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黑鷹墜落的結果 展開
- 美國2001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電影
- 1993年美軍在索馬利亞的軍事行動
- 三角洲特種部隊5:黑鷹墜落
- 馬克·博登創作長篇小說
- 射擊類手機遊戲
黑鷹墜落
1993年美軍在索馬利亞的軍事行動
黑鷹墜落(電影稱為“黑鷹墜落”,一般將美國在1993年的索馬利亞軍事行動稱為“黑鷹事件”)是1993年美軍在索馬利亞執行軍事行動時出現意外,由於情報有誤,導致兩架黑鷹直升機被RPG火箭筒擊落。並引發了整個城市的人攻擊美軍。120名美軍在激戰數小時后在援軍的支援下,大部分人成功返回基地。
該片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93年10月3日,地點是在政局動蕩的非洲國家索馬利亞的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國陸軍三角洲部隊和遊騎兵部隊的120名特種精英(喬什·哈奈特飾、伊萬·麥克格雷格飾、湯姆·塞茲摩爾飾、艾瑞克·巴納飾、威廉·菲德內爾飾、艾文·布萊納飾)組成的特別行動小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雙重使命:為當地群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同時捉拿索馬利亞軍事政府的兩名高級將領。意外發生了,由於準備不足和情報錯誤,美軍陷入了包圍。更遭的是,兩架運送美軍的黑鷹直升機被索馬利亞軍隊擊落,一場原本計劃1小時完成的秘密任務衍生成戰爭事件。其中一架黑鷹上的全部官兵當場死亡,另一架黑鷹的駕駛員陷入索馬利亞軍隊控制區。被隔絕在摩加迪沙街頭的美軍一方面焦急地等待救援部隊,一方面又要想辦法解救黑鷹上的隊友。黑夜漸漸降臨。在充滿敵意的城市中,這一小隊美軍彷彿風雨飄搖中的孤舟,隨時會遭遇滅頂之災。數量不到百人的美軍突擊隊必須對抗5000名以上索馬利亞軍人的猛烈攻擊,在人數和火力相差50倍的緊張情勢下,一場無可避免的戰役展開。他們與索馬利亞軍隊發生了激戰,結果美軍有19人陣亡,73人受傷,索馬利亞軍隊有上百人陣亡。堆積如山的彈殼灑落在戰場上。
《黑鷹墜落》[1993年美軍在索馬利亞的軍事行動]
角色 | 演員 |
埃弗斯曼 | 喬什·哈奈特 |
Capt. Mike Steele | 詹森·艾薩克 |
傑夫·桑德森 | 威廉·菲德內爾 |
蘭斯·特姆比利 | 湯姆·哈迪 |
Sfc. Kurt Schmid | 休·丹西 |
葛姆 | 伊萬·麥格雷戈 |
麥克奈特 | 湯姆·塞茲摩爾 |
胡特 | 艾瑞克·巴納 |
Pfc. Todd Blackburn | 奧蘭多·布魯姆 |
Lt. John Beales | 艾恩·格拉法德 |
監製 | 傑瑞·布洛克海默、雷德利·斯科特 |
導演 | 雷德利·斯科特 |
編劇 | 馬克·包登、肯·諾倫 |
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埃弗斯曼
演員喬什·哈奈特
配音
遊騎兵埃弗斯曼根據作戰計劃原計劃在目標建筑西北角,但最後的位置向北移出一個街區。護送車隊停在目標建筑西南向的一個街區外等候三角洲隊員的行動信號。
葛姆
演員伊萬·麥格雷戈
配音
伊萬·麥格雷戈影片中飾演泡咖啡那位士兵葛姆,屬於第四小隊,在戰鬥中被困,被命令跟反恐部隊和艾中士會合,前往墜機地點營救戰友。在戰鬥中被火箭彈炸傷。
傑夫·桑德森
演員威廉·菲德內爾
配音
威廉·菲德內爾飾演一等軍士傑夫·桑德森,為救援黑鷹61號直升機被困在一棟建築內,后被山地師,與巴基斯坦部隊營救出,但因車內已坐滿傷員,靠裝甲車掩護,帶領戰友徒步行至到軍營。
胡特
演員艾瑞克·巴納
配音
影片中飾演中士胡特所屬部隊三角洲部隊,被困在東南角死守陣地,后與反恐部隊會合,在敵人識別區投擲紫外線裝置,配合武裝直升機消滅對方武裝民兵。
黑鷹墜落劇照
音樂曲目 | 演唱歌手 |
Hunger | Hans Zimmer |
Minstrel Boy | Hans Zimmer |
Leave No Man Behind | Hans Zimmer |
Barra Barra | Hans Zimmer |
Still | Hans Zimmer |
Tribal War | Hans Zimmer |
Chant | Hans Zimmer |
Ashes to Ashes | Hans Zimmer |
Mogadishu Blues | Hans Zimmer |
Bakara | Hans Zimmer |
Vale of Plenty | Hans Zimme |
黑鷹墜落劇照
黑鷹墜落劇照
製作公司 | 1、革命電影工作室(美國) 2、傑瑞·布魯克海默電影公司(美國) 3、Scott Free Productions(英國) |
---|---|
發行單位 | 1、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美國) 2、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瑞士) 3、Cascade Film(俄羅斯) 4、Columbia TriStar Film Distributors(英國) 5、Columbia TriStar Films(法國) 6、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阿根廷) 7、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Espana S.A.(西班牙) 8、Columbia TriStar Home Entertainment(荷蘭) 9、Columbia TriStar Home Entertainment(美國) 10、Columbia TriStar Home Video(荷蘭) 11、Columbia TriStar Italia(義大利) 12、Constantine-Filmverleih(奧地利) 13、FS Film Oy(芬蘭) 14、Falcon(捷克)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 | 2001年12月18日(洛杉磯,加州)(首映) |
