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
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
靖西市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東經105°56′~106°48′,北緯22°51′~23°34′;地處中越邊境,邊境線長152.5公里,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高平茶嶺縣、重慶縣山水相連,西與那坡縣毗鄰,北與百色市區和雲南省富寧縣交界,東與天等縣、大新縣接壤,東北緊靠德保縣。
2016年5月,靖西市總面積3322平方公里,轄11個鎮、8個鄉。2014年,總人口65.97萬,其中常住人口51.95萬,壯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9.4%,是全國典型的壯族人口聚居地。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42億元,增長6.5%。
靖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9.1℃,素有氣候“小昆明”之稱。境內以溶蝕高原地貌為主,山明、水秀,以奇峰異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風光聞名遐邇,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譽,是旅遊、度假和避暑的理想勝地。
2016年12月,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5月9日,獲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靖西歷史悠久,據解放后在市區主山出土的舊石器時代的砍砸器,以及祿峒鄉大金村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錛、石斧、石鏟等物推斷,遠在原始社會,靖西就有人類居住。地處歸屬和政區設置,最早見於《唐書》,建制已有1200多年歷史。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尉屠睢率五十萬大軍平定嶺南,在嶺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縣境屬象郡,郡治臨塵在今崇左縣境。秦末代理南海尉趙佗兼并三郡,建立南越國,縣地屬南越國。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將嶺南分為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今縣境屬益州刺史部南部牂柯郡句町縣地,牂柯郡治故且蘭,句町縣治在今雲南省廣南縣境,古為句町國,漢武帝時滅,置句町縣。
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以建寧、牂柯郡為興古郡,今縣境屬蜀漢益州南部興古郡句町縣地,郡治宛溫在今雲南省硯山縣。
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國末帝孫皓投降,統一南方,桂西部分屬寧州,今縣境西晉時屬寧州興古郡句町縣地,郡治律高在今雲南省紅河州彌勒市。東晉時廢句町縣,郡治宛暖在今雲南省硯山縣境。
南朝420年至589年宋今縣境屬寧州興古郡,郡治漏卧在今雲南省羅平縣;南朝齊復置句町縣,今縣境屬興古郡句町縣地,郡治西中在今雲南省文山州;南朝梁大寶后廢句町縣,今縣境屬興古郡,郡治西中;南朝陳時今縣地屬北朝後周南寧州,州治味縣在今雲南省曲靖縣。
隋大定元年(581年)今縣境屬南寧州總管府地郡級政區,治所昧縣在今雲南省曲靖縣。
唐開元二年(714年)后今縣東境始置歸淳州,隸邕州都督府,府治宣化在今廣西南寧市。貞元十二年(796年)西境始設安德州,隸安南都護府,府治宋平在今越南河內。元和初(806年)后,歸淳州更名歸順州。
五代十國(907年至960年)廣西地區先是北部屬楚國,南部屬南漢。後來南漢并吞了北部,於是全屬南漢,今縣境屬南漢興王府,治所番禺在今廣州市,縣東部置溫州,西部置安德州,均隸邕州建武節度使。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進兵廣州,消滅南漢,統一嶺南,在羈縻地區實行土司制度。至道三年(997年)置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今縣境屬西路邕州,州治宣化在今南寧市,縣境東部置溫弄州一說溫州、溫悶峒、溫潤峒;中部置順安州;西南部置歸化州;西部置安德州均隸邕州。景炎二年(1277年)江西廣信府廣豐縣人張天宗起兵抗元失敗,率眾南來順安州貢峒,更名順安峒。