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冠仁

顧冠仁

顧冠仁(1942—),生於江蘇海門,1965年肄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歷任上海民族樂團團長、藝術總監,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現為上海市廣播影視藝術創作中心簽約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民族音樂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榮譽會長。

人物簡介


顧冠仁
顧冠仁
顧冠仁的作品既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又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是要作品有:琵琶協奏曲《花木蘭》、《王昭君》、合奏《東海漁歌》(與馬聖龍合作)、《春天》組曲、《星島掠影》、《將軍令》、《大地回春》、《梅花引》、《在那遙遠的地方——西部民歌主題組曲》、《可愛的玫瑰花——西部民歌主題組曲II》;
樂隊協奏曲《八音合鳴》;
二胡協奏曲《望月》;
中阮協奏曲《塞外音詩》;
合唱與樂隊《媽祖香贊》(黃瑩詞);
彈撥樂合奏《三六》、《駝鈴響叮噹》、《喜悅》;
江南絲竹《春暉曲》、《綠野》;
小合奏《京調》、《蘇地漫步》;
重奏《激流》、《江南風韻》;
樂隊與朗誦《琵琶行》、《兵車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
顧冠仁還活躍在民族樂隊的指揮舞台上,先後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澳門中樂團、台灣實驗國樂團,成功地各種類型的專場音樂會,還指揮上海民族樂團完成了各種重要演出任務;
2003年,顧冠仁受聘為台灣台南藝術大學客座教授。

創作風格


顧冠仁
顧冠仁
顧冠仁17歲考入上海民族樂團任琵琶演奏員。之後進入上海音樂學院學習音樂理論作曲和指揮。畢業后回上海民族樂團從事音樂創作。四十多年來,經顧冠仁創作改編的作品約一百五十件,是位多產的作曲家。同時,他也勇於創作不同體裁的創作,敢於探索新的樂隊組合方式。
他本著音樂無國界的思想,大手筆地將民間音樂素材和西方音樂技術融合在一起,拓寬了音樂創作領域。多種體裁不同風格的作品,如琵琶協奏曲《花木蘭》和《王昭君》;
民樂合奏《東海漁歌》(與馬聖龍作)、《春天組曲》、《星島掠影》、《將軍令》;
樂隊協奏曲《梅花引》;彈撥樂合奏《三六》;音樂與朗誦《琵琶行》、《兵車行》;中阮協奏曲《塞外音詩》;
箏、曲笛協奏曲《牡丹亭》和三弦協奏曲《草原》等。
這些作品既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又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其中,許多作品在港、澳、台、新等地演出,廣受音樂界好評。
優美的《東海漁歌》主旋律曾被用在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功夫》中。
對各種器樂表現手法的通曉,使顧冠仁能將其個性特色通過音符、演奏技巧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來。在他的樂譜上,傳播、拉弦、吹管、打擊各門樂器如四路兵馬,各就其位,在樂曲中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塑造出來的音樂形象具有立體感,音樂色彩豐富。
顧冠仁認為,民樂原以獨奏或齊奏為主,其特點是旋律性強,但比較單薄。許多作曲家嘗試著改革民樂,充分利用國樂獨有的彈撥、吹管、打擊樂器的民族特色,借鑒西洋音樂的和弦,調式及配器手法,將民樂由獨奏齊奏轉為重奏協奏以至大型合奏。
如此以來,大型樂隊在內容表現和音樂色彩上就極為豐富。不過,隨著樂隊形式的改變,也遇到許多問題,如樂隊的編製,怎樣把西洋音樂的作曲技巧融合到傳統音樂中,還需不斷地探索。

部分作品


為古詩配樂《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
為古詩配樂《琵琶行》
為古詩配樂《兵車行》
四合如意(江南絲竹)
涼山春
漁歌與村舞
綠野(江南絲竹)
蘇堤漫步
山寨的節日
春暉曲(江南絲竹)
雲南山歌
水鄉新歌
隊里來了新社員
賓士在草原上
在那遙遠的地方——西部民歌主題組曲
交響詩《大地回春》
同心曲
編鐘與樂隊《鍾魂》
洱海情
夏日貫的舞蹈
伊犁風情
序曲《祭》
交響詩《路》
《星島掠影》組曲
鬧花燈(顧創)
將軍令(顧編)
《春天》組曲
東海漁歌
瀛洲絲竹(新江南絲竹) 《清清洋山河》小合奏
瀛洲絲竹(新江南絲竹) 《東灘晨曲》小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