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橫鎮
山東省肥城市下轄鎮
石橫鎮隸屬於肥城市,介於北緯36°08′至36°14′,東經116°28′至116°36′之間。。北部、西部、南部與平陰縣接壤;東部與湖屯鎮相鄰;東南部與桃園鎮毗連。南北最長處13.65公里,東西最寬處13公里,總面積94.51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7.3%。2016年轄5個社區、43個行政村,總人口100435人(2017)。
2016年,實現社會總產值460億元,境內稅收總額17.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9605萬元,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22410元。2019年10月,石橫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石橫自唐、虞、夏三代為青州之域。
商為海岱營州之域。
西周為兗州之域。
東周為魯國地。
秦為齊郡(今濟南)管轄。
西漢泰山郡置肥城縣后,石橫隸屬肥城縣管轄。
自東漢章帝末至南朝劉宋,石橫歸濟北郡盧縣管轄。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復置肥城縣,石橫歸東濟北郡肥城縣管轄。
北周隸屬肥城郡。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肥城改為博城,后又改為乾封縣。石橫先後隸屬博城、乾封縣。
宋朝置石溝鎮,屬東平郡平陰縣。
金朝初因天降隕石於村北橫置,改名為石橫鎮,隸屬不變。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割平陰五鎮四鄉(石橫、欒灣、孝里、衡魚)四千戶,立邑署復稱肥城縣,治所在石橫。待修好城門城牆后,因故治所移牛山東,修建城池(今老城)。石橫歸濟寧路肥城縣管轄。
明清兩朝歸濟南府泰安州肥城縣管轄,石橫大部為安樂鄉,北部諸村屬高余社,南部諸村屬原下社。
民國元年更名為福陽鄉。
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在紅廟村建立肥城縣第七區抗日民主政府,機關沒有固定地點。日偽在石橫村設立七區區公所。解放戰爭時期,共產黨在隆庄教堂建立肥城縣第七區人民民主政府。國民黨還鄉團在石橫成立七區區部(半年時間即垮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石橫歸泰安地區肥城縣管轄。
1955年11月改稱石橫區。區政府設在石橫南門裡。
1958年9月,石橫人民公社成立。10月,隨肥城縣劃歸聊城地區管轄。
1959年7月改屬濟南市。
1961年5月,復歸泰安地區。
1963年,公社機關遷至鋼鐵廠舊址(現紙廠)。
1973年,遷至泰臨路北(即現址)。
1984年1月建立石橫區公所。
1985年11月建石橫鎮。
截至2016年,石橫鎮下轄5個社區(山東石橫發電廠社區、濟鋼總公司石橫特鋼廠社區、山東新查庄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社區、肥城東升紙業社區、肥城索利德焊材社區)、43個行政村(石橫二街村、新勝村村、馬坊村村、南高余村、中高余西村、中高余東村、石橫一村村、石橫三村村、石橫四村村、石橫五村村、石橫六村村、后衡魚一村、后衡魚二村、后衡魚三村、前衡魚一村、前衡魚二村、前衡魚三村、前衡魚四村、東衡魚中心村、東衡魚國華村、東衡魚幸福村、旅店村、紅廟村、大寺村、唐庄村、四合村、保安村、對福山村、仁里村、正明山村、聖佛寺村、八道嶺村、泉勝村、隆庄新華村、隆庄匯北村、南大留村、北大留村、雙泉峪村、查庄村、西鋪村、道口村、北高余村、趙莊村)。鎮政府位於石橫鎮福山路5號。
