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學院

省屬普通本科院校

湖北科技學院位於湖北省咸寧市,是湖北省屬普通本科院校、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湖北省轉型發展試點高校、全國百所產教融合示範高校。

1946年,成立於1937年的蒲圻師範學校和成立於1942年的湖北省立第一高級中學湖北省咸寧高級學校合併為咸寧地區師範學校,先後更名為武漢師範學院咸寧分院、咸寧師範專科學校,1993年更名為咸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965年,湖北醫學院咸寧分院創立,1994年獨立設置咸寧醫學院。2002年3月,咸寧醫學院、咸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咸寧學院;2011年12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湖北科技學院。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佔地1861畝,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39億元,圖書館藏書210萬冊;設有教學院19個,本科專業62個,涵蓋理學、工學、經濟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門類。學校擁有服務國家特許項目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1個;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餘人,教職工1800人(其中專任教師1031人)。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 咸寧醫學院
學校風景
學校風景
1965年,湖北醫學院咸寧分院成立。
1994年,獨立設置為咸寧醫學院。
● 咸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1937年,蒲圻簡易師範學校創建。
1941年,蒲圻簡易師範學校更名為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1942年,湖北省立第一高級中學成立。
1946年,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更名為蒲圻師範學校;湖北省立第一高級中學更名為湖北省咸寧高級學校。
1971年,蒲圻師範學校、湖北省咸寧高級學校合併為咸寧地區師範學校。
1977年,更名為武漢師範學院咸寧分院。
1983年,更名為咸寧師範專科學校。
1993年,更名為咸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合併發展
2002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咸寧醫學院、咸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咸寧學院。
2011年,獲批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點,獨立開展研究生教育。
2011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咸寧學院更名為湖北科技學院。
2012年11月,入選教育部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2015年2月,入選湖北省第二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
2016年,被選入國家“十三五”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程規劃。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19年3月,學校設有教學院19個,本科專業60個,擁有附屬醫院10所、教學醫院3所。
本科專業一覽表
學院專業名稱授予學位學制
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醫學五年
預防醫學醫學五年
公共事業管理管理學四年
臨床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醫學五年
五官醫學院口腔醫學醫學五年
眼視光學理學四年
眼視光醫學醫學五年
護理學院護理學理學四年
藥學院藥學理學四年
藥物製劑理學四年
臨床藥學理學五年
核技術與化學生物學院化學(師範)理學四年
應用化學工學四年
生物科學(師範)理學四年
核工程與核技術工學四年
園林農學四年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物理學(師範、非師範)理學四年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學四年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工學四年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工學四年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工學四年
醫學影像技術理學四年
醫學信息工程工學四年
數學與統計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非師範)理學四年
統計學理學四年
應用統計學理學四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非師範)工學四年
網路工程工學四年
物聯網工程工學四年
資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地理科學(師範)理學四年
地理信息科學理學四年
測繪工程工學四年
工程管理工學四年
土地資源管理管理學四年
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經濟學四年
經濟統計學經濟學四年
工商管理管理學四年
經濟與管理學院財務管理管理學四年
電子商務管理學四年
酒店管理管理學四年
外國語學院英語文學四年
翻譯文學四年
商務英語文學四年
藝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藝術學四年
環境設計藝術學四年
產品設計藝術學四年
人文與傳媒學院漢語言文學文學四年
漢語國際教育文學四年
網路與新媒體文學四年
人文與傳媒學院歷史學(師範)歷史學四年
廣播電視編導藝術學四年
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師範)教育學四年
小學教育(師範)教育學四年
應用心理學(師範、非師範)理學四年
美術學(師範)藝術學四年
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師範)教育學四年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教育學四年
音樂學院音樂學(師範)藝術學四年
舞蹈表演藝術學四年
表演藝術學四年
馬克思主義學院----------------------
附屬單位
湖北科技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咸寧市精神病醫院湖科資產經營公司
湖北科技學院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職業技能鑒定所湖北科技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咸寧市中心醫院
孝感市中心醫院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
漢川市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漢川醫院黃岡市中心醫院
鄂州市中心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鄂州醫院--------