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進兵廣西,十六年(1279年)南宋滅亡。今縣境屬湖廣行中書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從湖廣南部地區分置廣西行中書省。今縣中部置歸順州,東境置溫州一說河潤州;隸鎮安路,路治感馱岩在今那坡縣境;西境置安德州,隸來安路,路治奉議州在今田陽縣境。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元朝滅亡,廣西行中書省改為廣西布政使司洪武九年改承宣布政司,鎮安路改為鎮安府,府治從感馱岩移至凍州在今德保縣境。明初廢歸順州、安德州入順安峒。弘治九年(1496年)10月,岑氏土官率兵有功,升順安峒為歸順土州,仍隸鎮安府。嘉靖四年(1525年)直隸廣西布政司屬思恩府府治在今武鳴縣。四十年(1561年)溫州降為寨,更名湖潤,改屬南寧府。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曆十五年明朝滅亡,統一全國,今縣境置歸順土州,初隸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歸流,因去思恩遙隔,復隸鎮安府。十年(1732年)湖潤寨又隸鎮安府。乾隆十一年(1746年)湖潤寨土巡檢故絕,改土歸流屬歸順州。光緒十二年(1886年)歸順州升為歸順直隸州,屬太平思順道,道治今龍州縣,小鎮安廳改為鎮邊縣,與下雷土州原屬鎮安府,均屬歸順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6月廢歸順州,置歸順府。鎮邊縣改隸省,湖潤巡檢裁銷改為團,下雷土州改設彈壓,均屬歸順府。民國二年(1913年)6月廢歸順府置靖西縣,以舊城名靖城與位廣西西部而名,初隸鎮南道道治今龍州縣,民國十五年6月廢道為區。民國十六年下雷土州歸併雷平縣今屬大新縣。民國十九年冬廣西劃為十二個區民團指揮部,靖西為第十區,區治靖西縣。民國二十一年6月又將十二個民團區並為民團六個區,靖西隸龍州區。民國二十二年7月增設天保民團區,靖西改隸天保區,區治天保縣。民國二十六年天保區民團指揮部移駐靖西縣城,民國二十九年6月民團指揮部改為廣西第十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國三十一年3月又改為廣西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轄靖西、天保、向都、鎮結、龍茗、鎮邊、敬德等7縣。
1949年12月13日,靖西縣和平解放。1950年1月18日,靖西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廣西省龍州專區,專署設在龍州縣,后遷崇左縣,1952年8月改隸百色專區。1952年,壯族聚居的廣西中部和西部,建立桂西僮族自治區,區治南寧市,轄邕寧、宜山、百色3個專區,靖西隸百色專區。1955年10月縣人民政府改為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桂西僮族自治區改為桂西僮族自治州,專區改為地區,靖西隸百色地區。1958年1月地區改為專區。同年3月5日,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靖西隸百色專區,1971年專區改為地區,靖西縣隸百色地區,2002年6月屬百色市至今不變。
2015年8月1日,撤銷靖西縣,設立縣級靖西市,以原靖西縣的行政區域為靖西市的行政區域,靖西市人民政府駐新靖鎮新華街339號。靖西市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轄,百色市代管。 2015年12月12日,靖西市正式掛牌。
靖西市位於中國南疆邊陲,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邊境,百色市南部,地處東經105°56′~106°48′,北緯22°51′~23°34′。北回歸線橫穿西北隅,境內大部在北回歸線以南。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交界,西與那坡縣毗鄰,北與百色市和雲南省富寧縣相連,東與天等縣、大新縣接壤,東北緊靠德保縣,是禦侮衛國之邊關。東距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公路里程275公里;北距百色市公路里程129公里;東南距崇左市江州區152公里。
靖西市境內地域西寬東狹,東西最大橫距9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75公里,面積3322平方公里,摺合499.65萬畝,占廣西壯族自治區面積1.41%。