石橫鎮位於肥城市西北隅,地處東經116°28′—116°36′,北緯36°08′—36°14′,北與平陰縣安城鄉的鐵山、荒場、天井、雙井和平陰鎮的賢子峪、蠻子庄、洪口、分水嶺等村莊接壤,西與平陰縣孔村鎮的前嶺、馬山口、太平庄、東臧庄、陳屯和店子鄉的邱家林相鄰,東與湖屯鎮的下井子、古庄、榮庄、橋頭、小中泉、大中泉、西辛庄、錢二新村、西楊庄等村毗連,南與平陰縣的柳灘、江庄和桃園鎮的白家樓、韓庄、里留、良庄、大業長等村隔康王河相望。全境南北最長13.65公里,東西最寬13公里,總面積92.016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7.3%,鎮機關駐地位於鎮境中部偏西,距市區約25公里。
石橫地區處於肥城凹陷區西端。凹陷與基底構造線斜切,內部第四系廣布。第四系之下為石炭—二迭系煤系,其他地層走向近於東西,傾向北,呈單斜狀。構造以斷裂為主,縱橫交錯,多為高角度正斷層,斷層走向主要為北東向,分佈密集。其中自石橫向南為演馬庄斷層,呈東東南—北北西向延伸。
境內地層屬華北型地層沉積。出露的地層有太古界的泰山群,古生界的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的下第三系、第四系。受中生代以後燕山及喜馬拉雅山運動較劇,發育較齊全。石炭系、二迭系構成煤田。奧陶系隱伏在第四系之下。寒武系裸露在周圍山區。
石橫鎮處於肥城盆地西北隅,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丘陵區,海拔在100—250米之間;趙莊管理區全部、大留管理區和石橫管理區北部、中部為平原,海拔在70—75米之間;南部為澇窪地,海拔60米左右。丘陵、平原、澇窪約各佔三分之一。
境內渾圓形緩坡度的丘陵山頭共38個,分佈在北部和西北部,均系泰山之延脈,自西向東有寨山、石廟山(福山)、馬鞍山、萬靈山、薛山、流力山、圍子山、鳳凰山等,形成肥城盆地西部天然屏障。石質多為青色石灰岩。其中圍子山最高,海拔250米。
石橫鎮境內微地貌變化明顯,石橫鎮大體分為10個微地貌單元。
微地貌單元 | 分佈位置 | 面積(畝) | 佔總面積 |
石質山嶺 | 寨山、福山、薛山、萬靈山、流力山 | 1.300 | 1 |
荒坡嶺 | 寨山、尖山、馬拉山、萬靈山等山中上部 | 4.793 | 3.5 |
山坡梯田 | 對福山、仁里、聖佛寺、雙泉峪等 | 14.063 | 10 |
溝谷梯田 | 聖佛寺、八道嶺等 | 1.288 | 0.92 |
坡麓梯田 | 趙莊、雙泉峪、正明山等 | 11.147 | 8 |
緩階地 | 石橫以北以西、中高余以西 | 14.553 | 10.44 |
傾斜平地 | 南大留以東、以西 | 16.222 | 11.64 |
近山階地 | 北高余、西鋪等 | 4.347 | 3.1 |
微傾斜平地 | 石橫東部和衡魚、紅廟 | 65.430 | 48 |
塌陷 | 煤礦區(隆庄北、南大留、中高余) | 6.201 | 3.1 |
石橫屬於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暖快,變化強烈,降水少,風速大,氣候乾燥;夏季氣溫濕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急降,雨量驟減,天高氣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乾燥。年降水量約650毫米,最大降水量是1082.7毫米(1964年);最小降水量是434毫米(1966年)。全年降水分佈不均,春旱夏澇。年蒸發量2200毫米。有霜期平均176天,無霜期平均189天。年平均總輻射量123.53千卡/平方厘米。大風多發生在春季和秋季,最大風力一般為7—8級,冬春之交多為東南風和西北風。北部八道嶺為主要風口區。
由於境內發電廠諸晾水塔產生巨大蒸氣,電廠和附近幾平方公里以內形成獨特的小氣候,夏季往往局部降小陣雨,或增大降雨量;冬季往往形成小陣雪。
地表水
石橫鎮
境內較大湖泊兩個。隆庄湖在隆庄村西南角,為1958年冬開挖的人工湖,東西長1公里,寬100餘米;煤礦塌陷湖,位於查庄西,馬坊、隆庄北,中高余和南高余東,共6000餘畝,20世紀90年代起用電廠煤灰填湖造田。
地下水
石橫鎮境內潛水埋深平均17米左右。無雨季節廠礦用水及自然蒸發水位每天下降0.5毫米,雨季時康匯兩河水位上漲,潛水埋深平均每天上升2毫米左右。
