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
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山峰
蒼山主峰位於山東省臨沭縣城東北方向4公里處,海拔394.7米,面積5平方公里。古人云:“登斯山以觀東海,海天交融,滄茫無際,是謂蒼山”。
山上怪石嶙峋,,山谷蒼松翠柏。每當晨曦傍晚,霧靄騰騰,詩情畫意,更為壯美。《沂州府志》把“蒼山疊翠”列為沂州八景之冠。
臨沭蒼山
蒼山山區有許多名勝古迹。蒼山有牛口峪,馬山有抗金寨,冠山有鳳山洞,演武山南有三清閣和銀杏樹。牛口峪位於蒼山東麓,其間竇相公祠、竇王墳等遺跡尚存。竇相公究系何代不祥。馬山抗金寨,今尚存斷壁殘垣,高3尺,長數十丈。據考,宋紹興三十一年,寨首滕冉為抗禦金兵所建,沂民避蒼山者數十萬,寨主求救於海州宋將魏勝,勝提兵往救,內外夾擊,金兵敗退,始解蒼山之圍。後人作詩讚曰:“三峰峭壁削難成,天造名山拯眾生。老幼相扶丹嶂立,干戈環列白雲封。一心能固千層郭,群石堪稱十萬兵。藏詩妖氛掃已盡,崗陵勾藉頌昇平”。鳳山洞,位於冠山頂峰偏北部,因冠山又叫鳳山,所以稱鳳山洞;洞口面向東北,又叫朝陽洞。舊志載:“洞二,上下如層閣,容積不逾方丈,而中有天然石榻、石椅,上洞有石乳,滴滴不絕”。洞右有石刻“鳳山洞記”四字。洞北有“三清閣”,院中有銀杏2株,其中1株40年代被伐,現存1株,主幹周長5米,閣西有大晉八年石碑,記載該樹為徐則、尹喜所植,洞為二隱士居處。樹齡距今已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