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禹民
高禹民
高禹民(1916―1940)原名單忠義,又名高升山。山東高密人。1940年11月9日,率所部尖兵班11人行動時,與大隊敵軍遭遇,於雞冠山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24歲。犧牲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3支隊政治委員。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高禹民,1916年生於山東省高密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4年,8歲的高禹民坐在父親挑著的筐里,離開了高密縣老家,來到了黑龍江,先是在依蘭縣土龍山落戶,后又搬到勃利縣縣城。經鄉親們的幫助,其父開了一個小煎餅鋪,勉強維持著四口之家的生計。然而,“屋漏偏逢連陰雨”,父母貧病交加,相繼丟下苦命的姐弟倆,到另一個世界去了。哭幹了眼淚的姐弟一連幾天獃獃地守在父母墳前。鄰里鄉親看著這可憐巴巴的姐弟倆無法生活,就給姐姐找了個人家嫁了過去,沒有依靠的弟弟也只好隨同姐姐去了。
這時,高禹民父親的老朋友黃雲正在勃利鎮開小飯館,看到高禹民在姐姐家實在不方便,就認他做義子,接到自己家。從此,高禹民開始白天讀書,課餘時間在飯館況做工。
1934年冬,高禹民考入了依蘭縣立中學。當時依蘭縣立中學是共產黨組織活動的中心,高禹民在這裡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語文教師唐瑤圃講述了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祥林嫂》,以及岳飛精忠報國等故事,像一塊磁鐵吸住了他。他不斷地向老師提問題,借書看。老師也很喜歡他,在課餘時間經常約他到宿舍,給他講蘇聯十月革命的道路,講抗日救國的道理,講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目的……。革命思想如涓涓細流,滋潤哺育了這棵幼苗。1935年秋,經唐瑤圃老師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了革命生涯。唐瑤圃就是當時中共依蘭縣委書記姚新一。高禹民敬佩唐老師,處處仿效老師的樣子,努力為黨工作。除在校工作外,還經常去外地跑交通、送情報。不久,他擔任了學校黨支部書記。
1936年夏天,有一次他傳遞黨的秘密文件,途中突遇偽警憲搜查,他機智地擺脫了險境,當夜又將文件送出去。完成任務后,他回學校向縣委彙報了外面的情況,並召開了黨員會。會上,他傳達了上級的指示,最後他說:“敵人連續進行突然性的全城大搜查,證明敵人的虛弱和恐慌心裡,也說明鬼子的鼻子似乎聞到點什麼。我們要認識到鬥爭的殘酷性與工作的艱巨性,做地下工作,隨時有犧牲的危險。大家要記住:就是死到臨頭,也不能泄露黨的機密。”
高禹民的分析很正確,縣立中學確實引起了敵人的注意。敵人派了一些特務對縣委書記姚新一進行嚴密監視,校園裡到處被一片殺氣騰騰的氣氛所籠罩。中共北滿省委立即決定,姚新一迅速離開依蘭縣委,到部隊去。1936年底,高禹民面對敵人的白色恐怖,毫無畏懼,挺身而出,接任了中共依蘭縣委書記職務,領導依蘭黨組織繼續堅持地下活動。