石橫鎮境內土壤土壤大體分15個類型,主要為為褐土、潮褐土、砂礓黑土3大類,其中中壤表土厚粘心洪積物和中壤表土厚沙心洪積物分佈最廣。1981年經肥城縣化驗室化驗,境內土壤有機質含量中等偏下,主要缺氮,普遍缺磷,大部分缺鉀。
地表水資源境內有康匯兩條大河,資源較其他鄉鎮優越,但受降雨量的影響,河水流量極不穩定。豐水年比枯水年流量大,雨季比旱季流量大。北部煤礦塌陷區形成諸多小型湖泊,這些湖泊水量穩定,旱時不涸,亦為境內地表水資源。
地下水資源境內地下水主要是第四系潛水和隱伏寒武奧陶系灰岩裂隙岩溶水。
第四系潛水:由於肥城盆地東高西低,潛水由東北流向西南,我境中南部地勢平坦,低洼潛水沿河谷潛出,轉為地表徑流,順康匯兩河流出境外。水位變幅平均為4.83米,平均含水層厚度10米以上。
隱伏寒武奧陶系灰岩裂隙岩溶水:境內中南部平原地下隱伏灰岩,以奧陶系灰岩為主,隱伏於第四系以下含水層。隱伏灰岩,裂隙洞穴發育,不受上下新老地層控制,而受岩性構造控制。浸蝕面以下250米,裂隙洞穴或大或小,普遍有裂隙溶洞。境內岩層含水極為豐富,單位涌水量每秒米34.123升。含水層平均厚度為25米左右。
石橫鎮礦物資源,發現的有煤、石灰石、黏土(俗稱坩子土)、鐵礦石、砂等。
據1980年生物資源調查:動物包括家畜、家禽、益鳥、益獸、益蟲、害蟲、水生動物等,共29綱709種。其中水生無脊椎動物15綱60種;扁形動物門5種;線形動物門6種;環節動物門3綱14種;軟體動物門2綱12種;節肢動物門7綱210種,多為農作物、林木昆蟲;脊椎動物門:圓口綱1種;魚綱4個目、8個科、34種。其中分佈廣、數量大的鯉科魚6個亞科,126種;兩棲綱5種;爬行綱19種;鳥綱7個目10個科35種(家禽2個目,雞形目7個品種);雁形目,鵝2個品種,鴨1個品種;哺乳綱7個科320種,家禽偶蹄目、不反芻亞目、豬科13個品種。反芻亞目,牛科6個品種,羊屬14個品種,鹿科1個品種。奇蹄目,馬科6個品種,驢2個品種。食肉目,水貂1個品種。
據1980年生物資源調查:植物,包括農作物、林木、野生、觀賞、藥用植物等,不完全統計104科,450種。其中蕨類植物門7科9種,裸子植物門4科10種,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28科96種,雙子葉植物73科335種。高等水生維管束植物4大類,即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分屬於蕨類植物門、被子植物門,共15科18個屬30種。按其用途分類,其中林木果樹44種,藥用植物77種,糧食作物10種(包括豆科),經濟作物8種(主要包括油麻類),蔬菜44種,觀賞類65種。
截至2016年,石橫鎮有人口7.01萬人,戶籍人口8.6萬人,常住人口10.1萬人。
截至2017年,石橫鎮有人口100435人。
石橫鎮主要有漢族、蒙古族、回族、彝族、滿族。
2011年,石橫鎮社會總產值380億元,比2007年增長7.2倍,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16億元,比2007年增長2.8倍,實現人均收入11257元,比2007年增長1.8倍。
石橫鎮(17張)
1946年夏,實行土地改革,1949年糧食總產達到156.6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20公斤,總產達到2240萬公斤。
2000年糧食畝產突破1000公斤大關,總產已達3400萬公斤。
1990年,發展果園380公頃,2000年見果面積268公頃,果品產量3680噸。石橫鎮建冬暖式大棚960個,小拱棚740個,主要種植韭菜、黃瓜、豆莢、芹菜、葡萄等10餘種蔬菜瓜果。每年向市場供應蔬菜5.6萬噸,畝產值1.8萬元。
2000年韭菜種植面積6000畝,畝產1800公斤。
2000年底,石橫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43億元,其中種植業7000萬元,林業900萬元,畜牧業5700萬元,漁業680萬元。
