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陵

外陵

徠外陵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另說“在天樞下半寸”(《千金要方》);“去腹中行當各三寸”(《針灸資生經》)。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分支,第十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

簡介


● Wàilíng ST26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歸經:足陽明胃經
● 功效:通經理氣止痛,和胃化濕

穴名釋義


● 外,指旁側,此處指腹中線外側;陵,山陵,指突起之處。本穴位於臍腹外下方,腹部正中線之旁,適當腹直肌隆起處,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下腹部,臍中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簡便取穴

● 臍中直下1橫指,旁開乳頭至正中線一半的距離。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臍中至恥骨聯合上緣(曲骨)為5直寸,兩乳頭之間為8橫寸。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本穴的簡便取穴中1橫指(拇指)即“1寸”,“1寸”可採用指寸定位法中的拇指同身寸比量取穴,伸直拇指,拇指指骨關節橫紋兩端之間的距離作為1寸。需要說明的是,指寸定位法在應用時較為便利,但取穴的準確性稍差,且操作時應以被取穴者自己的手為準。由徠於每個人的高矮、胖瘦與手的比例不完全成比例,因此,指寸定位法必須在骨度分寸的基礎上運用,而不能以指寸全部量取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https://pic.baikemy.com/obj/project-l-cdn/apgc/notice/2020-07-07/0b0bc01f-fee5-4414-9482-a324d572b302.jpeg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腹直肌鞘後壁。
● 淺層分佈有肋間神經前皮支,腹壁淺動、靜脈;深層分佈有肋間神經,肋間動脈,腹壁下動、靜脈分支與屬支。

主治


● 胃腸病症,例如腹脹、腹痛、胃脘痛、疝氣、闌尾炎。
● 婦科病症,例如痛經。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1~1.5寸。
● 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7壯。

古籍摘要


● 《針灸甲乙經·卷九》:腹中盡痛,外陵主之。
● 《針灸大成·卷六》:主腹痛,心下如懸,下引臍痛。

常用配伍


● 配三陰交、太沖、關元,治疝氣痛、痛經。
● 配曲池、上巨虛、闌尾,治闌尾炎。
● 配天樞、上巨虛,治腹中痛。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
● [4] 劉乃剛。精準取穴不出錯.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