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範家庭
模範家庭
模範家庭劇照
這些天,瓊斯家族來到了一個小鎮生活,很快,他們一家就成了他們居住的小鎮的明星家庭,四個家庭成員都用自己的方法融入到這個小鎮的生活之中。瓊斯家庭的兩位鄰居:拉里和莎莫是他們最忠實的粉絲和信徒。可是隨著時間的慢慢逝去,瓊斯先生和瓊斯太太之間的矛盾也開始漸漸顯露了出來。
其實不僅僅是這一男一女之間的矛盾,他們的家庭和生活方式都是一個巨大的騙局。原來,瓊斯一家是市場營銷公司雇傭來的演員,他們把一種對奢侈品的消費慾望帶到這個小鎮,用自己的“偶像明星”的地位來推銷生活方式和奢侈的生活態度,他們的工作就是刺激小鎮人民拚命消費,他們的收入和小鎮人民購買的商品數量息息相關。最後,拉里的死讓瓊斯感到愧疚,瓊斯向小鎮人們揭開了真相。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黛咪·摩爾 | 凱特 | |
大衛·杜楚尼 | 史蒂夫 | |
艾梅柏·希爾德 | Jenn | |
本·霍靈斯沃斯 | Mick Jones | |
蓋瑞·科爾 | Larry | |
格倫妮·海德利 | Summer | |
Catherine Dyer | Sylivia | |
勞倫·赫頓 | KC | |
克里斯·威廉斯 | Billy | |
Ashley LeConte Campbell | Mary Beth | |
Robert Pralgo | Alex 'The Hammer' Bayner | |
Justin Price | Skateboarder / high school Jock | |
克里斯婷·伊萬格麗斯塔 | Naomi | |
金·瓦爾 | Bethany | |
Tiffany Morgan | Melanie Baynor | |
馬克·奧利弗 | Man #1 | |
Jenson Goins | Ami | |
Andrew DiPalma | Will | |
威爾伯·菲茨傑拉德 | Golfer |
導演 | 德瑞克·伯特 |
編劇 | 德瑞克·伯特、Randy T. Dinzler |
攝影 | Yaron Orbach |
配樂 | Nick Urata |
剪輯 | Janice Hampton |
藝術指導 | 克里斯蒂·吉 |
美術設計 | Paul Kelly |
服裝設計 | 蕾妮·伊里奇·卡爾弗斯 |
視覺特效 | Des Carey |
布景師 | Frank Galline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凱特 演員 黛咪·摩爾 一身時尚,挎著當季最流行的大牌包包,走進美容院,吸引那些嫉妒的目光,更刺激了當地女主人們湧向專賣店的決心。她更是定期的找來那些“目標消費者”(美容院的顧客們)來到自己家,辦一些美容PARTY,大家在看看電視,說說八卦的同時,深刻體驗了一把昂貴美容產品帶來的美麗體驗,進一步刺激了那些美容品牌的銷量。 | |
模範家庭 | 史蒂夫 演員 大衛·杜楚尼 史蒂夫曾經是高爾夫教練,他的高爾夫球杆,總是能打出最出色的成績;而他也總是慷慨的邀請鄰居們來他家享受最逼真的3D影像,體驗最逼真的3D遊戲;他抽的雪茄總能成為小鎮上的稀罕品,他戴的手錶,總是昨天時尚雜誌上看到的新款;鄰居們在他的家裡體驗到的簡直是未來世界的享受,刺激小鎮的消費。。 |
模範家庭 | 珍妮 演員 艾梅柏·希爾德 史蒂夫和凱特的女兒,珍妮是一個浪蕩的年輕女子,一副遊戲人生的態度,最後勾引上了小區裡面也同樣有錢的有婦之夫“鐵鎚”,在遊艇上瘋狂做愛,但結果卻是在對方玩膩了她之後找老婆出面收拾殘局,從此消失不再見她,傷心的珍妮終於發現了自己原來還是需要有一份正常的感情和一個男人的真心,而不是對方的“大鐵鎚”。 |
模範家庭 | 麥克 演員 本·霍靈斯沃斯 兒子麥克其實是一名同性戀,交往了一個女友,但實際上卻喜歡上了女友的親哥哥。在一次PARTY上,帶著酒精成分的產品兜售給未成年人,還在酒後把車借給女友哥哥一起去兜風,女友見狀在醉酒狀態開車想要追上他們,卻不料發生車禍,幸好只是輕傷。而女友哥哥在得知了他的同志身份之後,反應是打了麥克一拳並辱罵了麥克。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專輯信息 | 專輯曲目 | |
模範家庭 | 《Charlotte's On Fire》 | 《Sands》 |
《Yeah Yeah Yeah》 | 《Blackout》 | |
《Mooove》 | 《All Of The Above》 | |
《Spotlight》 | 《Sophisticated Side Ponytail》 | |
《Anonymous》 | 《In My Hands》 | |
《The End》 | - | |
藝人: Soundtrack 語種:英語 唱片公司: Lakeshore Records 發行時間: 2010年09月07日 | 《Sneaky》 | - |
《KC》 | - | |
《Golf》 | -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 該片是導演德瑞克·伯特的大銀幕處女作。