1937年,高禹民被調到中共北滿省委做宣傳工作。從入冬以後,日本侵略軍更加瘋狂地鎮壓共產黨領導的反日愛國運動。敵人集中兵力,向游擊區猛烈進攻,嚴重阻礙了我地方黨組織與游擊隊及人民群眾的聯繫。為了加強下江地區(包括湯原、依蘭、樺川、富錦、綏濱和佳木斯市等地)黨的領導,北滿省委決定派高禹民到中共下江特委擔任書記。
由於下江地區中出現了叛徒,敵人查出了地下黨組織的情況。1938年3月15日,敵人突然同時在湯原、依蘭、樺川、富錦、綏濱和佳木斯進行了大逮捕,359名共產黨員落敵手,下江地區的地下黨和群眾抗日救國會等組織大部分遭到破壞,黨的活動一時陷入了癱瘓狀態。戰友們有的犧牲了,有的被捕了,也有的動搖了,脫離了黨。就在這時,高禹民來到了下江。面對敵人的血腥鎮壓,面對同志們的嘆息和眼淚,高禹民鎮定自若,充滿了必勝的信心。他知道這時需要的是什麼,果斷地提出:“化悲痛為力量,迎著艱險繼續戰鬥!”他立即組織特委的同志研究決定,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以適應新形勢下鬥爭的需要。他日日夜夜投入到整頓遭破壞的地下黨組織的工作中,冒著隨時被捕的危險,喬裝深入敵占區,建立恢復黨組織。他在佳木斯召開了黨的重要會議,參加了佳木斯市委的改組,與地下黨同志研究了長期潛伏及加強黨組織建設的問題。很快,遭到破壞的黨組織和抗日救國會又開始戰鬥了。他還來到抗聯第六軍戰士們中間工作,親自給戰士們編了一首《浪潮歌》。於是氣勢磅礴的歌聲在軍營里響起:“……狂風起浪潮,水手舵把牢……階級仇恨難消,誓死高舉紅旗搖……”
6月,李兆麟召開了在下江活動的抗聯第六軍師以上幹部會議,討論了下江的形勢,認為各軍雲集下江一帶易被日軍“聚而殲之”,所以決定西征,去海倫、嫩江一帶開闢新的游擊區。北滿省委決定高禹民仍留守下江。第六軍一師一、三團仍留在富錦、寶清、樺川堅持抗日游擊戰爭。第一師政治部主任徐光海兼任中共富錦縣委書記,參加下江特委常委。下江特委書記高禹民以特派員的名義負責江北全盤工作並與江南的徐光海互相配合,解決松花江下游兩岸黨政軍的一切問題。
下江地區的抗日聯軍早被敵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費盡心機,必欲拔除而後快。日寇對人民群眾施行殘酷統治,封鎖山路,斷絕群眾與抗聯部隊的聯繫。集中兵力組織“討伐”、搜山,進攻游擊區。一時間,日管區的居民灶息鍋冷,死氣沉沉。日寇“討伐”的村莊,燒殺過後,一片廢墟。抗聯部隊與敵人周旋在密林中,利用有利時機殺傷敵人。頻繁的戰鬥,使戰士們消耗很大,衣服已破爛不堪,不少人的鞋已是磨出了洞甚至有的鞋底鞋面分家,只好用繩子一捆,勉強把腳裹上。用松籽、馬皮充饑已是常事。高禹民經常親自帶人往返四五十里路背蘿蔔、馬皮。
眼看著戰士們生活如此艱苦,高禹民的心情十分沉重。他一連幾日愁眉不展,苦思冥想。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腦海中形成了。他親自喬裝進入鶴崗礦山偵察,發現日軍佔領的煤礦屯積了很多糧食。他又深入虎穴,掌握了敵人的兵力布置及礦區的地形,還在礦區找到了地下黨組織,作出了由地下黨配合行動的奪糧計劃。
