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口氣的結果 展開

口氣

醫學名詞

口氣是指從口腔或其他充滿空氣的空腔中如鼻、鼻竇、咽,所散發出的臭氣,它嚴重影響人們的社會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將口臭作為一種疾病來進行報道。調查顯示,中國口臭患病率為27.5%。而在西方國家,則為50%。全球約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

簡介


● 英文名稱:Mouth Odor
● 又稱:口腔異味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聞診
● 常見病證:無

古籍摘選


● 口氣由來最可憎,只因用意苦勞神。太陵穴共人中瀉,心臟清涼口氣清。(《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名詞解釋


● 口腔發出的氣味。

百科解讀


● 口氣,主要是指從口中散發出的異常氣味。口氣可在臨床上由醫生通過聞診直接得到,或者可通過詢問病人或陪護者得知。

聞診意義

● 聞診是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方法之一,是通過運用聽覺和嗅覺的手段,通過對病人發出的聲音和體內排泄物發出的各種氣味的診察來推斷疾病的診斷方法。
● 在臨床上,聞診同望診、問診、切診相結合,有助於醫生全面系統地了解病情,對疾病作出正確判斷,從而準確辨證論治。

癥狀表現

● 正常人在呼吸或講話時,口中無異常氣味的散出。如果口氣的氣味呈現臭味,也叫口臭。

病因病機

● 健康人口氣如出現氣味,此時大多是生理性口氣。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口腔習慣或者口腔衛生造成設備上菌群增多、增厚導致的。自然,健康人可能也會由於食用了特殊藥物、洋蔥、大蒜或者大蔥等形成的食物氣味在口內久久不能消散的而導致口氣,此類情況一般隨著時間的慢慢消退。口臭常見病因病機如下:
● 口臭大多數是由於長時間不刷牙漱口造成的口腔不潔導致的,有時也會因為齲齒而導致。
● 如與個人衛生無關的話則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存在便秘或者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熱情況。
● 如果口氣呈現臭味的同時還有酸酸的味道,同時患者出現食欲不振、腹脹的情況,是腹內積食的表現,應及時介入治療,注意飲食、強化胃腸的消食能力即可有效緩解。
● 如果口氣呈現腐臭味,或者同時患者出現咳吐膿血的現象,此時患者多是由口腔內或胃內較為嚴重的潰瘍,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 如果口臭嚴重的患者出現牙齦腐爛的情況,此時多為牙疳。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朱文鋒。中醫診斷學.1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