• 影片中的家庭名字“the Joneses”來源於一個美國短語“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這個短語是一個廣告用語,在當代英語中表示的是在社會地位、家庭生活和經濟狀況方面和鄰居的比較。如果“沒有趕上瓊斯一家”則表示在同鄰居的比較中,自己在社會地位、經濟收入和家庭生活檔次上敗下了陣來。
• 該片在多倫多電影節上舉行了全球首映。
• 在拍攝電影前,德瑞克·伯特是一個廣告導演——他既能寫文案也能搞拍攝。
徠• 影片中出現的種種商品,都是能購買到的貨真價實的商品。
• 編寫劇本開始算起,德瑞克·伯特已經為這部電影花費了7年的時間。
• 德瑞克·伯特不僅編寫了該片的劇本、做了該片的導演,他還擔任了該片的製片人。
創作背景
在社會中“植入廣告”是越來越普遍了,有的時候,我們不是主動地去看廣告,而是被看了廣告。這種現象現在已經深入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或者說已經深入人們的骨髓。在這樣的社會情況下,德瑞克·伯特開始了影片《模範家庭》的劇本的創作。起先,德瑞克·伯特只是想把這個劇本寫成反映廣告在日常生活中異常普及的故事,可是隨著創作的深入和修改的次數的增加,這個劇本漸漸演變成了一個黑色喜劇。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美國 | 2010年4月16日 |
中國台灣 | 2011年8月5日 |
加拿大 | 2009年9月13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美國 | 2010年4月9日(世界休斯敦) |
美國 | 2010年4月10日(達拉斯國際電影節) |
愛爾蘭 | 2010年4月23日 |
英國 | 2010年4月23日 |
丹麥 | 2010年5月6日 |
瑞典 | 2010年5月14日 |
土耳其 | 2010年6月25日 |
挪威 | 2010年7月9日 |
印度尼西亞 | 2010年7月28日 |
科威特 | 2010年7月29日 |
荷蘭 | 2010年8月12日 |
俄羅斯 | 2010年8月19日 |
墨西哥 | 2010年8月20日 |
新加坡 | 2010年8月26日 |
法國 | 2010年9月8日(杜維爾美國電影節) |
阿根廷 | 2010年9月9日 |
哈薩克 | 2010年9月10日 |
冰島 | 2010年10月22日 |
希臘 | 2010年10月25日(歐洲電影全景) |
希臘 | 2010年10月28日 |
義大利 | 2010年10月 |
法國 | 2010年11月17日 |
比利時 | 2010年11月17日 |
秘魯 | 2010年12月2日 |
巴西 | 2010年12月24日 |
德國 | 2011年2月25日(DVD 首映) |
日本 | 2011年4月22日(DVD首映) |
阿根廷 | 2011年8月17日(DVD首映) |
匈牙利 | 2011年9月15日(DVD首映) |
西班牙 | 2011年10月31日(TV 首映) |
韓國 | 2013年8月28日 |
Roadside Attractions | D Productions |
E1 Entertainment | Italia Films |
Luxor Entertainment[俄羅斯] | Multivision Multimedia India |
Sahamongkol Film International Co. Ltd.[泰國] | Shani Films Ltd.[以色列] |
Shark Specialist Group (SSG) | Sun Distribution |
Svensk Filmindustri (SF) AB[瑞典] | TVA Films[加拿大] |
TVA | UGC PH |
Wild Bunch | Diamond Pictures |
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瑞士] | - |
Echo Lake Productions (I)[美國] | Joneses, The |
Premiere Picture | -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該片是一部中產階級的家庭片,看點在於大衛·杜楚尼和黛咪·摩爾的首次合作,這兩位成熟性感派的中年明星扮演了一對小鎮上的明星夫婦,他們一雙美貌兒女由本·霍靈斯沃斯和艾梅柏·希爾德出演,這個人人羨慕的中產階級家庭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瓊斯一家並非真正的家庭,而是被雇傭來刺激小鎮居民們消費慾望的模特。看到這種劇情,不由自主的聯想起朱莉與皮特的明星組合,他們之所以在全美如此受歡迎,從某種程度上,他們的郎才女貌,他們成功的事業和慈善的姿態,以及兒女成群的和樂家庭,都是美國中產階級艷羨的對象和最終的目標,人們需要這樣的目標和夢想,有他們的街拍和近況讓大家知道未來是美好的,夢想就在前方。(時光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