全鄉已發展甜玉米834畝,茶葉1208畝,各種水果2031.5畝,食用菌303萬袋,葡萄181.5畝,油茶2267畝,特色農業已成為全鄉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主要體現在來料加工上。全鄉有3000來名男女老少加入來料加工隊伍,年加工收入有800餘萬元,形成了鄰里連動、村村互動的良好局面。
自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雙溪口鄉黨委、政府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狠抓特色,緊緊圍繞“四型縉雲”建設總目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08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246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069萬元,工業總產值3177萬元;完成國稅36·2萬元,地稅10·8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141元,計劃生育率達93.43%。全鄉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各項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雙溪口鄉
2010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01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740萬元,工業總產值4270萬元;完成國稅23萬元,完成地稅11.4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6100元;計劃生育率91.97%。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明顯
針對本鄉是農業大鄉的實際情況,積極把握經濟回暖向好機遇,不斷強化“五個一”理念,紮實開展“三年活動”,努力推進“五大發展”,毫不放鬆做好三農工作。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一是效益農業亮點突出。按照鄉黨委政府實施效益農業“五個一千”工程的發展思路,結合雙溪口鄉實際,2010年我鄉重點抓好土地開發的有效利用和老基地的改造拓寬完善工作。松樹崗村投資建造紅花山茶基地、南源村投資建造“中茶108”基地,去年進一步抓好施肥和全面撫育工作,目前長勢良好。以東里村為中心的大棚提子基地已經延伸到三個村,又擴大了近100畝,提子基地總面積擴大到350畝。縉雲縣珍稀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今年又投入了100多萬元,使佔地近100畝的立體式秀珍菇大棚基地加快完善,實行工廠化生產,年種菇可達700多萬袋,年產菇可達1600多噸,產值可達2000萬元。由於加強科學管理,產品產量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效益更為明顯。
以南源、姓潘、雙溪口、周扎、東里等村為重點的台灣甜玉米基地在黨員幹部帶領推動下,村連村、戶連戶,現已延伸到12個自然村,50畝以上的連片面積基地已有20多個,面積已達1500畝,平均每公斤連包鮮玉米2.5元以上,畝產6000多元,兩季單項收入近千萬元。
二是糧食生產穩中有升。充分發揮鄉幹部和鄉村農技人員作用,狠抓複種指數,繼續大力推廣科學的立體式種植模式“荷蘭豆——甜玉米——米仁”,種植面積比去年有所增加,糧食產量穩中有升。鄉農技站認真總結我鄉立體式種植模式經驗,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受到農業部門表揚和充分肯定。
三是進一步提高服務三農水平。根據縣委縣政府“萬名民工培訓工程”的總體要求,鄉黨委、政府加強與縣扶貧辦、農業局、民政、團委、婦聯等多家單位的聯繫,並根據用工單位的要求,全年共培訓教育730人次,全鄉勞務輸出近4000多人,佔全鄉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農技人員、農技110和土專家的作用,多次邀請農業專家來鄉授課,全年共舉辦培訓班11期,受培人員1500人次。雙溪信用社全年發放支農貸款2398萬元,年底存款餘額超6960萬元,雙溪供電所、廣播站等單位急為群眾所急,及時為鄉機關單位和農村用戶排除用電或廣播電視故障,受到好評。
全鄉來料加工品種、人數、加工費比上年有明顯增加,並已擁有一、二級經紀人16人,來料加工從業隊伍3890人,加工費達2000多萬元,也比上年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