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寶

四川瀘州合江縣的森林景區

佛寶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東南部128公里,地處四川盆地南緣,是大婁山北脈尾部的原始森林區。面積380平方公里。有山雄、水奇、石奇、林茂等特點。屬亞熱帶濕氣候,自然條件優越,植被保存完好,是世界上同緯度罕見的常綠闊葉林區。景區內為“丹霞地貌”,諸多峰嶺露出的紅色沙岩與綠色森林巧妙配合,相映成趣。由林海、竹海、峰巒、飛瀑、古寨、原始風情等組成142個景點。另佛寶指佛學術語。

景點簡介


福寶古鎮又名佛寶鎮,古鎮始建於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已“積眾數百家,可為巨鎮”,成為大漕河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建鎮時因交通極不方便,謀生艱難,故以廟宇興場,得以取名佛保場,后因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徑七尺大的鵝卵石,后改名為佛寶新場。解放后更名為福寶場。
福寶古鎮依山傍水,五橋相通,三水相匯,鎮周青山翠迭,河岸綠竹搖風。回龍街是全鎮保存最完整的一條古街,排排吊腳木樓隨山勢起伏,錯落有致。房舍多為明清風格的木結構建築,灰瓦、白牆、青石板的天井,間有回龍橋、三宮八廟等古建築掩映其中。

景點


回龍橋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回龍橋是溝通雙河半島與萬壽山交通的古橋,因跨越回龍河而得名。本橋建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長
25米,寬4米,拱高6米。橋拱中央鐫刻有一條龍,曾掛有一口青銅劍。原橋欄為歇山式房頂式樣,橋欄兩端雕有麒麟動物,可惜在”文革”中遭損毀。回龍橋是大漕河流域最早的石拱橋,對本流域橋樑建設與發展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作用。

土地廟

土地,俗稱土地公,土地爺,是古代神話中管理一個小地面的神。土地神源於遠古人們對土地權屬的崇拜。土地能生五穀,是人類的“衣食父母”,因而人們祭祀土地。最初的土地神是社神,後來人們還將一些去世的名人奉為當地的土地神,如從前南京有的地方奉蕭和為土地爺,重慶有的地方奉韓愈為土地爺。敬土地神的日子稱“杜日”,一般在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立春后的社日稱春社,立秋後的社日稱秋社。福寶古鎮的土地爺與其他地方的土地爺比較起來,自有鮮明的特色。其他地方的土地爺是一個土地婆婆,這裡的土地爺卻是“雙飛燕”——兩個土地婆婆,要比別的土地爺“開放”得多,蕭灑得多!

五祖廟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五祖廟供祀的是五位瘟神。他們是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瑣的兒子。隨文帝時,不少地區疫病流行,便下令為瘟神立祠,在五月祭祀,以免遭瘟疫之災。古鎮的五祖廟會是五月初一。過去有點河燈放紙船送瘟神的
古俗。福寶古鎮廟宇較多,素有“三官八廟”之說。古鎮民居中點綴處處宮、廟、壇、祠,這既表現了古鎮的獨特風韻,更體現著古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叫化營

叫化,亦稱叫化子,即乞丐。叫化營即丐幫住所。丐幫中的已婚男子稱叫化公,已婚女子稱叫化婆,小男丐稱叫化兒,小女丐稱叫化女,領頭的稱叫化頭。他們單身行乞叫“討口”,集體到富家乞討叫”吃大戶”。民國時期,這裡居住的乞丐通常在20人上下。他們除乞討以外,還打制爐灶,逢場天租給本街和鄉下上街賣小吃的商販使用。解放后,叫花營消失。

郵鋪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郵鋪也叫鋪遞,是舊時傳送公文的驛站。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合江設新場鋪,據傳這裡便是新場鋪的鋪
址。咸豐四年(1854年),將公文由以前的官兵傳遞改為差役投遞,叫輪差,民間信件委託商旅傳遞,叫幫信。民國11年(1922年),設置福寶郵政代辦所,郵鋪不復存在。郵鋪公文由快馬傳遞,郵政代辦所郵件為肩挑背負,步班行走。1964年合(江)福(寶)公路建成通車后,福寶郵件開始車運。

張爺廟

張爺廟供奉的主神是張飛。張飛(—221年),三國蜀漢大將。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縣)人。東漢末從劉備起兵征戰,攻取益州,建立蜀國,任車騎將軍。章武元年(221年)從劉備攻吳國,臨行時被部將刺殺。因張飛從軍前系屠夫,性格忠義勇猛,故成為屠商敬奉的神。舊時每年農曆五月二十日為張爺廟會,屠商進廟祭祀,乞求保佑發跡。平日,廟上到沿街肉案提取半斤肉的錢,供廟內香油和香師開支之用。廟內現存樂樓典雅美觀,台欄雕刻細緻傳神。

煙鋪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煙鋪是製作、銷售水煙的鋪坊。過去福寶山區是合江煙草的集中產地,產出的土煙色味俱佳,稱“菁土
煙”。民國初年,古鎮煙草製品作坊開始出現。本鋪是張姓祖業,張氏從鄉間購買煙葉,製作水煙銷售。水煙也稱“黃煙”、“刀煙”,是以金黃的煙草加以食油等作料,夾成餅塊,用刨刀刨成細絲而成。抽吸時用水煙筒抽吸,故名“水煙”。當時張氏水煙由於工藝到家,價廉物美,因而生意紅火,名聲遠播。