靖西市屬岩溶山原地貌,分為中山、低山、高丘、平地、水域5類。海拔在800-1400米之間的中山面積67.97萬畝,佔總面積12.8%;海拔在500-800米之間的低山面積291.75萬畝,佔總面積58.39%;海拔在250-500米之間或的高丘面積9.9萬畝,佔總面積1.98%;平地面積為129.08萬畝,佔總面積25.8%;水域為4.95萬畝,佔總面積0.99%。全市以低山為主,斜坡面積較大,陽坡面積較多,石灰岩峰林峰叢廣布,由於各地溶蝕作用不同,形成四種地貌類型:即孤峰平地、峰林谷地、峰叢窪地、全非岩溶地。
靖西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略呈階梯形態,西北部海拔706米~1040米,中部700米~850米,東南部中部250米~650米。整個地勢為一石灰岩高原,境內除東部古龍出露一片花崗岩及南部有零星輝綠岩和少部分地區散布有些頁岩、砂岩外,大部分都是由石灰岩組成的峰林、峰叢山地,石山與石山之間有許多較平坦廣闊的溶蝕盆地和槽形谷地。西部為低中山峰叢凹地,其中有小片的溶蝕坡立谷,東南部為低山峰屏坡立谷及峰叢槽谷。
靖西市境內不形成山脈,大部分是岩溶峰叢,孤峰和體積不大的非岩溶土山。峰林、峰叢發育優美,孤峰挺拔林立,奇峰異洞廣布,峰叢相聯如屏,多呈塊狀或條帶狀山體。境內有高山5座,西部有牛松坡、嚇孟山,北部有平橋山,東部有古龍山,南部有排發山,中部有五嶺。
靖西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2009年和2010年,靖西市平均氣溫分別為20.5℃和20.2℃,比歷年平均值(19.3℃)分別為偏高1.2℃和0.9℃;年最高氣溫分別為34.1℃和35.4℃,比歷年極端最高溫度(36.6℃)分別為偏低2.5℃和1.2℃,年最低氣溫分別為4.4℃和0.4℃,比歷年極端最低溫度(-1.9℃)分別為偏高6.3℃和2.3℃。年總降水量分別為1000.1毫米和1541.1毫米,比歷年平均值(1636.3毫米)分別為偏少636.2毫米和95.2毫米,2009年內降水高峰月出現在7月,該月雨量為306.2毫米,2010年降雨量高峰月出現在6月份,該月雨量為337.2毫米,2009年日最大降水量93.6毫米,2010年日最大降水量117.6毫米;無霜期分別為348天和350天,比歷年平均值(336天)分別為偏長12天和14天;年日照總時數分別為1458.4小時和1390.8小時,比歷年平均分別偏少42.9小時和110.5小時;兩年內平均風速1.1米/秒,2009年,以SSE(東南偏南)風為主;2010年,以SSE(東南偏南)風為主。
靖西市河流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左江和右江的部分支流。境內主要河流有23條,北部魁圩那多河、渠洋芭蒙河,西部安德蘭康河、照陽河和東北部武平立錄河流入雲南省和德保縣為右江河系,境內流域面積1003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面積的30.1%。其餘難灘河、龐凌河、龍潭河、鵝泉河、邏水河、坡豆河、多吉河等由西北流向東南注入黑水河匯入左江為左江河系,流域面積2328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面積69.9%。
根據歷年的資料統計,靖西市水資源總量為37.3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量為25.45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7.36億立方米,外縣流入水量4.55億立方米。
靖西市地處亞熱帶,近海洋,距北部灣約200公里,全年多吹東南風,上空水氣比較豐富,雨量充沛,河流都有一定流量,且為山區,縣河川縱橫交錯,落差大而集中,水能蘊蓄量相當豐富,水能理論蘊蓄量為244414千瓦,可開發量為65400千瓦,年發電量2.67億千瓦時,至1990年已開發利用197處,容量16077千瓦,其中因電網的發展而棄置的電站126處,容量1467千瓦,僅存大小電站71處,容量14610千瓦,其中100千瓦以上電站12處,裝機28台,容量13960千瓦。1990年發電量4593.74千瓦時,人均發電量83.1千瓦時。
靖西市土地資源類型多樣,土地利用結構複雜。土地總面積為332613.48公頃。2010年土地利用分類有,耕地分別為68351.35公頃;園地3518.53公頃;林地分別為160474.69公頃;牧草地14359.14公頃;工礦用地分別為7366.05公頃;交通用地分別為3288.55公頃;水利設施用地4237.67公頃;其他土地71017.50公頃。
靖西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樹種繁多。百餘年來由於歷代的亂采濫伐和山林火災,原始森林遭受嚴重破壞。至民國22年(1933年)靖西林地面積約計56578畝。1963年靖西森林覆蓋率只有5.13%。據1974年對林業自然資源調查,縣境東南部森林覆蓋率較高,中部、北部森林覆蓋率低,質量差,生態系統脆弱,原始森林小片零星分佈。
