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社

心社

“心社”成徠立以後,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和發展,積極組織領導“心社”成員和革命群眾從事革命活動。 2、組織“心社”成員參加驅張運動。 1922年5月,按照毛澤東的意見,“心社”成員悉數加入了團組織。

正文


“心徠社”是“五四”運動和馬列主義在湖南傳播的影響下,於1921年3月15日在衡陽省立三師成立的進步組織,在湘南建黨早期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宗旨


“心社”尊崇唯物主義史觀,他們的首先標準是“捨己為人,立社為公”,倡導“勞動光榮”,“勞工神聖”,並廣泛宣傳“只有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救中國”的真理。

組織和發展


“心社”的組織設總務、經濟、編輯兼書記三股。開始組織者為賀恕,總務主任為蔣先雲、劉通著等。成員有記載可查的達30餘人,即賀恕、蔣先雲、黃靜源、劉通著、蔣嘯青、趙楠、韋漢、雷晉乾、唐鑒、唐朝英、袁痴、李恆青、羅嚴、黃逵、高靜山、曹亨燦、彭章達、曾克家、黃益善杜家俊、黃傳琛、姜敬祥、唐孝明、黃謙信、雷騰宇、李俊、李祖蓮、雷克長、江靜邦、藍世凱等。

主要活動


“心社”成立以後,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和發展,積極組織領導“心社”成員和革命群眾從事革命活動。
1、傳播馬列主義,推進新文化運動。“心社”在“新民學會”的影響下,採取多種形式傳播馬列主義。賀恕、蔣先雲在教師蔣嘯青、屈子健的資助下,發起設立三師文化“書報販賣部”,除長沙新文化書報社分銷外,還向北京、武昌、上海等地購進大批進步書刊。在學生中廣泛傳讀的有《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入門》等。“心社”還編輯了《明星》、《先鋒》、《三師周刊》,油印發給社員和校內外進步學生閱讀。同時,積極籌辦“衡陽文化書社”,組織“馬氏學說研究會”、“星期日講演會”,散發革命傳單。這些社會活動使同學們耳目為之一新,對於羅素、杜威、張東蓀等人在湖南兜售的基爾特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等貨色,起了抵製作用;為黨、團組織在衡陽的建立和發展,不僅作了思想上的準備,還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2、組織“心社”成員參加驅張運動。“五四”運動中,皖系軍閥張敬堯(湖南督軍兼省長),為了取媚日本,以武力解散省學聯,鎮壓維護國貨抵制日貨的運動,凌辱學生,毆打教師,激起湖南人民無比憤怒。毛澤東同志以“新民學會”的會員為骨幹,以重新改組的省學聯為基礎,聯合各界人士組織驅張請願,分赴省內外,揭露張敬堯的罪行。當“駐衡陽驅張請願團”來到衡陽后,把“心社”成員蔣先雲、黃靜源同夏明翰負責的聯絡教育界、女子救國會、國貨維持會、勸學會、農會、商會發起參加請願活動。同時,為查辦張敬堯,向北京軍政府及全國發出了十次通電,舉行數十次集會和遊行,驅張運動開展得轟轟烈烈。
3、興辦工人夜校。在湖南省第三師範學校辦了第一個工人夜校。組織工人識字,提高文化素質和階級覺悟,培養了大批工人骨幹。
4、培養骨幹,建立黨組織。1921年10月中下旬,毛澤東來到三師,召集“心社”負責人蔣先雲、劉通著等人聽取該組織的情況彙報,指出:“長沙是新民學會,你們是‘心社’,都是進步組織。”並在“心社”骨幹成員中發展了堅定信仰馬列主義的蔣先雲、黃靜源、唐朝英、蔣嘯青4人入黨,建立衡陽第一個黨小組--中共三師小組,由黃靜源任組長。此次,毛澤東還從“心社”成員中發展了一批先進青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為了充實黨的力量,衡陽黨小組從1922年初以後,繼續發展了“心社”成員韋漢、羅嚴、劉通著、袁痴、唐鑒、雷晉乾、高靜山等人入黨。1922年5月,按照毛澤東的意見,“心社”成員悉數加入了團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衡州地方團也在三師附近的東山廟成立,團員40人,“心社”成員達一半以上,唐朝英被選為衡陽團地委執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