回龍拍攝場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此處街景特別。向前看——街道拾級而上,街沿低壁互疊,房檐高低錯落,瓦蓋肩比差互;向後看——近處街道一線,街房兩排,遠處山巒峨峨,山路彎彎,山野風光進入街道,街景與山野風光融為一體。這裡同古鎮陡石梯拍攝場一樣,都是寫生、照像、拍攝的上好場地。電影《狂》、《米》,電視劇《傻兒司
令》、《世紀人生一——董竹君傳奇》、《山風》等,都在這裡拍攝過場景。

九如號

九如號是古鎮舊時有名的客棧。《詩經,小雅,天寶》篇中,有一段文字連用九個”如”字,有祝福安康長壽的意思,因此稱“九如”或“天寶九如”。這家客棧以“九如”為名,寓意祝旅客身體健康,旅途平安,福壽綿延。

仙姑堂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仙姑堂是一家湯圓鋪。經營各種湯圓,尤以大湯圓和醪糟湯圓最有名。因本鋪初創人是一位年輕貌美的何
姓嫂子,她與神話人物“八仙”中的何仙姑姓氏性別相同,故友人給她這個湯圓鋪起名“仙姑堂”,並稱她的湯圓為“仙姑蛋”。

太白樓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太白樓是一家酒鋪。其鋪名一說是取李白的字,李白字太白,又好飲酒,人稱“酒中仙”,以之為名利於招攬生意;另說是取星宿之名,“太白”即“金星”,也就是“啟明”星,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以之取名寓意生意興隆。當時本鋪經營的酒除高梁白酒、包穀酒、紅苕酒外,還有釀製的米酒、醺制的桂花酒和泡製的烏梅酒、刺梨酒等。本鋪的酒既可以銀錢購買,也可用桐籽調換,各論各價。桐籽是製造桐油的原料。桐油是從前城鄉居民的主要燈油。大白樓實行桐籽換酒的交易方式,既為鄉下人的桐籽提供了銷路,又為場上的桐油生產商提供了
原料,因而受到普遍歡迎,酒樓的生意也十分紅火。

清源宮古街柵

福寶是從前川鹽入黔的重要道口,也是川南黔北土匪打劫的主要目標。街柵,是古鎮重要的防衛設施。這是安裝街柵柵門的地門斗。從前,古鎮匪患甚熾,為防匪患,古鎮層層設防,修建街柵達10處之多。現鎮南岩口大路入鎮口還保存有一道完整的柵門。舊時清源宮、陡石梯街柵還帶有頂篷,形如寨門,有團練兵丁把守。清順治元年(1644年)六月,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部將趙國正率百餘人過回龍橋進攻古鎮,民團團總楊子瑞指揮團丁佔據這處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頑強抵禦,擊退趙兵,使古鎮免遭一場劫難。

煙館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煙館是舊時抽鴉片煙的場所。清朝時期外國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連這地處蠻荒之
地的山鄉古鎮也未能倖免,這家煙館就是見證。清同治元年(1862年)夏末,貴州農民起義軍毛步雲部路經福寶時,曾將這家煙館搗毀,但不久又死灰復燃。煙鬼們為抽鴉片,有的賣盡家產,以至賣兒賣女,最後一命嗚乎。

清源宮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清源宮供奉李冰和文翁。李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守,他主持興修水利,尤以都江堰名揚天下;文翁是西漢蜀守,他重視發展教育,開四川興辦學校先河。他們有功於蜀,蜀人為之立祠祭祀。古鎮清源宮在清末香火漸衰,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起在宮內設米市,廟上在每斗①米中抽半合②維持清源宮的開支,此制一
直維持到民國末年。

禹王廟

禹王廟供奉的主神是禹。禹是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姓姒,也稱大禹、夏禹、戎禹。據說他領導人民疏通江河,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在治水13年中,,三過家門而不入。他因治水有功,被舜選為繼承人,舜死後,為部落聯盟首領。他的兒子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即夏朝。此廟建於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后,系河南、湖北遷居到福寶的民眾捐建,故又稱“商楚會館”,是遷居福寶的豫鄂民眾集會的地方。

蒲記葯堂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蒲記葯堂是以賣葯診治為一體的葯堂。舊時堂中掛有醫聖張仲景繡像,設有香案祭祀。福寶山中有野生藥材數百種,有如一本展開的《本草綱目》,蒲記葯堂的中草藥多為蒲氏自采自製。蒲氏的醫術是祖傳的,以望、聞、問、切“四珍法”珍病,以湯(服湯藥)燙(用藥物燙貼)、針(針灸)、酒(服藥酒)治病。葯堂
以醫術高超、醫德高尚聞名遠近。

堯記酥餅鋪

福寶酥餅與豆腐乾,是福寶兩樣傳統名食,早在清末就享譽川南黔北地區。這個地區自古流傳“先市豆油仁懷醋,福寶酥餅豆腐乾”的說法,說明福寶酥餅豆腐乾歷來是這個地區的副食知名品牌。福寶酥餅餅工藝獨特,配料講究,溪水和面,柴炭火烘烤,具有色澤鮮潤,餅層綃薄,香甜酥脆,入口即化的特點,人稱“餅族之王”。