美國 | 2001年12月28日(洛杉磯,加州、紐約市,紐約) |
中國香港、新加坡 | 2002年1月17日 |
加拿大、英國、愛爾蘭、馬爾他、泰國、美國 | 2002年1月18日 |
菲律賓 | 2002年1月22日(馬尼拉) |
菲律賓 | 2002年1月30日(達沃) |
韓國 | 2002年2月1日 |
瑞典 | 2002年2月1日(哥德堡國際電影節) |
義大利、葡萄牙 | 2002年2月8日 |
塞爾維亞 | 2002年2月10日(貝爾格萊德電影節) |
斐濟、紐西蘭 | 2002年2月14日 |
瑞士 | 2002年2月15日(義大利語區) |
比利時、法國、印度尼西亞、摩洛哥、摩納哥、突尼西亞 | 2002年2月20日 |
瑞士 | 2002年2月20日(法語區) |
澳大利亞、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 | 2002年2月21日 |
西班牙、墨西哥 | 2002年2月22日 |
中國台灣 | 2002年2月23日 |
以色列、荷蘭、秘魯 | 2002年2月28日 |
哥倫比亞、芬蘭、希臘、土耳其、南非 | 2002年3月1日 |
巴西、愛沙尼亞、冰島 | 2002年3月8日 |
阿根廷、匈牙利 | 2002年3月14日 |
保加利亞、立陶宛、瑞典、匈牙利 | 2002年3月15日 |
丹麥、挪威、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 | 2002年3月22日 |
埃及 | 2002年3月27日 |
印度 | 2002年3月29日 |
日本 | 2002年3月30日 |
科威特 | 2002年7月16日 |
德國 | 2002年10月10日 |
瑞士 | 2002年10月31日(德語區) |
奧地利 | 2002年11月22日 |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獲獎人 | 所獲獎項 | 結果 |
2002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 | Michael Minkler、Myron Nettinga、Chris Munro | 最佳音響 | 獲獎 |
2002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 | 彼得羅·斯卡利亞 | 最佳電影剪輯 | 獲獎 |
2002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 | 雷德利·斯科特 | 最佳導演 | 提名 |
2002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 | 斯拉沃米爾·埃迪扎克 | 最佳攝影 | 提名 |
2002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第5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斯拉沃米爾·埃迪扎克 | 電影類-最佳攝影 | 提名 |
2002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第5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
2002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第5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Chris Munro、Per Hallberg、Michael Minkler、Myron Nettinga | 電影類-最佳音效 | 提名 |
2002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第5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彼得羅·斯卡利亞 | 最佳剪輯 | 提名 |
2002 | MTV電影獎 | 第11屆MTV電影獎 | 《黑鷹墜落》 | 最佳影片 | 提名 |
2002 | MTV電影獎 | 第11屆MTV電影獎 | 《黑鷹墜落》 | 最佳動作場景 | 提名 |
2002 | 青少年選擇獎青少年選擇獎 | 第4屆青少年選擇獎青少年選擇獎 | 《黑鷹墜落》 | 最佳劇情/動作冒險電影 | 提名 |
2002 | 青少年選擇獎 | 第4屆青少年選擇獎青少年選擇獎 | 喬什·哈奈特 | 最佳劇情/動作冒險男演員 | 提名 |
2002 | 土星獎 | 第28屆土星獎 | 《黑鷹墜落》 | 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 | 提名 |
2004 | 土星獎 | 第30屆土星獎 | 《黑鷹墜落》 | 最佳特別版DVD | 提名 |
黑鷹墜落劇照·
《黑鷹計劃》如同其他好萊塢影片一樣,成功地將美國追求自由、正義、和平、人道等價值理念以及美國中心思想,鑲嵌於影像的符號結構,並遁身於文化工業產品的形式當中,不僅向全球各地行銷獲利,也成功地取得關於這次戰爭的歷史定義權。(東方軍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