消耗量大於生長量據調查,靖西平均每年消耗量8.82萬立方米,而最高年生產量只有3.28萬立方米,年木材消耗量大於生產量5.54萬立方米,由於砍多於長,毀多於造,森林不斷演變成荒山草坡。
靖西屬南亞熱帶,氣候溫涼,雨量充沛,利於各種植物的生長和繁殖。靖西植物有256科、1408屬、4503種,其中喬木樹種1907種。其中,常見天然闊葉樹喬木主要樹種有杉木、松樹、桉樹、任豆樹、苦棟、香椿、樺木等53種;灌木樹種有楊梅、鹽膚木、羊蹄甲等22種;草本植物有望江南、金銀花、天冬、桫欏等23種;竹類有吊絲竹、金竹、大頭竹、黃竹、甜竹等9種;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黃豆等;經濟作物有烤煙、甘蔗、桑樹、八角、油茶、油桐、玉桂、大果山楂、茶葉等22種。
靖西市境內動物資源豐富,共有43科105種。國家保護的珍貴獸類有19種,蜂猴、金絲猴、黑葉猴、黑猴、毛冠鹿等屬世界珍稀動物。白斑鼯鼠和巨松鼠至今廣西只有發現於本縣南坡的底定。歷史上還有人熊(棕熊、馬熊、豬熊、狗熊、長臂猿、老虎、金絲猴、玉面猴等。人熊已絕跡。
靖西礦產資源豐富,2010年,初步探明有鋁土、錳、硫鐵等18個礦種。鋁土、錳、硫為主要礦種。鋁土礦儲量最多,據地質資料和成礦分析,已探明儲量有4.06億噸,遠景儲量達6億噸。錳礦已探明氧化錳礦石儲藏量622萬噸,保有氧化錳礦石儲藏量429.8萬噸,探明並保有碳酸錳礦石儲藏量2040.6萬噸。硫鐵礦保有資源儲量451.7萬噸,且伴生褐鐵礦,保有資源儲量38萬噸,共生重晶石,保有資源儲量227.6萬噸;銅錫礦,銅礦品位0.091~0.731%,儲量1257.35噸,錫礦品位0.182~0.528%,儲量1210.08噸;鐵礦、紅銻礦、汞礦、鉛礦、鉀礦未開採。
1996年,靖西轄8個鎮、16個鄉。縣政府駐新靖鎮。
靖西轄區劃詳情 | |||
新靖鎮 | 化峒鎮 | 湖潤鎮 | 岳圩鎮 |
龍臨鎮 | 渠洋鎮 | 安德鎮 | 龍邦鎮 |
壬庄鄉 | 同德鄉 | 安寧鄉 | 地州鄉 |
祿峒鄉 | 榮勞鄉 | 南坡鄉 | 吞盤鄉 |
三合鄉 | 果樂鄉 | 新圩鄉 | 大甲鄉 |
武平鄉 | 大道鄉 | 岜蒙鄉 | 魁圩鄉 |
2005年6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76號)同意調整靖西縣部分鄉鎮的行政區劃:撤銷榮勞鄉,整建制併入祿峒鄉,祿峒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三合鄉,整建制併入安德鎮,安德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新圩鄉、大甲鄉,設立新甲鄉,原新圩鄉、大甲鄉的轄區為新甲鄉的行政區域,新甲鄉政府駐原大甲鄉大甲街;撤銷岜蒙鄉,整建制併入渠洋鎮,渠洋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大道鄉,原大道鄉大道街和弄貼村劃歸渠洋鎮管轄;原大道鄉馬亮、金色、華表、仙奉、萬隆、凌愛6個村劃歸武平鄉管轄。
2014年7月24日,武平鄉撤鄉設鎮。7月31日,祿峒鄉撤鄉設鎮。
2016年5月19日,地州鄉撤鄉設鎮。
2016年5月,靖西市轄11個鎮、8個鄉;分別為:等11個鎮,同德鄉、壬庄鄉、安寧鄉、南坡鄉、吞盤鄉、果樂鄉、新甲鄉、魁圩鄉等8個鄉;11個社區、254個村。市政府駐新靖鎮新華街339號。
靖西轄區劃詳情 | ||||||||
鄉 | 同德鄉 | 壬庄鄉 | 安寧鄉 | 南坡鄉 | 吞盤鄉 | 果樂鄉 | 新甲鄉 | 魁圩鄉 |
鎮 | 新靖鎮 | 化峒鎮 | 湖潤鎮 | 安德鎮 | 龍臨鎮 | 渠洋鎮 | 岳圩鎮 | 龍邦鎮 |
武平鎮 | 祿峒鎮 | 地州鎮 |
2010年,靖西市總戶數為162389戶,總人口為6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3萬人;年末靖西出生人數為9399人,死亡人數為346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96‰,2014年,靖西市總人口為67萬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489163人。
靖西以壯族為主,壯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9.4%,是中國壯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級行政區。此外還有少量漢族、苗族、回族、瑤族、滿族、蒙古族、侗族、布依族、毛南族、土家族等11個民族。
2019年,靖西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42億元,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15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52.94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51.33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結構為14.8:43.2:41.9。
