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深部膿皰瘡

小兒深部膿皰瘡

小兒深部膿皰瘡又稱臁瘡,是一種潰瘍性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性膿皮病。小兒深部膿皰瘡是由於細菌感染引起的,多見於嬰幼兒。小兒深部膿皰瘡的主要表現為皮損初起為膿皰,漸向皮膚深部發展,典型皮損為壞死表皮和分泌物形成的蠣殼狀黑色厚痂,周圍紅腫明顯,去除痂后可見邊緣陡峭的碟狀潰瘍。患者自覺疼痛明顯。病程為2~4周或更長。小兒深部膿皰瘡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小兒深部膿皰瘡可伴有發熱、淋巴結腫大、壞死性潰瘍等,嚴重時可發展為急性腎炎、敗血症、肺炎而死亡。小兒深部膿皰瘡經過及時正確的治療后,可改善癥狀,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感染科、皮膚性病科或兒科

病因


● 本病多為B型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少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兩者混合感染,此外亦發現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及其他腐生菌等。衛生條件差,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等常為本病的誘因。
● 本病常繼發於外傷、蟲咬、疥瘡、水痘、糖尿病、瘙癢性皮膚病等。

癥狀


● 小兒深部膿皰瘡的主要表現為:
● 黃豆或指甲大小的紅斑或小包塊。
● 形成水皰或膿皰。
● 暗褐色厚痂。
● 發熱。
● 淋巴結腫大。

檢查


● 懷疑患有小兒深部膿皰瘡時,需要做體格檢查、血常規、細菌培養等來診斷。

體格檢查

● 觀察患者皮損的特點,是否具有深部膿皰瘡的特徵。

血常規

● 檢查患者有無細菌感染。

細菌培養

● 根據檢查結果可診斷、治療。

診斷


● 醫生診斷小兒深部膿皰瘡,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體格檢查、血常規、細菌培養來確診。
● 病史:外傷、蟲咬、疥瘡、水痘、糖尿病、瘙癢性皮膚病等。
● 臨床表現:黃豆或指甲大小的紅斑或小包塊、形成水皰或膿皰、暗褐色厚痂、發熱、淋巴結腫大。
● 體格檢查:可見皮膚有黃豆或指甲大小的紅斑或小包塊、水皰或膿皰等表現。
● 血常規:結果提示細菌感染。
● 細菌培養:皮損處細菌培養為B型溶血性鏈球菌。

鑒別診斷


● 常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
● 膿皰瘡:損害僅為水皰、膿皰及結痂,而不形成潰瘍。
● 丘疹壞死性結核疹:為多數散在性小的丘疹、膿皰及結痂,去痂后呈現米粒大到黃豆大的小潰瘍,無深在性穿鑿性潰瘍。
● 變應性血管炎:有紫癜、丘疹、結節及潰瘍。病理檢查見血管壁有纖維蛋白樣變性及壞死性血管炎的變化。
●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小兒深部膿皰瘡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

藥物治療

● 全身治療:全身癥狀重者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氯唑西林鈉、克林黴素或紅黴素等。中藥以清熱解毒為主,可用五味消毒飲加減。
● 局部治療:保持瘡面清潔,如痂厚者,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依沙吖啶溶液浸洗或濕敷去痂,再塗夫西地酸軟膏、莫匹羅星軟膏或0.5%氧氟沙星乳膏等,每日兩次,如潰瘍較深者,每日可用1∶2000黃連素或慶大黴素生理鹽水紗布換藥,清除膿液,促進新鮮肉芽生長。

物理治療

● 紫外線、紅外線、超短波激光等方法,可促進潰瘍癒合。

危害


● 小兒深部膿皰瘡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還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 小兒深部膿皰瘡會出現黃豆或指甲大小的紅斑或小包塊、形成水皰或膿皰、暗褐色厚痂、發熱、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 小兒深部膿皰瘡可伴有發熱、淋巴結腫大、壞死性潰瘍等,嚴重時可發展為急性腎炎、敗血症、肺炎而死亡。

預后


● 小兒深部膿皰瘡經過積極治療后,可改善癥狀,預后較好。

預防


● 注意皮膚衛生,保持皮膚乾燥。
● 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換內衣。
● 有瘙癢性皮膚病或各種皮膚損傷時,要積極治療,保證皮膚完整性。
● 與膿皰瘡患者接觸時,注意自身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