學科體系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擁有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1個、“十三五”省屬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群1個、省級重點(特色)學科2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2個。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藥學
“十三五”省屬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群:醫藥工程學科群
省級重點(特色)學科:藥學、核科學與技術
省級重點(培育)學科:臨床醫學、教育學

師資隊伍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1425人,其中專任教師1031人,正高職稱133人,博士268人,研究生導師93人;有特聘院士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湖北省“楚天學者”11人、“彩虹學者”12人、“攬月學者”19人;擁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和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與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6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省級教學團隊2個。
中國工程院院士(特聘)張運、葉聲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特聘)鄧子新
全國優秀教師劉成武等
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吳基良、吳鳴虎、夏再興、唐國華、童雪瑾、謝幫華、化長林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胡旺平、劉超
楚天學者鄒明輝、胡旺平、劉超、李家大、諶輝、李子剛、汪艦、張弛、張小銘
彩虹學者劉義、李凱揚、呂應堂、丁虹、馬蕭、劉軍平、張金海、謝貴安、程斯輝、陳志權、黃鶴、鄧長虹、汪暉、王高華、侯煒
省級教學團隊藥理學教學團隊、地理科學教學團隊

人才培養

●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實驗實訓中心1個,入選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示範中心建設計劃,有全國性考試考點3個、湖北省高校改革試點學院2個、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湖北省品牌專業4個、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計劃項目8個、湖北省精品課程19門,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湖北省實習實訓基地5個、湖北省創新創業和實踐基地4個、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範中心1個。
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藥學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藥學、生物醫學工程、地理科學
國家級實驗實訓中心:全科醫學實驗實訓中心
全國性考試考點:全國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基地、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考點、衛生專業技術資格人機對話考試機構
湖北省高校改革試點學院:愛爾眼視光學院、藥學院
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生物醫學工程、地理科學、核工程與核技術、臨床醫學、小學教育
湖北省品牌專業:藥學、生物醫學工程、地理科學、小學教育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園林、小學教育、網路與新媒體
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計劃項目:藥物製劑、核工程與核技術、核工程與核技術、物聯網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
湖北省精品課程:外科學、中國地理、診斷學、藥理學、病理學、有機化學、藥物化學、解剖學等
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醫學)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全科醫學實驗實訓中心、臨床技能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藥學與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語言學習中心
● 教學成果
2018年,學校獲得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其中由白育庭教授和劉宗南教授分別主持的《基於國家衛生人才戰略的全科醫學人才“123”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和《基於“合作共同體”的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項目獲得一等獎。
● 學生成績
2014年,學校學生獲第一屆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TI杯)華中與西南賽區決賽特等獎;2015年,獲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TI杯)華中與西南賽區特等獎;2016年,獲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全國總決賽電軌組二等獎,獲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總決賽三等獎;2017年,獲第五屆全國醫藥院校藥學/中藥學專業大學生實驗技能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TI杯)”全國總決賽三等獎、全國高校物聯網應用創新大賽總決賽三等獎;2018年,學生共獲省部級以上獎項430餘項,其中獲“全國網際網路+智慧虛擬模擬臨床技能大賽”團隊特等獎、“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應用設計大賽”總決賽一等獎、“全國醫藥院校藥學暨中藥學世界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連續四年在全國大學生光電設計大賽、基礎醫學實驗設計大賽、廣告藝術大賽和體育技能競賽等賽事中取得全國二等獎以上成績,1人入選湖北省創業類“長江學子”。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擁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湖北省“2011計劃”1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2個、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湖北省產業技術研究院1個、湖北省重點產業化創新團隊1個、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研究基地1個、湖北省村鎮建設協會研究中心1個、咸寧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咸寧市研究中心(基地)2個;還設有咸寧研究院、醫藥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院、油茶研究所、物聯網技術研發中心、嵌入式系統研發中心、軟體工程研發中心、土地資源開發與規劃研究中心、農村教育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材料輻射改性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湖北省“2011計劃”:非動力核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變湖北省重點實驗室、輻射化學與功能材料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電機與控制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香花植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湖北省咸寧智能機電產業技術研究院
湖北省重點產業化創新團隊:非動力核技術產業化創新團隊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鄂南文化研究中心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研究基地:中國古瑤文化研究基地
湖北省村鎮建設協會研究中心:鄂東南傳統建築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
咸寧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鄂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表演藝術類)、咸寧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基地
咸寧市研究中心(基地):咸寧市計生特殊群體心理援助與研究中心、咸寧市青春健康教育服務研發基地