2019年,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23.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34億元,增長6.2%。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78億元,增長13.5%。稅收收入10.13億元,增長4.1%,占財政總收入比重44.0%。
2019年,靖市全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30.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9%。全市糧食種植面積4.76萬公頃,糧食總產量19.69萬噸,比上年減少0.67萬噸,下降3.3%。全市蔬菜播種面積0.83萬公頃,增長2.4%;蔬菜產量18.68萬噸,增長7.3%。全市肉類總產量2.48萬噸,比上年下降11.8%;生豬出欄18.94萬頭,下降30.8%。
2019年,靖西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下降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4%。用電方面,工業用電59.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從主導行業看,規模以上鋁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4.32億元,下降4.0%,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9.2%;規模以上錳工業完成總產值12.95億元,增長7.4%,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3%。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快速增長,增速達52.6%,比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股份制企業、外商和港澳台投資企業分別下降2.1%和23.2%;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13.2%。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和重工業產值分別下降17.7%和1.8%。
2019年,靖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32億元,增長7.5%。從銷售單位所在地看,城鎮30.35億元,增長7.3%,其中,城區4.07億元,增長2.7%;鄉村5.97億元,增長8.8%。從消費形態看,餐飲收入3.99億元,增長14.1%;商品零售32.33億元,增長6.8%。從行業類型看,批發業零售額1.53億元,增長44.9%;零售業零售額30.28億元,增長5.1%;住宿業零售額0.20億元,增長3.4%;餐飲業零售額3.81億元,增長14.4%。
2019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36.43億元,比年初增加7.63億元,比年初增長5.9%;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10.40億元,比年初增加16.94億元,比年初增長18.1%。
靖西市境內主要交際用語是土話(俗稱仰話),屬廣西南部壯語方言。全市19個鄉(鎮),除政府公務對話、學校教學用漢語普通話和桂柳話外,大多以市區“仰”話為交流語言,約佔總人口80%,與德保、那坡、大新、天等各鄰縣和越南邊界的語均可相通,惟音腔有些差異,但不妨礙會話。此外在龍臨鎮、果樂鄉、南坡鄉、新甲鄉、武平鎮、安德鎮、渠洋鎮、魁圩鄉還有少數講“宗”、“隆安”、“銳”、“省”、“左州”“府(德保)”、“農”等七種主要方言話,約佔全市人口20%。
繡球,繡球是靖西壯族民間一種精緻的針綉工藝小圓球,起源於清代,靖西龍邦一帶鄉村男女青年成群結隊在山野間對山歌、談情說愛時,隨手摘下山間花草,用藤紮成花球,拋給意中人,而後演變成用綉有蓮花、鴛鴦等愛情吉祥物的綢巾,包上重物,連上絲繩。最後發展為現在的形狀,即由12片葉瓣片組成,葉尖對葉尖縫合,整體呈圓形,系有球穗,長50厘米,球徑一般為6~10厘米,最大的30瓣,直徑1997厘米。在瓣片上,分別綉有龍、鳳、孔雀、蝴蝶、金魚、鴛鴦、菊花、玫瑰、牡丹、蘭草、祝詞等,瓣片邊緣鑲綉金絲,瓣內填充物為綠豆,取意長久常青,為男女青年傳情信物。舊州街號稱“中國繡球之鄉”,是廣西繡球的主要產地,該街距市區9公里。 | 繡球 |