2016年,石橫鎮耕地面積5.6萬畝,其中:小麥面積3.8萬畝,“兩菜一糧”1.8萬畝,無公害韭菜2000畝。栽植各類樹木60萬株,發展經濟林2600畝,荒山造林1100畝,路域綠化40公里。石橫鎮現有公益林1.6萬畝、經濟林1.3萬畝、豐產林1.1萬畝、綠色通道和農田林網120公里,林木保有量300萬株,森林覆蓋率達41%。石橫鎮現有規模養殖小區106處,畜禽存欄:家禽48萬隻、生豬4萬頭(其中能繁母豬4002頭)、羊1.4隻、牛2700頭。2013年,畜牧生產以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為重點,新建擴建畜牧小區20處。
2000年,鎮建安公司有固定資產1265萬元,幹部職工1200多人,其中各類技術人員365人,屬國家二級資質企業,三級建築施工起重機械拆裝資質。公司下設9個分公司、3個經濟實體單位,生產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是集生產、施工、設備安裝、裝飾裝潢一條龍服務的鎮辦集體股份制企業。該公司多次被評為肥城市建築施工先進企業、重合同守信譽企業、泰安市連續十年安全無事故企業、國家三級計量合格企業、泰安市明星鄉鎮企業。2000年石橫鎮建築業總收入1689萬元。
2016年,石橫鎮現有民營企業330家,其中工業企業240家,規模以上企業34家。2015年,石橫鎮共新建續建項目47個,其中在建億元以上項目18個,超5億元項目6個,確認到位資金9.58億元。新建續建三產服務業重點項目10個,到位資金1.45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890萬美元,石橫鎮實際利用外資2520萬美元。
截至到2016年,石橫鎮共有商貿類企業130家、服務類企業20家,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33家。工商行、農行、建行、農信、郵儲行均在石橫建有分支機構,共有金融網點10個。
2008~2011年,積極對上爭取,加快交通運輸和電訊郵政事業的發展步伐。至2011年,累計投資9200萬元,全鎮36個自然村村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硬化道路260公里,與國家主幹道形成“六縱八橫”的公路運輸網路。同時,加大公路管護力度,成立鄉村公路管理站,組成120人的鄉村公路養護隊,及時維護和管理,保證了道路的暢通。公路通百業興,促進了全鎮運輸業的發展。全鎮重型汽車、農用三輪、四輪、拖拉機等8420餘輛,比2007年增長20%。
據官網2016年12月01日發布的資料顯示,石橫鎮新建公路總長118.6公里,包括市鄉公路29公里,配備巡邏車1輛。
石橫鎮文化
據官網2016年12月01日發布的資料顯示,石橫鎮共有歷史文化景點1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泰山顯靈宮)、綜合文化站1處。石橫鎮43個村村村建有文化大院,村村建有農家書屋,42個村建有文化廣場,組建文藝宣傳隊28支,每村有1-2名文化輔導員。
教育
據官網2016年12月01日發布的資料顯示,石橫鎮現有初級中學1處、小學7處、幼兒園5處、成人教育中心校1處,在職教職工415人,在校生5085人,其中初中1802人、小學3283人,在園幼兒1309人。
據官網2016年12月01日發布的資料顯示,石橫鎮共有中心衛生院1所、職工醫院3所、標準化衛生室37個。鎮中心衛生院為一級甲等醫院、山東省360所中心衛生院之一,現有職工80人。
2008~2011年,投入12億多元用於鎮村建設,初步搭起“三區三園三線”、“六縱六橫”的城鎮主幹道,鎮村主幹道實施硬化、亮化、綠化,主要居民區通上天然氣、暖氣管,安裝路燈。綠地面積150多萬平方米,安裝路燈千餘盞,有7個村整體搬遷到鎮駐地,住上居民樓,有8個村進行居民樓改造。公共設施日臻完善,形成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現代化小城鎮。紅石河公園、丘明湖公園、社區公園、村內公園已成為人們休閑玩樂的好去處。鞏固鎮村建設成果,配齊配強城鎮管理執法大隊、園林綠化隊、環衛清潔隊,明確職責。建設垃圾處理站,村村建設地埋式垃圾箱。對城區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了垃圾及時清運,主幹道衛生清潔,優化發展環境,提升了城鎮品位。