回到部隊,高禹民精心設計了兩套方案。然後組織了運輸與戰鬥兩個小隊。出發前,他認真檢查了每個戰士的武器、鞋子后,向戰士們做了交待:“今天的行動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記住,動作要輕、要快,不許驚動敵人。搞到糧食后,運輸隊火速返回,戰鬥隊斷後。如果萬一驚動了敵人,運輸隊要避免與敵人接火,你們的任務是保住糧食,迅速搬離。戰鬥隊要千方百計拖住敵人,保證運輸隊的行動。”他目光炯炯有神,聲音果斷有力,戰士們精神抖擻,躍躍欲試。高禹民又看了看戰士們,一揮手:“出發!”戰士們很快消失在夜幕之中。
正是午夜,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周圍死一樣沉寂。高禹民率領這支精悍的小部隊在黑暗中急行。“原地卧倒!”高禹民輕聲命令道。礦區到了,電網橫在戰士們面前。高禹民按偵察的路線,剪開了一段電網,帶頭鑽了過去,戰士們迅速地跟著他,悄悄地迂迴到了敵人的倉庫。高禹民率領戰鬥隊埋伏在周圍,嚴密監視敵人的動靜,隨時準備應付突變。運輸隊在地下黨的配合下,立即打開倉庫。看到一袋袋大米、白面,戰士們顧不得高興,趕緊背上糧食撤離。直到最後一個背糧食的戰士離開,高禹民才令戰鬥隊斷後跟上。他自己走在最後面。北風嗖嗖,夜色凝重,萬籟俱寂。他們神不知鬼不覺地回到駐地。戰士們手捧著大米樂得合不攏嘴。
東北的10月,正是氣候多變,急劇降溫的季節。高禹民率領部隊,在這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活動在寶清縣境內。一天,抗聯第六軍政委李兆麟和北滿省委宣傳部長馮仲雲率部隊幾經轉戰來到寶清。高禹民見到老戰友非常高興,連夜開會,交流近期情況,研究今後工作。會後,已是半夜,呼嘯的寒風拍打著窗子,三個人全無睡意,仍熱烈地交談著。高禹民聽到各地抗聯部隊艱苦抗戰的事迹,心潮起伏。他踱到窗前,仰望著窗外無垠的星空,回想起轉戰白山黑水的歲月,發自肺腑地說道:“一想到我們的事業,我的熱血就在沸騰……將來勝利了,我們也決不會忘記今天‘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這是李兆麟的《露營之歌》的兩句)的生活。”李兆麟一下子坐起來,說到:“我在想《露營之歌》第二段歌詞呢!”馮仲雲沖著高禹民叫道:“太好了,你來記錄,咱們跟著一塊琢磨琢磨!”於是,三個人圍攏桌前,你一句、我一句地推敲著,不一會兒一段歌詞躍然紙上:
荒田遍野,白露橫天,
野火晶瑩,敵壘頻驚馬不前。
草枯金風急,霜晨火不燃。
弟兄們!鏡泊瀑泉喚醒午夢酣。
攜手吧!共赴國難!
振長纓,縛強奴,山河變,片刻息烽煙!
他們說一句,改一句,記一句,哼一句。歌詞把他們帶入了無限的暢想之中。伴隨著深沉雄壯的《露營之歌》的旋律,一組組抗聯戰士們圍坐篝火旁,露宿寒霜中,拼殺重圍里的鏡頭,交替地在他們眼前閃過。三個戰友情不自禁地你抓住了我的手,我摟住了他的肩。久經沙場的三名抗聯戰士,就這樣分享著團聚的快樂。
不久,李兆麟率第三批西征大軍開始西征。他們分手后,高禹民懷著戰勝一切困難的大無畏的精神,為挽救下江日趨不利的抗日鬥爭局勢,繼續率部隊披荊斬棘。歷經一年多的時間,他們途經璦琿、黑河、遜河、沾河等地,翻越了無數崇山峻岭,來到了嫩江地區。
1940年1月28日,高禹民在這裡參加了中共北滿省委召開的第十次常委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高禹民被選為省委的執行委員。