德泰號鹽鋪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德秦號鹽鋪是舊時皮氏開設,民國末年曾在此發生過民眾兜鹽事件。福寶自古是川鹽入黔的重要鹽道,供應貴州習水等地的食鹽一部分經福寶運銷。由於當時食鹽管理混亂,福寶成為大漕河流域和黔北地區私鹽販運的重要站口,設有鹽站多處。但是,鹽商們為了牟取暴利,常常儲鹽不售,因此民間常鬧鹽荒。有的鄉民進山挖硝土①,熬制鍋鹽②食用。有的為了節省食鹽,將巴鹽用麻繩拴住,放在菜中攪動幾下即提出,僅用點鹽味撇水氣。民國37年(1948年),大漕河流域食鹽漲到3升米(約15斤米)換1斤鹽的天價。德泰
號鹽鋪趁機囤積居奇,有鹽不售,激起民憤,在夏初的一個逢場日,由僧人尼和尚打開鋪門,趕集民眾蜂擁而至,用衣服、頭巾、圍裙等將鋪內數十袋食鹽全數兜完。這就是古鎮有名的“兜鹽事件”。

萬壽酒肆

酒肆即酒店。萬壽酒肆因其地處萬壽山頂,與萬壽宮相鄰而得名。萬壽酒肆是古鎮舊時的大酒店。每逢趕場,顧客盈門,有的划舉賭酒,談天說地,直綿到鳥雀回窩,太陽落山。本肆除接待散客外,也承辦筵席。筵席用豬肉、魔玉、於筍等出八碗的,叫“舀舀席”,屬下等;用雞、鴨、豬肉等出九碗的,叫‘九大碗”,屬中等;用海參、魚翅、河魚的,稱“海參席”,屬上等;用烤豬、烤羊、烤魚,加蕨粑回鍋肉、竹蓀銀耳羹、山菇野菌湯的,稱燒烤席,屬特等。舊時,只有富人才能在這裡擺筵席,窮人進店多是買杯酒喝,連萊也不用,叫做‘喝寡單碗兒”。

萬壽宮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萬壽官是清代道家供奉當今皇上萬歲牌的生祠,不設神像,只供萬歲牌位。此宮建於康熙年間,光緒2年(1876年)遭火焚后,由皮氏重建。本宮設有戲台、座堂,面對戲台左為男賓樓,右為女賓樓。過去這裡是鎮民集會、地方官員發布政事的地方,故又俗稱“布事場”。萬壽宮地處古鎮最高處,因而它所處的這個山巒稱萬壽山。古鎮的地形如“一龍盤三龜”——一龍是指半繞萬壽山腳的回龍河,三龜除萬壽山外,另
有回龍河畔的天台山和烏龜山。專家稱福寶古鎮是“一首空間交響樂”,這首交響樂的高潮部分,正是這萬壽宮所處的長長的萬壽山頂。

文壇

文壇的本意為“文學界”,是讀書人聚會、論文和祭孔的場所。史載古鎮始建文壇已遭焚毀,現存文壇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木穿逗結構,面積290平方米。過去正堂設孔子牌位,供文人祭祀;正堂後面是白雲堂,為文人品茗論文、吟詩作對的場所;底層為學館,常年開課教學。凡學童發矇,必先拜孔子,方可入學,寓有尊師重教之意。文壇,是古鎮一道典雅的文化風景,也是古鎮先人崇尚文化的標誌。文人書房中常備有四樣東西,稱為“文房四寶”。

福星宮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福星宮過去是福寶哥老會仁字型大小的堂口。外堂是茶館,裡面有戲樓,稱常樂社。哥老會是天地會的支派,
俗稱“袍哥”,為清代民間秘密結社。首領稱大哥或大爺,俗稱“舵把子”。哥老會崇敬關羽(蜀漢大將),講江湖義氣,會址稱碼頭或公口,分仁、義、禮、智、信5堂,福寶有仁、義、禮、智4堂,其堂址分別為福星官、福義宮、福禮宮(也稱禮和社)、福智宮,以茶館的形式面世。各堂接納不同身份的會員,當時的說法是:仁號少爺公班,義號買賣客商,禮號刀刀槍槍,智號猴猴囡囡。哥老會最初的宗旨是反清復明。辛亥革命時,福寶哥老會部份成員曾參加同盟會員組織的同志軍圍攻合江縣城的戰鬥。解放后,哥老會被取締。

常樂社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
常樂杜是福星宮的文娛場所,也是福寶民間文藝演出場地。福寶地當川南黔北渝西接壤部位,處於夜郎文
化與中原文化的交匯之處,從而形成了古樂吹打、儺戲、燈戲、秧苗戲、肉蓮花、高腔山歌、俚俗說唱、猴子爬高竿、獅子翻高台等豐富獨特的民間文藝。特別是以嗩吶鑼鼓演奏的“福寶古樂”,曲牌調式眾多,表現內容生動,被當代著名美學大師王朝聞譽為“民間文化藝術珍寶”。從前,古鎮官員、各界頭人和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常在這裡一邊品茶,一邊觀看文藝表演,享受了不少快活。