石橫武術
泰山顯靈宮
泰山顯靈宮
四眼井
四眼井
北大留漢代遺址
北大留漢代遺址位於北大留村北。山坡前有封土,傳為霸王墓。另有城牆地。斷崖有灰層、灰坑、紅色燒土,曾出土大量漢代筒瓦、大花紋空心方磚、黑陶豆、鬲、灰粗繩紋缸片及宋元時代的瓷器。已挖出的幾座漢墓中,有灰陶壺、紅陶罐、虎豬動物俑、漢磚等。一畫像石刻有車馬人物,題“君馬”、“游檄”、“主簿”等字。刻工細緻,是東漢畫像石成熟時期代表作,現存文化館。1978年送往泰安保管的有狩獵圖、五銖圖、二龍穿環圖、吉祥圖、鋪首銜環圖、行獵射鳥圖、二獸角抵圖、三龍相戲圖、持戟衛士圖等。
左丘明
劉海東(1088~1125)石橫鎮前衡魚村人。北宋抗金英雄。劉海東頗有謀略,處事謹慎。成年之時,正值金兵入侵,騷擾百姓,民無寧日。劉海東習練武術,被招聘為平陰都統(當時衡魚村屬平陰縣轄)。就職之後,招兵買馬,操演軍隊。他帶兵賞罰嚴明,軍紀井然。劉海東奉命帶兵北上,與金兵遇於黃龍崗一帶。他率將士奮勇殺敵,大破金兵。在抗金戰場上,身經數戰,屢建奇功。在宣和七年(1125年)一次激戰中,殺敵數名。自己亦多處受傷。因敵眾我寡,未能突圍,犧牲於亂軍之中。時年37歲。
尹式(1850~1924)字聘卿,石橫村人,清道誥奉政大夫。自幼聰敏,后考入國子監讀書。入仕后,因有政績,被清廷封為花翎二品銜,候選道誥奉政大夫。辛亥革命后,他積極宣傳倡導興辦教育事業。1922年他賣地五頃,捐現洋六萬元興辦教育事業,中華民國教育部授予“敬教勸學”匾額一塊和“捐資助學”一等金質褒章一枚。
尹鵬武(1902~1940)原名尹振祚,又名尹飛,石橫村人。1919年就讀於濟南育英中學,1922年入黨,是山東省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當時與鄧恩銘、王盡美有地下聯繫。1926年畢業於北京燕京大學。是年在煙台創辦《時兆日報》,宣傳革命,后遭國民黨逮捕。獲釋後繼續進行革命活動。1939年秋魯西區黨委肅托時被錯殺,造成冤案。根據1988年山東省委文件,1989年中共肥城縣委為其徹底平反。
袁文正(1931~1953)隆庄村人,1948年10月考入濟南白求恩醫學院。1951年2月,報名參加了志願軍。1953年3月18日夜,志願軍某部首長正在朝鮮楊德郡桐洞里開軍事會議,被敵人發現,為保護首長安全,他不顧個人生命安危,駕駛小吉普車,開亮車燈向西駛行,引開敵人空襲目標,被敵機炮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22歲。
劉崇家(1956~1975)旅店村人。1975年參加石橫鎮水利專業隊,他帶領青年班,在修築黃河水利工程三級揚水站時,臨危不懼,用鐵杠擋住從山上迎面飛來的巨石,被撞成重傷,壯烈犧牲,救出了下面正在施工的6名木工的生命。中共肥城縣委追認他為模範民兵和優秀共青團員。是年,《山東民兵》刊登了他的模範事迹。
劉兆峰(1907~1986)旅店村人,著名民間石雕藝術家。先後參加了肥城呂祖廟和王莊玉都觀的建修。1958年應聘參加了北京人民大會堂和軍事博物館的修建,負責浮雕花紋圖案,做工精細。被評為勞動模範並受到表彰和獎勵。他的雕刻作品被泰安博物館收藏。
韓毅民(1915~1987)原名韓吉甫,隆庄村人。1936年畢業於長清師範,1938年6月參加革命,是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在湖西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后曾任冀魯豫尚和縣三區區長,劉鄧大軍一縱隊二十旅五十九團營長、淮賓縣委書記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長春一汽勞資處長、重慶機械廠、青海機床廠黨委書記兼廠長、中共西寧市委書記等職。
