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琪
費琪
費琪,女,1938年2月,江蘇吳縣人,現任湖北省石油學會副理事長。
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共產黨黨員。1960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石油地質勘探專業。曾先後任石油系系主任、石油研究院院長、中國石油協會理事、中國地質學會湖北分會理事、中國青藏研究會理事、湖北省石油學會副理事長、國際石油地質學家協會AAPG積極會員等。1993年國家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1973年調回地質學院,從事石油構造地質與盆地分析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75年率先總結了中國東部與同生斷層有關的構造樣式及油氣聚集規律;1976-78年研究並總結了任丘古潛山油田的裂縫-岩溶型油藏特徵及其分佈規律。上述成果為東部石油勘探與開發的深入開展提供重要依據。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二等獎。
1981—83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系研究全球板塊構造與古地理。在美國石油地質學家1983年AAPG年會上宣讀“中國東部任丘古潛山油田中構造裂隙的重要作用”論文獲年會最佳論文獎,為我國石油地質學家在國際上贏得了榮譽,並獲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1986年撰寫《中新生代以來中國及鄰區板塊碰撞、旋轉與離散模式初探》的論文,開闢了利用古地理數據、計算機自動成圖技術進行半定量研究板塊運動歷史的新思路與新方法。
1983年回國后,又多次赴美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荷蘭、馬來西亞等國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在油氣地質研究中,將基礎性很強的全球板塊構造理論與生產實踐性很強的油氣勘探相結合;將局部性的構造分析與整體性的成油體系分析相結合;將宏觀與微觀、區域與局部、地表與深部、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率先實行了多學科、大跨度交叉、滲透與綜合研究的分析方法。其中《北祁連逆掩帶的緩傾角斷層》與《酒西盆地石油地質特徵及油氣遠景評價》等科研成果,為玉門億噸級油田的擴展奠定了基礎。
1988年率先以成油氣體系的觀點,系統研究總結了地表化探異常的形成機制,並對深部油氣進行預測,編寫了《鄂爾多斯盆地靖邊-橫山地區油氣地表地球化學勘探總結》,該成果為靖邊大氣田的發現作出了貢獻,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多年教學、科研與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合作編寫了《石油勘探構造分析》與《石油天然氣地球化學勘探》等著作,前者獲部高等教育優秀教材一等獎。1997年主編《成油體系分析與模擬》一書,系統總結了成油體系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為油氣勘探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經高教部研究生辦審定,該書被遴選為研究生推薦教材,由高教出版社再版發行。
曾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科技攻關、863高科技及橫向協作課題30多項,並主持多次全國性會議及國際合作項目。並承擔多次學術交流的英語口譯工作。發表文章30多篇,合作編寫專著、譯著或科研報告10多本。曾獲全國科技大會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部級高等教育優秀教材一等獎及美國AAPG年會最佳論文獎各1項,另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歷年來先後指導碩士、博士及外國研究生60多名。曾被評為校優秀博士生導師、優秀共產黨員。1992年入選劍橋《國際名人錄》等並獲20世紀成就獎。
石油勘探構造分析、石油地質專業英語、石油地質新進展;開設的研究生課程:成油體系分析與模擬、石油構造分析、科學方法論—油氣勘探中的創造性思維、現代勘查理論與技術前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