太平缸

太平缸即消防缸,為古鎮重要的消防設施。這個大平缸在設計建造上很有特色,它不像通常的太平缸那樣建在地上,而是建在地下,平時用石板蓋住,不影響街道的使用效果,用時掀掉蓋板,取水滅火。這個太平缸在建街時就已設置,距今已有千年歷史,稱得上是一件珍貴的文物。古鎮先人將消防設施與建街工程進行同時設計、施工、投產使用,稱得上是建設工程安全生產“三同時”的先導,給了後人不少啟迪和教益。

唐記發店

理髮業在舊社會被視為卑賤的職業,理髮從業人員被稱為“兒”,連哥老會也不能參加。他們大多是肩挑理髮工具箱及熱水爐走街串鄉服務,開店營業的較少。唐記理髮店開設於民國中期,子承父業,也招徒弟。唐氏理髮有修面、掏耳、游眼、舒筋等特技,是有名的理髮世家。

禮和社

禮和社也稱福禮宮,是過去福寶哥老會禮字型大小堂口,以茶館形式面世。禮號堂的成員多為習武、當兵之人,故有“禮號刀刀槍槍”的說法。清宣統三年(1911年)9月23日,禮和社大哥韋羽儀兄弟3人組織福寶哥老會成員,在同盟會員王銳的率領下奔赴合江縣城,參加辛亥同志軍圍城戰鬥,圍城66天,推翻了清王朝在合江的封建專制統治。

梅葛幫

梅葛是印染業的創業神,稱“梅葛二聖”或“梅葛二仙”。梅葛幫是古鎮印染業幫會的名稱。舊時印染業稱染房,主營染布,兼營土法印花。使用染料是用福寶山中板藍根葉加工而成的藍靛,染色以藍色、青色為主,經營方式主要是來料加工,業務範圍除大漕河流域外,還有黔北部分地區。清朝末年,古鎮染房不下10家,其中王姓“德義長”號染房規模較大。民國初年,成立印染業幫會,稱“梅葛幫”,會址設在“德義長”號。關於“梅葛二聖”的傳說有兩種:一種是古代有一個姓梅的人和一個姓葛的人,發現河泥漿能把白布染黃,蓼藍草能把白布染藍,人們便把他們奉為印染業的祖師爺;另一種是古代有一老翁發現葛鳥吃梅果時,葛鳥嘴裡流下的梅汁能染紅白布,人們便將葛鳥和梅果塑成聖像,奉為印染業的祖師爺。(見馬書田著《全像中國三百神》)

京果鋪

京果是糖果的別稱,京果鋪即糖果鋪。舊時人們戲說福寶場上有四怪:一怪廟子坐排排,二怪染房擠挨挨,三怪牆壁當櫃檯,四怪柵子立沿街。這四怪既表現了古鎮的神奇。老古,又體現了古鎮的獨特風韻。

吊腳樓

吊腳樓是房屋的後部由木料或石料為支柱托起的木結構樓房。它是川南山地古民居的特色建築。福寶古鎮因是依山而建,隨水而陡纊故有許多吊腳樓,成為古鎮一道美麗的風景。這排氣勢雄宏的吊腳樓搭建在高峻的青石砌壁之上,支柱高挺,樓閣凌空,歷經數百年風雨而堅如磐④鏟專家稱之為“吊腳木樓的經典之作”,“一尊壯麗輝煌的雕塑”。

回龍河

吊腳樓是房屋的後部由木料或石料為支柱托起的木結構樓房。它是川南山地古民居的特色建築。福寶古鎮因是依山而建,隨水而陡纊故有許多吊腳樓,成為古鎮一道美麗的風景。這排氣勢雄宏的吊腳樓搭建在高峻的青石砌壁之上,支柱高挺,樓閣凌空,歷經數百年風雨而堅如磐④鏟專家稱之為“吊腳木樓的經典之作”,“一尊壯麗輝煌的雕塑”。
運條半繞古鎮的小河叫回龍河,它的上游叫白色溪,發源於福寶鎮境內海撥1094米的的馬頸山。福寶古鎮“三水相匯”,這回龍河是三水之一,另外兩水是大漕河、天堂河。

天主教堂

天主教亦稱羅馬公教。“天主”一詞,是明末傳教士對所信之神的譯稱,職意為至高無尚的主宰。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穌基督,尊馬利亞為“聖母”。天主教的“中央”是羅馬教廷(梵蒂岡),教皇被尊為耶穌在世的代表。清咸豐六年(1856年),法國明司鐸神父將天主教傳入合江,咸豐十年(1860年)在福寶場建天主教堂傳教,教堂的宗教活動儀式稱“—彌撒”。咸豐十一年(1861年),福寶天主教徒強取豪奪,橫行鄉里,鄉民李文定命兒子李成生率領鄉民搗毀教堂設施,平息教禍,眾人稱快。這表現了古鎮人民熱愛祖國,反對侵略的精神。天主教撤離后,這裡又逐步成為老少爺們尋歡作樂的地方,成了“逍遙宮”。

