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
艦艇
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北約代號:EchoclassI,譯文:回聲I級),是蘇聯海軍隸下的一型巡航導彈核潛艇,是蘇聯海軍第一代巡航導彈核潛艇。
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是世界上第一級核動力巡航導彈潛艇,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核潛艇,主要用於攻擊水面目標和陸上目標。
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自1956年由蘇聯紅寶石設計局開始設計,首艇1958年12月28日在蘇聯共青城造船廠開工建造,1960年3月12日下水,1961年6月28日服役,至1963年共建造服役了5艘,已全部退役。
美國早期的“天獅星”巡航導彈
在導彈研製方面,美國以二戰期間德國的V型導彈為母型來研製海基巡航導彈,而潛艇則作為巡航導彈的發射平台。1955年,美國開始了天獅星巡航導彈-1型裝備常規潛艇的試驗,在進行了一系列試驗后,暴露一些難以克服的嚴重缺點。
“天獅星”巡航導彈的缺點包括,導彈發射時的協同動作異常複雜且可靠性很差;在進行導彈發射時潛艇必須浮出水面從而破壞了潛艇的隱蔽性;導彈尺寸過大而導致潛艇水下航行阻力增加;導彈使用的液體燃料在潛艇上保存困難等。但其首要缺點是飛行速度較低且飛行高度大易於受到敵人的截擊。此外,導彈的命中精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對飛行中的導彈進行有效的制導,而一旦被探測到,敵人可以採取各種各樣的對抗措施來迷惑導彈或者使其轉向。這些缺點既阻礙了潛艇隱蔽性的充分發揮,又無法使裝備導彈的潛艇具有全球範圍的核攻擊能力。因此到1958年時,美國就停止了“天獅星”巡航導彈以及巡航導彈潛艇的研製工作。
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側視圖
1956年末,659型研製工程展開,由蘇聯紅寶石設計局負責,總設計師為II.II.普斯騰采夫,後由H.A.克利莫夫接替。在659型核潛艇設計的同時,蘇聯同步進行P-5導彈的試驗。
1957年,蘇聯在1艘僅安裝1枚P-5導彈發射裝置的W級潛艇改裝型號P-613型上進行數次試射,並最終成功完成導彈系統的研究。試驗成功后,蘇聯自1959年開始將P-5導彈用於更多的W級潛艇的改裝型號中,最終改裝了6艘裝備2枚P-5導彈的644“雙筒”型和6艘裝備4枚P-5導彈的665“長箱”型。
1957年10月,在P-5導彈試驗成功后,蘇共中央審議了蘇聯導彈潛艇的遠景規劃,按此規劃,1961年要交付海軍32艘裝備P-5巡航導彈的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
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側視圖
1958年底,蘇聯第一艘627型攻擊核潛艇研製成功,之後蘇聯加緊了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首艇的研製建造工作。最終在1960年5月12日下水,1961年6月28日交艇(下水和交艇日期均另有不同報道),並於1961年同年又順利向蘇聯海軍交付了第2艘。
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667型戰略核潛艇(北約稱Y級)的服役,蘇聯於1969年至1974年將659型艇上的導彈全部拆除,撤掉了P-5導彈發射筒以及相關係統,外層殼也重新焊接以減小阻力及其帶來的噪音,聲吶系統也改成了627型上所裝備的聲吶,從而將其改裝為核動力攻擊潛艇,改裝后被稱為659T型,改裝總設計師為O.K.馬爾戈林。
651型(J級潛艇)
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包括首艇在內全部都於1961年至1963年間開工,在共青城造船廠一共建造了5艘,這也是第一批在蘇聯遠東地區建造的核潛艇,建成服役后並全部歸屬蘇聯太平洋艦隊,太平洋艦隊也成為第一個編入核潛艇的部隊。其中首艇K-45成功地進行了各項試驗,並完成長時間的獨立航行,其中有2569海里是在水下狀態航行的,其餘4艘艇為K-59、K-66、K-122和K-259,還有一艘K-30在1961年開工之後因為675計劃而停止建造。
艇型
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外型仍然採用二戰時期的德國的XXI型潛艇艇型,指揮台圍殼位於艇體中部靠前,艏水平舵位於艇體前部的艇身上,可收縮回艇內,尾部採用了H型尾舵。
結構
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結構圖
配置
659型在上層建築的兩舷共設有6座巡航導彈發射裝置,裝備6枚水上發射的P-5巡航導彈,艏部有4具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艉部有4具40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СЭТ-65和53-61型魚雷。
導彈
P-5反艦巡航導彈(“沙道克”SS-N-3導彈)
P-5導彈發射前的準備工作是由第1艙內的操縱台遙控實施的,在水上狀態發射導彈發射筒抬起至發射角14°的時間為125秒,由於P-5導彈的作戰任務只是打擊敵陸上固定目標,不存在獲取目標指示問題,不能攻擊活動目標也使其戰略意義遠大於其真正的戰鬥價值,此外,由於發射導彈的時候潛艇必須保持水面狀態並且停車使得659型艇易遭敵摧毀。
P-5反艦巡航導彈改進型
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的導航系統為“冥王星659型”及“燈塔”陀螺儀,聲吶系統為МГ-13“北極”偵查聲吶,雷達為“三稜鏡”雷達和“涌浪-M”偵察雷達,以及其他導航設備,如計程儀、測冰儀和潛望鏡等。
艇體參數 | ||
艇長 | 111.2米 | |
艇寬 | 9.2-9.3米 | |
吃水 | 7.1-7.6米 | |
排水量 | 3731/3768噸(水面) 4920噸(水下) | |
航速 | 15.1節/21節(水上) 29節/30節(水下) | |
潛深 | 240米(標準) 300米(極限) | |
自持力 | 50天,一般單次航行僅允許10天 | |
續航力 | 18000-31000海里/26節(水下) | |
艇員編製 | 104-120人 | |
傳動 | 齒輪傳動,雙軸雙槳 | |
動力系統 | 主動力: 2台V/BM-A壓水反應堆,功率2×70兆瓦 2台GTZA-60-D蒸汽輪機,功率2×1.75萬馬力 備用動力: 2台ДГ-400直流柴油發電機,2×400千瓦 2台ПГ-116型經航電機,2組蓄電池2×112塊,推進功率2×450馬力 |
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
1981年9月10日夜間,K-45艇與蘇聯漁船“Novokachalinsk”號相撞,漁船沉沒,潛艇艇首外殼和聲納系統被徹底摧毀。
1983年8月21日,K-122艇在沖繩東部85英里處航行時VII艙著火,14人死於一氧化碳毒氣之中,之後返廠大修,后在1985年10月解除正式役,列入備用役。全部659型艇在蘇聯解體之後陸續除役。
序號 | 舷號 | 開工日期 | 下水日期 | 交艇日期 | 服役日期 | 退役日期 | 備註 |
1 | K-45 | 1958.12.20/28 | 1960.3/5.12 | / | 1961.6.28 | / | |
2 | К-59 | 1958/9.9.9/30 | 1960.9.25 | 1961.12.10 | 1961.12.16 | / | 更名為К-259 |
3 | К-66 | 1960.3.26 | 1961.7.30 | 1961.12.10 | 1961.12.28 | 1980 | |
4 | К-122 | 1961.1/4.21 | 1961.9.17 | 1962.4.13 | 1962.6/7.6 | 1985.10 | |
5 | К-151/259 | 1962.3/4.21 | 1962.9.30 | 1962.12 | 1963.6/7.28 | / | |
6 | К-30 | 1961 | / | / | / | / | 未完成 |
待拆的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