大肉姜,大肉姜是廣西名優的傳統產品之一,姜塊肥大,肉質細嫩、品味香辣而在區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 大肉姜 |
大果山楂,靖西大果山楂屬蕃薇落葉喬木,1985年正式定名為Crataegus Jingxinisi Li 。屬林果兼用樹種具備速生、壽命長的特點,管理較為粗放仍獲較好經濟效益,既是經濟價值很高的水果樹,又是庭院綠化觀賞和山區造林的速生優良樹種。1985年正式定名后,百色地區把大果山楂列為十大商品生產基地之一。 | 靖西大果山楂 |
壯錦,壯族的一種瑰麗工藝品,它與湘繡、蜀錦齊名,馳名中外。歷史悠久,唐宋時已有製作,明清時最繁榮,帶有濃厚的地方民族風格。用途廣泛,可作床毯、被面、圍裙、背帶、腰帶、手提袋、頭巾、衣邊裝飾等。1976年靖西壯錦廠生產的民族織錦獲自治區質量第一名,1989年壯錦系列產品被評為廣西少數民族用品優質獎。2006年靖西壯族織綿技藝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壯錦 |
靖西市距首府南寧市275公里,距百色市右江區129公里,距崇左市江州區152公里,有四條省道二級公路在境內交匯。百色至靖西、靖西至那坡、靖西至崇左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靖西至龍邦高速公路已經開工建設。
靖西至南寧城際快速鐵路已開通客運列車。
邊境口岸
靖西市有龍邦國家一類口岸和岳圩國家二類口岸、四個邊民互市點。
明永樂十年(1412年)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岑氏土司統治300餘年間,教育事業發展較為緩慢。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歸流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始設書院,本邑方有貢生、舉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起,曾慕宋、曾彥先後到日本留學,1931年廢科舉,提倡科學文化,學習西方,先後又有鄧鴻紹等9人考選到日本留學,黃顯璣等4人入廣東優級師範。還有考入龍州師範8人,龍州政法學堂8人,龍州測繪學堂2人,龍州講武堂數十人。
民國時期,各級各類學校逐漸興起。民國元年(1912年)靖西已成立兩等小學1所,初等小學校30餘所。民國三年(1914年),縣中學成立。民國27年(1938年)抗日戰爭初期,省外一批知名學者流入靖西任中學教師。至民國36年(1947年)教育事業已有較大發展,靖西有幼稚園1所,入學幼兒60餘人;有國民基礎村小學校426所,學生16986人,中心國民基礎鄉鎮小學校41所,學生4158人;普通中學2所,學生856人;靖西受初等教育37585人,佔總人口15%;受中等教育1290人,佔總人口0.52%;受高等教育78人,佔總人口0.013%。
解放后,教育事業迅速發展。1950年初,靖西縣人民政府接管教育后,對各級各類學校有計劃地布局設點。至1957年,小學、中學教學質量有顯著提高。1957年反右鬥爭擴大化,部分中小學教師被錯劃為右派;1958年9月至1959年1月全民大辦鋼鐵運動,中小學師生停課3個月到鋼鐵工地勞動;1959年至1961年國民經濟困難,給教育事業帶來一定的損失。至1965年,靖西小學校已發展到1032所,學生58689人;中學6所,學生2306人;衛生學校、師範學校也先後建立。
1977年秋恢復高校招生考試製度,學校恢復“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學內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過撥亂反正,落實知識分子政策,500餘名在“文化大革命”及歷次政治運動中蒙受冤假錯案的中小學教師得到平反昭雪。1977年至1990年,教育工作走上正規,各級各類學校數量逐年增加。全市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大學新生691名,中專新生2274名,百色高中新生381名。1990年靖西有幼兒班168班,其中小學附設學前班102班,在園幼兒7910人,教職工123人,在園幼兒數為1954年的149倍;有村級小學校288所,1144個教學點,在校學生79654人,教職工3202人不包括969名代課教師,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4%,在校學生數為1950年的6.13倍;有中學校32所,在校學生16830人,教職工1078人,在校學生數為1950年的18.6倍。