天祿角

天祿是古時候酒的別稱。《漢書,食貨志下》講“酒者天之美祿”,就是說酒即天祿。“天祿角”,是這家酒店的店名。“天祿”一詞文雅、奧僻,古鎮有以“天祿”取名的酒店,說明舊時古鎮不乏丈人學究。

茶坊巷

福寶種茶歷史悠久,山中野生茶樹也多。從前古鎮上有多家茶戶,購買鄉間茶葉粗製毛茶,運銷江津、重慶等地。清初,官府在古鎮外面的甘雨場設置茶關,徵收茶稅。因過去這道巷子內有幾家茶葉作坊,故稱“茶坊巷”。

汪公館

公館是舊時官員、富人的比較豪華的住宅。這裡是清道光年間古鎮地方官汪世泰的住所。汪公館房屋為懸山式,兩側有高大的封火牆,大門為三柱二間單檐重樓,樓欄桿和一斜撐雕刻精細,兩門桂刻有對聯(巳毀於文革期間),後房為一樓一底,築有碉樓。這座公館是現在福寶古鎮保存最為完整,工藝最佳的清代建築。

天后宮

天后又稱媽祖,是中國的海神娘娘。天后宮、媽祖廟都是她的廟宇。古鎮天后宮建於清康熙末年,是由福建遷居福寶的鐘姓和雷姓所建,為鍾、雷二姓家廟。農曆3月23日是天后誕辰日,這天鍾、雷二姓和社會信眾祭祀夫后,乞佑家業興旺,船筏平安。敘識準備王天后(媽祖)的前身是一個漁家姑娘,名叫林默,北宋初年生於福建莆田湄州島。因她生在海邊,水性好,又懂天象醫藥,常去救助海上遇難的客商和漁民,給人看疼治病,深受人們愛戴。她不想成家,一心救助百姓。有一次救人時,不幸遇難身亡。林默死後,鄉親們編出了她的一些神跡,修建廟宇祭祀她。以後官船民船常傳在海上遇險而得林默“顯靈”搭救的事,朝庭知道后十分重視,由皇帝親自給林默冊封神號。從宋到清,帝王們對這位女神的冊封多達40餘次,封號計有五六十字,如“輔國護聖”、“護國庇民”、“宏仁善濟”等,林默的地位也由當初的林姑娘而為夫人、為妃、為天妃、聖妃,直高升至天后。天后的廟宇遍布中國沿海各地以至東南亞地區,僅台灣一島就有媽祖廟500餘座。

恆昌當鋪

當鋪亦稱典當、押店,是舊時專門以收取衣物等動產作質押的高利貸店鋪。當鋪借錢多少,按抵押品的估價而定,當鋪開具單據,即當票,寫明抵押品及其抵押的錢數,到期憑此當票贖取抵押品,如到期不贖,則抵押品歸當鋪所有。清雍正六年(1728年)規定,各地開設當鋪都須向政府請領當帖——即當鋪營業執照,按年納秩,停業的交帖免稅。民國末年,恆昌當鋪停業。

福泰錢莊

錢莊也稱銀號,是舊中國的一種信用機構。這個錢莊為獨資組織,從事兌換業務。清代,合江流通的貨幣以制錢、銀錠為主,民國時期,以銀元、銅元為主。制錢俗稱小錢,有大觀通寶、咸平通寶、崇禎通寶等,每枚一文,一千文為一貫,俗稱一弔;銀錠有元寶(十五兩,馬蹄形)、中寶(十二兩,秤錘形)、錁子(一二兩至三五兩,饅頭形),福珠(一兩以下,珠粒形)4種;銀元俗稱大洋,有龍板、元頭等,每元重七錢二分;銅元有當十文、當二十文以至當一百文、當二百文的。光緒元年(1875年),銀每兩換制錢1500文,民國4年(1915年),銀每兩換制錢上升到2200文。民國22年(1933年),合江廢止輾兩流通,福泰錢莊關閉。

綉樓

綉樓即繡房,還可稱繡戶,是舊時大家畫秀居住的地方。唐代詩二拔鞘池在這裡停留大久,免得樓上繡球拋下打中了頭!

竹木幫

這是過去福寶竹木業幫會的會址。福寶森林廣袤,盛產竹木。古鎮自古是竹木營銷口岸。舊時福寶竹木運輸為水運,由大漕河水運到江津、重慶等地。那時福寶古鎮竹木商賈雲集,大漕河岸竹木堆積如山,大漕河中竹木排筏如織,一派繁忙景象。據縣誌記載,民國31年(1942年),福寶有竹木商100多家,其中鎮上58家,鄉下50多家,當年銷桷板22萬疋,杉條10萬根,寸板、船板、樓板等折算5萬立方米,楠竹5萬根。可見福寶竹木市場之宏大、繁榮。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福寶成立竹木業幫會。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竹木業幫會為木業、竹業、青山業三個同業公會,竹木同業公會仍留在這裡,青山同業公會遷到陡石梯口。

水巷子

水巷子是萬壽宮一帶居民下河挑水的巷道,也是古鎮重要的消防囂蘭筆二:蓋,二嘗囂蠕罄蚤從這道巷子下河職水滅火,大火燒到這道巷子被撲滅。這巷子前面木架牆上的焚燒痕迹,正是這場劫難的歷史見證。

