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炮

一種裝甲戰鬥車輛

突擊炮(德語:Sturmgeschütz),是一種用於進攻時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炮擊、反坦克支援的裝甲戰鬥車輛。在二戰時最早由曼施坦因提出,步兵會在突擊炮的掩護下推進,這便是最早的步坦協同。突擊炮在德軍中起到巨大作用,在支援步兵的同時也可以執行反坦克任務,是一種攻防兼備的武器,隨後各國也紛紛研製了自己的突擊炮。目前包括中國、美國、義大利、法國、日本等國家均服役有大量突擊炮。

歷史沿革


1936年6月15日,德國軍方要求開發一種裝有75毫米或以上口徑主炮、可以對步兵提供直接火力支援的戰車。36-37年,Alkett公司製造了5輛試驗性的0系列。這是一種使PzIII型的底盤加上PzIV用的75mmL24 StuK37組成的新型車輛,這便是三號突擊炮。隨後相繼研發了四號突擊炮等。而蘇聯方面,SU-76M、SU-152也相繼研發服役。二戰結束后,突擊炮的發展基本與坦克的發展方向類似。

外觀特點


二戰時期的突擊炮有著典型的外觀,和戰車相似但沒有炮塔,車身相對低矮且射角受限,有履帶式(三號突擊炮等【長、短75mm坦克炮】)和輪式(Sd.Kfz.234【長管50mm、短管75mm火炮】)不同樣式。
二戰後由於步兵戰車和主戰坦克的普遍化,突擊炮的定位逐漸與坦克殲擊車整合在一起。如今世界各國的突擊炮均配備了360°旋轉炮塔、複合裝甲等裝備,作戰能力不輸主戰坦克。而突擊炮/坦克殲擊車大多採用輪式步兵戰車的底盤,在地面比較良好的情況下轉移速度更快,機動性更好,能夠更方便的跟隨步兵戰車推進,為步兵的進攻提供強有力的火力支援。

用途


不同於集中進行機動打擊的裝甲師,突擊炮主要用於支援步兵掃蕩和摧毀敵人的堅強陣地,在德軍中受炮兵指揮。德軍戰車數量不足時開始肩負反戰車的任務,搭載長炮管的反戰車炮。

著名典型


三號突擊炮
“向敵軍突擊!突擊炮是一種進攻性武器,通過機動,火力和攻擊敵人來為步兵提供迅速,強力的支援。”(突擊炮訓練手冊)
1935年,當時還是上校的埃里希-馮-曼施坦因提出組建突擊炮單位來直接支援步兵師的想法。步兵師必須配備履帶型突擊炮,與步兵一同參與進攻之中,突擊炮的目標是敵軍碉堡,機槍陣地,反坦克炮以及其他障礙物。三號突擊炮出自德國在二戰中生產突擊炮/坦克殲擊車之一。突擊炮有著比炮塔坦克更簡單,更便宜,更短制。造時間的優勢,這就是為什麼德國工廠大量生產突擊炮的原因。三號突擊炮G型(Sturmgeschütz III Ausf G)單輛成本為82500帝國馬克,相比之下三號坦克M型(PzKpfw III Ausf M)單輛成本為103163帝國馬克,四號坦克F2型(PzKpfw IV Ausf F2)則要115962帝國馬克。而一輛虎王坦克成本就能制。造四輛三號突擊炮G型。
SU-76
SU-76是蘇聯在二戰時使用的著名突擊炮。
PTL02式100毫米輪式自行突擊炮是一種具有多種作戰功能、技術先進、綜合性能優越、易於掌握使用的新型大威力輪式自行突擊炮。該炮的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大威力輪式自行炮的空白,解決了部隊的作戰急需,帶動了相關係列裝備的發展,使中國在該領域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02式突擊炮已經大量服役,已經進駐中國南北至少四個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