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靖西總人口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1157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2376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70738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280748人。與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數據相比,每萬人擁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由13人上升到21人,增長61.54%;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由474人下降到436人,下降8.02%;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由1055人上升到1298人,增長23.03%;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由3983人上升到5150人,增長29.3%。1985年經地區檢查驗收為基本無文盲縣。
2014年,靖西共有小學校254所,其中市區6所。2015年。靖西有26所中學;3所高中,其中靖西中學為高級中學,靖西二中為完全中學,靖西市民族高中是一所新建的高中學校。
2013年,靖西一洲錳業公司的發明專利獲廣西技術進步獎,靖西完成專利申請28件,其中發明18件、實用新型5件、外觀設計5件。
2013年,全市開工建設29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文化作品創作成績顯著,大力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片,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被評為廣西首批特色文化產業示範縣。繼續實施村村通廣播電視覆蓋工程,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9.7%。完成10個鄉鎮建設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台站選址工作。開展“一村一年放映12場電影”的農村放映工作,共放映電影3000多場。年末靖西固定電話用戶達到2.1萬戶,使用寬頻網路3.1萬戶,增加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6萬戶,增加7.2萬戶。
2013年,靖西市有各類醫療機構26個,靖西282個行政村建成規範化衛生室,並已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新農合參加人數達57.6萬人,參合率達到99.3%;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5.51萬人,比2012年增長6.4%,實現醫療保險“一卡通”。
明朝時岑氏土司世代相傳岑家武術,教練士兵。清代時城鄉各地舞龍、舞獅等流傳至今。原為靖西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投繡球活動,至今演變為群眾喜愛的一種體育項目,盛行於城鄉各地,靖西因此被譽為繡球之鄉。籃球、足球、排球、網球等現代體育項目,民國15年至20年(1926年至1931年)先後從南寧等地傳入靖西,縣人李質在上海讀大學時。曾獲大學生運動會網球冠軍。球類活動絕大多數先在學校開展活動,然後通過學校傳到城鄉民間。
解放前,無體育機構,日常體育工作由縣政府教育科兼管,遇召開運動會則組織臨時領導機構辦理。解放后1952年至1958年,體育工作由縣人民政府文教科管理。1959年成立縣體育運動委員會,由縣人委領導兼體委主任,配專職幹部1人,體委會與文教局合處辦公,單獨預算經費。
1966年至1972年,因“文化大革命”動亂,各項體育活動均處於低落狀態。1980年以後,縣體委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掘工作,投繡球、舞龍、舞獅、搶花炮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均得到進一步發展,活躍於城鄉各地。學校體育項目多種多樣,以現代體育項目為主。