惜宇亭

亭序中記述了清乾隆時福寶場已“積眾約數百家,可稱巨鎮”的史實,這對於研究古鎮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黃葛樹

黃葛樹,一名黃桷樹。桑科,高大喬木。產於我謎鷗山區,為優良風景樹。相傳此樹由清嘉慶末年知縣秦湘手植,至今已200多年。

火神廟

火神廟火的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人類擺脫動物界的標誌。人們永遠崇敬火的發明者和管理者。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火神及其神話。中國的火神有視融、炎帝、回祿(又叫吳回)鵬另外還有一個管理火種的小火神,叫閼伯。火神為居家保護神。火神廟會是正月初七。人們祭祀火神,求保平安,不遭火災。

肖記豆腐坊

這是過去一家生產豆腐和豆腐乾的作坊。福寶豆腐乾與福寶酥餅,是福寶兩樣傳統名食,早在清末就享譽川南黔北渝西地區,這個地區歷來就有“先市豆油仁懷醋,福寶酥餅豆腐乾”的說法。福寶豆腐乾工藝講究,要經過選豆、浸豆(將黃豆放在水裡浸泡)、磨漿、煮漿、濾漿、點漿(加鹽囟使豆漿中蛋白質凝結)、固形(放在方框模具中成形)、擠壓、調味(加食鹽、花椒等)、烘烤(用炭火烘烤)等工序,製成的豆腐乾醬黃、綿軟、清香、微咸,為色香味俱佳的綠色食品,素有“賽山珍”之稱。

金河織布坊

古鎮人所用的布料,多為從市上或鄉間購買麻紗織造,因而古鎮有多家織布作坊,這是其中的一家。過去作坊使用的織機是踏盤織機,織物的經紗用手工排掛,緯紗用梭子供給,以腳踏織機踏盤雙手丟送梭子的方法進行操作。織坊主要用麻線、紗線等織造土布,也可用有色紗線織造花布。經營方式主要是來料加工,服務範圍是本鄉本土和。
佛寶古鎮

福華醋房

始建於清同治末年是大漕河流域最早的酒坊。在120多年的歷史中,老酒坊除釀製高梁白酒外,還釀造過包穀酒、黃谷酒、小麥酒、綠豆酒、紅苕酒、蔗皮酒、橡子(青楓仁)酒、粉葛酒、蕨根酒等多樣品種。高梁白酒分為“三一酒”(即以3杯酒1杯水勾兌成62度酒)、‘五二酒”(即以5杯酒2杯水勾兌成60度酒)、“堆花酒”(即泡子酒,53度)和“花酒”(44度)四類。過去老酒坊的酒可用銀錢購買,也可用高梁調換,1斗(52斤)高梁可換白酒24斤。老酒坊白酒具有醇厚甘美、入口凈爽、回味悠長、空盞留香的風格,是古鎮傳統佳釀。

燈棚

燈棚即天燈廟,也稱天燈會,是道教祀玉皇立燈桿的場所。天燈廟供奉的主神是玉皇大帝,他是道教中地位最高、職位最大的神,稱“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總管天地人間一切禍福。廟上燈桿用木棒做成,高達數丈,農曆臘月十六日至正月十六日舉行天燈會,臘月十六立燈桿,點天燈,正月十六倒燈桿,熄天燈。立燈桿點天燈和倒燈桿熄天燈,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天燈會期間,信眾向玉皇禮拜,給天燈獻油,乞求保佑平安,免遭災禍。

天燈廟

福寶古鎮原有上、中、下三個古渡,以四渡歷史最早。民國末年拆鋪下渡,1965年建福寶大橋時拆銷中渡,這是上渡。福寶上渡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為鄉人何燦山、陳俸等捐銀460兩修建,建渡時募捐設置舊屋基田產1份,以其收益開支義渡費用。清道光四年(1824年)賣掉舊屋基田產,另置高門溪、觀音坡兩處田產5分5厘,以其所得維持義渡開支。福寶古渡是中國西部罕見的保存完好且仍在運營的古渡,是當今西部古鎮景觀中難得的人文勝景,具有珍貴的旅遊文化價值。著名電視連續劇《世紀人生——董竹君傳奇》中,表現董竹君離開合江去上海創業的那個碼頭場景,就是在這裡拍攝的。

西河街

福寶古鎮有回龍、福華、西河、雙河四條街,這是西河街。舊時,西河街是手工作坊彙集之地,韋榨油、竹器、棕製品、梳花(彈棉花)等主要作坊,可稱古鎮的“工業區”。解放后,一個體作坊解體,在這裡建立了國營福寶楠竹場。福寶楠竹場曾一度成為全縣楠竹銷售的重要基地,以後隨著楠竹買方市場的逐步萎縮,楠竹場也隨之走向衰落。

天堂河

這條小河名叫天堂河,由它流經大天堂古廟而得名。河上這橋名叫西河橋,因它處於古鎮西河街區而得名。福寶古鎮“三水相匯,五橋相通”,天堂河為三水之一,西河橋為五橋之一。

