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動脈瘤

周圍動脈瘤

周圍動脈瘤是指主動脈以外的動脈區域發生的局限性異常擴張,以股動脈和腘動脈處最為常見。周圍動脈瘤病因複雜,動脈粥樣硬化是真性動脈瘤的最常見原因,損傷、感染、炎症可引起假性動脈瘤。周圍動脈瘤包括頸動脈瘤、四肢動脈瘤和內臟動脈瘤,主要表現為搏動性腫物、局部疼痛、肢體腫脹等。周圍動脈瘤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手術后可以有效緩解癥狀。周圍動脈瘤會有併發症,如血壓下降、休克,呼吸困難、咯血、大出血、聲音嘶啞、血栓等表現,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早期手術治療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或血管外科

病因


● 周圍動脈瘤主要由其他動脈瘤引起,常見的治病因素有:
● 動脈粥樣硬化和損傷等是最常見原因。
● 其他病因包括各種類型的動脈炎、動脈中層發育不良、梅毒、醫源性感染性動脈瘤等。

癥狀


● 周圍動脈瘤主要表現為搏動性腫物、局部疼痛、肢體腫脹等。
● 局部搏動性包塊:搏動性包塊,表面光滑,可伴震顫。
● 局部疼痛:局部可出現脹痛或跳痛,突然出現的疼痛或疼痛突然加重。
● 壓迫癥狀:可引起感覺、運動障礙或肢體腫脹。
● 栓塞癥狀:可發生遠端肢體疼痛、蒼白、發涼、麻木,感覺、運動障礙及肢端壞疽等。
● 破裂癥狀:可發生破裂、出血,嚴重時可發生休克。

檢查


● 確診周圍動脈瘤主要依靠常規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常規檢查

● 血常規、血培養、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CRP)等會對診斷提供幫助。
● 老年患者應全面評估心、肺、肝、腦、腎等重要器官功能。

影像學檢查

● 超聲檢查:可以描記瘤體的大小、瘤壁有無粥樣斑塊及附壁血栓,尤其適用於腎動脈下腹主動脈瘤的檢查。
● 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同時現察是否存在夾層動脈,動脈瘤與周圍臟器間關係,排除腹腔內其他臟器的疾病。
●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可以檢測周圍動脈瘤的大小、範圍,有無附壁血栓及與周圍臟器之間的關係,為確定診斷及決定手術方案提供依據。

診斷


● 醫生診斷周圍動脈瘤,主要依據典型癥狀及常規、影像學檢查。

典型癥狀

● 搏動性腫物、局部疼痛、肢體腫脹等是診斷周圍動脈瘤的重要依據。

常規檢查

● 血常規、血培養、紅細胞沉降率、CRP等會對診斷提供幫助。
● 老年患者應全面評估心、肺、肝、腦、腎等重要器官功能。

影像學檢查

● 能夠明確診斷,確定動脈瘤形態,顯示瘤體呈囊狀、形狀多為圓形、卵圓形高密度影,邊緣清楚。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搏動性包塊、局部疼痛、肢體腫脹等癥狀,容易與周圍動脈瘤混淆,這些疾病有囊性動脈瘤、梭形動脈瘤、圓柱形動脈瘤、舟狀動脈瘤、蜿蜒狀動脈瘤等。
● 如果出現搏動性腫物、疼痛等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癥狀、常規及影像學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周圍動脈瘤治療原則是一經確診,應早期治療。

動脈瘤切除和動脈重建術

● 動脈重建包括動脈裂口的修補、動脈補片移植和動脈端端吻合術等。
● 缺損較大時可行人工血管或自體大隱靜脈移植術,以自體大隱靜脈移植物為最佳。

動脈瘤腔內修復術

● 為微創治療方法。
● 具有創傷小、療效確切、恢復快等優點,但須嚴格掌握適應證。

危害


● 瘤體可造成局部疼痛、肢體腫脹,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周圍動脈瘤會壓迫神經,引起周圍相關組織器官疼痛;如果出現血栓,會造成局部缺血、壞死。
● 周圍動脈瘤會有併發症,如血壓下降、休克,呼吸困難、咯血、大出血、聲音嘶啞、血栓等表現,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預后


● 周圍動脈瘤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嚴重程度、發生部位及是否有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等。總體來說,手術治療效果理想。

預防


● 積極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 有卒中或心臟病家族史是高危人群,改用能降低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飲食,可能有助於頂防動脈瘤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