科研成就

截至2019年3月,近五年學校教師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120餘項。
2010年3月1日—2011年11月1日,學校科研項目總經費1254.55萬,國家級科研立項10項、省部級科研立項31項、市廳級科研立項124項、發表論文1256篇(其中三大檢索論文43篇),獲省級自然科技獎1項、國家級專利1項。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9年2月,學校圖書館藏書210萬冊,中外文期刊14萬種,開通中國知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SpringerLink和EBSCOhost等中外文資料庫28個。截至2018年12月,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26萬餘冊,每年新增中外文紙質文獻4萬餘冊;加入CALIS成員,實現網上聯機編目,開展數字參考諮詢、網上文獻傳遞、手機圖書館等服務。
● 學術期刊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是由湖北省教育廳主管,湖北科技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主要登載高校最新教學、科研、管理成果;追求學術性、創新性、特色性和服務性,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在中國知網及其系列資料庫、萬方資料庫等收錄。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是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醫藥衛生類綜合性學術期刊,重點報道學校科研、醫療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經驗,內容包括藥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祖國醫學、新技術、新方法、個案報道、綜述講座、醫學教育等。主要欄目有藥學研究、基礎醫學研究、臨床醫學研究、護理學研究、短篇報道、綜述·講座,被中國期刊網、首席醫學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系統(ChinaInfo)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全文收錄,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超星學術期刊“域出版”合作期刊。

學術交流

截至2019年3月,學校建有教學實踐基地320餘個、校企合作單位139家;先後與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印度、新加坡、巴基斯坦等12個國家的14所高校開展實質性合作辦學。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校徽
創意主題:揚帆遠航,激情飛揚。
設計說明:
1、校徽以“湖北”首字母“HB”為基礎設計元素組合造型,有機融入昂揚前進的船帆,同時在船帆的中心,把科技的英文縮寫字母“ST”,變形成一隻飛翔的小鳥,突出湖北科技學院具有時代感的品牌形象;
2、整體造型恰似前進的帆船,承載光明與希望,寓意莘莘學子在知識的海洋里揚帆遠航,也代表這湖北科技學院的勇往直前;
3、圓形的構圖,象徵和諧、美滿,體現出一種凝聚力以及和諧的人文文化氛圍。
● 校旗
學校校旗以藍色為底色,圖案由校徽和中、英文校名組成,位於旗面中間位置。

精神文化

● 校訓
弘德、博學、敏行、敢先
“弘德”語出《華陽國志》“思弘德化,思弘德教”,強調德行修養和教化,以德立身,以德報國,旨在注重師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告誡師生成才必先成人,成人唯有弘德。
“博學”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強調為學首先要廣泛地獵取,同時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旨在引領教師做到學識淵博、造詣精深,在學術思想、學術風格、學術觀點上應兼容並包、百花爭艷,引領學生打下厚實的功底,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敏行”語出《論語》“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旨在要求師生員工敏於思考,善抓機遇,勤於實踐,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敢先”語見《詠梅》(元·楊維楨)“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賦得方圓隨規矩》(清·乾隆)“法著聖人用,敢為天下先”等,是“敢為天下先”、“敢為人先”的凝練,秉承了荊楚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精神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豪邁氣概,強調敢於擔當,敢闖敢試,勇於創新,努力爭先,旨在引領師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堅定的信念和堅韌的意志,以鮮明的開拓意識和首創精神,搶佔先機,幹事創業,奮發有為,追求卓越。
● 校歌
《奮進之歌》
詞:曹祥海
曲:葉頌東
攬月湖楊柳依依、英才薈萃。
比造詣,崇人文,尚科技,弘德博學求真理;
求真理,敏於行,敢為先,克難奮進創佳績;
創佳績,樹理想,爭朝夕,甘獻年華參天地,
參天地,地。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閆英姿
校長、黨委副書記吳基良
黨委副書記張廷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方立清
副校長吳鳴虎
黨委常委、副校長鍾儒剛、白育庭、戴國強、李岱

獲得榮譽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促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