2013年末,全市城鎮職工參加養老、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分別達1.06萬人、1.10萬人、1.03萬人、1.09萬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4.77萬人,參保率為93%。靖西城市低保對象0.48萬人,農村低保對象10.29萬人,納入城鎮和農村低保範圍的有10.77萬人,0-3公裡邊民生活補助對象為6.55萬人。組織創業培訓286人,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522人,通過職業技能鑒定1063人,個私經濟實際解決下崗職工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5363人。城鎮新增就業2235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05人,援助零就業家庭、“4050”失業人員、登記失業的高校畢業生等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再就業6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靖西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累計18.59萬人,其中新增轉移就業7674人。
靖西獨有奇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峰叢林立,峽谷眾多,洞穴廣布,暗河縱橫,生態盎然。靖西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人文景觀名聞遐邇,集自然生態游、邊境跨國游、邊關風情游、田園風光游、民族風情游、軍事遺跡游、名勝古迹游於一體,是旅遊觀光、休閑、避暑的理想勝地,素有“山水小桂林”之美譽。主要有通靈大峽谷、舊州山水、古龍山峽谷、古龍山峽谷暗河漂流、鵝泉、渠洋湖、三疊嶺瀑布、愛布瀑布、二郎自然風景區、龍邦口岸、十二道門、壯族博物館等名勝。
景點
通靈大峽谷 通靈大峽谷位於中越邊境的廣西靖西市,是一個長方形全封閉式的峽谷,長約1000米、寬200多米。峽谷中有一個高100米、寬60米的寬敞的溶洞,洞壁及洞頂布滿各種造型奇異的鐘乳石。整個大峽谷由念八峽、通靈峽、古勞峽、新靈峽、新橋峽共五個峽谷組成。 | 通靈大峽谷 |
古龍山大峽谷 古龍山大峽谷位於廣西靖西市境內,古勞峽、新靈峽、新橋峽三個峽谷組成的。峽與峽之間的河流及三個地下暗河溶洞相通。形成三峽三洞連通的大峽谷群。整個峽谷長6.8公里。由峽谷、瀑布、暗河、溶洞、原始植被、峰叢絕壁、溪流奇石構成,有“山水小桂林,氣候小昆明”之美譽。 | 古龍山大峽谷 |
舊州山水 舊州古名那簽、順安峒、歸順土州,位於靖西市城南9公里,舊州--原為歸順州今靖西州治所在地,清順治六年公元1650年,為抵禦外敵侵攏,州治北遷計峒今靖西市區興建州城,原歸順州址改為舊州。主要景點有繡球街、文昌閣、張天宗墓、紫壁樵歌、土司墓群等。 | 舊州山水 |
渠洋湖 渠洋湖是一個大型的喀斯特高原湖泊水庫。庫區總容量9228平方米,水質優良,有大小島嶼十多個,沿岸有海拔一千多米的岜行山,以及掩映在綠樹翠竹當中的幾百個壯族干欄式村寨。 | 渠洋湖 |
鵝泉 鵝泉,與雲南大理蝴蝶泉、廣西桂平西山乳泉並稱為中國西南三大名泉。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德天瀑布的源頭,位於廣西靖西市區南約5公里的小鵝山麓。因鵝山像一隻鵝躺在泉水之上,故名。 古橋,建於清朝年間,橋長約60米,寬1.5米,全為石灰料石組成,是由15個涵洞的石拱橋組成,鵝泉古橋為靖西市保留得比較完整的古橋。 | 鵝泉 |
三疊嶺瀑布 三疊嶺瀑布位於靖西市湖潤鎮新靈村,西北距市區30公里,因地處三疊嶺而得名。瀑布落差100米,寬30多米。 | 三疊嶺瀑布 |
著名人物一覽 | ||||
歷史名人——儂智高 | 歷史名人——曾植銓 | 革命烈士——黃小林 | 革命烈士——張海洲 | 民間藝人——孫某 |
歷史名人——劉永福 | 歷史名人——張丙朝 | 革命烈士——許勝南 | 革命烈士——呂劍 | 民間藝人——朱祖線 |
歷史名人——卓錦湖 | 歷史名人——李紹傑 | 革命烈士——岑日新 | 革命烈士——唐浚 | 民間藝人——宋玉善 |
歷史名人——瓦氏夫人 | 歷史名人——凌發彬 | 革命烈士——龐漢禎 | 民間藝人——羅作霖 | 民間藝人——陶德罄 |
歷史名人——曾文經 | 歷史名人——曾汝璟 | 革命烈士——陳寶倉 | 民間藝人——翟元臣 | 民間藝人——王廷才 |
歷史名人——曾植銘 | 歷史名人——張天宗 | 革命烈士——譚統南 | 民間藝人——趙開瑞 | 民間藝人——韋璠 |
以上內容統計2015年 |
2011年2月,獲“百色市2010年秋冬農業產業開發先進縣(區)”稱號。
2012年,獲全國“雙擁模範縣”稱號。
2020年7月,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2021年8月27日,入選國家鄉村振興局公布的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