大漕河

這條縱貫古鎮的河流叫大漕河。發源於合江東南邊陲與貴州交界的天堂壩鄉海拔1408米的魂牽子山,流經福寶老區的崇山峻岭和深丘地帶,到重慶市江津縣境內注入長江,在合江縣境流長150公里。大漕河是福寶過去重要的運輸航線,福寶的竹木、山貨都由這條水道運輸。解放以後,陸上修建公路,大漕河上多處修建水電站,水運因此中斷。大漕河既是福寶的母親河,也是福寶的代名詞,因而亦稱“福寶河”。

福寶大橋

福寶大橋建於1966年,為版拱型空腹式結構,橋長57米,寬6米,高13米,雄踞大漕河上,為合江東南部重要的公路橋樑。福寶古鎮“三水相匯,五橋相通”,福寶大橋為五橋之一,另外四橋是連接雙河半島與萬壽山的回龍橋、溝通雙河街與福華街的雙福橋、跨越天堂河的西河橋,架在劉家溝上的劉家橋。水顯靈秀,橋展風姿,古鎮才更加神秘、迷人。

佛寶岩居


佛寶
佛寶
佛寶岩居地處東經105°28′至106°19′,北緯29°27′至30°之間,位於佛寶古鎮與天堂壩景區之間,距古鎮12公里,距天堂壩景區26公里。佛寶岩居形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武帝時期,其古樸的岩居生活至今保留著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是巴文化、蜀文化、夜郎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匯聚地,素有“21世紀的歷史冰箱”之稱。岩居有獨特的天然優勢,自然擁抱的環境,清澈甘美的山泉,山高林密,鳥語花香,青山碧水盡收眼底。冬暖夏涼,存放食品長久不壞,即使是熱浪逼人的酷暑,在岩居中溫度也只有20多度,到了冬天,岩居中更是溫暖如春,就是在陰雨潮濕的季節,岩居中空氣依然乾燥清新。同時,由於居住在原始森林中的高山岩石下,山上有用不完的枯柴,吃不完的野果、野菜,喝不完的山泉。佛寶岩居作為“人類最古老生存方式的活化石”,是佛寶景區最具特色的文化旅遊項目。

生態景觀


佛寶
佛寶
景區生態景觀千姿百態。它薈萃恬靜的湖光山色,粗狂的飛瀑流泉,壯美的赤壁丹崖,浩瀚的莽林竹海,渾然天成,妙趣橫生。琴蛙湖,仙人湖,顯龍湖,一湖一卷畫展;承露谷,紅河谷,忘憂谷,一谷一派仙境。煙雨岩,虎調岩,佛經岩,鬼斧神工,動魄驚魂;雷波洞,水簾洞,乾坤洞,洪慌大野,曠世絕塵。原始林,大竹海,碧波萬傾滔天外;杜鵑溝,蘭花坳,奼紫嫣紅怡然開。斷崖絕峭,翠掩丹霞,壁立千仞;瀑吼龍騰,氣勢磅礴,雷霆萬鈞。
景區人文景觀豐富多彩它遺存滄桑依舊的古鎮,名冠川南的寶剎,神秘詭的崖墓,反撲歸真的岩居,相得益彰,交互輝映。佛寶古鎮被譽為“中國山地建築精華”,“一部凝固的空間交響樂”,“中國西部山鄉古鎮的典範”,“四川省最美麗的古鎮”;岩居部落被稱為“原始社會隕落的文明”和“人類最古老居住方式的活化石”。有連接川滇黔渝,貫穿大西南的出海通道(即唄稱為“南絲綢之路”的夜郎古道)---唐代鹽馬驛道;還有精美絕倫的漢代石棺博物館和全國首屈一指,神秘莫測的東漢崖墓群。佛寶民俗風情淳厚濃郁,民間文化異彩紛呈,有“和合文化的載體”,“湖廣填四川歷史博物館”,“中國明清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現代人回歸自我的精神家園”的美稱。

