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鱗狀上皮細胞增生

外陰鱗狀上皮細胞增生

外陰鱗狀上徠皮細胞增生是以瘙癢為主要癥狀但病因不明的外陰疾病,現定義為“外陰慢性單純性苔蘚”,是婦科常見的難治性疾病之一。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年婦女。病因不明。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後者繼發於外陰其他疾病,和慢性摩擦或搔抓刺激有關。外陰劇烈瘙癢為常見癥狀,皮膚病損有關。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多採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手術治療。治療困難且易複發。手術複發率高達50%以上,且術后外陰疤痕攣縮,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性生活。

就診科室


● 婦科、中醫科

病因


● 病因不明。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後者繼發於外陰其他疾病,和慢性摩擦或搔抓刺激有關。
● 有研究表明病變可能與局部維A酸受體α含量減少有關。

癥狀


● 外陰鱗狀上皮細胞增生主要為外陰瘙癢和外陰皮膚病損。
● 外陰瘙癢
● ● 患者多難耐受而搔抓,搔抓進一步加重皮損,形成“癢-抓”的惡性循環。
● 皮膚病損。
● ● 病變早期表現皮膚暗紅或紅色,加重后白色病變。後期表現皮膚增厚、色素沉著,皮膚紋理明顯,呈苔蘚樣改變。病損常位於大陰唇、陰唇間溝、陰蒂包皮和陰唇后聯合等處,常呈對稱性。

檢查


● 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可初診,並結合病理活檢以確診。在局部麻醉下,對糜爛、潰瘍、硬結部位進行多點活檢,是確診的唯一手段。

診斷


● 醫生通過了解患者病史、臨床表現,結合病理活檢結果,通常可做出診斷。
● 患者有反覆外陰瘙癢病史,多難耐受而搔抓,搔抓進一步加重皮損,形成“癢-抓”的惡性循環。
● 病變早期表現皮膚暗紅或紅色,加重后白色病變。後期表現皮膚增厚、色素沉著,皮膚紋理明顯,呈苔蘚樣改變。病損常位於大陰唇、陰唇間溝、陰蒂包皮和陰唇后聯合等處,常呈對稱性。
● 對病變部位多點活檢,行病理組織學檢查可確診。

外陰鱗狀上皮細胞增生和哪些疾病區別


● 外陰鱗狀上皮細胞增生與白癜風、白化病、假絲酵母菌外陰炎、滴蟲性外陰炎、糖尿病外陰炎、外陰上皮內病變及癌等疾病有著相似的癥狀,因此患者出現外陰瘙癢、外陰皮膚病損癥狀時,不要自行診斷和用藥,以免病情加重,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可以通過陰道分泌物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
● ● 多採用激素、中藥等局部用藥。
● 物理治療
● ● 聚集超聲、CO2激光或氦氖激光,波姆光、淡氮冷凍等治療。
● 手術治療
● ● 外陰病灶的手術切除或單純外陰切除。
● 一般治療
● ● 瘙癢癥狀明顯引起緊張、失眠者,加用鎮靜、安眠、抗過敏藥物。

危害


● 治療困難且易複發。長期劇癢,造成患者精神萎靡、情緒急躁和高度神經質,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預后


● 治療困難且易複發。
● 即便手術,術后複發率高達50%以上,且術后外陰疤痕攣縮,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性生活。

預防


● 保持外陰清潔乾燥。
● 不食辛辣、過敏食物。
● 禁用刺激性藥物或肥皂清洗外陰。
● 忌穿不透氣的化纖內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