4月,高禹民參加了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兆麟、政委馮仲雲在南北河支流——木溝河召開的第三、第六軍幹部會議(簡稱南北河會議)。會後,重新整頓了部隊,將在嫩江、松花江、黑龍江之間活動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三、六、九、十一軍番號取消,合併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第三、六、九、十二支隊。高禹民任第九支隊政委。此後,根據鬥爭形勢需要,第九支隊與王明貴率領的三支隊時分時合,轉戰在黑嫩平原,擴大抗日游擊區。
在第三、第九支隊積極開展平原游擊活動期間,龍北地區的偽政權惶恐不安。而群眾則在我地方黨和部隊的抗日救國宣傳教育和實際行動中提高了民族覺悟。高禹民的第九支隊在拜泉活動一個月,建立了抗日救國會,積極開展秘密抗日工作。第三、第九支隊的活動,使偽北安省憲兵隊驚呼:“抗日軍其赤化工作是值的注意的。”
9月,高禹民參加了攻打克山縣城的戰鬥。克山縣城是北齊鐵路線上的重鎮,是偽北安省的“模範縣”。自從抗聯第三、六軍和後來的抗聯第三路軍三、九支隊點燃了抗日烽火之後,克山縣城就成為抗聯的重點打擊目標。這次攻打克山的計劃是中共訥河中心縣委和第三路軍第三、九支隊共同制定的。戰前,訥河中心縣委選派了富有革命鬥爭經驗的共青團員高木林潛入克山縣城,以電影院工人的身份作掩護,摸清敵情。之後,幾位領導進行了周密的研究,作出了戰鬥部署:一、用兩個夜間,部隊急行軍走從北興至克山的公路,25日拂曉到克山城外的高糧地隱蔽,晚上乘天黑攻城。二、兵分三路,一路由王明貴指揮三支隊,襲擊日本西大營,把日本守備隊牽制於西門外;二路由高禹民率九支隊進攻西門偽軍二十二團團部,奔襲偽縣公署;三路是馮仲雲、王鈞指揮的三支隊主力,從縣城西北角攻城,直搗偽縣公署。
25日夜幕降臨,指揮員下達了按原計劃進攻的命令。22時30分,槍聲打破了夜的寂靜,戰士們猛虎出山般從高粱地里衝出來。一路牽制了日本守備隊,高禹民率隊迅速沖向偽二十二團部,繳了哨兵的槍,擊潰偽軍的抵抗,佔領了偽團部。他們俘虜了偽軍50餘名,繳獲了四門迫擊炮和許多槍支彈藥。然後,高禹民一揮手中槍:“奔縣公署,沖啊!”三支隊已摸到偽縣公署,搭人梯,剪電網,躍入牆內,立即與三支隊共同消滅了負隅頑抗的敵人。歷經三小時的激戰,攻城戰鬥勝利結束了。他們打開監獄,300多名被摧殘的人民群眾得到了解救。他們抱著戰士們痛哭流涕,其中有200多人參加了抗日部隊。
不久,高禹民被調到第三支隊任政委。三支隊在朝陽山進行了休整,然後於10月7日向霍龍門進發。在距霍龍門約10公里處的門魯河邊木耳營,他們偵察到日本守備隊當晚不在霍龍門營內,鎮上僅有百餘名偽軍騎兵,並摸清了霍龍門的兵力部署和武器、炸藥、汽油、被服、糧食等各類倉庫位置。王明貴、高禹民、王鈞根據敵情,確定了作戰方案。
10月13日22時,夜黑人靜中,第三支隊全體指戰員在燒炭工人的引導下,向霍龍門各預定目標發起攻擊。王明貴、高禹民指揮部隊迅速打開霍龍門車站。突如其來的襲擊,把敵人從夢中驚醒,驚慌失措,亂作一團的敵人全部成了俘虜。各攻擊點都順利地解決了,僅90分鐘就打死打傷日軍六名,繳獲了槍支122支,彈藥千餘發和馬88匹。高禹民還率部分戰士打開了敵人的倉庫,用3輛大車裝滿大米、白面、被服及各種軍需物資,隨大隊浩浩蕩蕩地離開霍龍門車站。
襲擊霍龍門之後,第三支隊橫渡嫩江,轉戰於大小興安嶺。11月9日,在阿榮旗雞冠山露營時,突遭日軍襲擊。第三支隊奮力殺出血路突圍。激戰中,年僅24歲的高禹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