佛學術語


三寶之一。佛者覺之義。能自覺,又使他覺,自他之覺行窮滿者名曰佛。是為世之真寶,故稱佛寶。佛寶有同體別相、住持、大乘、小乘等之別。

森林公園


佛寶原始森林是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大婁山北脈尾部的原始森林區,地處四川盆地南緣,面積380平方公里,位於四川省東南部合江縣境內,有山雄、水奇、石奇、林茂等特點。屬亞熱帶濕潤氣候,自然條件優越,植被保存完好,是世界上同緯度罕見的常綠闊葉林區。景區內為“丹霞地貌”,諸多峰?露出的紅色沙岩與綠色森林巧妙配合,相映成趣。由林海、竹海、峰巒、飛瀑、古寨、原始風情等組成142個景點。根據不同的景觀特色,分別形成了以丹岩、瀑布、溪流、古道為主的天堂壩景區;以楠竹林竹海為主的玉蘭山景區;以古鎮風情、原始林和人工湖風光為主的自然景區。4萬多公頃原始森林,物種豐富,門類繁多,是一個完整的動植物基因庫,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旅遊觀光價值。
佛寶風景名勝區位於合江縣城東南部,是貴州高原大婁山褶皺北緣向北延伸的尾部,處在北緯28度52分至28度28分,東經106度01分至106度23分之間,東西寬17Km,南北長34Km,森林面積629平方公里,其中原始森林60萬畝,成片楠竹林13萬畝,景區面積380平方公里,分為玉蘭山、天堂壩、自懷三個主景區,享有“林海”美譽。
佛寶風景名勝區處在重慶江津四面山與貴州赤水市兩個國家級風景區的腹心地位,共同構成中國最大的川黔渝生態旅遊金三角,並處於金三角的核心區。
佛寶風景名勝區旅遊資源豐富獨特,神奇秀麗,美韻天成,世界罕見,被人譽“森林天地,物種寶庫,風景瑰寶,遊覽勝地”,各種景觀天趣橫生,交相輝映。
一是森林景觀豐富多彩,超凡絕塵。佛寶風景名勝區歷名以來就以“林海”著稱。景區內有原始森林60萬畝,成片楠竹林13萬畝,森林復蓋率達87.6%,以常發闊葉林為主導類型。現已初步查明有生物2500多種,其中,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珍稀動物45種,如桫欏、水杉、蓖子三尖杉、連香樹、福建柏、鵝掌楸、豹、華南虎、中華鱘、大靈貓、白鷳、大鯢、虎紋蛙等,竹類30多種,杜鵑近30種、蕨類30多種,野生藥材857種,專家們確認這裡“是地球同緯度低海拔罕見的樹種保存完好、物種十分豐富的常綠闊葉林帶”、“是難得的天然物種基因庫”、“是真正意義上的森林風景名勝區”。景區內杪欏世界、竹海奇觀、百里杜鵑花、承露谷、紅岩溝、青崗峽、野人谷、白鷺部落等無一不讓你感嘆大自然的古樸雄風,收穫超凡絕塵之感。
二是丹霞地貌神奇秀美,獨特壯觀。佛寶風景名勝區地層構造特殊,海拔高低懸殊,多屬中生代白堊系磚紅色長石、石英砂岩構成。它以極其艷麗的赤壁丹岩、奇峰異石與廣袤的綠色森林、飛瀑流洋相映襯,同西南常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強烈對比,成為獨具一格的丹霞地貌景觀。廣東中山大學教授、丹霞地貌研究專家黃進考察后說:“佛寶丹霞地貌不僅面積大,而且各種丹霞造形地貌也豐富多彩。這裡是我在中國考察過的近400處丹霞地貌共中森林復蓋最好的處丹霞地貌區”。景區內石人鎮關、蓮花異石、砂岩子、逍遙洞、乾坤圖與天堂神秘圖,凹面大佛等都讓你驚於天工造物,鬼斧神工,去收穫一種雄奇偉岸,剛柔相融的靈性。
三是水體景觀千姿搖曳,萬種風情,佛寶風景名勝區屬中亞熱帶溫濕氣候型,雨量充沛,植被完好,水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河溪縱橫、瀑泉密布、湖庫眾多、灘潭無數,構成了千資百態的水體景觀。景區內天常瀑布、雷波洞瀑布、洞坪瀑布、血千岩瀑布、天竺溝瀑布群、長灘映月、仙人踩橋、響水灘、琴蛙湖,高峽平湖等,或雄奇,或清秀或駕舟,或高掛雲空,直落九天;或林遮霧掩,輕靈飄逸;或疊玉飛灑,或珠縣碧苔……或親歷驚險漂流或觀水霧彩虹,或登臨絕頂,或上攬秀亭樓,看林海、雲海、霧浪、日出,山、水、天、雲相交映,恍若置身天境,物我兩忘。
四是人文景觀源遠流長,厚重異常。歷史悠久,民族風味濃郁的歷史文化名鎮——福寶古鎮,位於蒲江河畔,是進入佛寶風景名勝區的第一重要門戶。此鎮高低起伏,形態多資,三水相匯,五橋相通,鎮周青山疊翠,河岸綠竹搖風。規劃為保護古建築的舊區為從前的三宮八廟組成,排排吊腳木樓與新區現代建築相是 非曲直成趣,神秘迷人,古樸風流。另有先灘、民建、自懷等古場鎮和三元古寨、武定門、黑岩寺、大悲洞崖寺、東漢崖墓群、佛寶惜字亭等無一不凝聚著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的光輝。另一方面,佛寶文化源遠流長,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如演燈戲、對山歌、打連槍、耍龍類、舞獅子等,特別是獨具特色的佛寶嗩吶鑼鼓演奏,被著名美學家王朝聞譽為“難得的民間文化藝術珍寶”。佛寶風味小吃中酥餅,豆腐乾早在清末就享譽川南黔北,清水筍尖,玉蘭片等綠色儀暢銷國內外,貢品荔枝、森林野味,梅子酒香更 讓你身在佛寶,樂不思蜀。
總之,佛寶風景名勝區地理位置特殊,原始程度很高,生態環境很好,風景資源十分豐富,山水風光奇麗自然,景觀種類多樣,景區組合良好、觀賞文化、科學價值俱高。中央電視台,四川電視台和各級、各類報刊先後宣傳報道,北影、峨影先後來此拍攝了《狂》(《死水微瀾》、《米》、《山風》、《傻兒司令》《董竹君》等電影電視外景,並逐步起向川南影視攝製基地,成為新興的四川旅遊明珠。

相關詞條


仙 海風景區筆架山風景區二灘國家森林公園
大黑山森林公園飛來峰德陽藝術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