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色素性貧血
低色素性貧血
低色素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的血液系統疾病。低色素性貧血可分為缺鐵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鐵粒幼細胞貧血三種類型。低色素性貧血主要是因缺鐵等原因而引起血紅素生成障礙,紅細胞中所含的血紅蛋白含量低導致貧血。低色素性貧血的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眼花、耳鳴、心悸等。低色素性貧血主要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輸血治療。低色素性貧血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腦缺血、心力衰竭等併發症。低色素性貧血的預后與發病性質、治療時機、有無併發症等因素有關。總的來說,早期、規範的治療,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 血液病科或內科
● 低色素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是機體缺鐵。
● 低色素性貧血常見的癥狀如下。
● 面色蒼白。
● 頭暈。
● 乏力。
● 眼花。
● 耳鳴。
● 心悸。
● 懷疑患有低色素性貧血時,需要做血液檢查、骨髓檢查等來診斷。
● 血常規檢查:檢查有無貧血及貧血的程度,是否為低色素貧血。
● 外周血塗片檢查:觀察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量或形態改變,是否有異常細胞。
● 血生化檢查及鐵代謝檢查:了解肝腎功能、膽紅素以及血清鐵和轉鐵蛋白的飽和度有無異常。
● 骨髓細胞塗片檢查:骨髓細胞的增生程度、細胞成分、比例和形態變化。
● 骨髓活檢:反映骨髓造血組織的結構、增生程度、細胞成分和形態變化,有助於低色素性貧血的診斷。
● 醫生診斷低色素性貧血,主要依靠臨床表現、血液檢查、骨髓檢查的結果來確診。
● 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眼花、耳鳴、心悸等。
● 血液檢查:可見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降低;血清鐵降低。
● 骨髓檢查:可見骨髓增生,主要是幼紅細胞增生。
● 一些疾病也會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眼花、耳鳴、心悸等癥狀,容易與低色素性貧血混淆,這些疾病有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血液檢查、骨髓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 低色素性貧血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輸血治療。
● 多吃含鐵量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蛋黃等食物。
● 常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和綠色蔬菜,禁飲濃茶和咖啡。
● 缺鐵性貧血應選擇補充鐵劑治療。鐵劑一定要與餐共食或餐后服用,可以降低鐵對腸胃道的刺激性。食物中的蛋白質、維生素C等可以提高鐵質的吸收率。還可服用琥珀酸亞鐵等亞鐵製劑。口服補鐵需在血紅蛋白正常後繼續補鐵4~6個月。如患者無法口服鐵劑,可選擇注射鐵劑治療。
● 嚴重貧血的患者可輸注紅細胞或全血。
● 低色素性貧血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還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 低色素性貧血會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眼花、耳鳴、心悸等癥狀,會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 如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可能會引發腦缺血、心力衰竭等併發症。
● 低色素性貧血的治療效果與發病性質、治療時機、有無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等因素有關。總的來說,早期、規範的治療,可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改善預后。
● 注意均衡飲食,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豆製品、雞蛋等食物。
● 多吃維生素豐富的水果、蔬菜。
● 不飲濃茶和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