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輻射
光輻射
徠一般按輻射波長及人眼的生理視覺效應將光輻射分成三部分:紫外輻射、可見光和紅外輻射。一般在可見到紫外波段波長用nm、在紅外波段波長用mm表示。波數的單位習慣用cm-1。
以電磁波形式或粒子(光子)形式傳播的能量,它們可以用光學元件反射、成像或色散,這種能量及其傳播過程稱為光輻射。
徠一般認為其波長在10nm~1mm,或頻率在3´1016Hz~3´1011Hz範圍內。
光輻射
一、紫外危害
紫外輻射是指波長範圍在100nm—400nm的光輻射,一般把100nm—280nm稱作UVC,把280nm—315nm稱作UVB,把315nm—400nm稱作UVA。其中100nm—200nm的紫外輻射被大氣吸收,對人類沒有影響,被稱為真空紫外,因此對人類有影響主要是200nm—400nm的紫外輻射。
因為紫外線的波長最微不足道,能量最高,紫外輻射的危害最烈的光輻射,所以一直是光生物學所關心的主要對象。紫外線於1801年被J.W.Ritter發現,1877年人們第一次觀察到了紫外線對生命系統的效應,當時Downes和Blunt報道了細菌的鈍化。在1928年是第二個里程碑,當時Gates發現,對殺死細菌而言不同波長輻射的相對效率(即致死的作用光譜)平行於核酸鹼基的吸收光譜。
研究表明,紫外線的有害效應主要是由於紫外線對脫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造成的。最有害的效應是細胞致死,其它的效應則包括致突、致癌、干擾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質的合成、細胞分裂的延遲、以及在通透性和能動性上的變化等。
光輻射
二、藍光危害
隨著時間推移,指褐質在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積聚將使視網膜更容易受到長時間光照的損傷。研究表明,對由於遺傳、營養、環境、習慣、年齡等因素而有上述視網膜斑點問題的人群,藍光特別有害。儘管波長較短的UVA和UVB被角膜和晶狀體吸收,但是研究發現,紫外到藍光波段的光輻射都能造成此類危害。
三、可見與紅外危害
電磁波可見部分的波長範圍約在380nm到780nm之間,在這個範圍內的各種波長,都可憑眼睛的顏色感覺來加以區別。藍色和紫色屬於短波,紅色屬於長波,黃色和綠色處於可見波長範圍的中間,也是人眼最敏感的區域。可見光的最重要的效應就是我們的視覺,視覺是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或者神經衝動的過程,它的光化學反應就是光物理與光異構化作用。視覺是人類最重要的知覺功能,人類接收的外界信息中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來自視覺,可見光使我們能夠感覺、認識、記憶這個世界,使我們能夠維持我們的方位。可見與紅外部分的光輻射危害主要有:灼傷、紅斑效應、白內障等。
此外高強度的光源光輻射也能對人體造成損傷,如直視激光會引起黃斑燒傷,會造成不能恢復的視力減退,這種傷害是生理性的,往往不能修復。
可以持續零點幾秒至幾十秒,能灼傷人、畜、燒毀物體。如2萬噸當量核彈爆炸,發光持續時間約2.4秒,它可使器材、建築物起火或熔化,使人員燒傷、致盲。一切擋光的物體,都能減弱它的作用。白色和淺色的物體防護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