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村

山東省費縣薛庄鎮下轄村

費縣薛庄鎮大良村,清乾隆年間建村,建國后特別是上世紀六七年代建的純蒙山石牆、斜坡草屋頂保存較為完好,目前,全村仍有三分之一的居民居住在這些蒙山石屋內。

這個有著3400多口人的山村位於大青山林區狹長的山峪內,全村總面積12670畝,包括2000多畝的板栗園。每年5月花期,千畝栗子花海,花香醉人,山峪兩側全是翻滾的栗子花浪,一叢叢,一片片,遮天蔽日。

村史沿革


村縱向分佈在大青山山峪里,12670畝的佔地面積,多為山地,從村裡走上一圈少說也要一個上午的時間。因為在山裡居住,靠山用山,村裡的房子、牲口圍欄、河壩等等多用山上碎石壘起來。
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村裡人沒有大鐵鎚,僅有的工具就是洋鎬、橇棍,每年的春季和秋收后便是村裡人建石屋的時節,“誰家要建石屋,在‘打牆蓋屋,互相幫忙’的傳統下,大夥到山上將碎石一塊塊搬到山下,打地基需要的大石塊全靠人力到山上用洋鎬、橇棍這些工具撬石頭。”83歲的王大義作為一名老石匠,對蓋石屋這事尤為在行,“當時,這就是一門手藝,就像婦女縫衣服一樣。”大小不一,稜角分明的一塊塊石頭,王大義和村裡人熟練地一塊塊壘起來,用黃泥糊到石縫裡,一面石牆兩三天的功夫便平地而起。
說來也怪,為什麼碎石塊在這些老石匠手裡就能拼得嚴絲合縫?“全憑感覺,我們也是‘火眼金睛’,一眼就瞅准哪塊石頭能拼湊哪塊!”莊稼漢子開工,純力氣活,石牆0.4至0.5米厚,檐高2.6米以下,進深5.0至5.4米,長10.5米以下。晌午,事主家便煮上一大鍋山裡的紅薯犒勞大家。
山裡的雜草、高粱秸稈在石匠眼裡可是好東西,“覆在屋頂上,冬暖夏涼不漏雨。”每到冬天,這些石屋外面便堆有高高的麥垛,“冷的時候,扯上一抱麥穰烤火取暖。夏天,住在裡邊可就舒服多了。”
1998年,大良村富裕起來的村民殷廷彩在村裡蓋起了三間大瓦屋,這也讓全村人羨慕不已;2005年,村民郭富榮蓋了全村第一套三間大平房,這在全村也算引領了潮流;現在,村裡人又開始建樓房,30日,記者在大良村最北端的山腰下看到,有事主家在大院里支起鍋灶,大塊肉、整雞整魚犒勞幫忙的人,蓋樓房。
大良村石屋,地面也不潮濕,雖工藝簡單卻符合四季氣候特點,體現了山區人民充分利用當地資源,趨利避害的聰明才智。無論村裡的房子怎麼演變,聊起早年間的石屋,大家都不捨得拆,理由很簡單,“祖輩父輩都是住著石屋過來的,我們都是山裡人。”

特色經濟


早前的大青山一片光禿禿,“村裡一棵花椒樹是全村唯一一棵經濟樹種。”1956年大良子大隊成立,此時,村西10里開外的彭家蘭子村開始栽栗子樹。於是,大良子大隊到彭家蘭子要了100多斤板栗種,育苗。兩年後,大良子大隊又到王莊苗圃買了500多棵栗子苗栽到石屋外。王大義說:“勤澆水,勤施肥,栗子苗長得快。大家種栗子樹最初的想法就是遮陰,根本沒想到日後還靠這賺錢。”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大良村開始大面積整山,造梯田,栽栗子樹。每年的春閑和秋收后,全村人帶上工具上山,先從山下往山上造田。1米寬、2.3米長的“育林穴”以及10多米長的“水平穴”被順著山石的分佈整理出來,借用山上的石頭壘砌了圍埂。1966年,河北的一位栗子樹技術員在大青山林場一住就是三年,指導村裡剪枝、嫁接、打板栗等技術,這年,大良村首批栗子樹掛果,當年就收穫了1000多斤板栗,著實讓村裡人收成了一把。
從1956年截至現在,大良村連年種栗子樹,現在村裡擁有2000多畝的板栗園。
每年5月板栗30天的花期里,攬過一枝栗子花,這花說實話並不怎麼漂亮,更談不上驚艷,卻有著山裡花的淳樸。栗子花穗編成長辨曬乾后,夏天可以當作“蚊香”,拿一辮點燃,縷縷的青煙透著一股特殊的清香,蚊蟲不敢侵犯。採訪中,大良村的人說起栗子花,他們覺得最漂亮,當漫山遍野開起栗子花時,太陽下,金燦燦的,它分明就是朝你在笑。
9月板栗收穫的季節,村裡人將打落下來的板栗連殼一併堆到牆根,潑上幾次水任其發熱,六七天後,攤開板栗,用木棍挨個敲打,一個個板栗就像炸了油鍋似的從殼裡爭相蹦出來。村支書曹廣友說,今年的板栗行情比去年好,平均4.7元/斤,每斤比去年貴了2元。現在的板栗園成了他們村的主要經濟樹種。
2003年以前,大良村通往外界的路崎嶇難走,優質板栗運不出去。2003年,政府幫著村裡修了一條通往山外的柏油路,這一年開始,大良村的板栗逐漸被外界所熟知並認可。

旅遊建設


村支書曹廣友說,他們村的大山、河流、千畝板栗園、石屋、青石板路等等都是原生態的,最近他們村兩委也在琢磨,如何發展旅遊業,讓更多外出打工的人回來。前不久,央視一套熱播的《馬向陽下鄉記》,人家大槐樹村能搞旅遊,他們村這方面的資源也很多,而且板栗還可以搞深加工。
另外,曹廣友也注意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促進經濟提質增效時提到,“升級旅遊休閑消費……實施鄉村旅遊富民等工程,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曹廣友說,政府已經釋放出了信號,而且他們村又剛被評為傳統村落,有外商也來村裡考察過旅遊項目,新的發展機遇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