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普拉唑
艾普拉唑
● 通用名:艾普拉唑
● 商品名:壹麗安
● 英文名稱:Ilaprazole
● 艾普拉唑是不可逆型質子泵抑製劑,其結構屬於苯並咪唑類。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十二指腸潰瘍。
● 本品適用於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及反流性食管炎。
● 艾普拉唑在臨床上常用的是片劑。具體如何使用請諮詢醫生。
● 艾普拉唑片劑:5毫克。
● 注射用艾普拉唑鈉:10毫克。
● 對本品及其他苯並咪唑類化合物過敏者禁用。
● 因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臨床研究數據尚不充分,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 嬰幼兒禁用。
● 對艾普拉唑及其他苯並咪唑類化合物過敏者禁用。
● 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確立,應慎用。
● 目前尚無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使用本品的臨床試驗數據,不建議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服用,若哺乳期婦女必須用藥時,應暫停哺乳。
● 艾普拉唑與一些藥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艾普拉唑前請務必告知醫生,並諮詢醫生是否能用藥,如何用藥。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你可以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諮詢醫生,了解艾普拉唑的藥物不良反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 艾普拉唑為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病情開處方拿葯,並遵醫囑用藥,包括用法、用量、用藥時間等。不得擅自按照藥物說明書自行用藥。
● 晨起空腹吞服(不可阻嚼),一次10毫克,每日1次。療程為4周。
● 本品不能咀嚼或壓碎,應整片吞服。
● 使用前應先排除胃與食道的惡性病變,以免因癥狀緩解而延誤診斷。
● 本品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強,對於一般消化性潰瘍等疾病,不宜長期大劑量服用。
● 長期服用質子泵抑製劑的患者應注意可能的骨折風險,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定期監測血鎂水平,防止低鎂血症的出現。
● 正在使用氯吡格雷類藥品的患者應注意與質子泵抑製劑藥物相互作用,在治療前與醫生就用藥安全性問題進行交流,以確保用藥安全。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通常艾普拉唑的不良反應有腹痛、頭暈、頭痛、血清轉氨酶(ALT/AST)升高等,反應輕微,可以堅持用藥。如果不良反應較大,需要就醫。醫生會根據不良反應的輕重以決定是否繼續用藥,還是換用其他藥物。
● 心悸、胸悶。
● 嚴重代謝、內分泌或電解質紊亂。
● 艾普拉唑藥品應該在室內避光、乾燥處密閉保存於20℃以下。
● 不要將該藥物分享給與你有相同癥狀的人使用。
● 藥物要遠離兒童。
● 在艾普拉唑腸溶片的十二指腸潰瘍和反流性食管炎臨床試驗中報告了以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常為輕、中度,可自行恢復。
● 艾普拉唑不良反應主要包括
● 口乾、腹脹、腹痛。
● 頭暈、頭痛。
● 血清轉氨酶(ALT/AST)升高。
● 少見皮疹、蕁麻疹。
● 少見胸悶、心悸、心電圖異常。
● 少見白細胞減少、腎功能異常、月經時間延長等。
● 其他不良反應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 有些藥物可能與艾普拉唑相互作用,包括處方葯、非處方葯、疫苗、維生素、草藥等。這些藥物與艾普拉唑一起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 由於本品抑制胃酸分泌,可影響依賴於胃內pH值吸收的藥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等)的生物利用度,合用時應注意調整劑量或避免合用。
● 目前尚無確切數據說明本品是否經肝臟CYP2C19代謝,但現有的臨床試驗數據提示,人體中CYP2C19酶的基因多態性不影響本品的療效。
● 體外試驗和代謝研究的結果表明,肝臟CYP3A4參與本品的代謝,但目前尚不能確定CYP3A4為本品的主要代謝酶。國外研究結果顯示,24例健康受試者口服本品一次40毫克,每日1次,用藥5天,可使CYP3A4的特異性底物咪達唑侖的血葯濃度升高31%~41%。
● 艾普拉唑(5毫克/次,每天2次)、克拉黴素(500毫克/次,每天2次)和阿莫西林(1克/次,每天2次)聯合用藥葯代動力學參數與單用比較,艾普拉唑AUC降低約8.2%(90%CI:70.7%~100.1%),Cmax降低約29.4%(90%CI:58.3%~80.5%);而克拉黴素AUC未變(90%CI:80.1%~120.9%),Cmax升高約24.4%(90%CI:100.7%~149.2%)
● 妊娠期婦女應權衡利弊,在利大於弊的情況下使用;哺乳期婦女慎用,如確需要,應暫停哺乳餵養。
● 藥物必須合理使用,避免濫用。處方葯應該由醫生開置,非處方葯應該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
● 艾普拉唑是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你的病情開處方使用。自行用藥可能會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藥物風險:浪費藥物資源,貽誤病情,產生耐葯,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 艾普拉唑需要遵照醫生處方足量、足療程應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癥狀可能會有所減輕,但不要輕易減量、停葯。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葯和生物製品.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 [4]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化學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5] https://www.dru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