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出血

胃腸道出血

胃腸道出血是指胃腸道黏膜及血管破裂的出血,以Treitz韌帶為界,源於Treitz韌帶近端(以上)的出血被稱為上胃腸道出血,源於Treitz韌帶遠端(以下)的出血稱為下胃腸道出血。

病因


● 1.上消化道出血: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管炎、食管靜脈曲張、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食管癌、胃癌等。
● 2.下消化道出血:小腸/結腸憩室、血管發育異常、痔瘡、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癌、缺血性腸病等。
● 3.其他: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

檢查


● 一、體格檢查
● 1.視診根據皮膚、黏膜是否有出血點或出血斑,可排除止血或凝血機能障礙所致消化道出血。
● 2.觸診若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應考慮有胃腸道腫瘤的轉移;肝、脾是否腫大,腹部有無包塊,對於胃腸道出血的病因診斷也很有意義;肛門指診對內痔、直腸癌是一個簡易的診斷方法。
● 二、實驗室檢查
● 對胃腸道出血的病人檢查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比積,可初步確定出血量的多少;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對於診斷由於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止血、凝血機能障礙很有幫助;纖維蛋白原測定、優球蛋白測定、3P試驗、血FDP測定,對診斷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很有意義;大便隱血試驗可用於結直腸癌的篩查。
● 三、影像學檢查
● 雙重鋇劑胃腸道造影及鋇劑灌腸檢查,是診斷胃腸道出血病因的有用方法之一;選擇性動脈造影對於正在出血的病人,特別是小腸出血的病人,是一種較好的檢查方法。
● 四、病理檢查
● 組織病理學檢查有助於對消化道病變性質的診斷,用於對腫瘤的確診。

鑒別診斷


● 消化道出血需鑒別的疾病很多,急性出血或大出血者病情較重,需儘早做出診斷。
● 1.胃潰瘍
● 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多位於上腹部,也可出現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劍突后。常呈隱痛、鈍痛、脹痛、燒灼樣痛,疼痛多於餐后1小時出現。小量出血時僅在大便隱血試驗時發現,大出血主要表現為嘔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貧血。
● 2.十二指腸潰瘍
● 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可為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典型者表現為輕度或中度劍突下持續性疼痛,可被制酸劑或進食緩解。多數疼痛呈節律性,亦可出現午夜痛,患者常可痛醒。出血多表現為嘔血或黑便。
● 3.結腸憩室
● 通常無特異性癥狀,鋇劑灌腸檢查或內鏡檢查可發現憩室,消化道出血為其併發症之一。出血以便血為主,嚴重者可發生休克。

治療原則


● 止血治療為治標,治療原發病為治本。對急性胃腸道大出血者,應積極行止血和抗休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