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超導

低溫超導

低溫超導是指在零下269攝氏度的液氦環境中,超導所具有的特性。

過程


在很低的溫度下,物體的所有的電子速率降低,價電子運轉在固定的平面上,達到臨界溫度;
價和電子運轉速率越來越低,核心習慣於常溫下的核外電子快速運轉;
核外層電子處於公用的狀態的物體就是超導體,最終形成低溫超導現象。
1.
在很低的溫度下,物體的所有的電子速率降低,價電子運轉在固定的平面上,達到臨界溫度;
2.
價和電子運轉速率越來越低,核心習慣於常溫下的核外電子快速運轉;
3.
價和電子運轉緩慢,造成了原子暫時缺失價電子的現象,核心就挪用相鄰核心的價電子,相鄰核心又挪用,所有的核心都向某一方向近鄰挪用,於是就形成外層電子公用,這種核外層電子公用的狀態就是物質的超導態;
4.
核外層電子處於公用的狀態的物體就是超導體,最終形成低溫超導現象。

特性


一是零電阻特性。1911年,荷蘭萊頓大學的卡未林·昂內斯用液氮冷卻水銀,意外發現當溫度下降到4.2K(-268.95℃)時,水銀的電阻完全消失(特點是不產生熱損耗且電流損耗為零)。這種現象也稱為超導電性。
二是完全抗磁性。1933年,荷蘭的邁納斯和奧森菲爾德共同發現了超導體完全抗磁性,也稱為邁納斯效應,即當一個磁體靠近處於超導態的材料時,超導體內部的磁感應強度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