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猗黃河大橋

位於山西省西南部

臨猗黃河大橋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是菏寶國家高速公路(G3511)菏澤至寶雞聯絡線上的一座設計中的橋樑,橋樑全長6484m,是通往豫、鄂、皖等地的重要運輸通道。

2018年2月13日,環境保護部辦公廳做出決定,不予批准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2019年11月20日,由中鐵大橋局集團公司參建的臨猗黃河大橋及引線項目在山西省運城市開工。

地理位置


臨猗黃河大橋及引線工程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三縱十一橫十一環”第十一橫(垣曲蒲掌至臨猗孫吉)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山西省西南部西通陝西省渭南、西安兩市,達陝、甘、寧等地,東經聞喜至垣曲高速公路抵河南省濟源市,通往豫、鄂、皖等地的重要運輸通道。

規劃設計


臨猗黃河大橋採用主跨225m梁拱組合體系及主跨285m矮塔斜拉橋兩種橋型組合方案,橋樑全長6484m。計劃2013年8月正式開工,2017年完工,工期4年。

項目進度


2013年6月24日,聞合高速公路黃河大橋建設管理處發布《臨猗黃河大橋及引線工程環保信息公告》。
2018年2月13日,環境保護部辦公廳做出決定,駁回菏寶高速臨猗黃河大橋工程環評報告。
2019年11月20日,由中鐵大橋局集團公司參建的臨猗黃河大橋及引線項目在山西省運城市開工。

項目意義


該項目建成后,將與其他公路網共同構成一個橫貫東西,縱貫南北,布局合理的骨架公路網路,為山西省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相關信息


臨猗黃河大橋工程項目及環境影響報告書存在以下問題:
一、工程以橋樑方式穿越2個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實驗區、2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生態環境敏感,環境影響報告書未充分論證避讓生態敏感區的可行性,未就工程方案進行環境比選。
二、生態環境現狀調查不充分,未分析工程建設對河勢及灘地、濕地、河心灘等生境變化的影響,不滿足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要求。施工期及運營期雜訊、燈光等對鳥類等野生動物的影響分析不足,保護措施缺乏針對性。

項目信息

臨猗黃河大橋及引線工程是國家高速公路菏寶線G3511的控制性節點工程,項目起於運城市萬榮縣,途徑臨猗縣,終點止於陝西合陽縣。該項目是山西省“三縱十二橫十二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接晉、陝兩省的12座公路橋樑中投資規模最大、橋樑長度最長的黃河公路大橋。臨猗黃河大橋主橋全長3820米,採用大跨度整幅橋核心箱組合梁多點頂推施工,基本跨徑為128米,鋼樑總重5.5萬噸,連續頂推最大長度2028米(兩聯),連續頂推重量2.9萬噸,頂推精度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該工程預計於2024年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建成后將與集團公司參建的陝西省合陽至銅川高速公路順接,屆時山西省運城市至陝西省銅川市通車時間從4小時縮減至2個半小時。將有效推動經濟文化發展、促進區域內城鄉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