劉傳聲,1929年生,中共黨員,全國教育先進工作者,衡魚村人。先後任村大隊會計、大隊長、掃盲教師、石橫公社知青農場副書記。1960年1月,在農民業餘教育中,創出快速掃盲識字教學法,出席了山東省第一屆教育先進工作者會議;是年6月出席了全國教育先進工作者會議。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受到劉少奇、周恩來和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李壽森1932年9月生,中共黨員,歷任小學中心校長、文教委員、宣傳委員、科協主任等職。1959年出席省第一次少先隊代表會議。1959年10月出席全國教育展覽會,受到朱德委員長的接見。1989年10月,中國科協、中國農函大、省委宣傳部、省科協來石橫檢查科普工作,給予很高評價。省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進行採訪報道。1990年3月被評為山東省科普先進工作者,全國農函大學先進工作者。
邱仲生,1942年8月生,中共黨員,衡魚村人。原北京二炮學術處處長。退休後任《北京人才市場報》編輯。他不忘家鄉,1994年8月為家鄉捐款2000元資助教育;1999年11月捐款1880元資助左丘明文化研究與開發工作;2000年9月又捐款1000元資助左丘明文化研究宣傳材料的編髮。
李振金,1944年9月生,衡魚村人,泰安市中級法院副院長。歷任教師、肥城市公安局秘書股長、法院院長、黨組書記等職,國家三級法官。1990年、1991年、1995年分別獲山東省二等功,1993年被省高級人民法院榮記一等功。是年,他所領導的肥城市人民法院被國家最高人民法院榮記集體一等功,他代表肥城市法院赴北京參加表彰大會。1994年被評為泰安市十大優秀共產黨員標兵,中共山東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高佩恆,1952年9月生,中共黨員,石橫二街人。曾任居委會副主任、調解主任等職。他在民事調解中做出突出成績,1991年11月被省司法廳授予有功個人一等獎。1992年12月被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個人”稱號,獲獎章一枚。1993年11月被國家司法部授予“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稱號。
孫其昌,1956年1月生,衡魚村人,肥城市副市長。歷任村黨支部書記,石橫鎮化工廠、水泥廠黨支部書記兼廠長,中共潮泉鎮委書記等職。他在水泥廠任職期間,創出名牌“萬靈山”水泥,被評為省優、部優產品。1988年他被評為泰安市農民企業家;1989年被評為全國鄉鎮優秀青年企業家。
先後獲得全國五百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山東省百新工程試點鎮、山東省中心鎮、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山東省僑務工作先進鄉鎮,泰安市經濟強鎮、泰安市首批小康鎮、泰安市文明單位、泰安市鄉鎮企業明星鄉鎮、泰安市個體私營經濟專業強鎮、泰安市科普文明先進鄉鎮、泰安市對外開放先進單位、泰安市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泰安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單位、泰安市土地管理先進單位、泰安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中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辦學先進單位、泰安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石橫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1年1月28日,入選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公示的“攻堅克難獎”先進集體擬表彰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