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北大街街道的結果 展開
- 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下轄街道
- 河南省安陽市文峰區下轄街道
- 山西省陽泉市城區下轄街道
- 河北省邢台市橋東區下轄街道
北大街街道
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下轄街道
北大街街道[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下轄街道]
1961年始設北大街街道,因境內古街北大街命名。1992年顧橋街道併入。2000年初划5個居委會歸吳橋街道。2004年春吳橋街道併入;2004年五河街道(1999年析吳橋街道部分居委會設,2004年調整後面積3.7平方公里,管理範圍東至鳳賓路,南、西至京杭運河,北至顧橋港、江海西路)與北大街街道合署辦公。
北大街街道地處錫城北片商業繁華區,轄區總面積4.16平方公里,轄區居民7.8萬人,建有11個社居委。
北大街街道位於北緯31°7′至32°2′,東經119°33′至120°38′,北大街街道屬北亞熱帶濕潤區,受季風環流影響,形成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氣溫,1月平均氣溫在2.8℃左右;7月平均氣溫在28℃左右。一年中無霜期220天左右。該區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雨季較長,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於蒸發量,屬濕潤地區。
居委會位於錫城勝利門西側,無錫招商城上層,東臨解放西路,交通便利,商業繁華。轄區內現有居民1739戶,總人口4110人,其中,動人口1465人,齡婦女727人,已婚育齡婦女623人。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小區、無錫市安全文明小區、無錫市社區建設示範社區。社區內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服務便利。設有微型社區服務中心,配有敬老院、康復室、多功能活動室、健身房、車庫、純水屋、圖書室等。還建有花園式活動場地350平方米及室外晨練點3個。
蓮蓉園社區位於無錫北大門,地處商業繁華區,南起北塘大街,西至金海馬、柯蘭公寓一線,北至青石路歐風街,總佔地面積26.87萬平方米,轄區總戶數2837戶,7469人。社區有老年人1895人,占社區總人數的25.3%;社區黨員282人。外來人員家庭700戶,人數2043人,占社區總人數的27.4%。社區下設居民小組54個。蓮蓉園社區於04年3月由接官亭弄社區、北泗路社區合併而成,社區辦公位於嘉德花園25號旁一樓,社區內有辦公和服務用房500多平方米,建有居委會辦公室、黨員活動室、警務室、多功能文體活動室、社區服務站、圖書閱覽室、計生服務站、市民學校、健身室等辦公場所和服務設施。
從2001年開始,北大街街道在社區硬體建設上堅持每年投入超過300萬元,不遺餘力改善社區環境,完善社區功能。至2004年,北大街街道所有社居委的辦公、活動用房均達到無錫市領先水平,硬體設施全部達到“九個一”要求。2003年,街道還投入近百萬元資金,對3個配套設施陳舊的老新村進行改造。荷花里小區當年由5家開發公司承建,一系列遺留問題困擾居民多年。2002年街道對該小區動了“大手術”,不但增加了綠地、停車場,還配套建設了值班室等,使小區居民生活質量大為提高。2004年決定實施社區綠化工程,投資新建9000平方米小區綠地的同時,還要在顧橋巷、五河新村、錫澄新村、麗新路等處建設供居民群眾休閑的景點。
徠社會事業與經濟建設同步協調發展,使北大街街道的居民們生活越過越有滋味。街道每一個社區都創出了自己的特色:南尖社區開通社區網站,不斷提升社區服務、社區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荷花里社區大力建設“綠色文明社區”;一里街社區針對區內殘疾人較多的實際,努力做好殘疾人服務工作;小梨花庄社區投資1萬多元,建立科普櫥窗,創建“科普社區”。
據統計,2003年北大街街道新增社區服務企業10家,增加服務項目8項;街道求助中心全年接受居民求助1542次,解決率達94.3%;組織社區志願者開展一條龍服務10次,服務項目234項,受益群眾達2743人次;街道勞動保障所去年共收集崗位信息880條,幫助32人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挖掘工業園區就業崗位,吸納下崗失業人員268人。
2001年,北大街街道利用一家國有企業的閑置廠房,在無錫市街道中率先建辦了“私營經濟工業園”。2002年,又採用同樣的模式,建辦了“北塘科技創業中心”、“科技創業園”等。如今,該街道已形成了私營經濟園、科技產業園、科技創業園和科技創業中心“三園一中心”的格局,為發展私營個體經濟搭建了廣闊的平台。與佔用大量土地資源的傳統意義上園區不同的是,北大街街道創建的園區絕大部分利用國有企業閑置資源,經過改造后引入高科技企業,使有限投入產生最大的效益。2004年,該街道創辦的園區已擁有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全年銷售額超過25億元,創造稅收5000萬元以上。
“寸金地”里要產出黃金效益,發展都市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是必由之路。留美博士蔣海江歸國創業,經過多方考察決定落戶北大街街道科技創業園。科技創業園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已從20多家發展到100多家。北大街街道還利用轄區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第三產業,幾年來先後建設了電器、兒童用品、五金、通訊等專業市場,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年增幅達50%以上。此外,街道收購了一批經營困難的寫字樓、賓館等,用於發展現代服務業。原“九重天”賓館被街道收購改造后,吸引了一家美國大公司入駐;一個由外地民營企業投資6億元建設的數碼技術開發中心,也正在緊張籌建。
黃埠墩
黃埠墩又名“小金山”,位於無錫北門的吳橋以南、惠山浜口北大街街道轄區的古運河中心,四面環水,是運河中的“孤島”。運河水緊貼著黃埠墩分成兩股奔流而去,而黃埠墩則石砌駁岸佇立於水中,任憑風吹浪打,難怪黃埠墩被人們譽為“天關”。泊船登上黃埠墩才發現它小巧玲瓏,面積只有220平方米,比一個籃球場還小。圓形的墩上用圍牆圍著,院內種有花草樹木,宛若江南水上的一戶人家。與運河上船隻來來往往一片繁忙相比,黃埠墩上則顯得十分清靜悠閑。
吳橋
吳橋,之所以姓“吳”,是因為此橋由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生的吳梓敬付銀建造的,可惜的是,吳梓敬在吳橋竣工之前就病逝於上海,無錫各界為了紀念他,以其姓氏命名為吳橋。
吳梓敬,又名子敬,安徽人。曾在上海與他人合開絲廠,宣統元年(1909年),與何夢連、祝大椿在無錫惠山浜口開辦源康絲廠。每年繭汛的時候,他要到無錫購繭,兼理絲廠的業務。由於源康絲廠位於運河的南岸,行人來往都要依靠渡船,落水喪生之事時有發生。於是他提出仿照上海外白渡橋的樣子設計建造一座橋樑。民國5年(1916年)春破士動工,翌年3月告竣,造價為銀洋32324元,全部由吳梓敬支付。吳梓敬去世后,有一副挽吳梓敬的聯中云:樵客耕夫官塘苦喚斜陽渡,星移物換口碑不沒惠人名。
古運河